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學習目標 素養目標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2.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說出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3.通過比較、歸納和概括、闡明細胞有統一的結構模式。 1.生命觀念——通過制作和觀察臨時裝片,學會規范使用高倍顯微鏡,歸納出不同細胞的異同。 2.科學思維——通過收集、整理和交流有關原核生物的信息,闡明原核細胞的多樣性。 3.科學探究——通過比較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模式圖,歸納得出兩類細胞的區別和聯系。 4.社會實踐——通過討論水華和赤潮發生的原因、水華的治理和發菜的保護,認同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一生物(2019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基礎·落實分點突破(一) 高倍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取鏡→安放→對光→壓片→調焦→觀察。2.高倍顯微鏡使用的“四字訣”3.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及其放大倍數如圖a、b、c、d表示顯微鏡的鏡頭,則:(1)表示物鏡的是c和d,表示目鏡的是a和b,判斷的依據是物鏡鏡頭上有螺紋,目鏡鏡頭上無螺紋。(2)物鏡和目鏡的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組合是b和c,放大倍數是600。4.顯微鏡的觀察結果如圖是物鏡和目鏡四種組合分別觀察到的視野,則:(1)若A、B兩個視野所用目鏡相同,則 B (填字母)視野所用物鏡較長,物鏡鏡頭與玻片之間的距離 近 (填“遠”或“近”)。(2)視野最暗的是 C (填字母),圖像太暗的調節方法是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3)若要將B視野中標號為X的細胞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深化·認知一、在“思考探究”中解惑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發現觀察效果不太理想。請幫助他解決以下兩個問題:(1)視野太亮,看不到物像,解決方法是縮小光圈或調節反光鏡,降低視野的亮度。(2)在低倍鏡視野中發現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換成高倍物鏡后,異物觀察不到了,則異物存在于低倍物鏡上。2.如圖表示在光學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顯微鏡安裝有10×和40×兩個物鏡,使用顯微鏡觀察時,首先應選擇其中的哪種物鏡進行觀察?提示:10×。用顯微鏡觀察時,應先用低倍鏡找到物像并移至視野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2)若要使物像從圖1變為圖2,應將裝片向什么方向移動?提示:圖1中物像偏左,應將裝片向左移動。(3)若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均勻分布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多少個?并說明理由。提示:4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將長或者是寬放大,并且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由于64個細胞是充滿視野,故在視野中可檢測到分生組織細胞個數為64×=4個。二、在“系統思維”中提能1.顯微鏡放大倍數(1)放大倍數指放大的長度或寬度,而不是面積。(2)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2.顯微鏡的成像成像特點:倒立、放大的虛像。即物像與實物左右相反、上下顛倒,將物像旋轉180°后與實物的位置相同。移動原則:“偏哪移哪”,物像偏向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3.視野中細胞數量與放大倍數的關系(1)視野中細胞呈一行排布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原數目÷放大倍數(2)視野中細胞呈充滿排布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原數目÷(放大倍數)24.高倍鏡與低倍鏡觀察情況比較比較 項目 物像 大小 觀察細 胞數目 視野 亮度 物鏡與裝 片的距離 視野 范圍高倍鏡 大 少 暗 近 小低倍鏡 小 多 亮 遠 大應用·評價1.如圖為顯微鏡下看到的圖像,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1所看到的圖像,在裝片中實際是PB.圖2要變為圖1圖像僅需要向左下移動裝片即可C.圖3看到的圖像細胞質實際流動方向也是逆時針D.圖4圖像再放大4倍則只能看到2個完整細胞解析:B 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圖像是倒像,即上下顛倒、左右顛倒,A正確;圖2要變為圖1圖像要先向左下移動裝片,使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轉換為高倍物鏡,如需調光就需要適當調光,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B錯誤;圖像是實物的倒像,看到的圖像相當于實物平面旋轉180°,所以實物實際也是逆時針流動,C正確;圖4圖像為一列8個細胞,再放大4倍,看到的細胞數目是8÷4=2,D正確。2.如圖①②③④表示顯微鏡的鏡頭,⑤⑥表示在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圖像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②③④中物鏡的放大倍數有40、100兩種B.組合①②③④中的鏡頭,可使物像最多放大1 000倍C.若圖⑤是將細胞放大100倍,則圖⑥是將細胞放大了400倍D.觀察到圖⑤所示細胞后直接換高倍物鏡即可觀察到圖⑥所示細胞解析:D 分析題圖:圖中①②為目鏡,③④為物鏡,物鏡放大倍數有40、100兩種,A正確;物像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將目鏡與物鏡組合,選②④組合的放大倍數最大,為1 000倍,B正確;圖⑤中共有8個細胞呈一行,圖⑥中共有2個細胞呈一行,所以若圖⑤是將細胞放大100倍,則圖⑥是將細胞放大了400倍,C正確;觀察到圖⑤所示細胞后,因所觀察的目標細胞位于視野的左側,所以應先將裝片向左移,將所觀察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后再換高倍物鏡才可看到圖⑥所示細胞,D錯誤。分點突破(二)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基礎·落實1.分類依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常見的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連線)3.兩種原核生物的比較(1)名稱:甲為藍細菌,乙為大腸桿菌。(2)結構:①為細胞壁、②為細胞膜、③為細胞質、④為擬核、⑤為核糖體、⑥為鞭毛。