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課標要求】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東晉建立者和都城;畫出從三國到東晉朝代更迭示意圖。2.按順序寫出南朝政權名稱和都城;畫出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示意圖;記住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3.記住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經濟發展的表現。水平二:1.根據材料,探究祖逖北伐失敗的原因。2.根據材料,對比不同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探究其原因。【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東晉興亡、南朝的更替、江南地區的開發。2.教學難點: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基礎落實一、東晉的興亡1.背景: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首逅抉R睿得到王導為首的南北大貴族的擁戴。2.建立: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以建康為都城,史稱東晉。3.統治: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4.發展: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5.滅亡:420年,東晉滅亡。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2.繁榮: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時,賦輕役稀,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3.衰敗:梁武帝蕭衍時,政治日益敗壞,后來發生大規模的叛亂,建康失守,江東最富庶的地區遭到燒殺搶掠,從此,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處于明顯劣勢。三、江南地區的開發1.秦漢時期:黃河流域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江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落后。2.東晉后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1)原因。①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②自然條件優越,社會比較安定。③南下移民和南方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2)表現。農業 大量荒地被開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手工業 快速進步,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有顯著發展商業 城市繁榮,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重點探析【時空觀念·城頭變換大王旗——政權更迭的江南】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1)請填出圖中A、B、C、D、E所代表的政權名稱。答:A:東晉 B:宋 C:齊 D:梁 E:陳(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朝的發展特點。答:南朝的政治特點是動蕩,朝代更迭比較頻繁,但南朝的社會經濟有所發展,特別是宋的社會經濟發展較快。【歷史解釋·北民南遷促發展——經濟開發的江南】材料二 江南地廣,或(有的地區)火耕水耨(用燒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術從事農業生產)。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漢書》材料三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物產豐富),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3)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區怎樣的經濟狀況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區經濟狀況有什么變化 答:農業生產落后,生產水平較低。魏晉南北朝以來,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材料四(4)結合材料四圖一,分析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答: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5)你能從材料四圖二中得出哪些信息 答:南方農業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穩定,制瓷業有了顯著的發展。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圖示空白處應該填寫的是( C )A.東漢 B.曹魏 C.東晉 D.北魏解析:316年西晉滅亡,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420年東晉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了東晉的統治,此后,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故空白處應該填寫的是東晉。2.東晉初年,帝(司馬睿)初鎮江東,威名未著(顯著),(王)敦與從弟(王)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边@段材料說明的最主要問題是( D )A.王敦王導有謀反之心 B.東晉偏安導致江南政體混亂C.東晉皇權被相權左右 D.東晉政權得到了貴族的支持解析:“王與馬,共天下”中的“王”和“馬”分別指王導和司馬睿。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東晉是以王導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貴族和南方大地主為支柱建立的政權。司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當時流傳的“王與馬,共天下”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東晉初年的政治狀況。故對“王與馬,共天下”理解正確的是東晉政權得到貴族支持。3.東晉初期,多次進行北伐,曾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南遷的北方人中,希望恢復中原,并聞雞起舞、擊楫中流說出“如不掃清中原,誓不再回江東!”的是( D )A.司馬睿 B.王導 C.王敦 D.祖逖解析:東晉時期,南遷的北方人懷念家鄉,希望晉朝能恢復中原。他們中胸懷大志勤奮練武,聞雞起舞的愛國將領是祖逖。4.(2022·茂名月考)南朝(420—589年)上承東晉,下啟隋朝,先后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其中最長的不過59年,最短的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時期( A )A.政權更迭頻繁 B.疆域面積擴大C.政權并立形成 D.商品經濟發達解析:依據題干可知,南朝的四個朝代統治時間都很短,由此可知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5.