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1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課題 種子的萌發 課型 新授執教者 課時 1課時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教材分析 本節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節的內容。教材先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了解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再闡述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最后再簡單介紹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材安排“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一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直接經驗,在此基礎上形成“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這一結論,同時還引導學生領悟什么是實驗組和對照組。 教材對”種子萌發的過程“介紹比較簡單,僅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簡要介紹。教材安排的“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既可以讓學生通過活動,更好的掌握種子的自身條件對于它是否能夠萌發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也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抽樣檢測的重要性。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種子的結構,并從電視、課本、生活中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條件,雖然能說出幾句,卻又不敢肯定。 本次探究實驗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三個探究活動,在前面兩次的探究中,學生們對科學探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本次探究學生可以嘗試再次在小組內合作完成探究過程。教學目標 1.描述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3.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4.運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教學重難點 重點 描述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難點 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具 教材 ,PPT教學過程 導入 圖片展示——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提問:從生活經驗推斷,種子萌發需要什么環境條件?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問題,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問題引導,探究新知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提出問題 (1)學生小組討論自己小組需要提出的問題,并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組的問題,作適當說明。 (2)教師引導學生對各學習小組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相互評價,看哪個小組的問題合理并有實際意義。 2.作出假設 (1)學生小組對選定的問題作出假設,并向全班展示。 (2)教師引導并帶領同學分析各組假設。 3.制訂計劃 (1)讓各學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制訂實驗計劃并在課堂上展示。 (2)根據同學和老師提出的意見修改計劃,設計對照實驗。 4.實施計劃 教師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 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1)根據錄像中展示的結果,分析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各對照實驗中的實驗變量: 1和2號:變量為水;3和2號:變量為空氣;4和2號:變量為溫度。 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一定的水分。 (2)分析對照組和實驗組。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教師提問:一些種子中有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你推測一下,把這些不同情況的種子放在相同的環境,哪種會萌發? 學生結合教材91-92頁得出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三)種子萌發的過程 1.教師結合教材讓學生概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2.引導學生理解種子萌發為什么不需要陽光、土壤、肥料等。 教師點撥:(1)種子只有在同時具備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才有可能萌發。(2)種子萌發時的營養來自自身貯藏的物質而不是外界。 三、總結收獲,形成體系 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補充,對本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四、課堂練習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本節課知識的主要內容,交流自己通過本節課學習的收獲。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 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并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變量,探究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解決這個重難點,教師提前布置任務,課下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設計一組“對照實驗”,完成初步探究,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每一個環節的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