(3)生活方式:甲生物細胞中因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生物;乙生物多數種類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為異養生物。深化·認知一、在“思考探究”中解惑1.觀察如圖所示的大腸桿菌和葉片的保衛細胞:(1)大腸桿菌與葉片的保衛細胞有什么主要區別?提示:大腸桿菌無核膜,只有擬核,而葉片的保衛細胞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有哪些共性特征?提示: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其細胞質中都含有核糖體,二者都含有DNA。(3)如何解讀“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的“原”字和“真”字?據此推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進化上的聯系。提示:“原核細胞”的“原”字指“原始”的含義;“真核細胞”中的“真”字指“真正”的含義;從進化的視角看,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進化來的。2.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含有集光綠色體的罕見細菌,每個集光綠色體含有大量葉綠素。該細菌與藍細菌相比,統一性表現在哪些方面。提示:都有細胞膜、細胞質、葉綠素、DNA等,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二、在“系統思維”中提能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比較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不 同 點 本質 區別 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大小 較小 較大細胞壁 除支原體外,其他原核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細胞和真菌有細胞壁。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幾丁質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有其他細胞器細胞核 無核膜、只有環狀DNA分子,無染色體,稱為擬核 有核膜、有以DNA分子為主要成分的染色體,稱為細胞核相同點 ①都具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②都有與遺傳關系密切的DNA分子2.藍細菌與細菌(1)細菌和藍細菌的異同比較項目 細菌 藍細菌區 別 大小 較小 較大光合色素 一般沒有 藻藍素和葉綠素同化方式 一般為異養 自養常見種類 桿菌、球菌、弧菌、螺旋菌等 色球藍細菌、顫藍細菌、念珠藍細菌、發菜等相同點 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都具有核糖體(2)藍細菌的特點和類群①藍細菌曾被稱為藍藻,廣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種水體及各類植物(紅萍等)葉腔中,具有固氮能力和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因此可在沙質海灘及荒漠上找到,并有“先鋒生物”的美稱。②與光合細菌光合作用不產生氧氣不同,藍細菌在光合作用時釋放氧氣。藍細菌是古老的生物,在約30億年前,地球本是無氧的環境,使地球由無氧環境轉化為有氧環境是由于藍細菌的出現并產氧所致。③藍細菌與水體環境質量關系密切,在水體生長旺盛時,能使水色變藍或其他顏色,并且有的藍細菌能發出草腥味或霉味。湖泊中常見的藍細菌有銅綠微囊藻、曲魚腥藻等。某些種屬的藍細菌大量繁殖會引起“水華”(淡水水體)或“赤潮”(海水),導致水質惡化,引起一系列環境問題。應用·1.大腸桿菌和顫藍細菌都屬于細菌,下列不屬于兩者共同點的是( )A.有擬核無染色體B.有葉綠素是自養生物C.有核糖體無葉綠體D.有細胞壁和細胞膜解析:B 大腸桿菌和顫藍細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是有擬核無染色體、有核糖體無葉綠體、有細胞壁和細胞膜,A、C、D項都是它們的共同點;大腸桿菌無葉綠素是異養生物,顫藍細菌有葉綠素是自養生物,B項不屬于兩者的共同點。2.淡水水域污染后富營養化,導致藍細菌和綠藻等大量繁殖會形成水華影響水質和水生動物的生活。下列有關藍細菌和綠藻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綠藻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藍細菌沒有B.綠藻有吸收和轉化光能的葉綠素,藍細菌沒有C.綠藻有核糖體能進行蛋白質合成,藍細菌沒有D.綠藻有細胞壁保護細胞內部結構,藍細菌沒有解析:A 綠藻是真核生物,藍細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生物沒有,A正確;綠藻和藍細菌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都有葉綠素,B錯誤;綠藻和藍細菌都有核糖體和細胞壁,C、D錯誤。網絡構建(一圖串盡主干知識)[課時跟蹤檢測][基礎鞏固練]知識點一 觀察細胞1.(2021·江蘇揚州高一期中)下列關于高倍物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因為蘚類葉片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B.換上高倍物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C.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鏡D.要觀察圖1所示微生物,應把載玻片向圖2中甲方向移動解析:C 顯微鏡的使用,都應先在低倍鏡下觀察,再使用高倍鏡進行觀察,A錯誤;換上高倍物鏡后,不能再用粗準焦螺旋調焦,B錯誤;高倍鏡的視野一般比較暗,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鏡,調亮視野,C正確;顯微鏡成像為倒立的像,圖1的微生物在向左下方移動,實際上應是向右上方移動,要觀察圖1所示微生物,應把載玻片向圖2中丙方向移動,即左下方移動,D錯誤。2.(2022·北京高一月考)如圖所示:甲圖中有目鏡、物鏡,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A.觀察物像丙時應選用甲中①④⑥組合B.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的調節順序是: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標本→調節細準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面積增大為原來的10倍D.若丙圖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乙圖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解析:D 圖甲中①②為目鏡,其中②的放大倍數高;③④為物鏡,其中③的放大倍數高;⑤⑥中⑤為高倍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圖像。由圖乙轉換成圖丙需要移動裝片,將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丙圖是乙圖放大后的物像,應選用甲圖中②③⑤組合。