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標要求】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西晉的建立者、都城;認識到西晉的統(tǒng)一,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2.根據材料,分析八王之亂的原因和影響;根據材料,分析西晉短命而亡的原因。3.寫出內遷的五個少數民族名稱;識別《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說出胡人和漢人的遷徙方向;畫出三國到十六國的朝代更迭示意圖;寫出氐族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政權名稱、統(tǒng)治者。水平二:1.根據材料,說明西晉的社會風氣。2.根據材料,探討分封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用。3.根據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原因;根據材料,概述民族交融的表現。【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八王之亂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2.教學難點: 西晉速亡的原因基礎落實一、西晉的建立1.背景:(1)263年,魏滅蜀。(2)司馬懿逐漸控制了魏國的軍政大權,他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2.建立: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他就是晉武帝。3.統(tǒng)一:280年,西晉滅吳,統(tǒng)一了全國。4.統(tǒng)治:(1)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以保護他們的利益。(2)特點:在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華奢侈為榮,追求享樂。二、八王之亂1.原因:(1)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宗室諸王勢力日益強大。(2)晉惠帝昏庸無能。2.概況:晉惠帝在位時,為爭奪中央政權,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在洛陽一帶展開混戰(zhàn)。3.影響:(1)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內遷:時期 東漢、魏、晉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路線 氐族和羌族 原來生活在西北,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匈奴族、羯族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鮮卑族 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qū)影響 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2.政權更迭:(1)十六國: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tǒng)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2)前秦。①統(tǒng)一: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②統(tǒng)治: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興辦學校,提倡儒學。③影響:前秦境內胡漢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有所緩和。重點探析【史料實證——三國歸晉,享短暫繁華】材料一 三國實力比較表國家 戶數 人口 兵力魏 103萬 443萬 60萬蜀 28萬 94萬 10.2萬吳 52.3萬 230萬 23萬(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三國中哪一國比較有完成統(tǒng)一的優(yōu)勢 最終誰完成了統(tǒng)一 答:三國中魏國在國土面積、經濟、人口、地理位置、人才等方面都有優(yōu)勢,最具備統(tǒng)一全國的條件。司馬炎。【歷史解釋——八王之亂,嘆國之飄搖】材料二 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凡今之人,惟錢而已!——[西晉]魯褒《錢神論》材料三 據《晉書》記載,晉武帝分封諸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邑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材料四(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八王之亂”出現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影響。答:原因:大地主、大貴族等統(tǒng)治階級唯利是圖,追求享樂;分封制使宗室諸王勢力強大;晉惠帝昏庸無能。影響: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走向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遷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時空觀念——五胡割據,厭亂世流離】(3)請寫出以上序號所代表的東漢、魏晉時期內遷各民族的名稱。答:①鮮卑 ②匈奴 ③羌 ④氐 ⑤羯(4)這些少數民族內遷后,西晉統(tǒng)治者對其實行了怎樣的統(tǒng)治 導致了怎樣的后果 答:西晉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后果: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反抗,一些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反晉。【家國情懷——短暫統(tǒng)一,哀西晉之殤】(5)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西晉會成為一個短命王朝的原因。從中得到怎樣的歷史教訓 答:原因:①統(tǒng)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之風盛行,在位皇帝(晉惠帝)昏庸無能。②統(tǒng)治集團發(fā)生內亂:“八王之亂”使西晉走向衰落。③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受欺壓,乘機起兵反晉,西晉滅亡。教訓: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要開明;要團結,不要內耗;民族關系要融洽等。素養(yǎng)達標一、選擇題1.示意圖簡潔直觀,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圖的一部分,①處應該填的是( A )A.西晉 B.北魏 C.西漢 D.東晉解析: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tǒng)一全國。故①處應該填的是西晉。2.《晉書》載:晉武帝時期,天下安定,人樂其業(yè),“牛馬被野,余糧委畝……故于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而當時的京城,更是天下財富最集中的地方。當時的京城是( C )A.咸陽 B.長安 C.洛陽 D.開封解析:公元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3.晉武帝統(tǒng)一全國后,志得意滿,在他帶頭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這一現象說明西晉( C )A.百姓富足 B.經濟發(fā)達C.貴族階層生活奢侈腐化 D.整個社會道德敗壞解析:依據材料“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斗富”反映了統(tǒng)治者在生活上以豪華奢侈為榮、斗富、追求享樂。說明西晉貴族階層生活奢侈腐化。4.據何茲全主編的《中國通史》記載:“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tǒng)治機能也從此癱瘓。”材料中的“這次變亂”指的是發(fā)生在晉惠帝時期的( D )A.阪泉之戰(zhàn) B.國人暴動C.楚漢之爭 D.八王之亂解析:據“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tǒng)治機能也從此癱瘓”并結合所學可知,晉惠帝時,發(fā)生八王之亂,歷時十幾年,西晉從此衰落。