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 §2.3大氣的壓強(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能列舉證明大氣壓存在的現象,并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2、能說出測量大氣壓的工具及標準大氣壓的數值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大氣壓的存在1、活動:按教材P55進行操作:活動1、在一個玻璃杯里盛滿水,杯口覆蓋一張硬紙片。用手托住紙片,把杯子倒轉過來。把托紙片的手移開后,觀察水是否會流出來,并解釋觀察到的現象。 。活動2、用吸管吸牛奶盒內的牛奶,當牛奶吸完后繼續吸,觀察牛奶盒會發 生什么變化,并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解釋。 。活動3、將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廣口瓶內,使塑料袋盡可能貼近瓶壁。將袋口沿瓶口翻過來,用橡皮筋緊緊扎在瓶口上。試試,你能否將塑料袋從瓶內拉出來,并解釋實驗現象。 。2、以上活動都說明: 。3、大量事實表明,大氣會向 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大氣的壓強簡稱 。4、 實驗有力地證實了大氣會產生很大的壓強。知識點2、大氣壓的大小1、大氣壓的大小可以用 或 測量。空盒氣壓計的優點是 ,而水銀氣壓計的優點則是 。2、空盒氣壓計上有兩行刻度,分別以 和 為單位。1毫米汞柱約為 帕。3、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于 (即 760 毫米汞柱)。 人們通常把這個大氣壓稱為 。標準大氣壓與 760 毫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其數值相當于在1厘米 2 的面積上施加約 牛的壓力。4、根據生活經驗可知,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氣壓越 ;相同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大時氣體壓強越 。二、例題講解例題1、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的底層,承受著大氣對我們的壓強——大氣壓。下列有關大氣壓強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值 B.大氣壓的數值為1.01×105帕C.大氣壓的方向豎直向下 D.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氣壓越小例題2、某同學在玻璃杯內盛滿水,杯口蓋上一張硬紙片,然后托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或傾斜,水都不流出,紙片也不掉下,如圖所示。下列對整個探究活動的分析正確的是( )A.探究的問題:大氣壓強有多大 B.探究的假設:大氣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與大氣壓力的關系 D.探究的結論:大氣對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例題3、如圖所示,當玻璃瓶慢慢下移,最后罩住蠟燭瓶口浸入水中后,燭焰逐漸變小,最后熄滅,過一段時間,冷卻到室溫,則( )A.瓶內、外水面始終不動 B.瓶內水面低于瓶外水面C.瓶內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D.瓶內水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瓶外水面(例題3圖) (例題4圖) (例題5圖)例題4、如圖所示,裝置 A、B 的燃燒匙中分別裝紅磷和硫粉,集氣瓶 A 和 B 中原來均集滿了氧氣,C 中盛有水,X 為止水夾。分別點燃紅磷和硫粉,使之在 A、B 兩瓶中充分燃燒(紅磷和硫粉均為足量,X 關閉著)。當反應完成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看到的現象是( )A.水流進 A 瓶 B.水流進 B 瓶C.水流進A、B 瓶 D.水既不流進 A 瓶也不流進例題5、“天氣預報瓶”的創意新品如圖所示,A為玻璃管與大氣相通,B為密閉的玻璃球,A與B下部連通,內裝有紅墨水,小濱仿制了一個,發現比較靈驗,當A管液面明顯上升時,往往轉為陰雨天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管越粗,越容易看出天氣的氣壓變化B.A管和B管液面相平時,瓶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C.A管液面上升時,顯示大氣壓變大D.B球內裝有較多紅墨水,會增大瓶內溫度變化造成的于擾三、隨堂練習:1、下面事例中,不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A.用吸管能從汽水瓶中把汽水吸人口中 B.用注射器吸取藥液C.水往低處流 D.吸盤式掛鉤能緊貼在墻壁上2、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不能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A.手移開后塑料片不下落 B.吸盤吸在墻壁上 C.去殼熟雞蛋進入瓶內 D.用吸管吸飲料3、小江想用空易拉罐來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變癟 B.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氣,易拉罐變癟C.讓易拉罐從高處下落,易拉罐變癟 D.將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變癟 4、某人用嘴將小空瓶內的空氣吸出,小瓶馬上掛在嘴唇上,主要原因是( )A. 嘴把瓶子吸住 B. 瓶內所剩的空氣作用的結果C. 嘴邊的唾液把瓶粘住 D. 大氣壓把小瓶壓在嘴唇上5、用吸管可以把易拉罐中的飲料吸到嘴里,這是由于( )A.人對飲料產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飲料的作用C.