由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的操作為: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的放大倍數。物像偏向哪個方向,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才能使其居于視野中央。3.下列有關制作臨時裝片觀察菠菜的保衛細胞的操作,敘述錯誤的( )A.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用鑷子撕取菠菜葉的表皮C.把表皮在載玻片中央水滴中展開鋪平后,蓋上蓋玻片D.先用低倍鏡找到氣孔,換高倍鏡把氣孔移動視野中央解析:D 觀察葉片保衛細胞時選擇的材料是葉片的表皮,制作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然后用鑷子撕取菠菜葉的表皮,把表皮在載玻片中央水滴中展開鋪平后,蓋上蓋玻片,A、B、C正確;觀察時應在低倍鏡下把氣孔移到視野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D錯誤。4.在光線明亮的實驗室里,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后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為便于觀察,此時應( )A.改用凹面反光鏡、擴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鏡、擴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解析:A 觀察顏色較深的材料時應提高視野亮度,所以,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后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應改用凹面反光鏡、擴大光圈。5.(2021·江蘇淮安高一階段檢測)將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視野A轉換為視野B,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換成高倍物鏡后可調節粗準焦螺旋獲得清晰的物像B.將甲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向右移動C.可以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D.換成視野B時,只能通過反光鏡調節視野亮度解析:C 使用高倍物鏡觀察不能用粗準焦螺旋調焦,A錯誤;為了將處于視野左方的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可以將裝片向左移動,B錯誤;低倍物鏡換用高倍物鏡時,可以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C正確;換成視野B,也就是高倍鏡時,可以通過使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調節視野亮度,D錯誤。知識點二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6.夏季,人們由于飲食不潔易引起腹瀉,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桿菌。下列關于痢疾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中沒有線粒體、核糖體等復雜的細胞器B.細胞中具有擬核,核內有染色體C.具有細胞膜和細胞壁D.痢疾桿菌的DNA呈線型解析:C 痢疾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線粒體、染色體,DNA呈環形,A、B、D錯誤;痢疾桿菌具有細胞膜和細胞壁,C正確。7.如果把細胞攪碎,細胞將死亡;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如果把病毒攪碎,病毒也將失去活性。這說明( )A.細胞和病毒失活是因為破壞了它們的化學成分B.細胞和病毒被攪碎后都失活,可見兩者的特點是一致的C.單細胞生物和病毒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差D.細胞和病毒都有完整的結構解析:D 病毒雖然無細胞結構,但它由蛋白質衣殼與核酸構成,病毒必須保持其結構完整性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病毒與細胞一樣均有完整的結構。8.(2021·江蘇淮安高一階段檢測)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尿道炎比較難治愈。如圖是支原體的結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支原體細胞不含有核膜B.支原體細胞質中不含有核糖體C.支原體細胞體現原核細胞統一性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等D.支原體細胞含有一個大型線狀RNA分子解析:A 支原體細胞屬于原核生物,其中不含核膜、核仁、染色體,A正確;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B錯誤;由圖示可知,支原體不含細胞壁,C錯誤;支原體細胞含有一個大型環狀DNA分子,D錯誤。9.(2022·山東濰坊高一月考)如圖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其中與圖示相符的是( )解析:B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兩者沒有交集;細菌病毒與噬菌體是同類生物;色球藍細菌是原核細胞;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共同提出了細胞學說,二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10.(2021·江蘇常州高一檢測)關于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從進化的意義看,真核細胞是由原核細胞進化而來的B.真菌和細菌是單細胞生物C.原核生物是單細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單細胞生物也有多細胞生物D.草履蟲、衣藻、變形蟲和支原體都是單細胞生物,都有DNA解析:B 生物的進化是由簡單到復雜,真核細胞功能和機制很復雜,原核細胞就很原始,原核生物中"原"就是原始的意思,因此可以說真核細胞是由原核細胞進化而來的,A正確;細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真菌中有單細胞生物,比如酵母菌,也有多細胞生物,比如蘑菇等,B錯誤;原核生物是指一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其細胞具有細胞核,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復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C正確;草履蟲、衣藻、變形蟲和支原體都是單細胞生物,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遺傳物質都是DNA,因此都有DNA,D正確。[素養提升練]11.(多選) (2021·湖南長沙高一檢測)成人身體約有1014個細胞。這些細胞大約有200種不同的類型,根據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600多種,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結構,這不能說明( )A.