(2021·菏澤中考)在我國南方各省,分布著數以百萬計的客家人。史學界普遍認為客家人是歷史上漸次南遷的中原漢族人。下列有關中原人口南遷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西漢末年開始出現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象B.自然災害頻繁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D.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引發南方社會動蕩不安解析:東漢末年開始出現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象;北方戰亂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6.(2021·廣東模擬)學者趙慶偉認為,六朝(也稱南北朝)時期珠江三角洲主要的經濟作物有荔枝、香蕉、橘、甘蔗等,有些品種在秦漢時期已被嶺南人民開發出來,但真正得到推廣和普及卻是在六朝時期。這是因為南北朝時期( C )A.政局動蕩,種植經濟作物能增加收益 B.南方社會穩定,統治者重視糧食生產C.北民南遷,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 D.自然環境優越,南方適合熱帶水果生長解析:據“有些品種在秦漢時期已被嶺南人民開發出來,但真正得到推廣和普及卻是在六朝時期”并結合所學可知,南北朝時期北民南遷,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改進;當時南方地區社會穩定,故A錯誤;題干材料中未體現統治者重視糧食生產,故B不符合題意;南方自然環境一直相對優越,故D錯誤。7.(2021·佛山南海模擬)東晉初年,從洛陽遷到吳地的丞相王導在盛夏之日為了消暑,將腹部壓到冰涼的棋盤上,并說:“何乃淘(淘是吳地方言,意為涼快)?!北比苏f吳語,這體現出( B )A.中華文化具有多樣性 B.人口南遷帶動文化交流C.北人不適應南方氣候 D.東晉時期實現國家統一解析:北人說吳語,這體現出人口南遷帶動文化交流,北方人南遷以后,與南方人交往,逐漸學會當地方言。8.(2021·廣東中考)東晉初期,大量避亂南遷的北方貴族定居浙東,他們主要參與制造業、商業和運輸業等經濟活動,很少涉足大土地農業經營。這表明北方貴族( C )A.缺乏生產工具和技術 B.可支配的勞動力不足C.難以獲得廣闊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貴族解析:北方人民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故A錯誤;可支配的勞動力不足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難以獲得廣闊的田地,是北方貴族主要參與制造業、商業和運輸業等經濟活動的原因,C正確;排斥南方本地貴族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9.繪制表格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觀察下面表格內容,其反映的是東晉南朝時( B )農業 麥稻兼作,興修水利手工業 絲織業技術進步青瓷燒制技術高超城市 建康城人口眾多A.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B.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C.南方商業發展的表現 D.南方手工業發展的表現解析:依據表格內容可知,東晉南朝時期,南方農業發達,麥稻兼作,興修水利;手工業方面,絲織業技術進步,青瓷燒制技術提高;城市人口眾多。由此可知,表格內容所反映的是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B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0.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研究性學習。材料一 西晉末年,北方士族為躲避戰亂,紛紛南遷,部分在晉江兩岸定居。晉江之名,即始于此。清道光《晉江縣志》曾記載:“以晉南渡時,衣冠避此者多沿江而居,故名?!?br/>(1)概括指出材料一描述的歷史現象。答:北方戰亂,北民南遷;“晉江”的由來。材料二 南朝《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瓭O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時期江南的社會生產狀況 你能用史實說明“民勤本業”表現在哪些地方嗎 答: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荒地被開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3)除了農業開發,此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有哪些方面的進步 (回答兩點即可)答:手工業:繅絲、織布、制瓷、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商業: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4)結合所學,簡要談談材料一與材料二兩種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系。答: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帶來先進技術和大量勞動力,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解析:第(1)題,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北方人的南遷,帶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概括起來可為北方戰亂,北民南遷;“晉江”的由來。第(2)題,材料二出自《宋書》,反映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由此回答第一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二問即可。第(3)題,除了農業開發,此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有手工業:繅絲、織布、制瓷、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商業: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第(4)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遷到江南,帶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課標要求】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東晉建立者和都城;畫出從三國到東晉朝代更迭示意圖。2.按順序寫出南朝政權名稱和都城;畫出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示意圖;記住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3.記住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經濟發展的表現。水平二:1.根據材料,探究祖逖北伐失敗的原因。2.根據材料,對比不同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探究其原因。【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東晉興亡、南朝的更替、江南地區的開發。2.教學難點: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基礎落實一、東晉的興亡1.