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4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4[1].11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新人教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4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4[1].11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新人教必修1)

資源簡介

第十一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備考方向要明了]
考綱下載
考情回顧
考向預測
1.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2)跨國公司
(3)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對外開放 (2)國際經濟組織 (3)國際經濟合作 (4)“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近幾年高考對本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對外開放、“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等知識點上。
從試題類型上看:選擇題多以體現類和啟示類為主。材料題多以措施類和意義類為主。如: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14題、四川卷第26題、上海卷第25題均考查了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有關知識;2012年海南卷第24題第(1)問以非選擇題形式考查了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北京卷第38題第(1)問、江蘇第34題第(2)問以非選擇題形式考查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措施
(1)結合我國在對外貿易中遭遇的反傾銷行為和我國海外投資中遭遇的風險,說明我國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2)結合中國與世貿組織、東盟、歐盟等國際組織的經濟關系,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3)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形勢下,我國是如何運用WTO的有關規則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
經濟全球化
[識記層級]
1.含義
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主要表現
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3.載體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
4.實質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5.影響
(1)積極影響:
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各國經濟聯系在一起,促進了各國的經濟合作。
(2)消極影響:
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6.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
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溫馨提示]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世界經濟既存在促進作用,也存在消極影響。但是不管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每個國家都無法把經濟全球化拒之門外。既不能因為經濟全球化存在積極作用,就放松了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警惕;也不能因為經濟全球化存在消極影響,就閉關鎖國,拒絕融入國際社會。
[理解層級]
1.經濟全球化的最主要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含義
表現
共同點
生產全球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許多商品(如汽車、計算機),雖然品牌是某國的,其實是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貿易全球化
隨著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商品交換之中
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從一般商品到各類服務都進入了交易范圍
資本全球化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資本的觸角伸向全球,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速度不斷加快
投資者只要在計算機上敲幾個鍵,大量資金就可以短時間內從全球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特別提醒] 生產全球化是基礎,決定著貿易全球化與資本全球化的發展;反過來,貿易全球化與資本全球化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2.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和影響
(1)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運動。原因在于:一是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二是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由發達國家掌握;三是發達國家在世界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四是發達國家左右著國際經濟交往中的“游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表現
原因
對策
有利影響
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同時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促進各國經濟合作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使各國之間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
不利影響
全球經濟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全球經濟不穩定,風險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在一起,這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
誤區:經濟全球化只會拉大貧富差距。
警示:觀點片面。(1)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2)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由于不平等帶來的各種人為因素,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會繼續拉大;各發達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化也會加大。
(3)在這一進程中,加強國際合作與對話,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經過各國的共同努力,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經濟全球化不僅會給各國、各地區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而且會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
(4)認為“經濟全球化只會拉大貧富差距”是片面的。
[應用層級]
[例1] (2010·江蘇高考)為了防止希臘債務危機蔓延對歐元產生負面影響,2010年5月10日,歐盟各成員國達成協議拿出7 500億歐元救市。受此消息影響,全球匯市和股市立即出現反彈。這表明(  )
A.歐盟是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
B.一國經濟發展必然影響他國經濟發展
C.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聯系
D.跨國公司促進資本在國際間快速流動
[解題規范]
第一步:審題干
定考點
考查經濟全球化
抓關鍵
歐盟各成員國救市、全球匯市和股市立即出現反彈
第二步:析選項
選項
對應度
原因
A
說法錯誤
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
B
說法錯誤
說法太絕對
C
正確
材料中歐盟舉措引起全球匯市和股市反彈,正說明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相互聯系
D
不符合題意
材料內容并未說明跨國公司對于資本流動的作用
1.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是我們改革開放中不能回避的問題,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波及全球,世界經濟陷入了動蕩之中。這主要說明(  )
A.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B.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唯一表現
C.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D.經濟全球化在密切世界經濟聯系的同時,也會帶來風險的全球化
解析:選D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影響,D符合題意。A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說法錯誤。材料未說明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故不選C。
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識記層級]
1.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國際經濟組織
(1)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
(2)世貿組織的作用:
在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積極組織多邊談判,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和沖突的場所。
(3)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4)加入世貿組織的作用:
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3.國際經濟合作
(1)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
(2)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地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4.“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1)引進來:我們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走出去: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白叱鋈ァ笔侵竿ㄟ^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理解層級]
1.世貿組織的影響
(1)有利影響: 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與生活水平,增強了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2)不利影響:競爭更為激烈,面臨的經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2.全面理解和把握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原因:第一,(外因)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第二,(內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必然要求。
(2)總體要求: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3)基本戰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引進來
走出去


