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科 技 文 化 主題一 夏商周時期科技文化1.甲骨文、青銅器、都江堰成就 概 況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青銅器 出現于原始社會后期,商周時期得到高度發展,采用“泥范鑄造法”。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老子和孔子項目 老子 孔子地位 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春秋后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 順應自然;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等經典 《老子》(《道德經》) 《論語》3.百家爭鳴學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 “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禮治”道家 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主題二 秦漢時期科技文化1.科技領域 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成就(貢獻)造紙術 蔡倫 東漢中期 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醫學 張仲景 東漢末年 《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被稱為“醫圣”;發展“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醫學 華佗 東漢末年 “麻沸散”和五禽戲史學 司馬遷 漢武帝時期 (西漢) 《史記》,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2.宗教宗教 人物 創立時間 誕生地 教義(或派別) 傳播道教 張角、張陵 東漢末年 中國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受到下層 群眾的信奉佛教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公元前 6世紀 古印度 眾生平等 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東漢明帝時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主題三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文化領域 人物 生活年代 主 要 貢 獻數學 祖沖之 南北朝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農學 賈思勰 北朝 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書法 王羲之 東晉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書圣”繪畫 顧愷之 東晉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雕塑 - 南北朝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專項訓練一、選擇題1.西周利簋(青銅器)上有一段銘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边@段銘文印證了《尚書·牧誓》中關于牧野之戰的記載。這說明青銅器的特點是( D )A.工藝高超 B.制作精美 C.種類多,規模大 D.具有史料價值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在牧野大戰中打敗商軍,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鎬京,歷史上稱為西周。故利簋可以用來印證武王伐紂。材料說明青銅器的特點是具有史料價值。2.(2021·河南中考)甲骨文包含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下列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現了當時的( A )甲骨文對應漢字 王 臣 劓 刖注:劓、刖,均為古代殘酷的刑罰。A.政治狀況 B.經濟發展C.科技進步 D.軍隊建設解析:根據材料中信息“王”“臣”可知,當時社會已經有了統治階級,根據“劓”“刖”可知,當時還有維護統治的刑罰,故材料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3.(2021·陜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 A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解析: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4.(2022·深圳寶安期中)墨子提出治理天下應當像大禹那樣“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由此可知,墨家學派能夠興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B )A.恢復前代禮樂制度 B.代表下層平民利益C.強調社會尊卑等級 D.適應兼并戰爭需要解析:通過材料“‘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家代表下層民眾的基本利益,因此得到了人民的廣泛認可;主張恢復前代禮樂制度、強調社會尊卑等級的是儒家思想;適應兼并戰爭需要的是法家思想。5.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此時,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他們之間相互批駁又相互影響,這一思想繁榮的局面被稱為“百家爭鳴”。由此可以看出( A )A.社會變革推動思想繁榮 B.百家爭鳴推動社會進步C.百家爭鳴導致時局動蕩 D.社會變革導致諸侯混戰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戰國時期處于社會轉型變革時期,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這說明了社會變革推動思想繁榮。B、C、D表述與題干不符,排除。6.在用紙以前,歐洲主要的書寫材料是羊皮,印制一部《圣經》要耗費羊皮300多張、價格昂貴,一般人難以使用。造紙術的西傳大大降低了書籍的成本,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會化和平民化進程。因此,美國學者德克·卜德評價說:“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下列內容對這段話解讀正確的是( D )A.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B.中國的造紙術先后傳播到世界各地C.蔡倫發明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貢獻D.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解析:“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反映的是造紙術的影響,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不是發明了造紙術。早在西漢早期,我國就有了紙,故C不正確;A、B不能反映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的影響。7.(2021·廣東模擬)華佗曾對弟子說:“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比A佗意在告誡人們( A )A.運動利健康 B.麻沸散有害C.針灸可治病 D.疲勞可致病解析:題干材料大意是:人體要勞動、運動,但不能過量。在適度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人體攝取的食物精華將被吸收和消化,血脈通暢,不易得病。華佗意在告誡人們運動利健康。8.宗教的形成和傳播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佛教傳入我國,很快受到封建統治者的積極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D )A.