大氣壓作用在液面上的結果 D.液體壓強的作用6、下列有關大氣壓強的敘述錯誤的是( )A.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證實了大氣會產生很大的壓強B.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約為1.01×105 帕C.大氣壓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的D.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氣壓越大7、如圖所示是用水銀氣壓計在不同海拔處測出的大氣壓值,從圖中的數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請從表中查出海拔大約為1千米處的烏魯木齊的氣壓為 千帕;若測得山上某處氣壓約為80千帕,則該處的海拔是 千米。四、課后鞏固:1、空氣對所有浸在其中的物體都有一個大氣壓的作用,以下主要利用了大氣壓強的事例的是( )A.熱水中的塑料袋在膨脹 B.上升的氫氣球 C.風吹風車旋轉 D.用吸管吸飲料2、如圖所示的現象中,不是大氣壓強引起的是( )A. 用吸管能吸飲料 B. 救生錘能擊碎車窗玻璃C. 吸盤能吸附在墻上 D. 水杯倒置水沒流出3、利用大氣壓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下列實例中不是利用大氣壓作用的是( )A. 人的正常呼吸活動 B. 人利用吸管喝飲料C. 利用打氣簡給自行車打氣 D. 護土打針時,利用注射器吸取藥液4、在解釋“ 將鋼筆插入墨水瓶中灌墨水”時,用到下面五句話:①筆囊里的空氣壓強減小;②用手指擠壓筆囊外的簧片;③松開手指;④墨水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筆囊;⑤筆囊排出部分空氣,體積減小。這五句話的合理順序是(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5、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火焰,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如圖所示。觀察到燒瓶內的水又沸騰起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B.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升高C.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降低 D.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升高(第5題圖) (第6題圖) (第7題圖)6、如圖所示,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測得玻璃管內水銀面比水銀槽內水銀高出760mm,能使這個高度差改變的做法是( )A.使玻璃管稍下降一點 B.把玻璃管稍稍往上提一提C.將玻璃管稍微傾斜一點 D.把實驗移到高山上去做7、如圖是醫院為病人輸液部分裝置,圖中A為輸液瓶,B為滴壺,C為進氣管,與大氣相通,則在輸液過程中,(瓶A中尚有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瓶A中液面下降,但A內上方氣體的壓強不變;②瓶A內上方氣體的壓強隨液面的下降而增大③瓶中藥液輸完前,滴壺B中的氣體壓強保持不變④滴壺B中的氣體壓強隨A中液面的下降而減小。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圖為盆景的一個自動供水裝置。用一個塑料瓶裝滿水倒放在盆景盤中,瓶口剛剛被水浸沒。當盤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時,空氣進入瓶中,瓶中就會有水流出,使盤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沒,瓶中的水不再流出,這樣盆景盤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使水不會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的原因是( )A.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B.外界大氣壓強等于瓶內水的壓強C.外界大氣壓強等于瓶內空氣的壓強 D.外界大氣壓等于瓶內空氣壓強與水壓強之和(第8題圖) (第9題圖) (第10題圖)9、如圖所示,取一個瓶子,裝入適量帶色的水,再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在它上面畫上刻度,使玻璃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從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氣體,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現將此裝置從一樓拿到四樓(對瓶子采取了保溫措施),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往瓶內吹氣后,瓶內氣壓大于瓶外大氣壓 B.細玻璃管內水柱高度增大,說明大氣壓升高了C.細玻璃管內水柱高度越大,瓶內外的氣體壓強差越大 D.細玻璃管上畫的壓強刻度值從下至上逐漸變小10、如圖示的裝置做“噴泉實驗”,這個實驗可以說明:①容器A里的氣壓大于大氣壓②容器A里的氣壓小于大氣壓③噴泉停止時,容器A中的氣壓等于大氣壓;④噴泉最后如能將水灌滿A球,說明噴泉前A球內為真空。上述四點說明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圖中, 注射器用來注射藥物是利用了大氣壓B.乙圖中, 發現自制氣壓計的細管內水柱升高, 表明外界大氣壓減小C.丙圖中,“拔罐” 時, 局部皮膚向罐內突起, 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D.丁圖中, 選用不同直徑的馬德堡半球, 拉開半球時所用的力大小相等12、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因為生病而需要打針輸液。