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種到界》教案教材分析本節是學生在學習了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生物之間相似程度的角度,將生物進行分類,從而初步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為進一步學習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奠定基礎。本節課與前面學習的分類原則緊密相連,并為指導生活中對生物進行分類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很好素材。學情分析本節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不易使學生樹立感性認識。而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可以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初二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事物具有濃重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可以通過活動的設置,保證其較高的學習熱情。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掌握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2)明確“種”是基本單位,同時生物的親緣關系時最密切的。(3)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4)同學至少知道一種植物或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上的位置。2、過程與方法(1)通過自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表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與人溝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3)提高學生對生物分類能力并應用與生活中。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本節學習,繼續培養學生唯物辯證觀點。(2)通過對本節學習,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3)通過對本節學習,學生對課本圖片的觀察及教師的介紹,培養同學們愛護生靈、愛護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質。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難點: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教學組織對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的闡述。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生物分類的單位 提出問題:問題1:在大自然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生物,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將生物辨別?創設情境:故事“白馬尋親記”,一匹白馬被捕捉到動物園中,非常孤獨寂寞,于是它寫了一個尋親啟示,在動物園中尋找它的近親與遠親。看到啟示后動物園中來了很多動物。它們都是白馬的親戚嗎?它們與白馬的親緣關系如何? 同學們閱讀課本,依照游戲的規則分組討論。每一小組在接受到所給的動物圖片后找準你所代表的動物與白馬的親緣關系,用句式“我是你的 (最親、比較親、比較遠或遠親)親戚,雖然我們 不同,但是我們 相同,我們是同一個 (分類單位)。”按親緣關系的近遠的順序向同學介紹。 通過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然后設置問題,讓學生自我解答。解答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培養其自學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自我解決問題。利用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比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究欲。 生物分類的歷史及依據 剛才我們通過游戲知道了馬是如何被列入到不同分類等級的。我們在來看一看馬處在不同分類等級中的什么位置。學生對所學知識點基本了解后,教師指導并詳細講解。提出問題:這七個分類單位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呢?指導讀書:讓學生閱讀書本圖表,區別不同的動物。 學生通過剛才的游戲和掌握的知識,自我小結出生物的分類。生物的分類從小到達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教師通過學生小結黑板板書)觀看書本的圖片及文字分析。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詳細講解,使得學生對書本所羅列的動物之間的不同特點有一個更加理性的認識。系統梳理 利用設疑,析疑,解疑的方法,梳理上述活動,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系統掌握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學生進行思考,總結形成知識體系。 師生共同總結所學內容,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新授內容。林奈和雙命名法 導入:指出在現實生活中依舊存在著“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的現象。2、指導學生讀書P89,讓學生歸納林奈的雙命名法的特點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課外知識補充。使學生能夠更好得理解公園掛牌植物的標識。將生物知識有效得利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