含義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大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管理經驗,以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
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彌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資金不足、技術相對落后等
對外開放發展到新階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
要求及措施
①不斷優化引進外資的結構,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②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③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出發點,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工作
①要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的法律法規和服務體系,賦予企業更大的境外經營管理自主權,健全風險防范機制,促進形成“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的雙向對外開放格局;②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有機組成部分。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
(4)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3.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如何應對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
挑戰
含義
應對措施
數字鴻溝
指不同國家、地區、人群之間在信息技術的掌握、擁有、控制和使用上存在的差距
①采取多種措施在國內普及互聯網,縮小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數字”差距
②大力發展科技,占領信息技術的制高點
綠色壁壘
綠色壁壘,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名,通過制定一系列復雜苛刻的環保標準,對來自其他國家的產品及服務設置障礙,以保護本國產業
①積極實施國際環境綠色標志認證,加快與國際環境標準接軌的步伐
②加快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提高我國產品和相關技術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③增強規則意識,了解世貿組織的基本規則,按照WTO的非歧視原則,反擊各種“綠色壁壘”
傾銷與反傾銷
傾銷,是指某國制造商或出口商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家的貿易行為
反傾銷,指進口國主管當局根據受到損害的國內企業的申訴,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對給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的產業造成法定損害的進口產品,進行立案、調查、處理的過程
①企業要主動適應國際慣例,敢于和堅決應訴,利用國際貿易中的有關法律法規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②企業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貿易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制止低價競銷,以維護良好的經營環境。
③加強對行業的協調和管理,齊心協力應對國外的反傾銷指控。
④提高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生產科技含量高、質量好、高附加值的產品
4.我國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1)中國應當樹立新的發展觀和發展戰略。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大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把營銷戰略的重點從價格競爭轉到質量競爭的軌道上來。
(2)要有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和法規,積極應訴。
(3)企業要通過技術進步,采用先進的技術,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自覺抵制低價出口行為,實施名牌戰略。變“以價取勝”為“以質取勝”。
(4)我國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支持企業應對國外貿易壁壘,完善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及相關保障制度,實行有理有度的保護。
誤區一:出口越多越好。
警示:出口是進口的基礎,出口可以擴大本國商品的銷量,可以賺取外匯,保證必要的進口。但這并不意味著“出口越多越有利”,在保證國內市場供求的基礎上,出口本國優勢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對國家發展是有利的;而出口原材料、初級產品將影響本國加工工業的發展,出口低檔次商品只能獲取微薄的利潤,還可能會引起貿易摩擦,惡化貿易環境,這些對國家發展都是不利的,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并不是出口越多越好。
誤區二: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出路在于“引進來”。
警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突出難題就是資金不足、技術落后。充分利用國外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能夠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同時也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1)“引進來”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注重質量,把吸收、消化和創新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增強企業自力更生的能力。
(2)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僅要堅持“引進來”,還要堅持“走出去”戰略,發揮我國企業的比較優勢,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增強企業競爭力,更重要的在于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動廣大職工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所以上述說法錯誤。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是歷年高考命題的重點。對這一知識的考查往往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我國企業的經營。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紛紛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活動造成了極大地影響。尤其是近幾年針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逐年增多。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面分析,都應該作為備考的重點。
(一)常見設問角度
(1)我國應如何積極應對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
(2)我國應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3)我國應如何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提高開放水平和質量?
(4)在對外開放中應如何堅持互利共贏戰略?
(5)如何增強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
(二)??贾R點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公司的經營和宏觀調控。
(三)必背答題術語
(1)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要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3)要提高產品質量,按國際標準生產,堅持以質取勝戰略,防止低價傾銷。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外需,并繼續擴大國內需求。
(4)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學習和熟悉國際貿易方面的各種經驗,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應用層級]
[例2] (2012·天津高考)在2012年2月舉辦的西半球最大的國際玩具展上,備受青睞的中國傳統玩具,如毽子、風箏、不倒翁等,都是經過外國廠商重新設計,并以其品牌參展的。作為全球最大玩具生產國,我國企業面對這一現狀應采取的對策是(  )
①降低生產成本,擴大企業規?!、诎l揮傳統優勢,加強自主研發 ③優化企業管理,提高生產效率?、艽蛟熘放疲卣箛H市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題規范]
第一步:審題干
定考點
考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措施
抓關鍵
中國傳統玩具經過外國廠商重新設計,并以其品牌參展
第二步:析選項
選項
對應度
自主分析

不符合題意
材料涉及的問題不是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企業規模問題

正確
中國傳統玩具經過外國廠商重新設計、以其品牌參展,對我們的啟示是發揮傳統優勢、加強研發

不符合題意
材料沒有涉及企業生產效率的問題

正確
中國傳統玩具經過外國廠商重新設計、以其品牌參展,對我們的啟示是要打造知名品牌
2.(2012·浙江高考)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浙江民營企業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尤其是一批龍頭企業從2011年開始集體發力參與國際并購,有的還把工廠開設到歐美國家。浙江民營企業上述舉措的意義在于(  )
①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 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③加快產業轉移,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軇撔吕猛赓Y方式,形成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有關知識。浙江民營企業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參與國際并購,在歐美國家開設工廠,有利于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化經濟水平;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①②應選。題干沒有涉及產業轉移及勞動力優勢,③不選。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體現的是“引進來”,題干體現的是“走出去”,④不選。
[綜合遷移拓展]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為什么要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3)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
(4)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正確態度: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求,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2)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3)新形勢下,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4)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5)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主干數字記憶]
[隨堂筆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點一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1.2012年5月美國裁定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高額反傾銷稅,2012年9月6日,歐盟對我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目前全球有超過70%的光伏產品由中國企業制造,我國光伏企業主要的出口市場在歐洲,如果歐盟的裁定成立,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損害將是很大的。對此,從長遠上看,我國企業應該(  )
