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閱讀分析史料,理解北宋政治、軍事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通過評價宋初的政治和軍事制度以及王安石變法,掌握評價歷史事物的正確方法,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核心素養。2.時空觀念:引導學生整合兩宋政權更替,建立時間軸,增強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通過閱讀分析多則史料,分析財政危機與邊疆危機的原因,理解王安石變法的必然性及其產生的影響。4.歷史解釋:通過研讀相關史料,掌握兩宋政治制度變遷的事實,理解其帶來的利與弊,提高歷史解釋的能力。5.家國情懷:感悟仁人志士為整飭弊政做出的種種努力,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意識、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不畏艱難的精神品質。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角度理解兩宋與遼夏金的關系。二學習重難點重點: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難點:北宋中央集權加強的原因和影響;王安石變法三課前預習1.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邊防壓力(1)宋遼關系①遼朝占領了________州。②北宋每年送給遼“________”,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2)宋與西夏關系:西夏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________”。財政危機(1)“歲幣”和“歲賜”數目龐大。(2)募兵“________”政策使軍隊不斷擴編,軍費直線上升。(3)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官僚隊伍不斷膨脹。2.王安石變法慶歷新政(1)背景:北宋的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過程:________在位時,大臣范仲淹曾發起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史稱“慶歷新政”。(3)結果:新政明顯觸犯了________的既得利益,引發抵制,很快歸于失敗。王安石變法(1)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2)目的:________。(3)基本原則:加強國家對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領域的管理和控制。(4)內容:針對官僚機構、財政制度、軍事體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變法的政策和措施。(選必1)________方面 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________方面 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5)影響①積極影響:變法初期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②消極影響: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激烈爭議。圍繞變法問題,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引發黨爭,北宋逐漸走向衰亡。3.北宋的變法:王安石變法(1)背景:北宋中期面臨的社會問題:____危機、____矛盾、____矛盾、____階級的內部矛盾等(2)目的:____。(3)原則:加強國家對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領域的控制。(4)內容富國之法內容 具體措施 影響____法 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 農民免受____盤剝,政府收入增加。____法 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收免役錢,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錢。 減輕了農民的____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____法 鼓勵開墾荒地和興修水利,規定按戶等高下分派費用。 促進____生產的發展。____法 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____和____收取賦稅,地主官僚不例外。 增加了國家的____收入。____法 要了解生產和需求情況,就近采購,以節省國家開支。 減輕____的負擔,增加國家收入。____法 設置____,收購滯銷物品,市場短缺時賣出。 限制____對市場控制,增加國家收入。強兵之法內容 具體措施 影響____法 編定保甲,閑時訓練,維持治安,戰時從軍。 加強了對人民的____,減少政府軍費開支。____法 百姓養馬,可減賦稅,馬死賠償。 節約了政府開支,降低馬匹____率。____法 以“將”為軍隊編制單位,設____一名,專管訓練。 改變了____法中兵將脫節的局面,提高了軍隊戰斗力。設____ 監督兵器制造,嚴格管理,提高武器質量。 提高了武器數量和質量(5)評價性質:是統治集團內部調整____的一場改革運動。積極:增加了政府的____收入,促進了北宋____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局限:①____效果不明顯。②激化了矛盾:加重人民負擔,損害____利益。統治集團內部____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4.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思想文化:①儒學復興,____形成②科技發展出現新高峰;(____印刷術、____針、火藥的發明與外傳)③____化、____化的文學藝術作品涌現④____民族文字發展。5.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背景①北宋建立:____年,趙匡胤發動____,建立宋,定都____(開封),歷史上稱“北宋”。②北宋建立后,結束了____的分裂局面。③統治者鑒于唐____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6.元朝的統一和統治(1)元朝的統一①蒙古汗國:1206年,____建立蒙古汗國。