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時 教 案 年級 學科課題 第9課 辛亥革命 周次課時 課型教學目標 1.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和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的史實。2.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 難點:對辛亥革命意義的理解。教學方法 閱讀指導法、講述法、討論法、練習法教 學 過 程 設 計 二次備課 及雙邊活動一、導入:辛亥革命的影視劇海報 上圖是紀念辛亥革命的影視劇,它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樣的歷史影響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紅的革命時期。 二、新授:辛亥革命 (一)自主學習——導讀提綱(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教師:介紹辛亥革命的概念。 教師:展示材料,分析辛亥革命背景(國際、國內)。 (二)革命志士的奮斗 教師:(展示表格,并提問)根據教材內容完成表格內容:起義名稱、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這些革命黨人有什么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展示革命起義地圖并提問)閱讀課文并結合地圖,說說革命黨人武裝起義的特點?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地處華南沿海地區;易得到海外餉械的接濟;先奪取兩廣為根據地然后揮師北上。 教師:(展示革命烈士照片和簡介)革命志士的奮斗雖然都失敗了,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義1.背景、時間、主力 教師:(講解)1911年,湖北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積極謀劃起義。10月9日起義計劃泄露。清政府到處搜捕革命黨人,形勢非常緊迫。在此背景下1911年10月10日,以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的主力發動了武昌起義。 2.起義的經過、結果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教材內容歸納武昌起義的經過和結果 學生:(討論、發言) 3.發展 教師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 ,4.意義 教師:(展示材料并講解意義和性質)自下而上的武裝斗爭,資產階級民主革 三、小結 四、隨堂檢測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