5.(2021·廣東模擬)《晉書》記載:“自惠皇失政,難起蕭墻(內亂),骨肉相殘,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宮廟隳,支屬肇其禍端,戎羯乘其間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B )A.晉惠帝大封諸侯王導致內亂 B.內外交困沖擊了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C.少數民族內遷促進民族交融 D.北人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解析:由題干“自惠皇失政,難起蕭墻(內亂),骨肉相殘,黎元涂炭”可知,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面臨嚴重的內部問題;“戎兵接而宮廟隳,支屬肇其禍端,戎羯乘其間隙”可知,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面臨嚴重的外患。材料反映了內外交困沖擊了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6.洛陽博物館展示了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陰刻“晉歸義胡王”五個字,印鈕是一頭跪臥的駱駝。從印文看,是晉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專家研究認為,印文中的“胡”應當是指晉武帝司馬炎所封的匈奴首領。此印可以用來研究( D )A.西晉統(tǒng)一全國 B.晉武帝分封同姓王C.西晉“八王之亂” D.北方游牧民族內遷解析:根據題干提示及所學知識可知,此印可以用來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是當時統(tǒng)治者對邊疆少數民族進行安撫的證物。其他三項與“晉歸義胡王”無關。7.下面歷史時間軸上“☆”所指代的是我國北方所處的某一歷史時期。該歷史時期是( D )A.東漢時期 B.三國時期C.西晉時期 D.十六國時期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期結束于220年,三國時期結束于280年,西晉于316年滅亡,因此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4世紀初至5世紀前期,我國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8.4世紀后期,前秦逐漸強盛起來,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非漢族政權。前秦是哪一民族建立的政權( B )A.鮮卑族 B.氐族 C.匈奴族 D.羌族解析:依據所學可知,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起來,并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B符合題意。9.(2021·宜昌中考)2021年4月,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數民族特征(見如圖),出土的碓房、水井、陶倉等又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體現。這表明,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交往狀態(tài)是( D )A.戰(zhàn)爭 B.隔離 C.分裂 D.交融解析:“十六國大墓……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數民族特征(見如圖),出土的碓房、水井、陶倉等又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體現”反映了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受到漢族農耕文明的影響,表明當時少數民族與漢族交融。二、非選擇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請你將材料一圖示中A和B處填寫上正確的時間。西晉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的標志是什么 這一政權建立后制定了怎樣的政策 答:A:266年;B:280年。西晉滅吳。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材料二 八王混戰(zhàn)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一次戰(zhàn)役里,有30多萬人參戰(zhàn),死傷10萬人左右。洛陽周圍13歲以上的男子,都被迫當兵或服徭役。米價貴到1萬錢一石。人民流離四散。(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 當時在位的皇帝是誰 導致了什么后果 答:“八王之亂”。晉惠帝。后果: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中原幸存者大量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材料三(3)根據材料三圖示概括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徙的特點。答:北方民族遷入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4)北方民族何時開始遷入中原 圖中內遷各族中哪個少數民族在4世紀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權曾統(tǒng)一過黃河流域 答:東漢、魏、晉時期。氐族;前秦。解析:第(1)題,題圖反映了西晉建立、統(tǒng)一的相關史實,A是西晉建立時間266年,B為西晉完成統(tǒng)一時間280年;西晉統(tǒng)一全國的標志是西晉滅吳;西晉建立后采取的政策依據所學回答。第(2)題,依據材料二中“八王混戰(zhàn)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可判斷該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八王之亂,其余兩問結合該事件相關史實回答。第(3)題,提取圖示中的文字即可回答。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標要求】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西晉的建立者、都城;認識到西晉的統(tǒng)一,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2.根據材料,分析八王之亂的原因和影響;根據材料,分析西晉短命而亡的原因。3.寫出內遷的五個少數民族名稱;識別《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說出胡人和漢人的遷徙方向;畫出三國到十六國的朝代更迭示意圖;寫出氐族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政權名稱、統(tǒng)治者。水平二:1.根據材料,說明西晉的社會風氣。2.根據材料,探討分封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用。3.根據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原因;根據材料,概述民族交融的表現。【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八王之亂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2.教學難點: 西晉速亡的原因基礎落實一、西晉的建立1.背景:(1)263年,魏滅 。(2) 逐漸控制了魏國的軍政大權,他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2.建立:266年, 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 為都,史稱西晉,他就是晉武帝。3.統(tǒng)一: 年,西晉滅吳,統(tǒng)一了全國。4.統(tǒng)治:(1)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以保護他們的利益。(2)特點:在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 為榮,追求享樂。二、八王之亂1.原因:(1) 大封同姓諸王,宗室諸王勢力日益強大。(2) 昏庸無能。2.概況: 在位時,為爭奪中央政權,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在 一帶展開混戰(zhàn)。