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3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課題 開花和結果 課型 新授執教者 課時 1課時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教材分析 本節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節的內容,是承前啟后的一節。 教材在安排上首先通過觀察與思考“桃花的結構”,讓學生認識了解花的結構,然后對傳粉的類型和受精過程進行探究,最后設計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通過這一連續的過程,讓學生對植物的生殖過程有了系統的認識。學情分析 學生對“開花之后會結果”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并不稀奇,但學生平時未必認認真真觀察過花和果實,更別說深入思考兩者的關系。不過學生已經具有植物生殖器官的初步認識,掌握了一些實驗器材的使用(如放大鏡、刀片),掌握了由外向內的觀察方法,初步具有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只要教師抓住這一心理,逐步設問,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教學目標 1.概述花的基本結構,說出雄蕊和雌蕊的組成。 2.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3.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概述花的基本結構,說出雄蕊和雌蕊的組成。 2.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難點 1.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2.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具 教材 ,PPT教學過程 導入 在日常我們生活中見過多種多樣的花,有的生長在水中,有的高掛在枝頭,有的匍匐在地面。你知道花具有哪些結構嗎?果實和種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開花和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問題引導,探究新知 (一)花的結構 1.指導學生按照教材第103頁觀察花的結構,完成記錄。(利用學生收集的花和教師準備的花作參照。) 教師提醒學生: (1)觀察順序:由外而內,由下而上。 (2)觀察子房內的胚珠,要縱剖。 2.小組內根據觀察結果,完成討論題目: 討論1:花的子房將來發育成果實。 討論2:花的主要結構包括雄蕊和雌蕊。 3.根據觀察情況,讓學生不看教材能夠指出課件上展示的桃花的結構。 4.拓展深化 教師補充講解單性花和兩性花、雌花和雄花等的特點。 單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兩性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雌花——只有雌蕊的花 雄花——只有雄蕊的花 (二)傳粉和受精 1.動畫展示傳粉的過程,讓學生明確傳粉的概念和類型。 2.展示部分蟲媒花和風媒花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特點,理解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蟲媒花:比較大、有鮮艷的顏色、氣味、蜜腺等。 風媒花:較小、沒有艷麗的顏色和香味、花粉多而輕、柱頭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3.教師播放受精過程的動畫,對照教材中圖3-25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講解受精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受精過程的理解。 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受到黏液刺激,萌發出花粉管→花粉管伸長,穿過花柱,進入子房,到達胚珠→花粉管頂端破裂,釋放精子→完成受精過程。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播放受精后子房發育動態圖,引導學生分析子房的結構與果實各部分的對應關系。 2.人工輔助授粉 教師設疑:生活中,經常會發現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癟的,這主要是傳粉不足引起的。你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3-27,思考回答: 收集花粉→將花粉倒在雌蕊的柱頭上 三、總結收獲,形成體系 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補充,對本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四、課堂練習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本節課知識的主要內容,交流自己通過本節課學習的收獲。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 思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運用多媒體教學非常重要。在講解“花的結構”時,讓各小組解剖鮮花,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讓學生觀看動態課件,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活動多樣化,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在這節課中,多媒體不能濫用,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輕松找出答案,就讓他們閱讀自學,在書中尋找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