②蒙古征伐:蒙古軍隊先后滅掉遼、西夏和____,收服____諸部,兼并云南的____政權。③元朝統一:1271年,____定國號為大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2)鞏固統一的措施措施 具體內容 影響中央機構 中書一省制 相權有所反彈;中書省政務繁多,處理效率低。地方 交通驛站 修筑____,設立驛站和____鋪,負責傳遞公文。 ①有利于政令的暢通,加強____。②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統一的____國家。③是我國____的開端,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④促進了邊疆____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行省制 ①設10個行省,形成省、路、府、州、縣多級行政制度。②河北、____、____由中書省直轄。邊疆管理 ①吐蕃:由中央____管轄。②西域:設____元帥府、____司。③臺灣:設____經略臺灣。官員選拔與監察 ①選官:部分保留蒙古傳統方式,1314年恢復科舉;②監察:中央:____;地方:____臺、____司 保證了對各級官吏實行有效的監察,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戶籍制度賦稅制度 ①諸色戶計:按____劃分戶口類型②賦稅制度:北方____;南方____科差:按戶之上下征收____與銀兩 保證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四自我檢測1.元行省官員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參知政事六七人組成,無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權力的同時,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分寄于行省。這表明元代( )A.堅持中央集權制原則 B.削弱了地方的權力C.給予了地方部分權力 D.強化了君主的權力2.有學者在談及王安石變法時指出:茶業征榷、鹽鈔法修訂、酒務“實封投狀”等專制制度剝奪了大商人“較固(壟斷)取利”,民間出現了“凡商旅所有,必賣于市易,或非市肆所無,必買于市易”的現象。而“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均輸無法應對錢米并征、折錢不均等新問題。該學者意在強調王安石變法A.損害了權貴集團的既得利益 B.沒有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C.破壞了民間的商品貨幣關系 D.指導思想背離了統治需要3.西北地區的黨項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和狩獵。西夏建國(公元1038年)后,夏景宗李元昊親自主持修筑了興慶府黃河灌區(從今寧夏吳忠市至石嘴山市惠農區),從而使賀蘭山東部興慶府、靈州一帶沙漠變為重要的糧食產地。西夏的這一措施( )A.增強了宋夏之間的水利技術交流 B.促進了西北邊疆的開發C.適應了經濟重心變化的總體趨勢 D.得益于慶歷和議的達成4.如圖為畫家劉松年繪于南宋初期的《晉文公復國圖》(局部),描繪了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歷經坎坷險阻并最終回國即位的情景。這一作品( )A.反映宋人生活的艱辛 B.顯示山水畫的神韻意趣C.具有強烈的政治關懷 D.反映宋代宮廷斗爭激烈5.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留下特殊印記,并成為歷史見證。下列信息按先秦、漢、唐、宋朝排列正確的是( )① 隸書 中朝 推恩令 水排 刺史 《神農本草經》② 心學 柳詞 歲幣 三衢分權 四監司③ 雕版印刷 曲轅犁 長慶會盟 藩鎮《職貢圖》④ 刀形幣 何尊 田氏代齊 鑄刑書 大盂鼎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6.宋仁宗曾說:“措置天下事,正不欲專從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則可,有一不然,難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議,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為便,則臺諫公言其失,改之為易。”該言論突出反映了宋代A.監察機構的多元化 B.相權與君權的相互抗衡C.削弱地方割據勢力 D.君主專制下的理性精神7.王安石變法期間,總是大量附會《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謂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這反映了王安石試圖( )A.恢復周制 B.托古改制 C.援儒入法 D.復興儒學8.元朝統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區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分開”,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錯的行政劃分方式。這有助于( )A.強化行省對地方有效管轄 B.增強對國家政治認同感C.推動政治文化格局的演變 D.促進民族大交融的趨勢9.宋朝“臺諫”是御史臺和諫院的合稱,諫院對朝政遺缺、官員失職等行為進行規諫諷喻,約束皇帝,監督宰相,有時集體對抗皇帝,有時還與宰相聯合對抗皇帝。這說明宋代A.權力運作借助于制度保障 B.重文輕武造成了言路寬松C.中央集權制度得到了強化 D.科舉制度提升了官員素質10.據《宋史·孝宗本紀》記載,孝宗為岳飛平反,追謚號為岳武穆、岳太師等,并按照最高開國將帥的規格進行改葬,還建立了岳廟。世人將此舉稱為“平反昭雪”,以表達對岳飛的追思。下列表述與此相關的是( )A.率軍抗金,精忠報國 B.組織抗元,寧死不屈C.收復臺灣,維護主權 D.斥逐沙俄,捍衛統一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燕云十六 歲幣 歲賜 養兵2. 宋仁宗 官僚集團 富國強兵 富國 強兵3. 財政 階級 民族 統治 富國強兵 青苗 高利貸 募役 差役 農田水利 農業 方田均稅 多少 肥瘠 賦稅 均輸 納稅戶 市役 市易務 商人 保甲 控制 保馬 死亡 將兵 正將 更戍 軍器監 生產關系 財政 社會經濟 強兵 百姓 分裂4. 程朱理學 活字 指南 多元 市民 少數5. 960 陳橋兵變 東京 五代十國 后期6. 鐵木真 金朝 吐蕃 大理 忽必烈 驛道 急遞 中央集權 多民族 省制 少數民族 山西 山東 宣政院 北庭都 宣慰 澎湖巡檢司 御史臺 行御史 肅政廉訪 職業 租庸調 兩稅法 絲四自我檢測1.C2.C3.B4.C5.A6.D7.B8.B9.A10.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