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的局限性。2、時空觀念:梳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邊疆危機、甲午戰爭和瓜分中國狂潮等史實。3、歷史解釋:通過史料分析,認識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為中國近代化進程所做出的貢獻。4、史料實證:分析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認識近代中國由于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而無法挽救危局的史實。5、家國情懷:認識列強侵略加劇的影響,增強民族責任感、使命感二學習重難點重點:理清列強侵華相關史實及性質的意義難點:理解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努力的艱難性和和局限性三課前預習1.戊戌維新運動背景 階級基礎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民族危機 列強侵華加劇,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思想基礎 康、梁等人的維新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經過 序幕 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________”高潮 1898年,光緒帝先后發布上百道變法詔令,史稱“________”失敗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禁,再次臨朝訓政,制造了“戊戌六君子”事件,維新運動最終失敗意義 對于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敗因 ①守舊勢力仍很強大;②維新派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沒有嚴密的組織;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實權的皇帝身上[深化認識]戊戌維新在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意義政治上 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揭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序幕經濟上 維新派在經濟上提倡近代工業、交通運輸業,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思想上 對激發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為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興起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文化教育上 百日維新中改革科舉制,廢除八股及設立新式學堂,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開了缺口,促進了近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社會生活上 維新派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移風易俗等,對促進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軍事上 有利于軍事力量的增強2.義和團運動背景民族矛盾 《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宗教矛盾 西方勢力深入中國城市、鄉村后引發了一系列沖突刺激因素 德國強占________,進一步刺激了山東民眾經過興起 以“________”為口號的反洋教斗爭蔓延到山東、直隸很多州縣農村發展 先后擔任山東巡撫的毓賢、袁世凱等,對義和團采取先撫后剿的舉措失敗 ①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出兵鎮壓義和團;②慈禧太后采用“招撫”義和團的辦法,企圖對義和團加以控制利用;③后來,在中外勢力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評價積極 ①具有強烈的_____傾向;②它所展現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粉碎了外國列強徹底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局限 存在明顯的盲目排外行為,無法阻止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3.邊疆危機背景 表現 結果西北邊疆危機 ①1864年,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政府②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加緊侵略中國 ①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_____趁機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②俄國出兵占領_____地區 1878年收復新疆南北兩路;_____年新疆建省,使西北邊疆渡過了危機西南邊疆危機(中法戰爭) 1883年8月,法國控制了_____,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 法軍進攻臺灣沒有得逞;1884年8月,法軍偷襲_____,炮毀福州造船廠 1885年3月,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1885年6月,中法簽訂《_____》,承認法國占領越南;1885年臺灣建省4.目的: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他們發動了以“_____”“______”為目標的洋務新政。5.洋務運動背景(1)太平天國運動和兩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2)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_____。6.西北——收復新疆內亂外侵 1864年,____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____出兵占領伊犁地區收復新疆 1875年,____發兵新疆,1878年2月收復新疆南北兩路有效治理 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正式建省,使西北邊疆渡過了危機四自我檢測1.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后,清政府允許地方自招軍隊,軍餉也由地方自籌,直接帶兵的大員由地方推薦,交中央政府任命,因而也就直接聽命于地方。由此可見( )A.中央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 B.中央統兵大權下移到地方C.清朝的選官制度發生變化 D.政府統治根基已嚴重動搖2.1888年,北洋水師宣布成軍后,清廷即停止撥款購船;1891年,又停撥器械彈藥款項,致使北洋水師“近八年未曾添一新船,所有近年外洋新式船炮,一概烏有”。據此可推知( )A.晚清軍事近代化受制于國家困境 B.改革是重振國威的關鍵C.學習西方必須從本國的國情出發 D.中國軍備遠遠落后日本3.19世紀70年代,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奏請解除內地居民渡海赴臺的禁令,廣招人眾“刊林木”“焚草萊”;福建巡撫丁日昌亦上奏,建議“將輪船、電線、練兵、購器、開礦各事分投速辦”。上述奏疏主要著眼于A.增強臺海地區的防務力量 B.調整傳統的閉關鎖國政策C.加速臺灣洋務運動的發展 D.緩解日趨嚴重的人口壓力4.上海機器織布局在淮系官僚龔壽圖接辦后,出臺的第一個措施就是把以前投資的“老股"股金一律七折計價,并限期加價,逾期不辦者則舊股票作廢。這一要求雖經調解暫時緩和,但不久織布局又告虧空,龔壽圖還是力圖將損失轉嫁給股東。商人們不得不認為:“中國尚無商律,亦無商法,專制之下,各股東無如之何。”這一現象( )A.加劇了外國資本的大量輸入 B.加速了中國的法治建設C.改變了國人守舊的經商觀念 D.遲滯了經濟近代化進程5.下面是對近代某一歷史事件影響的描述。由此可知,該事件( )◎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清廷不會向西方學習,中國不會有后來的政治大變局◎發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既顯示出舊時代農民起義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時代的特征◎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進的特征,對不滿的民眾很有吸引力A.成為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 B.客觀上加速了中國封建制度的崩潰C.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D.滿足了農民實現土地均分的愿望6.19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經濟發達的漢口、蘇州、南京等地,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票號”陸續消失了。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 )A.長江下游地區受列強侵略最深 B.新式銀行已在各地普遍建立C.傳統金融機構不適應城市發展 D.農民起義對經濟的巨大沖擊7.左宗棠認為:“今幸閩廠工匠自能制造,學生日能精進,茲事可望有成。再議遣人赴泰西游歷各處,借資學習,互相考證,精益求精,不致廢棄,則彼之聰明有盡,我之神智日開,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綽有余裕矣。”這說明洋務派( )A.力舉廢除傳統教育體制 B.認識到留學教育的必要性C.竭力倡導創辦民用企業 D.主張與西方列強進行商戰8.1879年,薛福成在《籌洋芻議》中說:“今誠取西人器數之學,以衛吾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這說明他( )A.客觀看待西方制度和文化 B.對洋務新政的態度較為謹慎C.超越了洋務派的狹隘思想 D.未意識到清朝統治全面落后9.河北開灤檔案館收藏了幾張近代開平礦務局的股票,其中一張正面有文字“今收到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人曹存善一股銀一千兩正”字樣,落款“光緒七年七月初九”(注:光緒七年為公元1881年)。這表明開平礦務局( )A.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份公司 B.在官辦企業中資金充裕C.屬于民族資本主義性質企業 D.經營方式受到西方影響10.輪船招商局在成立之初,由買辦商人唐廷樞等主持局務,面向社會招募股份。1883年后,革新了企業管理制度,“專派大員一人認真督辦,用人理財悉聽調度”,從此官方款項和外國借款在招商局總資產中的比例顯著上升,且除“輪船之外,不準分做別事”。據此可知( )A.實業救國備受封建勢力打壓 B.洋務運動中官商矛盾不可調和C.傳統經營模式制約企業發展 D.近代工業受到官僚資本的制約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公車上書 百日維新2. 膠州半島 扶清滅洋 愛國主義3. 阿古柏 伊犁 1884 越南 馬尾軍港 越南條款4. 自強 求富5.船堅炮利6. 英國 俄國 左宗棠 1884四自我檢測1.B2.A3.A4.D5.B6.D7.B8.D9.D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