3.影響:(1)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 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內遷:時期 、魏、晉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路線 氐族和羌族 原來生活在西北,由西向東遷入陜西匈奴族、羯族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qū)影響 西晉時, 、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2.政權更迭:(1)十六國: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tǒng)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 ,總稱為“十六國”。(2)前秦。①統(tǒng)一: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②統(tǒng)治:苻堅任用漢人 為丞相,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興辦學校,提倡儒學。③影響:前秦境內胡漢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有所緩和。重點探析【史料實證——三國歸晉,享短暫繁華】材料一 三國實力比較表國家 戶數 人口 兵力魏 103萬 443萬 60萬蜀 28萬 94萬 10.2萬吳 52.3萬 230萬 23萬(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三國中哪一國比較有完成統(tǒng)一的優(yōu)勢 最終誰完成了統(tǒng)一 【歷史解釋——八王之亂,嘆國之飄搖】材料二 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凡今之人,惟錢而已!——[西晉]魯褒《錢神論》材料三 據《晉書》記載,晉武帝分封諸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邑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材料四(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八王之亂”出現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影響。影響: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走向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遷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時空觀念——五胡割據,厭亂世流離】(3)請寫出以上序號所代表的東漢、魏晉時期內遷各民族的名稱。(4)這些少數民族內遷后,西晉統(tǒng)治者對其實行了怎樣的統(tǒng)治 導致了怎樣的后果 【家國情懷——短暫統(tǒng)一,哀西晉之殤】(5)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西晉會成為一個短命王朝的原因。從中得到怎樣的歷史教訓 素養(yǎng)達標一、選擇題1.示意圖簡潔直觀,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圖的一部分,①處應該填的是( )A.西晉 B.北魏 C.西漢 D.東晉2.《晉書》載:晉武帝時期,天下安定,人樂其業(yè),“牛馬被野,余糧委畝……故于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而當時的京城,更是天下財富最集中的地方。當時的京城是( )A.咸陽 B.長安 C.洛陽 D.開封3.晉武帝統(tǒng)一全國后,志得意滿,在他帶頭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這一現象說明西晉( )A.百姓富足 B.經濟發(fā)達C.貴族階層生活奢侈腐化 D.整個社會道德敗壞4.據何茲全主編的《中國通史》記載:“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tǒng)治機能也從此癱瘓。”材料中的“這次變亂”指的是發(fā)生在晉惠帝時期的( )A.阪泉之戰(zhàn) B.國人暴動C.楚漢之爭 D.八王之亂5.(2021·廣東模擬)《晉書》記載:“自惠皇失政,難起蕭墻(內亂),骨肉相殘,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宮廟隳,支屬肇其禍端,戎羯乘其間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A.晉惠帝大封諸侯王導致內亂 B.內外交困沖擊了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C.少數民族內遷促進民族交融 D.北人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解析:由題干“自惠皇失政,難起蕭墻(內亂),骨肉相殘,黎元涂炭”可知,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面臨嚴重的內部問題;“戎兵接而宮廟隳,支屬肇其禍端,戎羯乘其間隙”可知,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面臨嚴重的外患。材料反映了內外交困沖擊了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6.洛陽博物館展示了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陰刻“晉歸義胡王”五個字,印鈕是一頭跪臥的駱駝。從印文看,是晉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專家研究認為,印文中的“胡”應當是指晉武帝司馬炎所封的匈奴首領。此印可以用來研究( )A.西晉統(tǒng)一全國 B.晉武帝分封同姓王C.西晉“八王之亂” D.北方游牧民族內遷7.下面歷史時間軸上“☆”所指代的是我國北方所處的某一歷史時期。該歷史時期是( )A.東漢時期 B.三國時期C.西晉時期 D.十六國時期8.4世紀后期,前秦逐漸強盛起來,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非漢族政權。前秦是哪一民族建立的政權( )A.鮮卑族 B.氐族 C.匈奴族 D.羌族9.(2021·宜昌中考)2021年4月,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數民族特征(見如圖),出土的碓房、水井、陶倉等又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體現。這表明,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交往狀態(tài)是( )A.戰(zhàn)爭 B.隔離 C.分裂 D.交融“十六國大墓……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數民族特征(見如圖),出土的碓房、水井、陶倉等又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體現”反映了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受到漢族農耕文明的影響,表明當時少數民族與漢族交融。二、非選擇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請你將材料一圖示中A和B處填寫上正確的時間。西晉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的標志是什么 這一政權建立后制定了怎樣的政策 材料二 八王混戰(zhàn)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一次戰(zhàn)役里,有30多萬人參戰(zhàn),死傷10萬人左右。洛陽周圍13歲以上的男子,都被迫當兵或服徭役。米價貴到1萬錢一石。人民流離四散。(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 當時在位的皇帝是誰 導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三(3)根據材料三圖示概括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徙的特點。(4)北方民族何時開始遷入中原 圖中內遷各族中哪個少數民族在4世紀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權曾統(tǒng)一過黃河流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