①尋求政府保護和支持,利用政府優惠政策應對危機?、趫猿质袌龆嘣瘧鹇裕_辟新的海外市場?、蹖W習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芡诰驀鴥仁袌?,擴大國內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我國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措施。①錯誤,從長遠上看,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不能僅僅靠政府的保護和支持。②③④均符合題意。
2.2012年6月23日,秘魯對進口自中國的服裝和配飾啟動反傾銷調查。加入WTO后,中國已經成為出口產品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這警示我國企業(  )
①及時調整發展戰略,退出國際市場?、谝呤袌龆嘣鸵再|取勝之路 ③要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鼙M快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抵制各種貿易保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我國企業應對反傾銷的措施。①錯誤,我國要積極發展對外貿易。④錯誤,盡快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應該是政府行為。
熱點二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2012年2月15日,武鋼與加拿大ADI資源公司就合作礦石資源項目簽約。武鋼在全球已掌控礦石資源超過30億噸。根據武鋼目前的鐵礦石投資布局和權益礦情況,預計五年內可以實現鐵礦石的自給自足。該實例說明,我國擴大海外投資(  )
①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②是對外開放上升到一個新層次的表現 ③有利于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 ④表明我國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走出去”的知識點。武鋼與加拿大ADI資源公司就合作礦石資源項目簽約體現③。我國的對外開放由最初的“引進來”到現在的擴大海外投資表明對外開放上升到一個新層次,體現②。①④在題干中未體現。故選B。
4.2012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8%。目前我國GDP總量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強”。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出口產品中,相當部分是“設計和利潤留在歐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國”。這啟示我們要(  )
①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加大引進外資力度 ②堅持自主創新,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坜D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材料中沒有提到利用外資,①的說法與材料沒有關系;材料沒體現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④不符合題意;設計和利潤留在歐美日說明我們的創新不強,②符合題意;GDP和能耗留在中國告訴我們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③符合題意。
5.目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進出口面臨的外部環境趨緊,外貿形勢不容樂觀。針對這一形勢,我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  )
①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現內需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②積極應對挑戰,消除全球化的沖擊?、郯l揮宏觀調控的基礎作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芗涌燹D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進出口結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如何應對挑戰。②消除全球化的沖擊表述錯誤,③發揮宏觀調控的基礎作用表述錯誤,應該是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①④正確并且符合題意,故選擇D。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當今全球經濟正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全球各國必須誠信合作,來應對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經濟的發展不能由發達國家說了算,只有將所有國家都納入到經濟網絡,采取多變合作,才能贏得全球經濟變化的發展。這表明(  )
A.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征
B.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C.誠信缺失導致全球經濟全面衰退
D.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受到動搖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經濟的發展不能由發達國家說了算,不能說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受到動搖,各國必須誠信合作,并不意味著誠信缺失導致全球經濟全面衰退,故C、D不選。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影響是一分為二的,故B表述不準確。
2.2012年8月31日,2012經濟全球化與工會國際論壇在北京落幕。經濟全球化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
①生產全球化?、谫Q易全球化?、鄯峙淙蚧、苜Y本全球化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選C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不包括分配全球化。
3.中國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受益者,中國必將進一步積極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我們對經濟全球化采取的態度是(  )
A.把握機遇,回避挑戰
B.面對挑戰,我們應視而不見
C.與發達國家步調一致,尋求發達國家的援助
D.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迎接挑戰
解析:選D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迎接挑戰。A、B、C三項做法都是錯誤的。
4.2012年“9·8”期間,福建省團將組織有明確投資意向的跨國公司深入有關縣(市、區),開展跨國公司福建行活動,通過實地考察、洽談,力爭一批意向項目轉為合同項目。下列選項中對跨國公司理解正確的是(  )
①它是指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诮洕蚧峭ㄟ^跨國公司實現的?、劭鐕就苿恿藝H分工水平的提高?、芸鐕镜淖畲罄媸菍崿F經濟全球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B 跨國公司追逐的最大利益是實現利益最大化,④錯誤,排除含④的A、C、D三項。
5.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邊召開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中日韓三國經貿部長舉行會晤,宣布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區域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一體化將促進區域貨幣的進一步融合,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能夠(  )
A.推動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流動
B.促進了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C.改變了發達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的局面
D.導致了區域內各個國家稅收的大量減少
解析:選B 本題考查區域合作的意義。解題時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區域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一體化將促進區域貨幣的進一步融合,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故選B。
6.據亞洲開發銀行《亞洲經濟監測》報告,受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減速影響,除日本等部分發達國家以外的亞太地區2012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7.2%,比2011年9月時的預測值低0.3個百分點。上述材料表明(  )
A.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B.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C.經濟全球化會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
D.經濟全球化促使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知識。題干指出,受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減速影響,除日本等部分發達國家以外的亞太地區2012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7.2%,比2011年9月時的預測值低0.3個百分點說的是風險全球化,即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故選A。
7.2012年8月22日,經過18年的艱苦談判,俄羅斯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56個成員,世界貿易組織由此覆蓋98%的國際貿易。世界貿易組織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堅持以下原則(  )
A.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公平正義原則、透明度原則
B.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市場準入原則、透明度原則
C.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多邊貿易原則、互惠互利原則
D.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互惠原則、權利義務相統一原則
解析:選B 本題考查世貿組織的原則。世貿組織的原則主要有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市場準入原則、透明度原則。
8.2012年1月~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的240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2.2億美元,同比增長52.8%。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588.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我國要增強“走出去”的能力,需要(  )
①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趧撔吕猛赓Y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 ③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苤С制髽I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的是對外開放的有關知識。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是“引進來”,不是“走出去”,②不符合題意。企業“走出去”主要是指到海外投資,不是指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③不符合題意。①④符合題意。
