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生物(2019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6.3 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學習目標 素養目標1.闡明細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2.說明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3.闡明細胞凋亡的概念和意義。 1.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基于細胞衰老的物質及結構變化,理解細胞衰老的特征。 2.科學思維——演繹與推理:基于細胞凋亡與壞死的特點,理解二者區別。分點突破(一) 細胞衰老基礎·1.細胞衰老的特征(1)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2)細胞質(3)細胞核2.細胞衰老的原因(1)自由基學說:自由基攻擊和破壞細胞內各種執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①自由基攻擊磷脂分子,產生自由基,這些新產生的自由基又去攻擊別的分子,引發雪崩式的反應,對生物膜損傷比較大。②攻擊DNA,可能引起基因突變。③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下降。(2)端粒學說①端粒:染色體兩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質復合體。②特點: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縮短一截。③結果: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內側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會受到損傷,結果使細胞活動漸趨異常。3.細胞衰老和個體衰老的關系(1)單細胞生物:個體衰老、死亡與細胞衰老、死亡是一致的。(2)多細胞生物①體內的細胞總是在不斷更新,總有一部分細胞處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狀態。②從總體上看,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③細胞會隨著分裂次數的增多而衰老。④細胞核與細胞質相比,前者對細胞分裂影響更大。深化·一、在“思考探究”中解惑1.科學研究發現:細胞衰老可能與端粒截短有關。每條染色體的兩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質復合體,即端粒。人體細胞分裂的次數與特異性染色體端粒的長短有關。隨著每一次分裂,端粒的長度都要縮短一些,一旦達到“關鍵長度”,細胞增殖就結束。然而,人的骨髓細胞和癌細胞,在端粒酶的作用下,會伸長已縮短的染色體末端。因此,這些染色體就不會達到“關鍵長度”,細胞就能持續增殖。據此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端粒酶、端粒長度和細胞分裂次數的關系,并提出延緩細胞衰老的方法。提示:端粒酶可使端粒伸長,端粒伸長有利于細胞分裂。保持端粒酶的活性。(2)癌癥發病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轉變為癌基因。請結合端粒的有關知識,分析癌基因使細胞無限增殖的可能途徑。如果你是醫生,請提出治療癌癥的方案。提示:癌細胞能合成端粒酶,端粒酶使已縮短的染色體末端伸長(即修復端粒),從而使染色體不會達到“關鍵長度”,細胞就能持續增殖。用藥物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或者關閉端粒酶基因。2.胚胎發育過程中是否有細胞的衰老?老年人的體內是否只有細胞的衰老而沒有新細胞的產生?提示:有。也有新細胞的產生。二、在“系統思維”中提能1.衰老細胞特征的歸納一大:細胞核變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一小:細胞內水分減少,體積變小,代謝速率減慢。一多:細胞內色素逐漸積累、增多。兩低:膜的物質運輸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降低。2.細胞衰老的特征分析(1)衰老的表現及形成原因個體衰老表現 對應的細胞衰老原因皮膚干燥、發皺 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體積變小頭發變白 細胞內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老年斑 細胞內色素的積累無力 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吸收能力下降 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2)通過以上分析說明:衰老細胞的結構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降低;從分子水平上看,有利的功能分子含量降低,而色素或有害分子出現并增加。應用·1.(2021·江蘇無錫高一檢測)細胞衰老最終表現為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成骨細胞的衰老會導致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B.皮膚細胞內色素積累,會導致皮膚上出現“老年斑”C.老年人頭發變白是黑色素合成有關酶活性下降所致D.衰老細胞的膜通透性改變,導致物質運輸功能提高解析:D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與其成骨細胞衰老有關,A正確;皮膚衰老細胞內色素逐漸積累,妨礙細胞內物質的交流和傳遞,會導致皮膚上出現“老年斑”,B正確;頭發基部的黑色素細胞衰老,細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減少,導致老年人頭發變白,C正確;衰老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其物質運輸功能降低,D錯誤。2.下列關于人體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的正常體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B.自由基攻擊蛋白質可以引起細胞衰老C.細胞中衰老的線粒體可被溶酶體分解清除D.衰老細胞代謝速率加快是細胞內水分減少引起的解析:D 人的正常體細胞的分裂次數為50~60次,A正確;自由基攻擊蛋白質可引起細胞衰老,B正確;細胞中衰老的細胞器會被溶酶體分解清除,C正確;衰老細胞代謝速率減慢,D錯誤。方法點撥自由基學說認為細胞衰老是機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對細胞損傷的積累。端粒學說提出細胞染色體端粒縮短的衰老生物鐘理論,認為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端粒的長度決定了細胞的壽命。衰老細胞的特征是一大、一小、一多、三低,要注意記憶區分。3.(2021·江蘇蘇州高一檢測)人到了一定年齡會出現白頭發,且隨著年齡增長白頭發會越來越多,與該現象最密切相關的細胞生命歷程是( )A.細胞壞死 B.細胞癌變C.細胞凋亡 D.細胞衰老解析:D 人到一定年齡就會出現白頭發,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白頭發往往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催化黑色素合成的酶的活性降低,即細胞衰老的緣故,D正確,A、B、C錯誤。分點突破(二) 細胞的死亡基礎·1.細胞凋亡(細胞死亡的主要方式)(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它是一種程序性死亡。(2)類型①生長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的死亡。②細胞的自然更新。③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3)意義①完成正常的生長發育。②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③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2.細胞壞死:不利因素影響下,由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3.細胞自噬(1)概念:在一定條件下,細胞會將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這就是細胞自噬。(2)對象: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3)作用條件:①在營養缺乏條件下,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②細胞受到損傷或衰老時,清除受損或衰老的細胞器;③微生物入侵時,清除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4)有些激烈的細胞自噬,可能誘導細胞凋亡。深化·一、在“思考探究”中解惑1.細胞死亡主要有哪幾種形式?哪種形式對生物體是有利的?提示: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細胞凋亡對生物體是有利的。2.蝌蚪在發育過程中,長出的尾巴又逐漸消失,請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蝌蚪尾巴的消失與哪種細胞器有直接關系?為什么?提示:溶酶體。溶酶體內有多種水解酶,能夠使自動死亡的細胞發生分解。(2)將蝌蚪尾部用濃鹽酸處理后,尾部潰爛消失,這與上述現象相同嗎?提示:這是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不同。3.判斷下列實例中屬于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分別是哪些?①成熟個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②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③燙傷后的皮膚、黏膜的脫落④骨折時部分骨細胞死亡⑤吸煙者肺部細胞因尼古丁而死亡提示:細胞凋亡:①②;細胞壞死:③④⑤。二、在“系統思維”中提能1.細胞衰老、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別項目 細胞衰老 細胞凋亡 細胞壞死實質 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 受電、熱、冷、機械等不利因素影響,與基因無關形態變化 細胞萎縮,細胞膜皺縮 多為單個細胞,形成凋亡小體,細胞膜內陷 外形呈不規則變化,細胞膜破裂意義 ①生物體的絕大多數細胞都經歷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的過程; ②細胞衰老是時刻都在發生的 ①清除多余的,無用的細胞; ②清除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細胞; ③清除體內的有害細胞; ④維持器官和組織中細胞數目的相對穩定 對周圍細胞造成傷害,引發炎癥對機體的影響 對機體有利 對機體有利 對機體有害2.判斷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技巧(1)從方式看(2)從結果看應用·1.