人體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B.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基本相同C.200多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就是200多種不同的組織D.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與草履蟲相同解析:BCD由題意可知,人體細胞大約有200種不同的類型,表明細胞具有多樣性;組成人體的細胞都有基本相似的結構,表明細胞具有統一性;不同部位的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不同;組織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構成的,因此200多種不同的細胞類型不等于200多種不同的組織;從題意中不能得出人體細胞和草履蟲細胞基本結構的異同。12.(多選)據美國趣味科學家網站報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通體綠色的海蛤蝓,這種奇怪的生物是已知唯一能夠產生葉綠素的動物。科學家認為,這種神秘的海洋動物可能是通過進食藻類“竊取”到這一能力的。由于具有動植物雙重基因,它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海蛤蝓不含有葉綠素B.構成海蛤蝓的細胞為真核細胞C.這種海蛤蝓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D.海蛤蝓的細胞與綠藻的細胞結構不同解析:AC 據題意可知,海蛤蝓含有葉綠素,A錯誤;海蛤蝓屬于動物,為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B正確,C錯誤;海蛤蝓的細胞沒有細胞壁,與綠藻的細胞結構不同,D正確。13.(2021·江蘇常州高一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顯微鏡完成了以下三個實驗:實驗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采自紅梅公園池塘的水樣,并加少許棉纖維,然后蓋上蓋玻片,先后用顯微鏡的低倍鏡和高倍鏡觀察,所看到的圖像如圖甲。實驗二: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葉表皮,看到的圖像如圖乙。實驗三: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組織切片,看到的圖像如圖丙。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觀察樣本中的生物在結構上的差異有,圖甲中觀察不到病毒的主要原因是。(2)圖乙中的葉表皮保衛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有利于 而實現氣體交換,與圖丙中的神經細胞完成神經沖動的傳導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3)圖甲、圖乙、圖丙中看到的細胞形態各不相同,說明了 ,這些細胞共有的結構有 (至少寫出兩個)。解析:(1)實驗一中觀察樣本中的生物較多,不同生物的細胞的形態和大小千差萬別。病毒不是細胞生物,個體極其微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2)保衛細胞呈半月形,其厚薄不均,靠近氣孔腔的細胞壁薄,遠離氣孔腔的細胞壁厚,容易伸展,包圍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就張開,反之,氣孔就關閉,由此可知,保衛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有利于氣孔開閉從而實現氣體交換。神經元的功能是能夠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把興奮傳導給其他的神經元,與神經元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有較多的突起。(3)從圖甲、圖乙、圖丙中看到的細胞形態各不相同,這體現了細胞形態的多樣性。圖甲、圖乙和圖丙既有原核細胞,也有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等結構。答案:(1)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大小各不相同病毒個體微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2)氣孔開閉有較多的突起 (3)細胞形態具有多樣性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14.觀察甲、乙、丙、丁圖,回答相關問題:(1)圖中屬于原核生物的有 (填標號),乙在結構上不同于丁的最顯著特點是。甲、乙、丙、丁細胞的統一性表現在都有(寫兩點)。(2)乙細胞中的④是 (物質),位于區域 。(3)甲圖所示生物過量繁殖會引起“水華”,此生物是自養生物,因為細胞中含和 ,所以能進行作用 。(4)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一個草履蟲既是 層次,又是 層次。解析:(1)圖中甲是藍細菌,乙是細菌,丙是衣藻,丁是草履蟲,甲和乙是原核生物,丙和丁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顯著區別為原核細胞中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的統一性表現在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DNA。(2)細菌的擬核區含有環狀的DNA分子。(3)藍細菌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故能進行光合作用。(4)草履蟲為單細胞生物,既是細胞層次,又是個體層次。答案:(1)甲、乙乙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DNA(任選兩點) (2)環狀DNA擬核 (3)葉綠素藻藍素光合 (4)細胞個體15.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罪魁禍首”。下圖是幽門螺旋桿菌結構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幽門螺旋桿菌與酵母菌比較,二者共有的結構是 (填序號);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幽門螺旋桿菌 。(2)為了進一步探究影響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培養該菌過程中,發現了在某種細菌(簡稱W菌)的周圍,該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他們把W菌接種在專門的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后,除去W菌,在此培養基上再培養幽門螺旋桿菌,結果是幽門螺旋桿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長繁殖。①據材料分析,研究小組的同學對“造成W菌周圍的幽門螺旋桿菌不能生長繁殖”的原因的最可能假設是。②試參照上述材料設計實驗驗證①中的假設。A.方法步驟:a.制備培養基:取兩個培養皿,按相同的營養成分配制成甲、乙兩個培養基。b.設置對照:。c.接種幽門螺旋桿菌: 。d.