9.歐盟境內首個中國經貿合作區“葡萄牙——中國經貿合作區”正式設立,標志著中國企業開始集群式邁出國門。這表明我國(  )
①堅持把實施“走出去”戰略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從“引進來”轉向“走出去”,規避對外開放的風險
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適應經濟全球化挑戰
④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的是國際競爭與合作。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點,①的說法是錯誤的。從“引進來”轉向“走出去”,并不能規避對外開放的風險,②的說法錯誤。中國經貿合作區設立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表現,③④符合題意。
10.讀安徽省對外經濟發展變化表,從中可以得出安徽企業(  )
年份
出口分類
外商直接投資
省直接投資
(年)
一般貿易
高新技術產品
2000
80.2%
7.4%
40.8%
66.7%
2012
52.8%
15.6%
65.7%
70.1%
①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堅持獨立自主原則?、趯ν忾_放規模擴大,利用外資逐漸優化產業結構?、垡^續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軋猿至恕耙M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基本戰略等知識。材料中沒反映安徽企業參與了國際分工與合作,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故①不選。另外材料沒體現利用外資結構逐漸優化產業結構,故②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量雖有上升,但所占比重還不大,故要繼續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③可選。材料中外商直接投資與省直接投資是堅持了“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④可選。故正確答案為C。
11.某網站關于金融危機的一項調查數據如下:
您認為金融危機會造成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嗎?總票數(1 658)
選項
比例
票數
1

52.7%
874
2
短期不會,長期會
3.4%
56
3
不會
42.4%
703
4
不清楚
1.5%
25
應對可能出現的國際貿易摩擦,我們要(  )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谥贫☉獙Ψ磧A銷和貿易摩擦的策略?、哿私庑星?,提高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軆灮M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B 本題考查應對反傾銷和貿易摩擦的措施。提高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③不符合題意;國際貿易摩擦主要是一國產品出口時造成的,故應優化出口結構,而不是進口結構。故④錯誤。答案選B。
12.2012年上半年中國海外并購有60起,涉及金額194.20億美元。中國企業正抓住海外市場的買入機遇,大力并購海外能源類和工業技術密集型企業。中國企業海外并購(  )
①表明我國將不斷創新引進外資的形式?、谀軌驈娀髽I的風險意識 ③是我國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的表現?、苣芡卣菇洕l展空間,提升國際競爭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措施及意義。①錯誤,海外并購屬于對外投資,不是引進外資。②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13.材料一 有人描述20世紀初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情況時指出,倫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邊喝下午茶,一邊打電話訂購世界上任何產品,想訂購多少悉聽尊便,并放心地等著這些東西運到自家門口;同時,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財富投資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資源開發和新的冒險事業中,例如非洲的礦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能利用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立即動身去任何國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適的旅館,他隨身攜帶的金幣可以在世界各個地方兌換成當地貨幣而通行無阻。
材料二 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迅猛發展,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態度。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
(1)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有何有利影響?
(2)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帶來哪些挑戰?
解析:分析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要堅持全面的觀點,既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也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依據材料結合教材知識分別進行分析。
答案:(1)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①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③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2)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不利影響):①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②經濟全球化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14.2012年9月1日,2012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發布。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是海爾集團公司,擁有12318項專利。海爾集團的今天來之不易,它的發展壯大經過了三個階段:
名牌戰略發展階段
多元化戰略發展階段
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90年代
21世紀
制作一個冰箱產品,奪得中國冰箱歷史上第一枚質量金牌
瞄準市場,從一個冰箱產品擴展到其他家電領域,創出中國家電第一品牌
從國內向國際延伸,通過美國海爾、歐洲海爾、中東海爾等本土化的海爾名牌,創出國際知名的家電品牌
全部消化了所引進的技術,開發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多種產品
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說明海爾集團在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與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中的對外開放戰略的變化。
(2)結合海爾集團在對外開放戰略上的變化,說明我國應如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解析:回答本題的兩問,都要緊緊圍繞三個階段:名牌戰略——重質量、創品牌;多元化戰略——調整產品結構,把企業做大做強;國際化戰略——走出去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答案:(1)前兩個階段以“引進來”為主,主要是通過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國際化戰略階段則以“走出去”為主,其重要特點是在國外設廠,利用當地的人才、市場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①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創國際名牌,培育和造就國際著名品牌,不斷提高生產和服務的質量,樹立中國企業良好的國際信譽和形象。②通過實施多元化戰略,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優勢企業的規模擴張,取得規模效益,全面提高我國企業的整體素質。③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善于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知識點
知識點闡釋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市場配置資源
市場配置資源
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計劃和市場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實現方式:價格、供求、競爭
優點:合理配置資源、有效利用資源
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后果: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差距的擴大,甚至造成兩極分化
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把握現象)
市場秩序
市場規則
要求: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
原因: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誠實守信
必要性: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措施: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基本特征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基本標志;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先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共富是先富的最終目的);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加強宏觀調控(為什么、怎么辦)
原因: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 (公有制、共同富裕要求)
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經濟手段中的兩大政策手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了解并分析金融危機情況下我國的經濟手段)
如何維護市場秩序
國家
綜合運用宏觀調控手段:經濟(管理、調節、監督、服務)、法律(立法、打擊)、行政
企業
自覺遵守市場規則,講究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和形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
消費者
遵守市場道德,監督市場行為,學法懂法維護合法權益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總體小康的成就
微觀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宏觀上國家整體實力增強
總體小康的特點(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
新要求
協調發展、全面改善、生態文明
科學發展觀
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原因
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會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基本內涵
本質和核心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
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協調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怎么辦)又好又快的做法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三個轉變)
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經濟全球化
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載體:跨國公司
影響(雙刃劍):利——推動生產力發展;資源全球范圍的配置。弊——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風險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實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