(2021·江蘇宿遷高一期末)生物由出生到死亡,伴隨著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與死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能力一般隨著細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減弱B.衰老細胞中各種酶的活性均顯著降低C.細胞凋亡有助于機體維持自身的穩定D.胚胎細胞中存在與細胞凋亡有關的基因解析:B 細胞分裂能力隨細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減弱,A正確;衰老細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顯著降低,B錯誤;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有助于機體維持自身的穩定,C正確;在胚胎的分化過程中會涉及某些細胞的凋亡,例如五指的分開,因此胚胎細胞中存在與細胞凋亡有關的基因,D正確。2.(2022·天津高一檢測)下列有關細胞凋亡、細胞壞死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人在胚胎時期要經歷尾的消失、指間細胞的死亡,這些過程受到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B.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脫落屬于細胞凋亡C.細胞壞死是由細胞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如蛋白質合成減慢D.吸煙引起的肺部細胞死亡屬于細胞凋亡解析:D 吸煙引起的肺部細胞死亡屬于細胞壞死,D錯誤。3.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細胞都會經歷增殖、分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歷程。如圖表示某細胞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階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示過程是細胞分化、凋亡B.2中細胞處于凋亡狀態C.2→3過程發生的結果是形成多種類型的細胞D.3表示細胞無限增殖形成大量子細胞解析:B 圖中1→2→3表示的是細胞凋亡過程,A錯誤;2中細胞是開始凋亡的細胞,B正確;3是凋亡中的細胞,細胞核裂解,細胞膜皺縮內陷,將細胞分解成多個有膜包裹的凋亡小體,C、D錯誤。易錯提醒細胞凋亡是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不同,細胞凋亡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達以及調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條件下,自體損傷的一種現象,而是為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而主動爭取的一種死亡過程。細胞壞死是一個被動的、對個體生存有害的過程。網絡構建(一圖串盡主干知識)[課時跟蹤檢測][基礎鞏固練]知識點一 細胞的衰老1.(2022 江蘇蘇州高一月考)兒童早衰癥是遺傳病,患者(兒童)貌像老人,器官亦很快衰退,造成生理機能下降,大多患兒只能活到17至20歲。早衰癥的病因是( )A.細胞不再進行分裂 B.細胞分化速度降低C.細胞衰老速度過快 D.細胞新陳代謝速度過慢解析:C 對于多細胞生物體而言,細胞的衰老不代表個體的衰老,但個體衰老為個體細胞普遍衰老所致。故細胞衰老速度過快導致早衰癥的出現,C正確。2.下列有關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生命活動中,細胞不斷進行各種氧化反應,在這些反應中容易產生自由基B.輻射和有害物質的入侵,會刺激細胞產生自由基C.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縮短一截D.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延長一截解析:D 在生命活動中,細胞不斷進行各種氧化反應,在這些反應中容易產生自由基,A正確;輻射和有害物質的入侵,會刺激細胞產生自由基,B正確;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縮短一截,C正確,D錯誤。3.李白有詩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從細胞學的角度分析,這個過程中不會出現的變化是( )A.細胞核體積縮小 B.細胞內水分減少C.酶的活性降低 D.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解析:A 細胞衰老時,細胞核的變化是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衰老細胞內水分含量減少,因此細胞萎縮,細胞體積變小,細胞新陳代謝速率減慢;衰老細胞內許多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減少,頭發變白;衰老細胞出現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4.人衰老的紅細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①水分減少,細胞萎縮 ②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細胞呼吸強度增大 ⑤色素積累增多 ⑥細胞的呼吸速率減慢 ⑦細胞核體積增大 ⑧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A.①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解析:C 衰老的細胞具有以下五項特征:(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2)多種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減慢;(3)細胞內的色素會隨著細胞衰老而逐漸積累;(4)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5)細胞膜通透性改變。根據上述特征可判斷:①②③⑤⑥⑦⑧都符合衰老細胞的特征,但要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人衰老的紅細胞”。由于人衰老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因此應去掉⑦。5.近年來,很多消費者通過多種方法來去除身體多余的角質(角質層細胞是人體表層因衰老而死亡的細胞),讓自己的肌膚煥然一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衰老細胞的形態會發生變化B.衰老細胞中黑色素會增加C.細胞衰老可能與端粒有關D.細胞衰老可能與自由基有關解析:B 衰老細胞的形態會發生變化,如細胞萎縮,A正確;衰老細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減少,B錯誤;細胞衰老可能與端粒有關,也可能與自由基有關,C、D正確。知識點二 細胞的死亡6.細胞的生命歷程有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增殖過程中不一定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B.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C.端粒DNA序列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縮短D.細胞壞死有利于多細胞生物體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解析:D 細胞增殖過程中的無絲分裂不會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A正確;細胞分化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出現穩定性差異,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和器官,故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B正確;端粒學說認為,端粒DNA序列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縮短,C正確;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育的基礎,能維持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而細胞壞死是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后細胞被迫中斷正常代謝的現象,D錯誤。7.下列有關人體細胞衰老和凋亡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衰老細胞的體積變小,細胞核體積變大B.青蛙發育過程中尾的消失屬于細胞壞死C.自由基會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下降,致使細胞衰老D.細胞凋亡在維持多細胞生物個體的正常發育和內部環境穩定方面起重要作用解析:B 衰老細胞體積變小,細胞核變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A正確;青蛙發育過程中尾的消失屬于細胞凋亡,B錯誤;自由基學說認為,細胞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攻擊蛋白質使細胞衰老,C正確;細胞凋亡屬于正常的生理過程,在維持多細胞生物個體的正常發育和內部環境穩定方面起重要作用,D正確。8.(2021·江蘇蘇州高一期末)但凡是生命,最終都會衰老和死亡,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也不例外。下列有關細胞衰老和死亡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衰老的細胞逐漸萎縮,其細胞核體積也變小B.端粒受損或自由基積累都可能導致細胞衰老C.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D.極端的理化因素或病理性刺激可能引起細胞壞死解析:A 衰老的細胞逐漸萎縮,細胞體積變小,但細胞核變大,A錯誤;端粒學說和自由基學說是解釋細胞衰老的主要學說,即端粒受損或自由基積累都可能導致細胞衰老,B正確;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是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C正確;極端的理化因素或病理性刺激對機體會造成傷害,可能引起細胞壞死,D正確。9.(2021·河北滄州高一期中)在雞的胚胎發育階段,胚盤中的一群細胞必須在一個精確的時間內死亡,使得翅膀的輪廓得以形成,關于此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這屬于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B.這是在不利因素影響下發生的C.這是由基因決定的D.這有利于雞完成正常發育解析:B 在雞的胚胎發育階段,胚盤中的一群細胞必須在一個精確的時間內死亡,使得翅膀的輪廓得以形成,這是通過細胞凋亡實現的。