培養觀察: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甲、乙兩個培養基上的幽門螺旋桿菌一段時間。B.最可能的實驗結果:。解析:(1)幽門螺旋桿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們共有的結構是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核糖體、⑤細胞質,主要區別在于核膜的有無。(2)在設計驗證實驗時要遵循等量原則和對照原則,并根據相關提示完成實驗的設計。答案:(1)①②③⑤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①W菌產生了不利于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繁殖的物質 ②A.b.在甲培養基上接種W菌,乙培養基上不接種W菌,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除去甲培養基上的W菌 c.在甲、乙兩培養基上分別接種相同的幽門螺旋桿菌 B.甲培養基上的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生長繁殖,而乙培養基上的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繁殖不受抑制,能夠正常生長繁殖生物學生物學[階段驗收評估](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Ⅰ(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2·浙江溫州高一月考)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學說主要是由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B.細胞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C.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D.細胞學說闡明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解析:C 細胞學說主要是由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物和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不是細胞學說的內容,這是在細胞學說創立之后才發現的。2.下列有關生命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命系統中各生物體均具有多種組織、器官和系統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C.肌肉細胞里的蛋白質和核酸屬于生命系統的分子層次D.H1N1流感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但其增殖離不開活細胞解析:D 生命系統中,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層次或個體層次,植物沒有系統層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統,最基本的是細胞。肌肉細胞里的蛋白質和核酸不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病毒是專門寄生在細胞里的生物。3.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物,下列有關大熊貓與新冷箭竹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它們分別屬于異養生物和自養生物B.它們包含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完全相同C.它們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中存在D.組成它們的細胞在結構上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解析:B 大熊貓為異養生物,冷箭竹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生物,A正確;冷箭竹為植物,其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沒有系統這一層次,大熊貓為動物,其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有系統這一層次,B錯誤;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物,它們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中存在,C正確;大熊貓為動物,冷箭竹為植物,組成動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如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D正確。4.經研究發現由禽、鳥傳給人類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甲型H5N1、甲型H9N2、甲型H7N7。下列關于病毒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禽流感病毒是一個有機體,由細胞和細胞產物組成B.禽流感病毒經細胞分化產生多種類型的禽流感病毒C.禽流感病毒屬于生物,其遺傳物質為核酸D.病毒一般體積比細胞小,屬于生命系統的最小層次解析:C 禽流感病毒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A錯誤;禽流感病毒經基因突變產生多種類型的禽流感病毒,B錯誤;禽流感病毒屬于生物,其遺傳物質為核酸,C正確;病毒一般體積比細胞小,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才是生命系統的最小層次,D錯誤。5.(2021·江蘇無錫高一階段檢測)真核細胞具有多樣性,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即都有( )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D.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中心體解析:B 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A錯誤;真核細胞一般均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這是真核細胞具有統一性的表現,B正確;液泡存在于與植物細胞中,動物細胞中沒有,C錯誤;中心體是低等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具有的細胞器,而高等植物細胞沒有中心體,D錯誤。6.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了同一裝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個物像如圖。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換用高倍物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B.