背景:316年,內遷的 滅掉西晉?;首逅抉R睿得到王導為首的南北大貴族的擁戴。2.建立:317年, 重建晉王朝,以 為都城,史稱東晉。3.統治:政治上依靠 ,軍事上依靠王敦。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4.發展: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5.滅亡: 年,東晉滅亡。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2.繁榮: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時,賦輕役稀,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3.衰敗:梁武帝蕭衍時,政治日益敗壞,后來發生大規模的叛亂,建康失守,江東最富庶的地區遭到燒殺搶掠,從此,在南北實力對比中, 處于明顯劣勢。三、江南地區的開發1.秦漢時期: 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江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落后。2.東晉后期: 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1)原因。①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 ,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② 優越,社會比較安定。③南下移民和南方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2)表現。農業 大量荒地被開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很多 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手工業 快速進步,繅絲、織布、 、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有顯著發展商業 城市繁榮,南朝時的 ,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重點探析【時空觀念·城頭變換大王旗——政權更迭的江南】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1)請填出圖中A、B、C、D、E所代表的政權名稱。(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朝的發展特點。【歷史解釋·北民南遷促發展——經濟開發的江南】材料二 江南地廣,或(有的地區)火耕水耨(用燒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術從事農業生產)。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漢書》材料三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物產豐富),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3)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區怎樣的經濟狀況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區經濟狀況有什么變化 材料四(4)結合材料四圖一,分析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5)你能從材料四圖二中得出哪些信息 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圖示空白處應該填寫的是( )A.東漢 B.曹魏 C.東晉 D.北魏2.東晉初年,帝(司馬睿)初鎮江東,威名未著(顯著),(王)敦與從弟(王)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边@段材料說明的最主要問題是( )A.王敦王導有謀反之心 B.東晉偏安導致江南政體混亂C.東晉皇權被相權左右 D.東晉政權得到了貴族的支持3.東晉初期,多次進行北伐,曾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南遷的北方人中,希望恢復中原,并聞雞起舞、擊楫中流說出“如不掃清中原,誓不再回江東!”的是( )A.司馬睿 B.王導 C.王敦 D.祖逖4.(2022·茂名月考)南朝(420—589年)上承東晉,下啟隋朝,先后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其中最長的不過59年,最短的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時期( )A.政權更迭頻繁 B.疆域面積擴大C.政權并立形成 D.商品經濟發達5.(2021·菏澤中考)在我國南方各省,分布著數以百萬計的客家人。史學界普遍認為客家人是歷史上漸次南遷的中原漢族人。下列有關中原人口南遷的說法正確的是( )A.西漢末年開始出現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象B.自然災害頻繁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D.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引發南方社會動蕩不安6.(2021·廣東模擬)學者趙慶偉認為,六朝(也稱南北朝)時期珠江三角洲主要的經濟作物有荔枝、香蕉、橘、甘蔗等,有些品種在秦漢時期已被嶺南人民開發出來,但真正得到推廣和普及卻是在六朝時期。這是因為南北朝時期( )A.政局動蕩,種植經濟作物能增加收益 B.南方社會穩定,統治者重視糧食生產C.北民南遷,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 D.自然環境優越,南方適合熱帶水果生長7.(2021·佛山南海模擬)東晉初年,從洛陽遷到吳地的丞相王導在盛夏之日為了消暑,將腹部壓到冰涼的棋盤上,并說:“何乃淘(淘是吳地方言,意為涼快)?!北比苏f吳語,這體現出( )A.中華文化具有多樣性 B.人口南遷帶動文化交流C.北人不適應南方氣候 D.東晉時期實現國家統一8.(2021·廣東中考)東晉初期,大量避亂南遷的北方貴族定居浙東,他們主要參與制造業、商業和運輸業等經濟活動,很少涉足大土地農業經營。這表明北方貴族( )A.缺乏生產工具和技術 B.可支配的勞動力不足C.難以獲得廣闊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貴族9.繪制表格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觀察下面表格內容,其反映的是東晉南朝時( )農業 麥稻兼作,興修水利手工業 絲織業技術進步青瓷燒制技術高超城市 建康城人口眾多A.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B.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C.南方商業發展的表現 D.南方手工業發展的表現二、非選擇題10.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研究性學習。材料一 西晉末年,北方士族為躲避戰亂,紛紛南遷,部分在晉江兩岸定居。晉江之名,即始于此。清道光《晉江縣志》曾記載:“以晉南渡時,衣冠避此者多沿江而居,故名。”(1)概括指出材料一描述的歷史現象。材料二 南朝《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時期江南的社會生產狀況 你能用史實說明“民勤本業”表現在哪些地方嗎 (3)除了農業開發,此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有哪些方面的進步 (回答兩點即可)(4)結合所學,簡要談談材料一與材料二兩種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