如何對待:積極參與,抓住機遇;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勇敢迎接挑戰
世界貿易組織
作用
組織談判、制定規則、解決摩擦
原則
最重要原則: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
加入WTO對我國的影響
機遇: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有利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挑戰: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的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面臨的經濟風險會明顯增加。
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已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
如何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國家、企業怎么辦)
國家
堅持對外開放國策,抓機遇迎挑戰;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培育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
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長效熱點(四)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熱點緣由]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長效熱點,從理論層面看,轉方式調結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從實踐層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始終是近幾年經濟工作的主線。面對當前嚴峻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要更加注重提高增長質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因此高考復習一定要重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問題。
??济}角度
必背答題術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科學發展觀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典例] (2011·福建高考)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陸海岸線長達3 051公里,約占全國的1/6,居全國第二。“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堅持陸海統籌,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福建省海洋經濟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從2000年的31∶16.7∶52.3轉變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與2010年我國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5∶47∶48相比,第一產業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請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經濟信息;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結合材料談談應該如何促進福建省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步:準確審題,明確考查知識范圍
根據設問可知,試題的知識范圍是經濟生活知識,設問的問題內容“促進福建省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考查的角度是如何做。
第二步:回憶教材相關知識,初步列出知識提綱
第三步:深度分析試題,逐步形成答題要點
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結合材料談談應該如何促進福建省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注意三點:一要注意如何促進又好又快發展;二要分析對象為“海洋經濟”;三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把材料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答案。
第四步:篩選有效信息,材料設問正確卡位
回答層次
材料(設問)中涉及的考點
如何促進又好又快發展
調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知識進行組織答案
分析對象為“海洋經濟”
要把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相關知識轉化為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剔除所列知識提綱中材料(設問)中未涉及的考點
科學發展觀的地位、內涵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把材料和理論有機結合
陸海統籌、海峽西岸經濟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海洋經濟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升級。又好又快——科技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
第五步:規范表述,清晰條理作答(術語+材料)
[答案] ①福建是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的條件好;海洋生產總值總體呈上升趨勢,發展勢頭良好;海洋經濟的發展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福建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急劇下滑,2007年明顯回升、平穩發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經濟第二產業比重增加明顯,但第二、三產業的比重仍可進一步提升。
②加快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海洋二、三產業;海洋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統籌陸海發展,深化區域合作。
材料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1)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為“既要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也要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提幾點建議?
[答案]?、儇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②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等新型經濟,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材料二 2012年8月16日,中央公布了2011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根據能源消費總量和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結果計算。2011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0.793噸標準煤/萬元,降低2.01%。下表為部分省份的2011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
指標值(噸標準煤/萬元)
上升或降低(%)
北京
0.459
-6.94
天津
0.708
-4.28
河北
1.300
-3.69
海南
0.692
5.23
寧夏
2.279
4.60
新疆
1.631
6.96
注:中央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了具體的節能指標,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各地完成情況不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超額完成了2011年節能目標,海南、寧夏、新疆等8省區未完成2011年節能目標。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2)從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角度,說明中央為什么要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節能指標。
[答案]?、偈秦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的客觀要求??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加強節能減排,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各地節能工作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③加強能源節約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中央必須督促各地切實做好節能工作。
(3)請你為沒有完成節能目標的省(區)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 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清潔能源企業發展。③做好面向全社會的節能宣傳工作,加強對企業節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材料三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重要戰略任務。PM2.5是指粒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顆粒物,它也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主要是在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如機動車尾氣、燃煤等,通常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大多數城市和農村人口均遭受到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國務院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4)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我國開展PM2.5監測和治理對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義。
[答案] ①有利于促進企業改進技術,加強管理,節能減排,促進能源產業發展。②有利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③是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體現,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和科技創新,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農業部修訂的《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于2012年10月開始施行。新修訂的管理辦法進一步嚴格了申請人的資質條件,包括生產加工條件、原料基地建設、質量管理水平和承擔責任的能力,使得綠色食品準入“門檻”進一步提高。這一管理辦法的實施是政府(  )
A.通過制定完善法律體系促進公平競爭
B.通過市場調節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C.通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優化資源配置
D.通過健全市場準入規則保障食品安全
解析:選D 本題考查規范市場秩序。嚴格了申請人的資質條件使得綠色食品準入“門檻”進一步提高,體現了健全市場準入制度保障食品安全。D符合題意。A錯誤,材料不是通過完善法律體系促進公平競爭。B、C均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宏觀調控,不是市場調節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下圖漫畫《這年頭,只能這么喝牛奶了!》說明(  )
A.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
B.我國完善了市場規則
C.我國健全了市場經濟體制
D.我國牛奶行業具有創新意識