實驗者若選用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觀察,則物像的面積是實物的600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調節目鏡,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近的是④D.若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物鏡發現異物不動,移動裝片也不動,則異物可能在目鏡和反光鏡上解析:C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物像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2)總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目鏡與物鏡的結構及其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反之則放大倍數越小,距裝片距離越遠;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反之則放大倍數越大。7.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切片,當用低倍物鏡看清楚后,轉換成高倍物鏡卻看不到或看不清原來觀察到的物體。不可能的原因是( )A.物體不在視野中央B.切片放反,蓋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的焦點不在同一平面D.未換目鏡解析:D 使用一個性能正常的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被檢物體,當在低倍鏡下看清楚以后,需要仔細觀察物像的某一部分時,首先應當將物像置于視野中央,轉換高倍物鏡,即可看到放大的物像。從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時,如高倍物鏡焦點平面不與低倍物鏡焦點平面重合,就不可能看到低倍物鏡下所看到的物像,C不符合題意;再者,低倍物鏡放大倍數小,視野大,高倍物鏡放大的倍數增大,視野縮小,如果在轉換物鏡前,物像不在視野中央,仍可能看不到物像,A不符合題意;當將切片放在載物臺上準備觀察時,有的同學由于粗心可能將切片放反,載玻片在上面,蓋玻片在下面,低倍物鏡與切片間距離大,尚可看到物像,而高倍物鏡與切片間距離小,當切片放反時,看不到物像,甚至物鏡碰撞切片而損壞鏡頭,B不符合題意;目鏡只是將放大的物像進一步放大,最后成為倒立的虛像,轉換物鏡后看不到物像與目鏡無關,D符合題意。8.2020年春節前后全國爆發的新冠肺炎,其病原體是一種先前在人類中未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COVID-19病毒無細胞結構B..培養COVID-19病毒不能用普通的培養基C.COVID-19病毒能借助人體細胞內的物質和結構進行繁殖D.COVID-19病毒可獨立完成生命活動解析:D COVID-19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必須依靠活的宿主細胞才能繁殖,因此不能用普通培養基培養。9.“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千古名句生動形象地勾畫出早春的秀麗景色。與其相關的生命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桃花屬于生命系統的器官層次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魚構成一個種群C.江水等非生物因素不參與生命系統的組成D.一棵桃樹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解析:A 花屬于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A正確;種群指的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而魚包括很多種,B錯誤;江水等非生物因素參與生態系統的組成,而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之一,C錯誤;植物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無“系統”,D錯誤。10.如圖是某顯微鏡的一組鏡頭及放大倍數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①②表示物鏡,一般安放在轉換器上B.③④表示目鏡,使用時直接安放在鏡筒C.①③組合比②④組合時物鏡與玻片間距離近D.①④組合時一個視野均勻分布著64個細胞,換成②④組合后一個視野的細胞數為16個解析:D ①②有螺紋且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長,表示物鏡,物鏡一般安放在轉換器上,A正確;③④無螺紋且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短,表示目鏡,目鏡在使用時直接安放在鏡筒,B正確;①③組合的放大倍數是250倍,②④組合的放大倍數是200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高,物鏡與裝片之間的距離越近,①③組合比②④組合時物鏡與玻片間距離近,C正確;①④組合的放大倍數是50倍,②④組合的放大倍數是200倍,②④組合的放大倍數是①④組合的放大倍數的4倍,視野面積是①④組合(πr2)的16倍,因此②④組合的視野內均勻分布的細胞數目只有①④組合視野細胞數目的1/16,等于64/16=4個,D錯誤。11.某同學在低倍鏡下觀察某裝片時,發現在視野左下方有一污點,為判斷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轉動反光鏡,觀察污點是否移動B.轉動目鏡,觀察污點是否移動C.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觀察污點是否消失D.移動裝片,觀察污點是否移動解析:A 不論污點在目鏡、物鏡還是裝片上,轉動反光鏡都不會引起污點移動,A錯誤;轉動目鏡鏡頭,若異物隨著轉動,則污點在目鏡上,否則污點不在目鏡上,B正確;若污點不在目鏡上則移動裝片,污點隨裝片移動而移動,則污點在裝片上,否則污點不在裝片上,C正確;轉動轉換器,若污點消失,則污點在物鏡上,否則污點不在物鏡上,D正確。12.(2022·山東青島高一期中)對下列生物分類錯誤的是( )①顫藍細菌 ②酵母菌 ③變形蟲 ④小球藻 ⑤水綿 ⑥HIV ⑦大腸桿菌 ⑧新型冠狀病毒 ⑨肺炎鏈球菌A.無核糖體的生物是⑥⑧B.具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C.①⑦⑨有核糖體但無染色體D.①④⑤是自養型生物解析: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核糖體,病毒無核糖體,⑥⑧為病毒;真核生物有核膜,②③④⑤都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核糖體,但無染色體,①⑦⑨為原核生物;藍細菌和植物為自養生物,①屬于藍細菌,④⑤屬于植物。13.(2022·江蘇蘇州高一月考)下列關于細胞統一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構成動植物的細胞不完全相同B.構成動植物的細胞完全不相同C.人和細菌的細胞也存在著相似性D.不同細胞的相似性主要是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等解析:B 構成動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存在一定差異,但并非完全不相同,A正確,B錯誤;人和細菌的細胞都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存在相似性,C正確;不同細胞的相似性在于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等,D正確。