輸液示意圖中,藥瓶瓶口插有兩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 使藥液從A管中順利流出;針頭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這是為了 以減輕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輸液速度,除了放大調節器外,還有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 。(第12題圖) (第13題圖) (第14題圖)13、如圖甲所示的覆杯實驗中:(1)硬紙片不會掉下的事實是________存在的證據;(2)有同學認為實驗中是水粘住了紙片,老師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隨著空氣被抽出,紙片掉下了,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換用容積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進行實驗,要使同一硬紙片掉下,相同情況下需要抽氣的時間會________(填“變短”、“變長”或“不變”)。14、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以下兩個現象可能你都看到過:①喝牛奶時,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氣,迅速放開,牛奶從吸管中噴出;②把在室溫下吹鼓的氣球放在火爐附近,過一會兒, 氣球就爆破了。(1)由以上現象進行猜想:當氣體的體積一定時,氣體壓強可能與氣體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來研究燒瓶內水面上方的氣體壓強:(2)把細玻璃管插入裝有半瓶水的密閉燒瓶中,如圖甲所示。從細管上端往燒瓶里吹氣,瓶內氣體壓強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迅速放開,觀察到細玻璃管內水柱上升到a位置,如圖乙。(3)接著用手握住燒瓶的瓶頸,使瓶內氣體的溫度升高,壓強增大,請你在圖中畫出細玻璃管內水柱所上升的大致位置b。(4)若控制其他條件相同,換用內徑不同的細玻璃管進行上述實驗,則管內水柱上升的高度會________ (選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知識點1、1、活動1、水不會流出來,原因:大氣壓將紙片托住;活動2、牛奶盒變癟了,原因:盒內氣體壓強較小,外界較大的大氣壓將盒壓扁了。活動3、塑料袋拉不出來,瓶內瓶與袋間氣體很少,氣體壓強很小,而袋口與外界相通,所以大氣壓將袋緊緊壓在瓶壁上,不易拉出來。2、大氣壓的存在3、各個 大氣壓4、德堡半球知識點2、1、空盒氣壓計 水銀氣壓計 攜帶和使用比較方便 測量較精確2、百帕(hPa) 毫米汞柱(mmHg) 1333、1.01×105 帕 標準大氣壓 相等 104、小 小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A.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錯誤; B.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1.01×105帕,故B錯誤; C.大氣壓的方向朝向各個方向,故C錯誤; D.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氣壓越小,故D正確。例題2、B解析:杯口蓋上一張硬紙片,然后托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或傾斜,杯口的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而紙片沒有落下來,說明大氣壓強向各個方向,則探究的假設為:大氣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故B正確; 由于沒有任何定量的測量工具,因此不能探究大氣壓強的大小,故A錯誤; 這個實驗的探究目的是:研究大氣壓強的方向,故C錯誤; 這個實驗的結論: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故D錯誤。例題3、C解析:玻璃瓶罩住蠟燭后,蠟燭消耗其中的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由于外界大氣壓強大于瓶內壓強,因此外面的水流入瓶內,使瓶內水面高于瓶外水面,故C正確,而A、B、D錯誤。例題4、C解析:A瓶中是紅磷,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體,瓶內壓強減少。B瓶內是硫,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雖然消耗了氧氣,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又占據了氧氣的體積,瓶內壓強幾乎不變。由于a瓶壓強減小后,b瓶壓強不變,b瓶氣體就會進入a瓶,直到兩瓶壓強相同,這時候兩瓶的壓強都小于外界壓強。當打開止水夾時,水能進入A、B瓶,故C正確,而A、B、D錯誤。例題5、B解析:A.根據V=Sh可知,A管越粗,那么氣壓變化時A管內水柱的高度變化越小,現象越不明顯,故A錯誤;B.根據pB=p大氣+p水柱可知,當A管和B管液面相平時,水柱壓強為零,那么瓶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故B正確;C.A管內液面上升時,水柱壓強增大,那么p大氣減小,故C錯誤;D.B球內裝有較多的紅墨水,那么A管內的水柱高度也會增大,不會影響溫度變化時的現象,故D錯誤三、隨堂練習:1、C 2、A 3、B 4、D 5、C 6、 D7、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90; 2四、課后鞏固:1、D 2、B 3、C 4、D 5、A 6、D7、B 8、D 9、B 10、C 11、B12、大氣壓;減小摩擦;增大藥瓶與手的相對高度(意思相近即可)13、(1)大氣壓(2)不變14、(1)質量;溫度(2)增大(3) (4)相同;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