一些封建貴族信奉佛教B.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D.對封建國家統治人民有利解析:佛教主張今生忍受苦難,麻痹了人民思想,對統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倡與扶持。9.某論文寫道:“現在河南或山東,石榴樹可以在室外生長,冬天無需蓋埋,這就表明6世紀上半葉河南、山東一帶的氣候比現在冷?!痹撜撐目赡軈⒖剂? B )A.《史記》 B.《齊民要術》C.《傷寒雜病論》 D.《水經注》解析: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總結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據“現在河南或山東,石榴樹可以在室外生長,冬天無需蓋埋,這就表明6世紀上半葉河南、山東一帶的氣候比現在冷”及所學知識可知,該論文可能參考了《齊民要術》。10.祖沖之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和多年來的親自觀測結果,證明冬至點的確是有變動的。他堅定表示,既然發現了舊歷法的缺點,又確定了新歷法有許多優點,就應該改用新的。這說明了祖沖之( C )A.以自己的成就為榮 B.全面否定舊歷法C.治學嚴謹,不盲從 D.輕視文獻的價值解析:“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和多年來的親自觀測結果”說明祖沖之既注重文獻的參考價值,也注重實踐驗證作用,D有誤;“既然發現了舊歷法的缺點,又確定了新歷法有許多優點,就應該改用新的”說明,祖沖之對傳統知識具有一定的辨別力,敢于證實,不盲從,C符合題意。B說法錯誤,A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11.北魏前期的云岡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繼承了印度佛像的風格;后期的龍門石窟佛像則眉目疏朗,其服飾風格開始接近當時中原地區。這種變化反映了( D )A.民族交融不斷加強 B.統治區域逐步擴大C.對外交流日漸頻繁 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解析:據題干關鍵信息“繼承了印度佛像的風格”“服飾風格開始接近當時中原地區”可知,南北朝時期的石窟既吸收了古代印度佛教,又吸收了中原文化,說明文明成果相互吸收,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的相互吸收借鑒,與民族交融無關;統治區域擴大與對外交流頻繁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二、非選擇題1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粗俗),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隱惡(不隱瞞壞的方面),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材料二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發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材料三 如圖所示材料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寶庫。——趙可金《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理論價值》(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不虛美,不隱惡”是對司馬遷的哪部著作的評價 該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學地位 答:《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2)結合所學指出,張仲景撰寫的哪部醫學著作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 依據材料二指出,張仲景針對“預防疾病”提出了什么理論 答:《傷寒雜病論》?!爸挝床 崩碚摗?br/>(3)材料三中圖一的書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根據所學知識指出該作品的名稱及其作者。結合所學指出祖沖之在數學領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答:《蘭亭集序》。王羲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4)材料四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國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張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其核心思想有何現實意義 答:孔子?!叭省?。有利于創建和諧社會。(或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人際關系和諧、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符合題意即可)解析:第(1)題,根據所學可知,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 000年的史事。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他公正記事,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2)題,結合所學可知,張仲景撰寫的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由材料二“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發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可知,張仲景針對“預防疾病”提出了“治未病”理論。第(3)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祖沖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數學方面,他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主張。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其核心思想有利于創建和諧社會。(或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人際關系和諧、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專題三 科 技 文 化 主題一 夏商周時期科技文化1.甲骨文、青銅器、都江堰成就 概 況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青銅器 出現于原始社會后期,商周時期得到高度發展,采用“泥范鑄造法”。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老子和孔子項目 老子 孔子地位 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春秋后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 順應自然;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等經典 《老子》(《道德經》) 《論語》3.百家爭鳴學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 “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禮治”道家 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主題二 秦漢時期科技文化1.