細胞凋亡屬于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A正確;細胞壞死是在不利因素影響下發生的,細胞凋亡是正常生理現象,B錯誤;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C正確;細胞凋亡有利于雞完成正常發育,D正確。[素養提升練]10.(多選)(2022·江蘇蘇州高一月考)細胞凋亡又稱細胞程序性死亡,其大致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凋亡是細胞在特定條件下的被動死亡過程B.細胞凋亡過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體,需要消耗能量C.細胞凋亡發生過程中,細胞內容物不釋放出來D.吞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與溶酶體釋放的水解酶密切相關解析:BCD 細胞凋亡是由基因調控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A錯誤。凋亡小體的形成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細胞凋亡過程中會形成若干凋亡小體,后被吞噬細胞吞噬,內容物不會外流,C正確。吞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后通過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將其分解,D正確。11.(多選)(2022·山東青島高一檢測)如圖為人體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各個階段,圖中①~⑦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強,分化能力減弱B.②③④的形成過程中細胞中央出現赤道板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不同D.進入c過程的細胞酶活性降低,新陳代謝減慢解析:CD a過程屬于細胞增殖,b過程屬于細胞分化,與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減弱,分化能力增強,A錯誤;②③④細胞形成過程中進行的分裂屬于有絲分裂,但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B錯誤;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其細胞內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并不相同,C正確;c過程表示細胞衰老,進入c過程的細胞酶活性降低,新陳代謝減慢,D正確。12.(多選)如圖為動物機體的細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過程表明細胞凋亡是特異性的,體現了生物膜的信息傳遞功能B.細胞凋亡過程中有新蛋白質合成,體現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C.②過程凋亡細胞被吞噬,表明細胞凋亡是細胞被動死亡的過程D.凋亡相關基因是機體固有的,在動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ABD 細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是細胞主動死亡的過程。凋亡是在動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某些固有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13.人在胚胎時期,要經歷有尾的階段,后來尾部細胞自動死亡,尾才消失。根據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人胚胎發育的起點是__________,尾部細胞的生成所依靠的細胞增殖方式是________。(2)人胚胎尾部細胞與頭部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了差異,這是________的結果,但它們細胞核中的________是相同的。(3)人胚胎尾部細胞后來自動死亡,稱為________,此過程受到嚴格的由________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故又稱為______________。解析:(1)人胚胎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尾部細胞是通過細胞的有絲分裂生成的。(2)同一個體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了差異,這是細胞分化的結果,其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不變。(3)人胚胎尾部細胞的凋亡是細胞自動死亡,這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叫細胞程序性死亡。答案:(1)受精卵 有絲分裂 (2)細胞分化 遺傳物質 (3)細胞凋亡 遺傳機制 細胞程序性死亡14.人們都渴望健康長壽,這使得人們對細胞和生物體衰老的研究格外感興趣,下列是一組科學家在該領域所進行的一些研究。根據這些研究成果,你能從中得到關于細胞衰老的哪些認識?(1)有人用小鼠做皮膚移植實驗,發現同一位置的細胞移植到年輕小鼠身上后,其細胞周期比移植到老年鼠身上的細胞周期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82年,Hirokawa等人將老年鼠進行強輻射處理,破壞其免疫干細胞,然后給其移植年輕鼠的骨髓和新生小鼠的胸腺,結果發現老年受體鼠的細胞免疫功能得到復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90年,Harley等人通過實驗發現,人體成纖維細胞在培養過程中,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細胞中的染色體上的TRFS長度不斷變短,而在不分裂的細胞中,TRFS長度不減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細胞衰老的過程是細胞的生理狀態和化學反應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為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對于引起細胞衰老的機制,目前有許多假說。本題三項研究結果均采用了對照的方法,給細胞衰老的原因提供了證據。答案:(1)生物體內的環境因素能夠影響細胞的衰老 (2)生物體的衰老是由細胞衰老引起的 (3)細胞的衰老過程受細胞內遺傳物質的影響15.為探究桑葉黃酮提取液對人體皮膚的抗衰老效應,科研小組取20只適齡健康生長的小鼠為甲組,80只衰老小鼠均分為乙~戊四組,甲、乙兩組分別灌胃生理鹽水20 mL,丙~戊三組分別用小、中、大劑量的桑葉黃酮提取液20 mL灌胃,五組小鼠均連續給藥30 d。末次給藥后,在小鼠眼眶取血,測量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臘質過氧化物(LPO)的含量,結果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數據可知,SOD、MDA和LPO三種物質中,對細胞衰老可能起到抑制作用的物質是________;參照實驗目的,分析表格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別 動物數 (只) 劑量 (g/kg) SOD (U/mg) MDAn (mol/mg) LPO (nmol/mg)甲:適齡健康對照組 20 — 168.91 0.63 0.15乙:衰老對照組 20 — 100.08 2.00 0.32丙:桑葉黃酮組 20 4 118.27 1.71 0.30丁:桑葉黃酮組 20 8 130.28 1.30 0.26戊:桑葉黃酮組 20 12 140.12 1.12 0.21解析:分析表格:甲適齡健康對照組中SOD含量明顯高于乙衰老對照組,而MDA和LPO均低于乙組,因此對細胞衰老可能起到抑制作用的物質是SOD。該實驗目的是探究桑葉黃酮提取液對人體皮膚的抗衰老效應,自變量為不同劑量的桑葉黃酮提取液,丙~戊三組分別用小、中、大劑量的桑葉黃酮提取液處理,結果SOD逐漸增加,MDA和LPO均逐漸降低,說明桑葉黃酮能抑制細胞的衰老,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其濃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強。答案:SOD 桑葉黃酮能抑制細胞的衰老,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其濃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強[階段驗收評估](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Ⅰ(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1·江蘇蘇州高一期末)如圖為細胞周期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C→C或者A→A均可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B.染色單體形成的時期是①,消失的時期是④C.①時期染色體的高度螺旋化有利于核DNA的平均分配D.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差異主要體現在②和④時期解析:C A→C表示分裂間期,C→A表示分裂期,細胞周期先經歷分裂間期后經歷分裂期,故C→C不能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A錯誤;染色單體形成的時期是⑤間期,消失的時期是③后期,B錯誤;①前期染色體的高度螺旋化,在分裂后期位于染色單體上的DNA會隨著染色單體的分離而分離,有利于核DNA的平均分配,C正確;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差異主要體現在①前期和④末期,D錯誤。2.(2022·山東青島高一月考)細胞的無絲分裂之所以叫無絲分裂,主要原因是( )A.細胞分裂過程比較簡單B.分裂中無紡錘絲和染色體的出現C.分裂中細胞核先延長縊裂D.分裂中整個細胞縊裂為兩部分解析:B 無絲分裂是相對于有絲分裂而命名的,有絲分裂是由于分裂過程中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所以叫有絲分裂。而無絲分裂是由于分裂過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所以叫無絲分裂。3.(2021·江蘇宿遷高一期末)如圖是細胞有絲分裂一個時期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時期為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等于核DNA分子數目C.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核DNA分子數目均加倍D.細胞中有0條染色單體解析:C 該時期著絲粒分裂,為有絲分裂后期,A正確;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DNA,故染色體數目等于核DNA分子數目,B正確;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數目未加倍,C錯誤;細胞中有0條染色單體,8條染色體,D正確。4.