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方面:①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②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③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④從對不同的問題評價這一技能訓練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評價能力。●能力方面:首先以視頻引出細菌和真菌參與生態系統物質循環,進而說明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的重要性,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各組把課前收集歸納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總結出細菌和真菌使人和動物患病。最后以圖片和視頻來講解真菌和細菌與植物共生的知識,說明真菌和細菌也有有益的一面。●情感方面:①辯證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②能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①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循環過程中的作用;②細菌和真菌對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2、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循環過程中的作用。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一些有關的圖片(扁桃體炎、丹毒、足癬、臂癬、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小麥葉銹病、地衣、根瘤菌)、視頻(人和動物體內的有益菌、細菌戰)以及動畫演示(物質循環、根瘤菌固氮)等資料 ( http: / / clk. / click / click.php cpid=27&ads_id=52&pid=99000155&cid=157&url=http%3A / / www.&k=%u8D44%u6599&s=http%3A / / www.ffkj.net / Html / JiaoAn / JA_ShengWu_8 / 22638.html&rn=961042&v=1&ref=http%3A / / www.ffkj.net / JiaoAn / ShowClass.asp%3FClassID%3D184" \t "_blank )。五、教學過程:導入:動畫演示:蘋果慢慢腐爛,最終消失了。提出問題:(讓學生邊看視頻邊思考)1、蘋果為什么消失了?2、誰讓蘋果消失的?3、消失的蘋果變成什么了?視頻結束學生思考后發言學生:1、被分解者分解了2、細菌和真菌(在學生回答時延伸:細菌和真菌的營養類型是什么?細菌和真菌要靠現成的有機物來生存,所以是異養)3、變成二氧化碳等無機物了。提問:通過以上回答,誰能以二氧化碳為例來說明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學生討論后回答:首先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儲存,然后一部分有機物被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植物被動物食用,有機物隨之轉移,有機物進入動物體內后被分解以提供能量,分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呼出動物體外,回到大氣中。動植物的代謝廢物以及遺體最后都被細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其他無機物。教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說得對嗎?我們通過一小段動畫來檢驗一下。放映動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師:通過動畫,大家說剛才那位同學說得對嗎?學生:對教師:那么由此我們看出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的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地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墳場!那么,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究竟起什么樣的作用呢?學生:分解者的作用教師:非常好。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板書: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現在我們已經得到細菌和真菌的第一個作用,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板書:一、作為分解者參與循環)過渡:你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呢?教師:關于這個內容,我們已經提前以小組為單位讓大家去收集資料了,經過篩選和匯總,我們讓四個小組的代表來分別為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成果。第一小組代表:我們組的資料主要集中在真菌使人類患皮膚病的例子。現在請大家看圖片,圖片是足癬和手癬。足癬和手癬是由于真菌寄生在人體表面引起的。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并不僅僅是這兩種,還有很多,同學們有知道的嗎?學生互動:臂癬,腳氣,牛皮癬第一小組代表:很好!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引起這些疾病的元兇!一個是腳氣真菌。我們平時用的達克寧就是專門殺滅這種真菌的。另一個是可引起皮癬的紅色毛癬菌。大家要注意,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傳染性很強,患者的手或腳接觸物品,別人再接觸時也會傳染上真菌病,所以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生活衛生。第二小組代表:我們組的資料主要集中在細菌所引起的疾病上。首先是常見的一種疾病——扁桃體炎。扁桃體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組織,是人體的一道天然保護屏障,它是呼吸道抵抗外來感染的第一道防線.扁桃體炎一般分為兩種:急性扁桃體炎和慢性扁桃體炎。急性扁桃體炎一般由細菌感染所致,特別是化膿菌如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慢性扁桃體炎多因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或因扁桃體隱窩引流不暢,細菌在其內部繁殖而成。我們小組找到的另外一種疾病是丹毒。這種疾病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丹毒雖以“毒”命名,卻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癥。其病原菌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中醫稱為火丹、流火。癥狀為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小腿、顏面部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下圖就是能引起這兩種疾病的細菌。第三小組:我們組主要針對植物疾病來研究的。植物疾病大都是由真菌引起的。例如圖中所示的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廣泛分布于水稻栽培的國家和地區,幾乎每年都可以調查到該病發生,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除此以外,還有小麥葉銹病和玉米瘤黑粉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第四小組:我們組的資料是關于細菌武器的。細菌武器,它不象炮彈、炸彈那樣用彈片殺傷有生力量,而是靠散布細菌來殺傷人員、牲畜和毀壞農作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英、美等國已研制出細菌炸彈。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也曾在東北等地利用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進行生物戰劑的研究和生物武器的研制,并在湖南、浙江等地使用細菌武器,造成巨大傷亡。關于這些,我們小組特別找來一段視頻,希望通過這段視頻能讓我們牢記這段屈辱的歷史,時刻提醒自己,我們肩負著祖國的重任。視頻播放:731部隊簡介教師:好了,看完這段視頻,我向大家感觸都很深,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來建設我們的祖國。那么通過以上四個同學的介紹,我們來整理一下,細菌和真菌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呢?學生:不好的作用。讓人類和植物得病。教師:非常好!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可以使人和動植物患病。(板書: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過渡:細菌和真菌會使人和動物患很多種疾病,它們對人和動物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學生:有教師:很好!因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都要從正反兩方面辯證的分析。這個道理,我們不僅僅在課堂上可以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可以應用的。現在回來這個問題,細菌和真菌除了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其實還是有很多用處的。設問:有什么用處呢?教師:就是與動植物共生。(板書:與動植物共生)這里提到了共生,那么什么是共生呢?那位同學能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學生:共生從字面意思看就是兩種生物共同生活。教師:非常好!共生就是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開,則雙方或其中一方便無法生存。舉例說明:舉例1、地衣(圖片)地衣生長在舊墻壁、樹干或巖石上,呈灰綠色、硬殼狀的植物斑塊就是地衣。實際上,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可以供給藻類水和無機益。舉例2、根瘤菌(圖片)大豆、花生等屬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與植物共生。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質,而植物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因為氮是合成蛋白質所必需的成分,所以豆科植物的果實往往蛋白質含量很高。教師:那么根瘤菌是什么樣的?固氮過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教師:通過這段視頻我們對根瘤菌和固氮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現在的工業生產氮肥的能力水平較高,為什么還要用“生物固氮”的方法來提高土壤的肥力?學生討論 發言教師:誰能來簡單歸納一下呢?學生: “生物固氮”比工業固氮所需要的能量少,而且這種能量來自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歸根結底是來自太陽能。所以,根瘤菌不僅具有固氮效率高、不污染環境等特點,而且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優點。教師:非常好!下面我們來看第三個共生的例子。舉例3:人和動物體內的細菌播放視頻1教師: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出細菌為動物分解草料中的纖維素,動物又為細菌提供生存場所和食物,二者和諧共生。播放視頻2教師: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腸道中的細菌可以為我們制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當然我們也要給它們提供營養。本節小結: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它們對人和動植物的作用也是兩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應該辯證的認識它們。技能訓練細菌和真菌對植物遺體有分解作用,為驗證這個問題,有些同學設計了以下三種實驗方案,請同學們評判一下,哪種最好?三種方案的共同點: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成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方案1、將甲組方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包露在空氣中)方案2、將甲組滅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方案3、將甲乙兩組都進行滅菌處理,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細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學生討論學生:方案3最好。因為只有方案3符合了對比實驗所要求的單一變量原則,只保留一個變量,因此實驗結果最有說服力。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