科技領域 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成就(貢獻)造紙術 蔡倫 東漢中期 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醫學 張仲景 東漢末年 《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被稱為“醫圣”;發展“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醫學 華佗 東漢末年 “麻沸散”和五禽戲史學 司馬遷 漢武帝時期 (西漢) 《史記》,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2.宗教宗教 人物 創立時間 誕生地 教義(或派別) 傳播道教 張角、張陵 東漢末年 中國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受到下層 群眾的信奉佛教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公元前 6世紀 古印度 眾生平等 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東漢明帝時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主題三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文化領域 人物 生活年代 主 要 貢 獻數學 祖沖之 南北朝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農學 賈思勰 北朝 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書法 王羲之 東晉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書圣”繪畫 顧愷之 東晉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雕塑 - 南北朝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專項訓練一、選擇題1.西周利簋(青銅器)上有一段銘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边@段銘文印證了《尚書·牧誓》中關于牧野之戰的記載。這說明青銅器的特點是( )A.工藝高超 B.制作精美 C.種類多,規模大 D.具有史料價值2.(2021·河南中考)甲骨文包含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下列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現了當時的( )甲骨文對應漢字 王 臣 劓 刖注:劓、刖,均為古代殘酷的刑罰。A.政治狀況 B.經濟發展C.科技進步 D.軍隊建設3.(2021·陜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4.(2022·深圳寶安期中)墨子提出治理天下應當像大禹那樣“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由此可知,墨家學派能夠興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復前代禮樂制度 B.代表下層平民利益C.強調社會尊卑等級 D.適應兼并戰爭需要5.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此時,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他們之間相互批駁又相互影響,這一思想繁榮的局面被稱為“百家爭鳴”。由此可以看出( )A.社會變革推動思想繁榮 B.百家爭鳴推動社會進步C.百家爭鳴導致時局動蕩 D.社會變革導致諸侯混戰6.在用紙以前,歐洲主要的書寫材料是羊皮,印制一部《圣經》要耗費羊皮300多張、價格昂貴,一般人難以使用。造紙術的西傳大大降低了書籍的成本,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會化和平民化進程。因此,美國學者德克·卜德評價說:“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毕铝袃热輰@段話解讀正確的是( )A.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B.中國的造紙術先后傳播到世界各地C.蔡倫發明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貢獻D.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促進了文化的傳播7.(2021·廣東模擬)華佗曾對弟子說:“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比A佗意在告誡人們( )A.運動利健康 B.麻沸散有害C.針灸可治病 D.疲勞可致病8.宗教的形成和傳播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佛教傳入我國,很快受到封建統治者的積極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貴族信奉佛教B.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D.對封建國家統治人民有利9.某論文寫道:“現在河南或山東,石榴樹可以在室外生長,冬天無需蓋埋,這就表明6世紀上半葉河南、山東一帶的氣候比現在冷?!痹撜撐目赡軈⒖剂? )A.《史記》 B.《齊民要術》C.《傷寒雜病論》 D.《水經注》10.祖沖之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和多年來的親自觀測結果,證明冬至點的確是有變動的。他堅定表示,既然發現了舊歷法的缺點,又確定了新歷法有許多優點,就應該改用新的。這說明了祖沖之( )A.以自己的成就為榮 B.全面否定舊歷法C.治學嚴謹,不盲從 D.輕視文獻的價值11.北魏前期的云岡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繼承了印度佛像的風格;后期的龍門石窟佛像則眉目疏朗,其服飾風格開始接近當時中原地區。這種變化反映了( )A.民族交融不斷加強 B.統治區域逐步擴大C.對外交流日漸頻繁 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二、非選擇題1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粗俗),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隱惡(不隱瞞壞的方面),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材料二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發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材料三 如圖所示材料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寶庫。——趙可金《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理論價值》(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不虛美,不隱惡”是對司馬遷的哪部著作的評價 該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學地位 (2)結合所學指出,張仲景撰寫的哪部醫學著作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 依據材料二指出,張仲景針對“預防疾病”提出了什么理論 (3)材料三中圖一的書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根據所學知識指出該作品的名稱及其作者。結合所學指出祖沖之在數學領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4)材料四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國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張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其核心思想有何現實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復習課 專題三 科 技 文 化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期末復習課 專題三 科 技 文 化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