如圖為細胞分裂的某一時期,下列有關此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細胞中的中心體⑨,與紡錘體的形成有關B.④是一條染色體,包含兩條染色單體①和③,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粒②相連C.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D.在細胞分裂后期,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解析:D 細胞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單體消失,該細胞在后期有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0條。5.下列對菠菜根的分生區細胞分裂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DNA復制的時期,DNA和染色體的數目增加一倍B.在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的時期,中心體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C.在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的時期,著絲粒排列整齊D.在染色體逐漸解開螺旋的時期,細胞中央出現由很薄的細胞壁構成的赤道板解析:C DNA復制的結果是DNA含量增加一倍,并沒有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只是每條染色體有兩條染色單體。菠菜是高等植物細胞,所以無中心體。細胞分裂中期,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時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赤道板不是一個結構,僅是一個位置概念,在染色體解旋的時期,在赤道板位置上形成細胞板。6.(2021·江蘇常州高一檢測)高等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的顯著變化是( )A.DNA分子復制 B.出現染色體C.紡錘體消失 D.形成細胞板解析:B DNA分子復制發生在有絲分裂間期,A錯誤;在有絲分裂前期時,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B正確;紡錘體消失發生在有絲分裂末期,C錯誤;形成細胞板發生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D錯誤。7.在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分裂期剛開始時,如果它的染色體數為N,DNA含量為Q,則該細胞分裂完成后每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和DNA含量分別是( )A.N和Q B.N/2和Q/2C.N和Q/2 D.N/2和Q解析:C 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前后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變的。在有絲分裂后期,由于著絲粒的分開出現了染色體數目的暫時加倍,而其他時期的染色體數目和正常情況下一樣;有絲分裂間期進行了DNA分子的復制,其含量在前、中、后期都比正常情況下多了一倍,到了末期由于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DNA的含量又恢復正常。8.(2021·江蘇連云港高一檢測)如圖為實驗小組同學探究月季莖尖細胞分裂的實驗過程中在顯微鏡下拍攝的一張照片,莖尖取材時間為上午10時。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午10時取材是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旺盛,處于分裂期細胞多B.制片時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便于著色C.①細胞處于分裂中期,②細胞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D.據圖可知在月季細胞周期中分裂后期時間長于分裂中期解析:C 一天當中上午10時分生區細胞分裂旺盛,處于分裂期的細胞多,A正確;制片時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便于著色,B正確;①②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發生在減數分裂中,C錯誤;有絲分裂各時期的長短與有絲分裂各時期細胞的數目呈正相關,持續時間較長的分裂時期細胞數目多,D正確。9.通過特定方法,科學家將小鼠和人已分化的體細胞成功地轉變成了胚胎干細胞。有關分化的體細胞和類胚胎干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 )A.分化的體細胞丟失了某些基因B.類胚胎干細胞能夠分化成多種細胞C.二者功能有差異,但形態沒有差異D.二者基因組成相同,且表達的基因相同解析:B 細胞分化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合成的蛋白質不同,細胞的形態和功能有差異,但遺傳物質沒有變化。10.(2022·湖北武漢高一月考)圖中的甲、乙、丙表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中的三個階段,a是染色體數,b是染色單體數,c是DNA分子數,a、b、c的數量關系正確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甲、乙、丙解析:B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前期和中期每條染色體上有兩條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上有兩個DNA分子,其數目關系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1∶2∶2,符合圖甲所示;后期和末期,每條染色體上含有一個DNA分子,其數目關系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1∶0∶1,符合圖丙所示。11.某科學家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蠶豆根尖分生區細胞,測得一個細胞中放射性含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CF不能表示一個細胞周期,但可用它計算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B.AB可表示DNA散亂分布于紡錘體中央的過程C.在細胞質中不可能檢測到放射性D.著絲粒分裂出現在BC和EF段解析:C AD或DG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CF從時間上等同于一個細胞周期持續的時間,但不能表示一個細胞周期,A正確;AB段,放射性增大至最大,表示DNA散亂分布于紡錘體中央的過程,B正確;線粒體中含有DNA,因此在細胞質中也能檢測到放射性,C錯誤;BC段和EF段中放射性不變化,說明DNA含量未變,可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D正確。12.(2021·江蘇南通高一期末)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不符合生物學事實的是( )A.細胞分裂時,核內遺傳物質先復制,再平均分配B.人體各種細胞形態結構不同,是細胞分裂的結果C.活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D.高等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需攝取有機物才能生存解析:B 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首先發生變化的是細胞核,細胞核中的染色體首先要完成復制,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A正確;人體各種細胞形態結構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B錯誤;細胞呼吸能產生ATP,所有的活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正確;高等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為異養生物,需從外界攝取有機物才能生存,D正確。13.干細胞移植現已成為治療糖尿病的一種臨床新技術。自體骨髓干細胞植入胰腺組織后可分化為胰島樣細胞,以替代損傷的胰島B細胞,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骨髓干細胞與胰島樣細胞的基因組成不同,基因表達產物不同B.骨髓干細胞與胰島樣細胞的基因組成相同,基因表達存在差異C.胰腺組織微環境造成骨髓干細胞基因丟失,分化成為胰島樣細胞D.胰腺組織微環境對骨髓干細胞分化無影響,分化是由基因決定的解析:B 骨髓干細胞和胰島樣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經有絲分裂而形成的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精確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故骨髓干細胞和胰島樣細胞基因組成相同。機體內不同細胞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表達的產物存在差異,A錯誤,B正確;骨髓干細胞是分化程度較低的干細胞,其能分化成為胰島樣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而不是基因丟失的結果,C錯誤;細胞分化是遺傳物質和外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D錯誤。14.(2021·江蘇揚州高一檢測)下列有關細胞的表述,正確的是( )A.所有細胞都能通過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或無絲分裂的方式進行細胞增殖B.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內細胞衰老就是個體的衰老C.細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過程,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程序性死亡D.克隆羊多莉的核移植和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能分別證明動、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解析:C 原核細胞通過二分裂增殖,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進行增殖,A錯誤;對于單細胞生物來說,細胞衰老就是個體的衰老,但對于多細胞生物來說,個體衰老是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B錯誤;細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過程,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程序性死亡,C正確;克隆羊多莉的核移植能證明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D錯誤。