14.(2021·河北石家莊高一期末)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小鼠也會引發小鼠脊髓灰質炎,只是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意味著人工制造了生命B.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百利而無一害C.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需用成分齊全的培養基培養D.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只有依賴細胞才能生活解析:D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無法獨立生存的,所以不能說制造了病毒就是制造了生命,A錯誤;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B錯誤;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不能用培養基直接培養,C錯誤;任何病毒都需要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D正確。15.(2021·江蘇南京高一期中)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繁殖B.單細胞生物體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攝食、運動、分裂、繁殖等C.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細胞密切合作完成D.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解析:D 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繁殖,A正確;單細胞生物體一般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攝食、運動、分裂、繁殖等,B正確;多細胞動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C正確;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D錯誤。一、選擇題Ⅱ(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6.(2021·江蘇蘇州高一期中)觀察細胞結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低倍鏡下物像清晰,先把物象移到視野正中央,再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觀察B.用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葉綠體與線粒體的分布和結構C.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目鏡發現異物不動,移動裝片也不動,則異物在物鏡上D.利用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解析:AC 低倍鏡下物像清晰,先把物象移到視野正中央,再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觀察,A正確;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是細胞的亞顯微結構,要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B錯誤;異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鏡、物鏡和玻片,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目鏡發現異物不動,移動裝片也不動,則異物在物鏡上,C正確;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的亞顯微結構,要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D錯誤。17.下列有關細胞學說及細胞統一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細胞學說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B.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C.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D.細胞內部凝聚著數十億年基因的繼承和改變解析:BD 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A、C正確;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不是一切生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B錯誤;細胞學說沒有闡明基因的問題,當時還沒有對基因的認識,D錯誤。18.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的兩大類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病毒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B.甲型H1N1流感病毒僅含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病毒表面的兩類蛋白質是在宿主細胞中合成的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獨立自我繁殖解析:ABD 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A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含任何細胞器,B錯誤;病毒寄生在細胞中,其蛋白質在宿主細胞中合成,C正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繁殖,只能依靠宿主細胞繁殖后代,D錯誤。19.下列關于圖中a、b、c三類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a中生物都含有2種核酸,遺傳物質都是DNAB.b中只有藍細菌是自養生物,是因為其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C.c中生物都有細胞壁,都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D.