解析:選A 本題考查市場調節的弊端,漫畫告訴我們商家受利益的驅使,做出違法的事情,這是市場調節自發性的表現。B、C、D不符合題意。
3.2012年以來,汽油、柴油進行了多次調價,這將影響到企業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從資源的合理配置角度看,合理的價格應(  )
①由“看不見的手”引導,調節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
②既能有效利用資源又能保證百姓生活 ③既由市場形成又受政府的調控?、芗缺WC企業的利潤又維護百姓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有關知識。①錯誤,合理的價格離不開“看不見的手”引導,也離不開宏觀調控。④夸大了價格的作用。市場經濟不能保證企業都盈利。
4.漫畫“缺席者”反映的是我國很多農村地區,老人在鄉務農,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的現象。這一現象(  )
①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 ②表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有利于提高城鎮化質量?、蹖е罗r村勞動力結構性失衡,不利于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④要求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業轉型和效益提升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農業轉型等知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動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但會造成農村農業發展勞動力不足,不利于農業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①不選。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流動,將提高我國城鎮化比例,但并不一定有利于提高城鎮化質量,事實上,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加大了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的難度,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戶籍、教育、醫療等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這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②不選。故選D。
5.保定小伙劉洪安在炸油條的時候,每天堅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復炸油。為了讓顧客監督,他還掛出“安全用油,杜絕復炸”的大標語,并貼出驗證方法,提供“驗油勺”。 小店的生意也因此日益紅火,網友對劉洪安的做法大加贊賞,昵稱其為“良心油條哥”。材料說明(  )
①誠信經營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诹己玫氖袌鲋刃蚪⑿枰總€市場主體的參與?、哿己玫氖袌鲋刃蛐枰獓壹訌姾暧^調控?、苁袌鼋洕陌l展與集體主義原則具有一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B 本題主要考查市場秩序。材料強調的是“良心油條哥”的個人行為,③與題意無關。
6.2012年8月,山東省政府召開全省節能考核獎勵電視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完成節能目標任務。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實現節能減排的是(  )
①完善法律法規,落實行政處罰?、谝婪ㄈ【喫泻哪芷髽I?、垡龑M者樹立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觀念 ④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實現節能減排的措施。②錯誤,對于耗能企業只要是不違法不能都取締。
7.黨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為確保“轉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們要堅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  )
①按勞分配向依靠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和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轉變 ②國有企業推動向依靠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協調推動轉變?、鄣诙a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芡顿Y、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措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③④符合題意。
8.2012年10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國務院重視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是基于(  )
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護生態環境 ②建設生態文明,合理配置土壤資源 ③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可持續發展?、軆灮鞑抠Y源環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阱e誤,合理配置土壤資源的說法不合理。④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西部區域問題。
9.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太陽能電池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認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企業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不等。中國光伏企業應(  )
①與政府攜手解決經貿摩擦?、谟煤檬澜缳Q易組織的爭端協調機制 ③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芴岣呱a效率、擴大生產規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選D 本題考查應對反傾銷和反補貼的措施。針對美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我國企業應該利用世貿規則,和政府聯手解決貿易摩擦。③④不符合題意。
10.在2012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中方將與非方解決“成長的煩惱”,要繼續擴大中非投資合作,將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向非洲轉移,延長“非洲制造”的增值鏈,為非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其經濟學依據是(  )
①經濟全球化能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趯ν馔顿Y合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
③共同利益是中非投資合作的基礎?、苤蟹峭顿Y合作共同發展的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②錯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④不是經濟學依據。
2012年9月1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了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決定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據此回答11~12題。
11.美聯儲通過“印錢”買入證券資產,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的傳導途徑是(  )
①增發美元→美元幣值下降→中國的外匯儲備有可能會貶值 ②增發美元→美元幣值上升→使全球經濟走出金融危機低谷 ③增發美元→美元匯率降低→中國對美的出口將會變為逆差?、茉霭l美元→大宗商品漲價→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將會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美元幣值下降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①④符合題意。②③傳導錯誤。
12.美國的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表明(  )
A.我國應該積極努力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B.我國應該采取措施限制美元向中國市場的流動
C.經濟全球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講是弊多利少
D.經濟全球化使得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波及他國
解析:選D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A與題意無關,B、C說法均錯誤。D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3.(18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和日本經濟疲軟、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原材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2011年廣東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673.59億元,同比增長10%,增幅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2012年上半年增長7.3%,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
材料二 2012年上半年,在國內經濟減速及國際經濟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廣東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轉型升級“逆勢”而上。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10%,正逐步成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1)結合材料一,分析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存在哪些經營困難問題。(6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廣東經濟應該如何加快轉型升級。(12分)
解析:第(1)問考查小微企業存在的困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小微企業存在著外需不足、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第(2)問考查廣東經濟如何實現轉型升級,要結合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相關內容回答。
答案:(1)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和日本經濟疲軟、人民幣升值導致外需不足、中國商品競爭力下降,企業出口減少。(3分)②原材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升,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減少,可能導致減產、停產或破產。(3分)
(2)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3分)②政府提高為企業服務的水平,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引導企業轉型升級。(3分)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分)④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3分)