15.(2022·北京高一月考)如表表示某人體內三種不同細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達情況:基因存在情況 基因表達情況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胰島B細胞 (合成胰島素) √ √ √ √ √ √眼晶狀體細 胞(胚胎中) √ √ √ √ √ √神經細胞 √ √ √ √ √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甲基因可能是控制胰島素合成的基因B.丁基因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C.三種細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細胞中遺傳信息不同D.三種細胞都有甲、乙、丙、丁四種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同一人體內所有細胞都來源于同一受精卵解析:C 三種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都含有甲、乙、丙、丁四種基因。甲、乙、丙基因分別只在胰島B細胞、眼晶狀體細胞、神經細胞中選擇性表達,說明幾種細胞的功能不同,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同時,三種細胞中存在著共同的生理過程,而它們共同的生理過程有可能就是細胞呼吸,而丁基因在幾種細胞中都可以表達,因此丁基因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一、選擇題Ⅱ(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6.科學家發現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細胞中nuc 1基因,它編碼的蛋白質能使DNA降解(nuc 1基因被稱為細胞“死亡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物發育過程中,細胞的產生和死亡始終保持動態平衡B.如能激活細胞死亡基因,則可特異性殺死癌細胞C.蝌蚪尾的自溶現象是編程性細胞死亡的具體表現D.細胞中遺傳信息表達受阻是細胞死亡的具體表現解析:BCD 細胞的產生和死亡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并非都是動態平衡的;從早期到成熟,細胞的產生速度大于死亡速度,這樣才能使細胞總量不斷增加,生物才能生長發育,而生物體晚期的細胞逐漸失去分裂分化能力,使得其產生速度下降甚至終止,此時則死亡速度大于產生速度,因而導致生物體衰亡,若能特異性激活癌細胞的死亡基因,可促進癌細胞死亡;蝌蚪尾的消失是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結果;衰老細胞核中染色體固縮,基因表達停止,導致細胞死亡。17.某二倍體生物(染色體數為2N)染色體上的DNA用3H充分標記,再置于不含3H的培養基中培養,其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局部結構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DNA解旋酶可從1進入,與3直接相連的具膜細胞器是內質網B.圖乙所處時期核DNA數∶染色單體數∶同源染色體對數=4∶4∶1C.圖丙表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末期,其判斷依據是核膜正在重新構建D.若經3H充分標記的細胞經過兩次連續的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3H的染色體數目為N/2解析:ABC DNA分子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復制后每個DNA分子中有一條鏈含3H,則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所形成的子細胞中,含3H的染色體數均為2N,但每條染色體的DNA分子的兩條鏈均為雜合(3H1H);繼續在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時,由于DNA的半保留復制,每條染色體的一條染色單體上DNA分子的兩條鏈為雜合的3H1H,另一條染色單體上DNA分子的兩條鏈為純合的1H1H,即一半染色單體含放射性,但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成為子染色體后,子染色體的分離具有隨機性,因此,含3H的染色體數進入同一個子細胞的數量為0~2N,D錯誤。18.(2022·山東青島高一月考)自由基學說是一種細胞衰老假說。如圖是自由基學說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②①過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屬于負反饋調節B.若③過程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將引起白化病C.若③過程使細胞膜上葡萄糖的載體活性下降,葡萄糖將會自由進出細胞D.④過程可能導致細胞膜上蛋白質種類或數量發生改變解析:ABC 自由基的來源主要有細胞內的氧化反應、輻射以及有害物質;最為嚴重的是,當自由基通過②攻擊生物膜的組成成分磷脂分子時,過程①的產物同樣是自由基,這種反應為正反饋調節;自由基產生后,即通過②③④過程攻擊和破壞細胞內各種執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自由基還會攻擊DNA,可能引起基因突變;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下降,致使細胞衰老。④過程攻擊DNA,引起效應,通過影響蛋白質使表現發生改變。19.IAPs是一種控制細胞凋亡的蛋白質,其作用原理是與細胞凋亡酶結合從而達到抑制細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結構是RING區域,如果人為去掉該區域,則能有效地促進更多的細胞凋亡。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程序性死亡B.如果去掉癌細胞中IAPs的核心結構RING區域,則不能有效促進癌細胞凋亡C.IAPs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D.RING區域的功能最可能是抑制細胞凋亡解析:ACD IAPs是一種蛋白質,是基因表達的結果,人為去掉RING區域,則能有效地促進更多的細胞凋亡,所以RING區域的作用最可能是抑制細胞凋亡。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共58分。請按要求作答)20.(23分)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位置會不斷發生運動變化,為了探究引起染色體運動的原因,進行如下實驗:a.實驗假設:染色體的運動與紡錘絲有關。b.實驗材料、用具:長出了根和葉的洋蔥、相差顯微鏡(能觀察活體細胞的生長、運動、增殖情況及細微結構)、切片機(能夠將生物組織切成很多很薄的切片)、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紡錘絲的形成)、清水、吸水紙、染色劑(其濃度不影響細胞活性)、滴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提示:秋水仙素的作用速度非常快,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作用的即時效果可以在相差顯微鏡下看到)。(1)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方法步驟①切取洋蔥根尖2~3 mm數根,平分成兩組,分別編號為A和B,用切片機將每根洋蔥的根尖縱切成薄片,染色,制成臨時裝片。②A組: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上少量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標本浸潤在____________中;B組: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上________,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____________________。(9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記錄結果。(3分)(3)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7分)預測結果 相應結論A、B兩組染色體在分裂后期都向兩極移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體的運動與紡錘絲有關解析:本實驗的原理:在正常細胞中,在有絲分裂的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單體分開,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子染色體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一現象在相差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秋水仙素能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細胞,抑制紡錘絲的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處理過的洋蔥根尖細胞,不存在紡錘絲,在相差顯微鏡下看不到子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的移動。故在實驗操作時可利用秋水仙素和清水分別處理洋蔥根尖細胞,在相差顯微鏡下通過觀察染色體的運動情況來探究染色體運動與紡錘絲的關系。若在兩種操作中染色體在分裂后期運動情況相同,則說明染色體運動與紡錘絲無關,若不相同,則說明染色體運動與紡錘絲有關。答案:(1)對細胞染色后,可以通過相差顯微鏡觀察到細胞中染色體的運動 (2)②秋水仙素溶液 等量清水 標本浸潤在清水中 ③在相差顯微鏡下觀察染色體的運動 (3)①染色體的運動與紡錘絲無關 ②B組的染色體在分裂后期向兩極移動,A組染色體在分裂后期不向兩極移動21.(17分)(2021·江蘇揚州高一檢測)如圖所示,圖1表示顯微鏡下洋蔥根尖有絲分裂圖像,圖2表示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細胞核內DNA含量變化曲線,圖3表示處于有絲分裂某兩個時期的細胞圖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實驗中通常用甲紫染液作為染料,目的是使細胞中________著色。(3分)(2)圖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3)圖3中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________期,此時期洋蔥根尖細胞中染色體數為________條,乙細胞所處的時期對應圖2的________段,甲、乙細胞所處時期是否屬于圖2的同一階段?________。(8分)(4)與圖3中2號染色體遺傳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體為________號。