煙草花葉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細胞,體現了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解析:ABC a中煙草花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含有一種核酸RNA;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它們的遺傳物質不相同,A錯誤;b中藍細菌是原核生物,含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素和藻藍素,是自養生物,但其沒有葉綠體,B錯誤;c中生物衣藻、金魚藻屬于真核生物,它們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C錯誤;煙草花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寄生于活細胞,體現了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共58分。請按要求作答)20.(24分)如圖所示是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或組織的圖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B、C、D可能分別表示下列哪一類細胞?A: ,B: ,C: ,D: 。(4分)①人的血細胞 ②藍細菌細胞③葉肉細胞 ④番茄表皮細胞(2)圖中屬于真核細胞的是 (填字母),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4分)(3)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 ,圖中能表示生命系統個體層次的是 (填字母)。(4分)(4)圖中的B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如 和 ,以及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因此它是一類 (填“自養”或“異養”)生物。(6分)(5)DNA與細胞的遺傳和代謝關系十分密切,在念珠藍細菌細胞中,它主要存在于內;在小麥細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內。(6分)解析:(1)B與藍細菌細胞模式圖相同,即B表示藍細菌細胞。C中清晰可見高等植物葉片的柵欄組織,因此C表示葉肉細胞。D是哺乳動物血液涂片圖,因此D表示人的血細胞。A所示細胞中有明顯的細胞核,細胞外有細胞壁,故A可表示番茄表皮細胞。(2)根據第(1)小題的判斷可知,A、C、D是真核細胞。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藍細菌是單細胞生物,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個體。(4)圖中B為藍細菌,藍細菌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如葉綠素和藻藍素,以及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因此它是一類營自養生活的生物。(5)念珠藻細胞屬于原核細胞,該細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擬核內;小麥細胞屬于真核細胞,該細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答案:(1)④ ② ③ ① (2)A、C、D 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3)細胞B (4)葉綠素 藻藍素自養 (5)擬核 細胞核21.(20分)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編號 目鏡 物鏡A組 5× 10×B組 15× 10×C組 8× 40×(1)固定裝片位置不變,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組;同樣光源下,視野中光線最暗的是 組;觀察到的細胞體積最大的是 組。(6分)(2)高倍鏡下,如果視野較暗,物像又模糊不清,這時應轉動或調節的結構是 、和 。(8分)(3)用A組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視野內看到一行相連的9個細胞;固定裝片位置不變,用B組顯微鏡觀察,則大約可以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個。(2分)(4)某同學在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污物,在不調換目鏡和物鏡的情況下,判斷污物是否在裝片上的方法是 。(4分)解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由此可知,A組的放大倍數最小,C組放大倍數最大。固定裝片位置不變,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的體積越大,同樣光源下視野中光線越暗;反之,放大倍數越小,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的體積越小,同樣光源下視野中光線越亮。(2)調光可調反光鏡(凹面鏡亮,平面鏡暗)、光圈(大光圈亮,小光圈暗),所以想要視野變亮、物像清晰可選擇凹面鏡或大光圈,并調節細準焦螺旋。(3)B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A組的3倍,故在A組顯微鏡下觀察到一行相連的9個細胞,換用B組顯微鏡后,可觀察到的這行細胞的數目約為9÷3=3(個)。(4)判斷污物位置的方法是:先移動裝片,觀察污物是否隨之移動,如果隨著移動,則污物在裝片表面或內部,如果不隨著移動,則污物一般在鏡頭上,接著可轉動目鏡,看污物是否移動,如果隨著移動,則說明污物在目鏡上,否則可能在物鏡上。答案:(1)A C C (2)反光鏡 光圈 細準焦螺旋 (3)3 (4)移動裝片,看污物是否移動22.(14分)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兩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判斷的主要依據為 。(5分)(2)甲、乙兩細胞相似之處為 。由此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具有性。(5分)(3)如圖1是在目鏡為10×物鏡也為10×的顯微鏡下觀察蛙的皮膚上皮細胞時的視野,圖2是更換物鏡后的視野,則更換的物鏡為 (放大倍數)。(2分)(4)細胞內的細胞質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流動著,且多數呈環形流動。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一個細胞的細胞質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則實際的流動方向應為 。(2分)解析:(1)由題圖可知,甲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故為原核細胞,乙為真核細胞。(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相似之處為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分子,這體現了兩者的統一性。(3)更換物鏡后,觀察到一行相連的細胞數目變為原來的1/4,即放大倍數為原來的4倍,故應是物鏡從10×更換為40×。(4)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顛倒的物像,因此若觀察到的細胞質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則實際的流動方向為逆時針。答案:(1)甲 甲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分子 統一 (3)40× (4)逆時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