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2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結合我國外交活動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意義,增強政治認同。識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四項內容)2.科學精神:結合新時代中國外交實踐,理解新型國際關系,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全球治理觀、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和價值,樹立科學精神。掌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五個要求)3.公共參與:正確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增強世界意識。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智慧的生動實踐。二學習重難點重點:掌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五個要求)難點:掌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五個要求)三課前預習1.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1)中國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___________,綜合國力不斷增強。(2)中國提出共建“___________”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倡導構建___________,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3)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______,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__________,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__________,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3.我們要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__________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1)中國堅持__________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2)支持__________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__________世界經濟,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1)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體系與__________變革加速推進,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存程度__________。(2)世界面臨的__________與__________非常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四自我檢測1.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部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56.6萬多個,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此外,還有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64萬多個村(居)擔任法律顧問,每名村(居)法律顧問需每月提供不少于1次、不少于4小時的現場法律服務。這有利于( )①促進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合法權益②滿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法律素養③推動鄉村治理,完善鄉村法律體系④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彰顯法律力度,傳遞法治溫度。近年來,人民法院不斷簡化立案環節,優化辦事流程,實現當天立案、一次辦成;直播庭審,讓更多不在庭審現場的網民感受到“看得見的正義”;公開裁判文書,讓群眾了解裁判的理由和過程……這些舉措有利于( )①促進立法公開,凝聚社會共識②加強法律援助,堅持規范執法③實現訴訟便民,維護人民權益④開展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糧食安全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國家采取了糧食和農產品限制出口措施,對區域和全球糧食安全造成了影響。對此,我國應( )①協調國家間政策,實現糧食在全球的均衡分配②抓好國內糧食的穩產保供,確保國內糧食安全③與發達國家合作,發揮在糧食領域的領導作用④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助力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人類社會應該向何處去?我們應該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未來?”這是考驗人類智慧的重大命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給出的答案。下列選項體現中國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主張的是( )A.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C.與子同袍,與子同仇;與子同澤,與子偕作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5.2021年12月6日,為貫徹落實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法律援助工作,某地法律援助中心聯合區建管站,采取線上直播帶“法”、線下擺攤普法同步進行的方式,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網絡直播活動,正式拉開了“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根治欠薪冬季專項維權活動的帷幕。該地法律援助中心的這一做法有利于( )①確立農民工主人翁地位,維護社會正義②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建設法治中國③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深人推進公正司法④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提高法律援助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湖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強調,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全社會普遍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良法善治基本實現,平安湖北建設取得明顯實效。上述方案旨在( )①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推動法律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②厘清公民權責邊界,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③使遵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④推進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遼寧省表決通過了《遼寧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該《條例》共7章49條,就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社會保護,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制,嚴厲追究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為更好保護知識產權( )①省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定程序制定基本法律,推進科學立法②行政機關要帶頭依法執政,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嚴格執法③司法機關通過程序公正,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推進公正司法④把全民普法守法作為依法治國長期性基礎工作,推進全民守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我國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③需要發揮人民群眾在依法治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④旨在促進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2年5月,為有效應對當前疫情形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某地政府發布《關于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有關法律規定的通告》明確指出:不如實提供涉疫信息、拒不掃碼登記、拒不參加核酸檢測、違法使用核酸檢測證明、編造散布傳播虛假信息等將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此舉有利于( )①推進嚴格執法,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②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權利③阻斷疫情傳播,增強疫情防控的效果④強化規則意識,引導人們自覺承擔社會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合作組織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組織。歷經20年發展,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建立了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建設性伙伴關系,開創了區域合作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上海合作組織( )①各成員國擁有共同的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②發掘“上海精神”的時代價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③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實踐探索④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踐行雙邊主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1)改革開放(2) 一帶一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央2. 對話協商 綠色低碳3. 五個方面 結伴而不結盟4.(1) 對外開放 共商共建共享(2) 多邊貿易 開放型5.(1) 國際秩序 日益加深(2) 不穩定性 不確定性四自我檢測1.C2.D3.C4.D5.D6.D7.D8.A9.D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