(3分)解析:(1)圖1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圖像時,常用0.01 g/mL或0.02 g/mL的甲紫(或醋酸洋紅)溶液堿性染料可使細胞中的染色質或染色體染成深色。(2)圖2中ac段表示分裂間期,其中bc段細胞核內DNA數加倍的原因是DNA復制。(3)圖3中甲細胞中染色體上的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細胞中染色體數加倍,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洋蔥體細胞內有8對染色體,處于圖甲時期的洋蔥根尖細胞中染色體數為32條。乙圖所處時期為有絲分裂中期,對應圖2的cd段。甲、乙細胞所處時期屬于圖2的同一階段即cd段。(4)圖3的甲中2號染色體與6號染色體為同一條染色體復制而成的姐妹染色單體,其上的遺傳信息完全相同。答案:(1)染色體 (2)DNA復制 (3)后 32 cd 是 (4)6 22.(18分)(2021·江蘇南通高一檢測)如圖表示細胞內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動,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可以用來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細胞的重大生命活動?________(填寫序號)。(6分)①噬菌體 ②酵母菌 ③乳酸菌 ④變形蟲 ⑤海帶 ⑥蚯蚓 ⑦玉米 ⑧蘑菇(2)A、B、C、D四項生命活動中,在人幼年時期能夠發生的是________,對于人體有積極意義的是________。(填寫字母序號)(4分)(3)B過程的結果,導致細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發生了改變,但是細胞中的遺傳物質________(填“發生”或“未發生”)改變。(5分)(4)在真核生物中,A過程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解析:(1)圖中四種重要的生命活動是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只有多細胞生物才能完成這些過程。①噬菌體是非細胞生物,②酵母菌、③乳酸菌和④變形蟲是單細胞生物,⑤海帶、⑥蚯蚓、⑦玉米和⑧蘑菇是多細胞生物,故選⑤⑥⑦⑧。(2)A、B、C、D四項生命活動在人幼年時期都能夠發生,而且對于人體來說,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細胞衰老和細胞凋亡都屬于正常的生命歷程,對有機體是有利的。因此,A、B、C、D四項生命活動都具有積極意義。(3)B為細胞分化,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因此細胞中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4)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答案:(1)⑤⑥⑦⑧ (2)ABCD ABCD (3)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未發生 (4)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模塊綜合測評(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Ⅰ(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2·江蘇常州高一檢測)下列關于藍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能進行光合作用,有葉綠體C.能進行有氧呼吸,有線粒體D.是自養生物解析:D 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A錯誤;藍細菌含有光合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但不具有葉綠體結構,B錯誤;藍細菌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能進行有氧呼吸,但不具有線粒體,C錯誤;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是自養生物,D正確。2.(2022·江蘇南通高一期末)下列敘述不屬于所有細菌共同點的是( )A.都含有C、H、O、N、P、S等元素B.都具有細胞膜和細胞質C.都具有DNA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的染色質D.都同時含有DNA和RNA解析:C 所有細菌都含有C、H、O、N、P、S等元素,A不符合題意;所有細菌都具有細胞膜和細胞質,B不符合題意;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有DNA,但DNA不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質,C符合題意;所有的細菌都同時含有DNA和RNA,D不符合題意。3.(2022·山東濟南高一期末)下列有關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生物細胞中元素種類和含量基本相同B.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質是葡萄糖C.所有分子和離子都容易與自由水形成氫鍵D.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解析:B 不同生物細胞中元素種類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別很大,A錯誤;葡萄糖是細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質,B正確;水是極性分子,極性分子和離子容易與自由水形成氫鍵,C錯誤;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D錯誤。4.(2021·江蘇蘇州高一檢測)在下列物質中,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各一個)脫水縮合形成化合物,則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鍵數目依次是( )A.1、1、2 B.2、2、2C.3、2、3 D.3、4、2解析:B 根據分析可知題中①③⑤屬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由于氨基酸①的R基是-H,氨基酸③的R基中有1個羧基,氨基酸⑤的R基中有1個氨基,因此由①③⑤三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三肽中含有2個氨基和2個羧基,形成的肽鍵數目=氨基酸數目-肽鏈數=3-1=2個,B正確。5.(2021·湖南長沙高一期末)2020年春節前后的一段時間內,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而受到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如圖所示,其在人群中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人感染該病毒后,機體會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反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此病毒體內僅有A、T、C、G四種堿基B.新型冠狀病毒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每天適量飲酒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因為酒精可以使細胞內的病毒蛋白變性D.新型冠狀病毒能借助人體細胞內的物質和結構進行繁殖解析:D 新型冠狀病毒只有RNA一種核酸,因此僅有A、U、G、C四種堿基,A錯誤;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沒有核糖體,B錯誤;酒精進入人體后會被代謝,不可以使細胞內的病毒蛋白質變性,C錯誤;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借助人體細胞內的物質和結構進行繁殖,D正確。6.(2022·江蘇常州高一期中)如圖是某些細胞器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是中心體,是不含有磷脂的細胞器B.②是線粒體,是真核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C.③是葉綠體,是藍細菌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D.④是內質網,是進行蛋白質、脂質合成的場所解析:C 據圖可知,①是中心體,是細胞內不具有膜結構,即不含有磷脂的細胞器,A正確;②是線粒體,是真核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稱為動力車間,B正確;藍細菌是原核生物,無葉綠體,其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位于細胞內的光合片層結構上,C錯誤;④是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D正確。7.(2021·江蘇揚州高一期中)研究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有助于理解不同類型細胞的功能。如圖是兩種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③在甲細胞中只有一種存在形式B.與甲細胞相比,乙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⑧⑨⑩C.乙細胞所構成的組織可作為檢測還原糖的理想材料D.甲細胞參與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結構有①③⑤⑦解析:D ③是內質網,在甲細胞中存在兩種存在形式,粗面型內質網和光面型內質網,A錯誤;與甲細胞相比,乙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⑧葉綠體、⑨液泡,而⑩是細胞壁,不屬于細胞器,B錯誤;乙細胞含有葉綠體,會干擾還原糖的檢測過程中出現的顏色反應,故不是檢測還原糖的理想材料,C錯誤;消化酶屬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為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所以甲細胞參與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結構有①細胞膜、③內質網、⑤線粒體、⑦高爾基體,D正確。8.(2021·河北石家莊高一檢測)某同學將同一新鮮馬鈴薯塊莖切成4根粗細相同、長為5 cm的條,再將這4根馬鈴薯條分別放在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編號為a、b、c、d,30 min和4 h后測量每一根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小于a組KNO3溶液的濃度B.b組能夠觀察到細胞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的C.