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3.1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課題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課型 新授執教者 課時 1課時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教材分析 本節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三章的內容。是在學習了《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的基礎上延申和深化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此外,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知道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之后以及植物的蒸騰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從而理解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這些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甚至在環境保護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很多同學都有這樣一個經驗:家里種的花草樹木、農作物都需要經常澆水,基于以上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有利于進一步探討本節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的知識比較缺乏。而這部分知識又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運用多種手段將教學的內容直觀化。教學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2.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3.說出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 4.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 5.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 2.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難點 1.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 2.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具 教材 ,PPT教學過程 導入 學生閱讀課本:想一想,議一議 提問:多余的水分去哪里了呢 消失的這些水對植物本身以及自然界有什么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問題引導,探究新知 (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教師多媒體展示水分運輸演示實驗。學生思考: ①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結構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②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方向是怎樣的?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 ①水分的運輸結構是導管。導管是由長形、管狀的細胞組成,這些細胞沒有細胞質和細胞核,上下細胞間的細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 ②水分自下而上運輸。 (二)植物的蒸騰作用 1.實驗分析——蒸騰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教師首先介紹實驗的操作過程;用干燥塑料袋罩住盆栽花卉的一枝,在基部將袋口扎住,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 (現象:塑料袋內出現水珠。是植物體散發出來的水蒸氣凝結形成的。) 2.葉片的結構 (1)觀察葉片的結構 引導學生對照教材的實驗要求制作臨時裝片。在用刀片時要注意安全。 教師巡回指導,對臨時裝片效果不好的組,發放永久裝片,讓學生進行觀察。 引導學生觀察表皮、葉肉和葉脈,區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2)觀察下表皮 學生制作裝片并觀察,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下表皮細胞的形狀、氣孔的結構。 學生觀察后回答: ①表皮細胞是不規則的,并且上面有氣孔。可見水分就是從氣孔散失掉的。 ②氣孔是由兩個半月形細胞構成的。 教師點撥:表皮細胞、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的區別: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含有葉綠體。 (3)氣孔的張開與閉合 學生閱讀教材112頁“小資料”理解氣孔張開和閉合的原理。 (4)教師提示:在課下可以把葉片放在溫水中檢測氣孔的存在,并注意氣孔的分布。 3.多媒體展示圖片,歸納蒸騰作用的自身意義。 圖 1 為何剛游完泳上岸的人會覺得冷 圖 2 為何大樹底下好乘涼 圖 3 為何植物內的水是往高處流的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蒸騰作用的意義: 游完泳上岸,身上附有水,水在蒸發過程中帶走一部分熱量,所以覺得冷;植物的蒸騰作用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同時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及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三)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1.觀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教師設問: ①不同環境(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中水之間是如何轉換運動的 ②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還能進行嗎 ③為什么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 學生討論后回答: ①在不同環境中水循環流動;海洋水、陸地水蒸發形成大氣水,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降雨,雨水可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或者流入海洋、湖泊等。 ②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仍然能進行。 ③森林可以促進水分循環和影響大氣環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庫”的作用。因此,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森林能夠增加降水,補充地下水,有“綠色水庫”之稱。 2.(根據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想一想我們應該怎么做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懂得愛護植物,保護森林,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所以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還應該多節約用水等。 三、總結收獲,形成體系 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補充,對本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四、課堂練習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本節課知識的主要內容,交流自己通過本節課學習的收獲。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