資源簡介 6.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科學精神:理解我國民主黨派的性質、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內容、特色和優越性,理解人民政協的性質、組成、主題和職能。公共參與:配合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工作,為國家貢獻力量。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的職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作用難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獨特優勢和鮮明特色三知識梳理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地位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基本 內容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特點及優越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創立了一種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在當今世界獨具特色。這一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提醒] 全面把握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是執政與參政的關系;在組織上,是相互獨立的關系,不存在隸屬關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關系;在事業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不是在野黨、反對黨,不是兄弟黨)關系;在監督上,是互相監督的關系,而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性質: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2)作用: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3)職能: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提醒]準確理解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作為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種職能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和特點,是區別于其他組織的重要標志。拓展:比較人民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 是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 協商民主監督 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 進行的協商式監督參政議政 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 見和建議(4)要求: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聚集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四自我提升1.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2022年7月11日至15日,全國政協赴云南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外委員專題視察。這次視察( )①是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進行思想領導的具體體現②應著力增進共識,就民族團結工作作出具體部署③有利于促進全國政協黨外委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效開展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2年6月28日,全國政協“推動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專題調研組在浙江麗水調研。調研組深入基層實地考察了麗水市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探索與實踐。同時,召開座談會,與浙江省麗水市相關部門、基層群眾代表互動交流并提出建議。這表明( )①政協積極參政議政,推進了民主決策②民主黨派建言獻策,推進了科學決策③政協創新協商方式,增進了各方共識④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發揮獨特優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2年4月1日召開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座談會上,全國政協主席指出,人民政協要緊扣中共中央關心的重點問題、基層群眾反映較多的熱點問題、實際工作存在的難點問題確定調研選題,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由此可見( )①人民政協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人民政協工作要聚集黨和國家中心任務③人民政協要重點監督黨的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④人民政協是黨的領導下的愛國者政治聯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年,受中共中央委托,八個民主黨派中央于2021年6月開啟為期五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通過有關地方組織開展定點調研、特邀專家學者開展隨機調研、運用視頻網絡開展遠程調研,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和真實情況,及時向中共中央、對口省市和有關部門反映監督建議,提供決策參考。這表明( )①各民主黨派中央接受中共中央的組織領導②各民主黨派具有參政權,可以參加國家政權③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④多黨合作制度有利于推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1年,全國政協圍繞中心任務議政建言,全年舉辦重要協商活動25次,開展視察考察調研82項,立案提案5039件,編發大會發言867篇,有效服務決策施策。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就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保護利用農業種質資源等調研議政。這體現了人民政協( )①對經濟社會各領域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有序協商②就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員作出決定③通過制度化、程序化安排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④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6.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圍繞“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一重要命題,同學提出了以下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①我國的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政協委員由各方協商推薦產生,實現了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相統一②人民不僅參與投票選舉,還參與公共事務商議、重大決策、經濟社會事務管理、公共權力運行監督等各環節,其中投票選舉的權利優于廣泛參與的權利③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某地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征集了對法律草案、立法計劃的多條意見建議,經研究,許多意見建議被吸收采納,這是“全過程民主的生動詮釋”④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人大得到充分反映,又通過人大的立法、決策、監督等行為,人民群眾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體現了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近日,民盟中央從各專門委員會、各省級組織提交的300多件文稿中按照優中選優,注重質量的原則,選出45件提案擬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既聚焦重大國事,又關注民生實事。這說明( )①民主黨派只有通過人民政協才能有效行使參政權②民主黨派積極參政議政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③民主黨派的提案經政協表決通過后成為國家政策④民主黨派是新時代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針對漁業垃圾不上岸,直接倒入大海造成海水污染的現象,某區漁港碼頭積極組織群眾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登船召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現場與漁民協商解決垃圾回收問題,促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這表明協商民主( )①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②就是政協參與國家事務管理③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④有利于提高基層治理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2021年7月16日,人民政協網發表的《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民主黨派從未缺席》一文認為,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下一步便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每一個階段都能看到民主黨派組織和成員的身影,都能找到多黨合作的生動實踐體現。“民主黨派從未缺席”體現了( )①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結成的政治聯盟越來越鞏固②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友黨關系③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④我國的政黨制度適合我國國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山西省人大常態化組織代表通過視察、調研、走訪、座談等方式直接聽取和反映群眾意見。推動人大代表聯絡站、聯絡點建設,截止2022年1月,山西省已建成1510個聯絡站、3783個聯絡點,積極服務基層治理,及時匯集民智,凝聚共識。這一舉措有利于( )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科學、民主決策②人大代表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發展協商民主③提升人大代表履職實效,維護人民根本利益④密切聯系群眾,方便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D2.B3.C4.D5.A6.D7.D8.C9.C10.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