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特異性免疫 導學案[學習目標]1.闡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2.闡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3.闡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的聯系【課前預習】一、溫故知新1、免疫系統的組成包括什么?免疫器官的組成及作用?免疫細胞的種類及作用?常見的免疫活性物質有哪些?2、免疫系統有幾道防線?各有什么特點?3、免疫系統的三大基本功能是什么?這三大基本功能分別針對哪些細胞?4.抗體由 產生,化學本質是 。二、熟悉新課,看課本回答下列問題1、體液免疫中,激活B細胞的兩個信號什么?細胞因子如何產生,作用于什么細胞,作用效果是什么?2、抗體的作用是什么?抗體和病原體結合后會發生什么變化?3、二次免疫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二次免疫迅速高效?4、靶細胞的特點是什么?會被什么細胞識別?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有什么作用?5、不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是哪些?不識別抗原的細胞是哪些?6、為什么說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對機體穩態的調節?[課堂探究]探究一:體液免疫活動一,材料分析并回答有關體液免疫的研究歷程 19世紀末,科學家貝林發現血清中存在抗毒素,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抗體”。他因此獲19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890年,德國學者埃利希提出原始的體液免疫學說,認為血清中存在的抗菌物質在抗感染免疫中起決定作用。因此,埃利希榮獲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體液免疫:主要依靠抗體“作戰”的特異性免疫方式。 1948年,法格雷烏斯證明抗體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細胞轉化成的漿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的。 1967年,克拉曼和米切爾等科學家證實抗體的產生需要T細胞和B細胞協同作用。 1970年,米勒證實輔助性T細胞雖不產生抗體,但能協助B細胞產生抗體。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抗體的產生過程涉及哪些細胞?這些細胞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0世紀70年代烏納努埃等證明巨噬細胞在抗體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1983年,哈斯基烏斯等證實T細胞表面存在識別抗原呈遞細胞呈遞的抗原-MHC的受體分子。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體液免疫過程還與什么細胞有關?這些細胞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活動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2-73關于體液免疫的內容,結合之前的資料,繪制體液免疫流程圖,同時思考以下問題:1.參與體液免疫的細胞有哪些?2.抗原呈遞細胞的作用?3.B細胞如何被激活?4.抗體如何起作用?5.T細胞的作用?1. 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均在胸腺中發育成熟,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典例1、如圖是人體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圖中甲、乙、丙和丁表示相關細胞,①~④表示相應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示過程屬于體液免疫B.過程④是通過胞吐完成的C.圖中細胞乙分泌的物質是細胞因子D.二次免疫中,細胞丁全來自細胞丙的分裂、分化探究二:細胞免疫活動一:材料分析并細胞免疫的研究歷程 1883年,俄國學者梅契尼科夫提出原始的細胞免疫學說,認為吞噬細胞是執行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細胞。梅契尼科夫首先提出細胞免疫學說,因而榮獲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2年,蔡斯和蘭德施泰納用致敏豚鼠血清給正常動物注射后做結核菌素免疫實驗,結果沒有出現陽性反應。當轉輸淋巴細胞后,結核菌素反應出現陽性結果。證實了此免疫反應是由淋巴細胞引起的。此后,科學家將細胞免疫的概念改為由淋巴細胞引起的特異性免疫,這是現代的細胞免疫概念。上述結果說明現代概念的細胞免疫是由何種細胞引起的? 1974年,辛克納吉和杜赫提證實小鼠T細胞殺傷病毒感染的靶細胞時,不僅需要特異性識別抗原種類,而且同時需要識別MHC分子,這種現象也稱為MHC限制性。辛克納吉和杜赫提因此榮獲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0年萊因茨和斯基洛斯曼根據分化標志和功能將T細胞分為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兩個亞群。 此外,研究發現被抗原呈遞細胞激活的輔助性T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因子可以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增殖,進而分化為具有效應功能的細胞毒性T細胞,發揮免疫作用。上述研究結果說明細胞免疫過程涉及哪些細胞?活動二:繪制細胞免疫的流程圖結合教材P73-74關于細胞免疫的內容和圖4-7,思考討論:1.