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 級 高二 學科 政治 課型 常態課 課時 1主備人 審核人 邊銳鋒課 題 1.2積極維護人身權利學習 目標 【基礎性目標】1、了解各種人身權的內容與法律保護,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2、明白人們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侵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在互聯網活動中善于依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拓展性目標】能夠通過具體案例學會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挑戰性目標】我會評析關于隱私權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知識鏈接 參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編 人格權的相關法律規定重難點 重點: 了解民法保護人身權利的表現。 難點: 理解如何積極維護人身權利。導學過程環節 問題導學 學法指導自主 學習 【聚焦基礎性目標】 知識點一 生命健康俱可貴 (一)民法典的人身權 1.地位: 2.含義: (二)作為人最基本的權利 1.內容: 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 知識點二 姓名肖像受保護 一、姓名權 1.含義: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的原因: 二、自然人享有肖像權 1.含義; 2.內容 知識點三 名譽隱私不可侵 一、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和榮譽權 1.名譽的含義: 內容 二、法律保護個人隱私權。 1.隱私的含義: 2.原因: 法律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與隱私權? 通讀本框內容,對應問題找到相應答案 知識梳理形成思維導圖:(我會總結歸納)合作 探究 議題探究 探究1:閱讀材料《校園欺凌》P7 材料:楊某在參加高二新學期開學典禮時,突然腹部劇痛,暈倒在地,學校緊急將楊某送入醫院。醫生診斷其脾臟嚴重出血,于當晚進行了脾臟切除手術。手術后,楊某才向父母道出一個秘密:自入讀該校起,他就經常被某些同學無故毆打。兩天前,楊某又一次遭到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的圍毆,他忍痛兩日終致這危險的一幕。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張某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楊某所在的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嗎 請說說你的理由。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談談未成年人應當如何在生活中自我保護,全社會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 從問題出發,深入材料情景,理清基本事實,鏈接課本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展示 提升 探究2:某服裝店店主懷疑來店購物的小雨偷了店里的衣服,于是將視頻截圖發到網絡上求“人肉搜索”。眾多網民參與人肉搜索”。小雨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同學、朋友對其指指點點,網上也是一片辱罵之聲,小雨幾乎因此精神崩潰。 觀察生活中人們對“一米線”的實際遵守狀況,談談你對“一米線”的看法。 材料基本事實與相關法律規定有機結合做出客觀理性地評析未成年人是否有隱私?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之間如何正確處理相關的問題? 針對網絡上的“人肉搜索”現象,說說你的看法。達標 檢測 1.某體育類培訓機構未經國家隊退役運動員甲同意,使用甲照片作為封面印制宣傳手冊。該市晚報以知名運動員甲加盟某培訓機構為題進行報道,并配有甲的封面照片。據此,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①培訓機構侵犯甲的肖像權 ②晚報未侵犯甲的肖像權 ③培訓機構侵犯甲的姓名權 ④晚報侵犯了甲的姓名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某醫院藥劑科藥劑師杜某與該科副主任胡某工作上發生矛盾,杜某蓄意報復,冒充患兒高某的家長寫實名舉報信投訴胡某錯發藥品導致患兒服藥后產生不良反應,后胡某遭到停職檢查,精神也受到損害。杜某的行為侵犯了( ) ①胡某的名譽權 ②胡某的姓名權 找到材料情境中的關鍵信息,搞明白出題意圖;判斷選項的正誤以及與材料是否有關;結合本框知識選出正確選項③高某家長的姓名權 ④高某家長的名譽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1年6月,王某拿走李某扔在門口的快遞包裝盒,將盒上李某的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在網上出售,并用李某的信息在網上辦理了網貸,導致其受到網貸公司的催討。本案中王某( ) ①侵犯了李某的名譽權 ②取得了快遞包裝盒的所有權 ③侵犯了李某的隱私權 ④要承擔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小明用某AI換臉軟件將一段惡搞視頻里男主角的臉換成了自己同事小王的臉,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這對小王造成了許多苦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小明行為沒有以營利為目,因此沒有侵犯小王的肖像權 ②小明行為沒有經小王同意,因此侵犯了小王的肖像權 ③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賠禮道歉,停止侵害的侵權責任 ④小王有權要求小明承擔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某市農村文化禮堂巡回演出中,趙某拍攝到演員馬某的劇照并制成表情包,配上“黑不溜秋土包子”的侮辱性文字,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導致他人對馬某的挖苦、嘲諷。趙某侵犯了馬某的( ) ①名譽權 ②身份權 ③隱私權 ④人格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逝世。網民李某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侮辱性言論并附上照片,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對此,公安機關已對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李某侵害了袁先生的榮譽權 ②李某侵害了袁先生的名譽權 ③袁老家屬可追究李某侵權責任 ④袁老家屬可追究李某違約責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學習本框 內容的反思 可以寫一些學習收獲或者困惑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