與實驗前相比,c組4 h后細胞外KNO3溶液的濃度降低D.d組馬鈴薯細胞可能已經死亡解析:A a組中馬鈴薯條的長度大于初始長度,說明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大于該組KNO3溶液的濃度,細胞發生了滲透吸水,A錯誤;根據圖示分析可知,b組先發生質壁分離,由于K+和NO都能進入細胞,故一段時間后又發生了質壁分離后的復原,B正確;c組馬鈴薯條的長度小于初始長度,說明發生了細胞失水,所以與實驗前相比,c組4 h后細胞外KNO3溶液的濃度降低,C正確;根據圖示分析可知,d組馬鈴薯細胞可能已經死亡,D正確。9.(2022·浙江溫州高一檢測)如圖①~④表示物質出入細胞的不同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水進出細胞的方式有方式①和方式②B.圖②的物質運輸速率快于方式①C.溫度對方式①②③④都會造成影響D.方式①②③④對于維持活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均有重要意義解析:B 水進出細胞的方式有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即方式①和方式②,A正確;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都是物質順濃度梯度的運輸,在濃度差相同的情況下,有載體蛋白協助的協助擴散的物質運輸速率比自由擴散快,B錯誤;溫度會影響膜的流動性,也會影響細胞的能量供應,故溫度對方式①②③④都會造成影響,C正確;方式①②③④對于維持活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均有重要意義,能夠保證細胞吸收需要的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等,D正確。10.(2022·江蘇南通高一檢測)ATP是細胞的能量“貨幣”,如圖為ATP的分子結構圖,a、b、c表示相應的結構,①、②表示化學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TP并不是細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的唯一直接供能物質B.圖中①②對應的特殊化學鍵都斷裂后形成的產物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C.GTP與ATP結構相似,GTP含有的糖為核糖,其中的“G”稱為鳥苷D.ATP水解產生的能量用于滿足各項生命活動,如蔗糖的水解、維持體溫等解析:D ATP并不是細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的唯一直接供能物質,細胞中還有GTP、CTP等直接供能物質,A正確;圖中①②對應的特殊化學鍵都斷裂后形成的產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B正確;GTP是三磷酸鳥苷,與ATP結構相似,GTP含有的糖為核糖,其中的“G”稱為鳥苷,C正確;蔗糖的水解不耗能,維持體溫的能量主要來自細胞呼吸釋放的熱能,D錯誤。11.(2022·浙江寧波高一檢測)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花生種子播種時宜淺播,原因是花生萌發時細胞呼吸需要大量氧氣B.南方稻區早稻催芽過程中,常用適宜溫水淋種并時常翻種,以促進細胞呼吸C.在種植黃瓜時,往往需要搭架供其生長,主要是增加葉片受光面積,促進光合作用D.用透氣的創可貼包扎傷口,有利于傷口細胞的有氧呼吸,促進傷口愈合解析:D 花生種子中儲存的脂肪較多,相同質量的脂肪與糖類相比,脂肪含有較多的C、H元素,氧元素含量相對較少,所以氧化相同質量的糖類與脂肪相比,脂肪需要較多的氧氣,因此花生種子播種時宜淺播,A正確;南方稻區早稻浸種后催芽過程中,常用溫水淋種并時常翻種,可以為種子的細胞呼吸提供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氧氣,促進細胞呼吸,B正確;種植黃瓜時,一般要搭架供其生長,這樣可以使植物的葉充分伸展,充分的接受陽光,擴大光合作用的面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產量,C正確;選用“創可貼”等敷料包扎傷口,既為傷口敷上了藥物,又為傷口創造了疏松透氣的環境,以避免厭氧病原菌的繁殖,從而有利于傷口的痊愈,D錯誤。12.(2022·江蘇南通高一檢測)如圖表示桃樹葉肉細胞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過程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轉移途徑,其中①~⑧代表有關生理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⑤發生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B.參與過程②③⑤的酶種類不同C.過程②③④都有ATP產生D.過程①產生的[H]不全都來自丙酮酸解析:C 由圖示分析可知,⑤是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發生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A正確;過程②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過程③為光反應中水的光解,⑤為暗反應中的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化學反應不同,又因酶具有專一性,故參與過程②③⑤的酶種類不相同,B正確;過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③為光反應中水的光解、④為暗反應中的三碳化合物的還原,②③有ATP產生,④是消耗ATP,不產生ATP,C錯誤;過程①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階段,第一階段產生的[H]來自葡萄糖,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H],故產生的[H]來自丙酮酸和水,D正確。13.(2022·河北衡水高一檢測)如圖表示人體紅細胞成熟經歷的幾個過程及各個階段細胞的特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造血干細胞和網織紅細胞均具有細胞周期B.網織紅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導致白血病C.過程③在脫去細胞核的同時還排出核糖體等細胞器D.成熟紅細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指導形成相應蛋白質解析:D 網織紅細胞無細胞核,不能進行細胞分裂,無細胞周期,A錯誤;網織紅細胞無細胞核,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錯誤;網織紅細胞合成蛋白質最旺盛,說明網織紅細胞仍含有核糖體,C錯誤;成熟紅細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但成熟紅細胞不能合成蛋白質,說明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指導形成相應蛋白質,D正確。14.(2022·北京高一檢測)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線蟲發育過程中細胞數量的減少,是細胞衰老、壞死的結果B.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是兩個不同的過程,不能在多細胞生物體中同時發生C.人的成熟紅細胞可以進行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形成D.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有利于保持親子代細胞之間遺傳的穩定性解析:D 線蟲發育過程中細胞數量的減少,是細胞凋亡的結果,A錯誤;在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伴隨著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B錯誤;人的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不能分裂,C錯誤;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有利于遺傳物質的均分,使親子代細胞之間保持遺傳的穩定性,D正確。15.(2022·江蘇南通高一檢測)研究者提取了一些培養的腫瘤細胞,測定出它們的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組細胞中有的可能剛進入分裂間期B.b組細胞的細胞核內正在進行DNA復制C.c組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D.一個細胞周期可以表示為a→b→c解析:D 根據圖示分析可知,a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和核DNA分子數目均為2n,有的細胞可能剛進入間期,還未開始復制,A正確;b組細胞中DNA含量位于2n~4n之間,說明正在進行DNA分子的復制,應該處于分裂間期,B正確;c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2n,核DNA分子數為4n,此時每條染色體上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C正確;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時為止,故圖中一個細胞周期可能是a→b→c→a,D錯誤。一、選擇題Ⅱ(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6.(2021·山東青島高一檢測)蝎毒“染色劑”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種蛋白質制成的,它可以選擇性地綁定在癌細胞上,使癌癥手術更加容易和高效。下列關于這種“染色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A.蝎毒“染色劑”的化學成分中含有C、H、O、N等元素B.“染色劑”選擇綁定癌細胞與癌細胞細胞膜上的載體有關C.手術前患者可以選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獲取這種“染色劑”D.蝎子合成這種蛋白質需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共同參與解析:AD 蝎毒“染色劑”的本質是一種蛋白質,組成元素有C、H、O、N等,A正確;蝎毒“染色劑”能選擇性地綁定在癌細胞上,可能與癌細胞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識別有關,與細胞膜上載體(運輸作用)無關,B錯誤;蝎毒“染色劑”的本質是一種蛋白質,口服會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效,因此不可口服,C錯誤;這種染色劑屬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場所為核糖體,加工場所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合成和分泌過程所需的能量由線粒體提供,D正確。17.(2021·北京高一期中)下列物質在跨膜運輸過程中,一定需要轉運蛋白參與的是( )A.