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8.3法治社會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增強建設法治社會、促進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的信心與動力。2.科學精神:理解建設法治社會是一個艱巨任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3.法治意識:學法、信法、用法,培養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解決糾紛的意識,推動法治社會建設。4.公共參與:養成依法辦事的自覺,為建設法治社會貢獻力量。二學習重難點【重點】1.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2.建設法治社會的具體任務和重大意義。【難點】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三課前預習1.法治社會的內涵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1)全社會對法治_________________,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2)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_________________,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3)社會糾紛_________________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2.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和意義(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________________。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________________水平。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建設完備的________________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________________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2.意義: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四自我檢測1.某同學以“數說醫保成績單”為題進行述評,展示了以下調查資料。國家醫保局多次調整全國核酸檢測價格,從最初的120元,降到80元,再到60元,再到40元以下。國家醫保局實施集中帶量采購,2021年藥品“集采”平均降價50%以上、耗材“集采”平均降價80%以上,累計減輕群眾負擔超過2500億元。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2022年1月1日實施,藥品總數達2860種,74種藥品新納入目錄,談判藥品平均降價61.71%。2021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其評論恰當的是( )①醫保局為民執政,建立全民免疫屏障②國家降低就醫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③各方明確權利與義務,完善責任分擔機制④醫保政策不斷完善,助力健康中國建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司法部決定,自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全國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以保障農村群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司法部這一舉措( )①完善了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補齊司法服務短板②以法治代替德治,加快推進鄉村法治社會建設③堅持了法治為民,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④發揮了司法行政職能優勢,夯實基層治理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隨著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人民群眾通過合法手段解決現實生活中各種矛盾糾紛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在這一背景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下列屬于法治社會建設措施的是( )①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③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發揮好市民公約的法律規范作用④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黨的十九大把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法治社會意味著( )①社會糾紛已經不再發生②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③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④憲法和法律已經成為全社會唯一的行為規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H縣城鄉綜合行政執法隊的執法人員對店外亂擺亂放、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各類違規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并積極幫助他們搬移物品,勸導違規經營的店主自行整改違規行為。該縣開展文明交通執法行動,是基于這能使( )①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得以提高②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③推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遵守④保證法治成為每個公民的信仰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正式實施,其目的是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某區司法局啟動法律援助法主題宣傳活動,在全區營造學習宣傳法律援助法的濃厚氛圍。這一做法有利于( )①保障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②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的政治地位③創立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模式④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建設法治中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的處理規則、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等作了具體規定。該法的出臺與實施( )①為個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提供了法律保障②促進社會糾紛得到解決,健全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③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完善法律體系④提高了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權益,使其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覆蓋面逐步拓寬,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積極推進,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法律援助工作不斷推進( )①有利于擴大公民權利范圍,有利于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②有利于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③能更好地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④旨在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近年來,某市轄區相繼在國土、住建等矛盾糾紛易發部門設立調解工作室,在街道設置治安糾紛調解工作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個人調解工作室等,使調解服務覆蓋全區。此做法旨在( )A.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群眾法治觀念 B.健全糾紛化解機制,建設和諧美麗家園C.依法維護群眾權益,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D.充分利用訴訟程序,減少基層違法行為10.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下列有利于建設法治社會的是( )A.子產鑄鼎,公布法律,讓老百姓周知國家常用的法律B.“其身正,不令而行”,統治者以身作則,嚴于律己C.人們“信官不信法”,總是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爺”D.竇娥被殺前發下三樁誓愿,以證明自己的清白1.法治社會的內涵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1)全社會對法治_________________,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2)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_________________,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3)社會糾紛_________________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2.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和意義(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________________。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________________水平。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建設完備的________________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________________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2.意義: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1)普遍信仰(2)普遍遵守(3)依法2.(1)法治意識(2) 法治化 社會規范(3)法律服務體系(4)預防化解四自我檢測1.C2.D3.B4.C5.C6.B7.B8.C9.C10.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