14.(22分)材料一 我國是開發利用太陽能的光伏產品的生產大國,但產品主要出口歐美。近年來西方國家不斷出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使中國光伏企業陷入困境。為擴大光伏產品內需,國家能源局正在制訂“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實施辦法和電價補貼標準”。2012年11月1日起,電網企業將免費為不超過6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訂、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允許富余電力上網,電網企業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 此外,國家能源局也鼓勵各省(區、市)利用自有財政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基礎上,以適當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的建設。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已經完成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信貸扶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材料二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12年9月25日轉載了署名村山宏原的題為“浮躁的中國抵制不了日貨”的文章,文章指出,在購買汽車時,無論買的是哪一款,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不愿意使用日本的零部件,那就必須建立起能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汽車企業。汽車是一項競爭激烈的產業,每年最少也需要數十億美元的設備投資,還需要多年的研發,中國企業就算擁有豐厚的資金,他們選擇的往往都是房地產投資之類的投機方式。日本有很多制造零部件及其模具的中小企業,在小小的工廠里,大家都在專心致志地工作。日系汽車產業的品質,依靠的就是這些零部件的精巧。如果能夠制造出凌駕于日本企業之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國就不再需要依靠日本企業,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將更加靈活。
(1)有人認為,“短期來看,國家的各項措施能幫助光伏行業緩解危機。但是,政府和企業還是應該在危機過后,長遠地看待行業發展”。結合材料一,從《經濟生活》角度,談談你對上述說法的認識。(10分)
(2)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說明要振興我國汽車產業,政府應從材料二中得到的有益啟示。(12分)
解析:第(1)問考查政府和企業對于光伏產業發展的作用。既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但關鍵還是靠企業自身的發展。第(2)問,考查我國政府如何支持汽車行業的發展,要結合材料,從中找出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回答。
答案:(1)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沖擊我國光伏行業,政府通過財政補貼、金融信貸扶持等宏觀調控措施,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但從長期來看,光伏行業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外需,并繼續擴大國內需求。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學會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保障我國企業的利益。(10分)
(2)政府: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通過有效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政策扶持汽車產業的發展。(3分)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產業研發和體系建立,堅持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分)③加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擴大國內需求方針,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3分)④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積極扶持汽車產業鏈中中小企業的發展。(3分)
1.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及其優缺點
(1)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
在現代經濟中,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主要通過價格的漲落以及供求行情的變化來引導、安排和調整,即市場配置資源的具體機制主要是價格和供求兩個機制。其實,價格機制與供求機制是密不可分的,供求狀況的變化情況本身就是通過價格信號的變化反映出來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經營者以追求自己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為了追求利潤,生產經營者總是通過觀察價格的漲落來了解市場供求行情的變化,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從生產什么問題來看,如果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通過這個信號,商品生產者就會增加該商品的生產;如果某種商品供大于求,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通過這個信號,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該商品的生產。就如何生產而言,生產者也是通過觀察生產要素市場的價格變化情況,來考慮如何選擇最合理的生產方式與技術,即選擇能夠使生產成本最小化的生產方式與技術。如果某種生產要素的價格相對于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出現下降,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生產者在生產中會增加便宜要素的使用,減少昂貴要素的使用。就為誰生產而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出的價格越高,生產經營者就為他生產,把產品賣給他。
總之,在市場經濟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市場主體的行為,實現資源的配置。有必要注意的是,供求、價格機制要實現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必須保證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否則,價格信號就不能準確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動狀況與資源稀缺狀況,失真的價格信號必然導致資源的錯誤配置。
(2)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是因為它具有其他手段不具備的優點。
第一,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供求關系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市場要實現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必須保證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否則,價格信號就會失真。所以,不能籠統地說市場就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競爭性市場才是一只看不見的手。
第二,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哪個企業的生產條件好,技術先進,管理科學,勞動生產率高,生產成本低,哪個企業就獲利較多。因此,通過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資金、技術、勞動力必然向經營好、經濟效益高的企業集中,從而達到資源配置的優化。這樣,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從自身利益出發便會自動地采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必要提醒的是,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的前提條件是市場交易雙方的信息要對稱,否則,競爭的結果可能是劣勝優汰。
(3)市場配置資源的缺點。
雖然市場配置資源具有兩個方面的優點,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在配置資源時也存在一些缺點。
第一,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存在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藥、麻醉品、黃色音像制品等嚴重危害公民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的物品不能讓市場調節。
第二,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發性的主要表現及后果: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市場主體自發地追逐利益,為了自己利益而不顧他人的利益,于是可能導致不正當競爭行為與違德違法的逐利行為。
盲目性的主要表現及后果:市場主體盲目決策,出現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導致供求失衡,最終出現經濟波動、資源浪費,以及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滯后性的主要表現及后果:市場調節屬于事后調節,存在調節的時間差,不能及時傳遞信息,于是導致供求失衡,導致經濟波動、資源浪費。
因此,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2.規范市場秩序
市場經濟靠競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教材從學生非常熟悉的體育比賽入手,很自然地將市場競爭與體育競賽進行類比,得出二者的共性,即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市場規則。
首先,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在體育比賽中,顯然不可能有人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因為這樣會導致比賽秩序的混亂,破壞公平競爭的原則,使比賽無法進行下去。同樣,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的角色是運動員,而政府應該是裁判員,即企業是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主體,政府僅僅是市場競爭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不應該是市場競爭的直接參與者。如果政府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則會造成在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的不公正。不能公平地制定和執行市場規則,就如同沒有市場規則,會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會破壞公平競爭的社會經濟環境。沒有公平有序的競爭,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就不能有效地發揮,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有序地運行。因此,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即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要求調整好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即政府給企業提供一個活動的平臺。打個比方,就是政府給市場主體修一條路,這條路又寬又平,中間有警示、橫線、檢查站;企業就是汽車,什么時候出發、選擇什么路線、什么時候到達,是企業自己的事。所以,企業和政府的關系是“政府把路修好,企業把車開好”。
其次,市場規則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保障。并不是只要實行市場經濟,就必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市場秩序必須依賴市場規則來保障,市場競爭沒有“游戲規則”會導致市場無秩序,不僅會妨礙市場調節作用的有效發揮,而且會阻礙、破壞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規范市場秩序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運行,使市場能有效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
最后,不遵守市場經濟“游戲規則”的現象。在市場經濟中,可能存在種種不遵守市場經濟“游戲規則”的現象。例如:違背市場準入規則,銷售損害消費者身心健康的產品;違背市場競爭規則的地方保護主義,非法壟斷行為;違背市場交易規則的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牟取暴利,坑蒙拐騙等。另外,偷稅漏稅、走私販私、商業欺詐、假冒偽劣、惡意逃避債務等行為,也屬于不遵守市場經濟“游戲規則”之列。