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B.K+進入輪藻細胞C.H2O進入細胞 D.Na+進入神經細胞解析:ABD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需要載體,A正確;K+進入輪藻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B正確;H2O進入細胞的運輸方式可以是自由擴散或者協助擴散,其中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C錯誤;Na+進入神經細胞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需要離子通道蛋白,D正確。18.(2022·江蘇蘇州高一檢測)某學習小組用相關裝置測定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相關數據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改變裝置的溫度,圖中相關數據可能會發生改變B.曲線a、b相交時,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強度相等C.200~300 s間,酵母菌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D.300 s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與酒精的物質的量相等解析:ACD 呼吸是酶催化下發生的反應,酶受溫度影響,因此若改變裝置的溫度,圖中相關數據可能會發生改變,A正確;有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和6分子氧氣產生6分子CO2,無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產生2分子酒精和2分子CO2,因此當酒精和氧氣量相等時,有氧呼吸是無氧呼吸強度的三倍,B錯誤;200~300 s間,酵母菌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因此酵母菌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C正確;300 s后,氧氣含量為0,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與酒精的物質的量相等,D正確。19.(2022·湖北武漢高一檢測)圖中甲、乙、丙表示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增殖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時期細胞中,中心體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B.乙時期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有兩個DNA分子C.丙時期是觀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D.乙→丙過程中發生了著絲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解析:BD 洋蔥為高等植物,無中心體,A錯誤;據圖分析可知,乙所處時期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的兩倍,即每條染色體上有兩個DNA分子,B正確;有絲分裂中期是觀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而丙所處的時期為后期,C錯誤;乙可表示有絲分裂中期,丙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因此乙→丙過程中發生了著絲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共58分。請按要求作答)20.(19分)(2022·山東濟南高一期末)有一句民諺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面皮包餡而成,韭菜鮮肉餃子是一般家庭選擇最多的一個品種,肉一般選擇豬的精瘦肉。(1)韭菜鮮肉餃子中包含的多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若要驗證瘦肉中的成分有蛋白質,可用________試劑檢測,預期結果是出現____色。若選的是已經用絞肉機絞碎的肉餡,能否出現上述現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6分)(3)精瘦肉中的某蛋白由兩條鏈組成,一條鏈有550個氨基酸,另一條鏈有242個氨基酸,合成此蛋白的過程中,脫去了________個水分子,脫水縮合產生的水中的氫來自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團名稱)。(7分)(4)肉類較多的餃子適合用來煮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________攝入。(3分)解析:(1)韭菜肉餃子中包含的多糖有來自植物(面粉)的淀粉、纖維素和來自鮮肉的糖原,因為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臟和肌肉中。(2)若要驗證瘦肉中的成分有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檢測,應該出現紫色反應,因為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能發生紫色反應。若選的是已經用絞肉機絞碎的肉餡,依然能出現上述現象,因為絞肉過程中肽鍵并未被破壞。(3)精瘦肉中的某蛋白由兩條鏈組成,一條鏈有550個氨基酸,另一條鏈有242個氨基酸,合成此蛋白的過程中,組成蛋白質的兩條肽鏈在合成過程中經過了脫水縮合反應,該過程中脫去的水分子數等于蛋白質中氨基酸的總數減去肽鏈數,即為(550+242)-2=790,脫水縮合產生的水中的氫來自氮基酸的氨基和羧基。(4)肉類較多的餃子適合用來煮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的攝入,因為過多的脂肪攝入會影響健康。答案:(1)淀粉、纖維素和糖原 (2)雙縮脲 紫 能 (3)790 氨基和羧基 (4)脂肪21.(22分)(2022·江蘇蘇州高一檢測)科學研究中,植物光合產物合成部位被稱作“源”,光合產物儲存部位被稱作“庫”。圖1為光合產物合成及向“庫”運輸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的暗反應階段利用光反應產生的__________將________還原為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可在葉綠體中合成__________儲存,也可運至細胞質基質合成蔗糖。(7分)(2)科研人員通過去除部分桃樹枝條上的果實,探究“庫”的大小對葉片凈光合速率等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組別 對照組(留果) 實驗組(去果)凈光合速率/ 5.39 2.48葉片蔗糖含量/ 30.14 34.20葉片淀粉含量/ 60.61 69.32氣孔導度/ 51.41 29.70①結合圖1及題表推測,去果處理使葉片中__________含量增加,導致________在葉綠體內外積累;同時發現氣孔導度在下降,這會使________供應不足,抑制暗反應,光合速率進一步下降。(8分)②為進一步探究蔗糖濃度對葉綠體光合速率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該實驗通過________法獲得離體葉綠體,將其懸浮在類似于__________(填細胞結構)的溶膠狀環境中,確保其正常的結構和功能。根據圖2的實驗結果推測,當蔗糖濃度在________范圍時,可抑制光合速率。(7分)解析:(1)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NADPH和 ATP,根據圖1 C3被還原之后生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再進一步生成淀粉儲存起來;(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去果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較,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增加,從而導致了磷酸丙糖在葉綠體內外積累,氣孔導度下降會直接影響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從而抑制暗反應階段;分離細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分離出的細胞器要將其置于類似于細胞質基質中的環境中,這樣才能保證葉綠體的結構功能不受影響;根據曲線分析可知,當蔗糖濃度為0.47 mol·L-1時,與蔗糖濃度為0時的凈光合速率相接近,超過該濃度后,隨著蔗糖濃度升高,光合速率相對值降低。因此0.47~0.57 mol·L-1濃度范圍的實驗數據支持“葉片產生的蔗糖不能轉運出去,進而抑制了光合速率”的結論。答案:(1)ATP和NADPH C3 淀粉 (2)蔗糖和淀粉 磷酸丙糖 CO2 差速離心 細胞質基質 0.47~0.57 mol·L-1 22.(17分)(2022·河北石家莊高一檢測)科研人員選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蒜(2n=16),在蒸餾水中浸泡1天,置于17 ℃的培養箱中發根,當根尖長到2 cm左右時,于上午10時左右剪下大蒜根尖,制成臨時裝片,如圖是在顯微鏡下拍攝的有絲分裂圖像,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選擇在上午10時進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臨時裝片的流程為:解離→________________→制片。(7分)(2)通過觀察染色后細胞中染色體的____________,可以判斷細胞所處的有絲分裂時期。請將圖像按有絲分裂的順序進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6分)(3)圖B為有絲分裂的________期,此時一個細胞中有________條染色單體。(4分)解析:(1)上午10時到下午2時是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活躍期,有較多細胞處于分裂期,因此該實驗選擇在上午10時進行。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需要制作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制作裝片的步驟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最后再用顯微鏡觀察。(2)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和位置不同,因此可以通過觀察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和位置,區分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A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B表示有絲分裂的后期,C表示有絲分裂的中期,D表示有絲分裂的末期,因此有絲分裂的順序為A→C→B→D。(3)據圖可知,圖B表示有絲分裂的后期,該時期的特點是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因此細胞中沒有染色單體。答案:(1)該時期有較多細胞處于分裂期 漂洗→染色 (2)形態和位置 A→C→B→D (3)后 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