免疫系統如何識別被感染的細胞?2.細胞免疫的作戰方式?3.細胞免疫是否能徹底清除病原體?典例2、如圖為某免疫細胞X發揮免疫功能裂解靶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每個X細胞表面只有針對一種抗原的受體B.X細胞表面的受體也能識別游離在內環境中的抗原C.X細胞起源于骨髓并在其中成熟D.X細胞與靶細胞結合,引起靶細胞的裂解屬于體液免疫探究三:探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關系 活動一,結合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討論以下問題:1.有人說,輔助性T細胞在免疫調節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你認同這一觀點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基本過程上的聯系體現在哪里? 3.綜合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繪制完整的特異性免疫流程圖。活動二,比較歸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項目 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參與細胞作用對象作用方式常見抗原典例3、人體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液中游離的病毒結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壞其感染的免疫細胞從而造成免疫系統受損C.病毒抗原和細胞因子可參與B細胞分裂、分化成漿細胞的過程D.細胞毒性T細胞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細胞的裂解探究四:初次免疫與二次免疫的比較活動一,思考并回答1、二次免疫具有何種特點?二次免疫的原理是什么?活動二、實戰應用面對新冠疫情,在人體內注射疫苗第一針(m抗原)和注射疫苗第第二針,以及注射n抗原后,機體內產生的抗體水平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思考如下問題:(1)第一次和第二次注射m抗原后,分別多久之后達到抗體濃度的最高峰?峰值抗體濃度有什么差別? (2)為什么第0天注射m抗原對第28天注射n抗原產生抗n抗體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結合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分析,二次免疫應答機理是什么?嘗試寫出其發生過程。 (4)為什么二次免疫更快、更強?探究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通過信息分子相互調節通過表格比較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免疫調節主要參與細胞信息分子作用途徑[課后鞏固案]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關于漿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漿細胞多數來源于B細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B.記憶B細胞在受抗原刺激后,能迅速產生抗體C.漿細胞產生于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之前D.漿細胞能產生抗體,通過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抗原2.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發育為乙的主要場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異性抗原受體C.三種細胞內基因、mRNA都不相同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3.(2019·天津高二檢測)如圖所示的機體免疫過程屬于 ( )①非特異性免疫 ②特異性免疫③第二道防線 ④第三道防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如圖是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免疫過程為體液免疫B.物質Ⅰ具有促進細胞D分裂、分化的作用C.物質Ⅰ屬于免疫活性物質而物質Ⅱ不屬于D.圖中有3種細胞能夠對病菌進行特異性識別5.如圖是人體對某病毒的部分免疫過程示意圖,Ⅰ~Ⅶ表示不同種類的細胞,Th細胞(輔助性T細胞)是T細胞的一種,a~g代表不同的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細胞Ⅱ、Ⅲ、Ⅳ、Ⅴ、Ⅶ均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圖中細胞Ⅳ和Ⅵ能迅速增殖分化C.圖中的免疫活性物質有細胞因子d、e、f和抗體gD.病毒侵染人體后,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會發揮作用二、不定項選擇1.科研人員設計了一段DNA序列并導入人體細胞,該序列僅與癌細胞內的特定蛋白結合,啟動相關基因的表達,表達產物可“命令”淋巴細胞殺死癌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過程體現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該過程既有體液免疫又有細胞免疫C.基因表達產物需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及運輸D.細胞毒性T細胞殺死癌細胞體現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2.