3.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
(1)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教材在探究材料中講到現代市場交換的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商品交換在時間和空間上發生了分離,如生活中的貸款消費現象。二是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在信息方面具有不對稱性。隨著商品功能越來越復雜、品種越來越多,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辨別越來越困難,生產經營者對商品質量的了解比消費者多得多。在上述情形下,參與市場交易會面臨各種風險。由于交易存在延時交割或信用交易,債務人可能不履行合同,導致債權人利益受損。由于買賣雙方對商品質量的信息存在不對稱性,賣方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利用假冒偽劣商品欺騙消費者。其中,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克服這些風險的重要途徑。
(2)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誠信缺失會直接破壞市場經濟的運行秩序,直接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交易萎縮、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經濟衰退。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現代企業在市場上立足的必要條件。誠實守信能夠使企業在市場中享有良好的聲譽,這種聲譽會形成企業的無形資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的內容。
教材提到了社會信用制度的兩個重要內容,即信用監督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此外還包括信用資料收集制度、信用評級制度等。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也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市場經濟又是信用經濟,所以,我們應該樹立誠信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提高道德素質,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4.宏觀調控的手段
為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政府可以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施宏觀調控。
第一,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經濟計劃,如年度計劃、五年規劃、十年規劃、遠景規劃、西部大開發及東部振興戰略等;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稅收政策、匯率政策、扶貧政策、產品購銷政策、產業政策等。其中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政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二,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法律手段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經濟立法進行事前調整,二是通過經濟司法進行事后調整。其好處是運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利,調整社會經濟關系,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
第三,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點。行政手段要奏效就必須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但是,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地運用行政手段,因為過多地運用行政手段容易導致宏觀經濟運行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惡性循環,硬著陸與強行起飛交替出現容易使經濟運行大起大落。
宏觀調控的各種手段各有所長、各具特色,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宏觀調控手段的體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5.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利率等進行調節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二者的相同之處:都屬于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基本手段;二者運用的基本原則相同,即逆風向調節;二者均屬于總需求調節工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有擴張性和緊縮性之分。擴張性政策通常用于對付經濟衰退,緊縮性政策通常用于對付經濟過熱。擴張性財政政策表現為增加財政支出、增發國債、降低稅率;擴張性貨幣政策表現為降低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性政策則反其道而行之。
二者的區別。第一,制定者和實施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和實施的。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和實施的。第二,運用的杠桿不同。財政政策的杠桿有稅率、財政支出、國債。貨幣政策的杠桿主要有利率、法定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第三,效果的作用機理不同。財政政策產生效果的速度更快,貨幣政策產生效果的速度要慢。但是,財政政策會存在擠出效應,即將資源由政府支配可能會擠出民間投資。
6.黨的十八大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竟卜站然傮w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于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7.黨的十八大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茖W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做到:
(1)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牢固基礎。
(2)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3)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4)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8.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論述
(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萍紕撔率翘岣呱鐣a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轉化機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需求導向,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提高大中型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茖W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9.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及我們的應對態度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及我們的應對策略,是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
(1)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運動。對這一觀點的理解,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二是現代信息技術基本上由發達國家掌握,三是發達國家在世界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四是發達國家左右著國際經濟交往中的游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具有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生產力發展的作用。一是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二是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三是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這就是經濟全球化給我們提供的機遇。
(3)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一是它使世界貧富分化更加嚴重;二是它使世界經濟更加不穩定,尤其是威脅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4)發展中國家的應對態度。
因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它對發達國家是利大于弊。對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把“雙刃劍”。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正確的態度不是反對經濟全球化,而是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迎接挑戰。
10.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首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中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耙M來”和“走出去”是對外開放政策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中國在“引進來”取得一定成效和達到一定水平的條件下,必須適時地“走出去”。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中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內在要求。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以“引進來”為主,把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等引入國內,這是完全必要的。我們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實施“走出去”戰略逐漸具備了政治基礎、經濟基礎、主體基礎和經驗基礎,“走出去”的條件越來越成熟,要求也越來越迫切。必須積極引導和推動中國企業到世界經濟舞臺上去施展身手,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并力爭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要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其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又是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必由之路。在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化大生產網絡正在形成,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目前對外投資雖然有較快發展,但與跨國公司和跨國投資的迅猛發展趨勢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現在的海外公司數量有限,對外投資與引進國外投資的數量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丰县| 临武县| 宾阳县| 诏安县| 鱼台县| 宁河县| 嘉义市| 新建县| 靖州| 玉田县| 襄城县| 左贡县| 香格里拉县| 利川市| 宣城市| 南靖县| 嘉荫县| 页游| 佛坪县| 武鸣县| 成武县| 会宁县| 苍梧县| 丹阳市| 弥勒县| 本溪市| 襄樊市| 北辰区| 蓬莱市| 林芝县| 崇文区| 四平市| 新田县| 永顺县| 鄂州市| 鲜城| 普安县| 郑州市| 清苑县|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