某人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和感染白喉桿菌后,體內抗體產生情況如圖所示。據圖推測不合理的是 ( )A.注射疫苗后細胞毒性T細胞產生的抗體較少B.感染白喉桿菌后記憶B細胞產生大量抗體C.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后人體內產生了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D.感染白喉桿菌后,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產生抗體的B細胞3.某研究小組發現了胎盤生長因子抗體——PLGF抗體,該抗體與腫瘤內的胎盤生長因子結合,阻斷了胎盤生長因子與毛細血管結合的通路,削減了對腫瘤的養分供給,癌細胞分裂速度減緩,低于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速度,使腫瘤明顯縮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內只有癌變的細胞內存在原癌基因B.PLGF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與分泌需多種細胞器的參與C.癌細胞容易轉移,是由于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細胞之間的潤滑作用增強D.該抗體與腫瘤內的胎盤生長因子結合屬于體液免疫三、非選擇題1、研究發現,進入人體的抗原,大部分必須在輔助性T細胞的作用下才能激活B細胞,這類抗原稱為胸腺依賴抗原(如細胞、病毒);少數抗原(如細菌的脂多糖、莢膜多糖等)不需要輔助性T細胞的輔助,可直接激活B細胞,這類抗原稱為胸腺非依賴抗原。請回答下列問題:(1)抗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胸腺依賴抗原進入人體后,輔助性T細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不需要輔助性T細胞的輔助,可能的原因是_ _。 (3)某胸腺非依賴抗原進入人體后,人體的免疫應答過程:胸腺非依賴抗原→________→________→抗體,抗體與該抗原結合,形成____________,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 2、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某養雞場為預防禽流感病毒,給雞注射疫苗制劑(疫苗制劑的成分:減毒禽流感病毒+生理鹽水)。如圖是疫苗制劑引發雞體免疫效應的部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表示禽流感病毒疫苗侵入雞體后引發的____________免疫,①是______________細胞。 (2)物質A是____________,物質B是____________;③通過____________過程產生④和⑤。 (3)已注射該疫苗的雞接觸禽流感病毒時,體內能特異性識別該病毒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填序號)。 (4)為檢測已注射該疫苗的雞是否對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選取30日齡幼雞若干,均分為兩組,第1組每只幼雞注射3 mL疫苗制劑,第2組每只幼雞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周后,給兩組幼雞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結果:第2組幼雞死亡而第1組幼雞不死亡。 分析:與第2組對比,第1組幼雞體內特有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關免疫機理存在克隆選擇學說,該學說認為,人體內存在著各種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表面帶有與某種抗原互補的受體,當某種抗原侵入后,少數淋巴細胞能與抗原選擇性地結合,并恢復分裂能力,產生大量帶有相同抗體的淋巴細胞群。按照克隆選擇學說,如果體內帶有與某種抗原互補受體的淋巴細胞消失或喪失其功能,就不能與某種抗原結合并發生免疫反應。請根據下面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此學說。實驗材料:6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發出射線定向殺死特定的淋巴細胞)標記的甲種抗原,注射器,正常未標記的甲種抗原,乙種抗原等。(1)實驗步驟: _ _ _ _ _ _ __。 (2)實驗現象: _ _ _ _ ___。 典例1、D。典例 2、A 典例3、A【課后鞏固】一、單項選擇題 1-5. D C D A A二、不定項選擇1、B 2、A、B、D 3、B、D三、簡答1、答案:(1)能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2)分泌細胞因子 記憶細胞能迅速識別抗原,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3)B細胞 漿細胞 沉淀2、答案:(1)體液 抗原呈遞 (2)細胞因子 抗體 分裂、分化 (3)②③④ (4)3 mL生理鹽水 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3、答案:(1)將小白鼠均分成三組,分別標號A、B、C;A、B兩組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甲種抗原,C組小白鼠注射乙種抗原,檢測小白鼠是否出現免疫反應;然后分別給A、B兩組小白鼠注射正常未標記的甲種抗原和乙種抗原,檢測小白鼠是否出現免疫反應(2)A、B兩組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甲種抗原后均不發生免疫反應,C組小白鼠注射乙種抗原后發生免疫反應;A、B兩組小白鼠分別注射正常未標記的甲種抗原和乙種抗原后,A組不發生免疫反應,B組發生免疫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