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百 家 爭 鳴【課標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收集《論語》中的一些名言,說一說其中的含義。【教學目標】水平一:識記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張。識記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領域的重要成就。水平二:分析理解“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背景;記住“百家爭鳴”時期的主要學派的主要思想;識記“百家爭鳴”的概況及影響。【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老子的哲學思想(2) 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2.教學難點:(1)理解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思想(2)理解百家爭鳴的影響。基礎落實一、老子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歷史地位:春秋后期魯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學派的創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 ”;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 。3.教育成就:創辦私學,主張“ ”;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一系列 和方法。4.相關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書。5.歷史影響:(1)孔子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奉獻。(2)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3)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論集。三、百家爭鳴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形成了“諸子百家”。2.代表人物及主張:學派 代表 主 要 主 張墨家 主張“兼愛”“ ”,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主張實行“ ”,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 ,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3.影響: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 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重點探析【歷史解釋——解讀名家思想】材料一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1)材料一老子的話語中蘊含怎樣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他的思想還包含哪些內容 材料二 教育思想 教育事跡① 《論語》記載:“孔子對學生不分貧富貴賤,比較貧寒的學生只要交得起十條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② 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針對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請教父兄后再做(2)閱讀材料二,依據所學,補充上面表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內容。【唯物史觀——解析百家爭鳴】材料三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3)請按順序寫出材料四中的描述分別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2021·煙臺中考)美國知名中國事務觀察家彼得·沃克發現西方的價值觀本身就呈現出二元對立的特點,要么好,要么壞;要么贏,要么輸。他意識到自己更傾向于東方的價值觀,并且成為老子的忠實粉絲。據此可知,其最認可的“東方的價值觀”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2020·廣東中考)“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恰是因為統治者“有為”。這體現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無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3.(2020·深圳中考)我們的先人很早就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孔子說:“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這一觀點出自(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2021·安徽中考)老子認為“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二者都主張( )A.無為而治 B.重農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為本5.孔子弟子中有來自貴族階層的司馬牛、孟懿子等,也有來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顏回等,這表明孔子的教育原則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循序漸進 D.嚴慈相濟6.(2021·成都中考)春秋戰國時期,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張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7.(2021·蘇州中考)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如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與眾樂樂”。由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學( )A.適應了封建統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罰為宗旨C.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8.(2021·鎮江中考)《史記·太史公自序》評諸子百家說:“儒者博,墨者儉,法家嚴,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嚴”字當頭的代表人物是( )9.(2019·深圳中考)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平臺,各家學派在此進行交流與論辯。稷下學宮體現的歷史現象是( )A.諸侯爭霸 B.兼并戰爭 C.百家爭鳴 D.統一思想10.(2022·深圳寶安期中)著名學者弘億指出:“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為后世兩千年打下了兩個生存基礎——思想基礎與制度基礎。以后的兩千年,中國主要思想皆從這里發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時奠定。”據此可知百家爭鳴( )A.推動了封建中央集權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國處于大變革時期C.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 D.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二、非選擇題11.(2022·廣州天河期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閃耀著光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孔子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奠定了中國文化主體結構的初步基礎……中國早期文化第二次大發展是戰國后期。……各種文化既互相對立又互相滲透,出現了文化發展的綜合趨勢。——摘編自趙吉惠《論中國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與封建專制主義》材料二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摘自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1)材料一中孔子是春秋時期哪國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書,書的名字是什么 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對中華民族的貢獻。(2)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動蕩時期,也是學術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外,各種學說蓬勃發展。列出另一學派名稱及其主要主張。(3)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第8課 百 家 爭 鳴【課標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收集《論語》中的一些名言,說一說其中的含義。【教學目標】水平一:識記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張。識記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領域的重要成就。水平二:分析理解“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背景;記住“百家爭鳴”時期的主要學派的主要思想;識記“百家爭鳴”的概況及影響。【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老子的哲學思想(2) 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2.教學難點:(1)理解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思想(2)理解百家爭鳴的影響。基礎落實一、老子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歷史地位:春秋后期魯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3.教育成就: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4.相關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5.歷史影響:(1)孔子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奉獻。(2)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3)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論集。三、百家爭鳴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形成了“諸子百家”。2.代表人物及主張:學派 代表 主 要 主 張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韓非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3.影響: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重點探析【歷史解釋——解讀名家思想】材料一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1)材料一老子的話語中蘊含怎樣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他的思想還包含哪些內容 答:①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而且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②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材料二 教育思想 教育事跡① 《論語》記載:“孔子對學生不分貧富貴賤,比較貧寒的學生只要交得起十條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② 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針對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請教父兄后再做(2)閱讀材料二,依據所學,補充上面表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內容。答:①創辦私學,有教無類 ②因材施教【唯物史觀——解析百家爭鳴】材料三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3)請按順序寫出材料四中的描述分別代表的流派。答:道家、法家、墨家、儒家。(4)請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特征談談百家爭鳴的實質。答: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和經濟變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2021·煙臺中考)美國知名中國事務觀察家彼得·沃克發現西方的價值觀本身就呈現出二元對立的特點,要么好,要么壞;要么贏,要么輸。他意識到自己更傾向于東方的價值觀,并且成為老子的忠實粉絲。據此可知,其最認可的“東方的價值觀”是( A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要么好,要么壞;要么贏,要么輸”符合老子“事物都有其對立面”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故A符合題意。2.(2020·廣東中考)“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恰是因為統治者“有為”。這體現的是( C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無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解析:題干材料把百姓難治理歸因于統治者的“有為”,體現了追求“無為”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3.(2020·深圳中考)我們的先人很早就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孔子說:“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這一觀點出自( A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故“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的觀點應出自儒家。4.(2021·安徽中考)老子認為“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二者都主張( D )A.無為而治 B.重農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為本解析:依據“以百姓心為心”“節用而愛人”等可知,孔子和老子都主張重視民眾,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5.孔子弟子中有來自貴族階層的司馬牛、孟懿子等,也有來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顏回等,這表明孔子的教育原則是( B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循序漸進 D.嚴慈相濟解析:從題干材料可以看出,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這表明他主張“有教無類”。6.(2021·成都中考)春秋戰國時期,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張的思想家是( C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解析:春秋戰國時期,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張的思想家是墨子。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7.(2021·蘇州中考)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如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與眾樂樂”。由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學( C )A.適應了封建統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罰為宗旨C.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解析:據材料“仁者愛人”“寬則得眾”“民貴君輕”“與眾樂樂”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故春秋戰國時期儒學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8.(2021·鎮江中考)《史記·太史公自序》評諸子百家說:“儒者博,墨者儉,法家嚴,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嚴”字當頭的代表人物是( D )解析:根據“法家嚴”可知,“嚴”指的是法家,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主要代表,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9.(2019·深圳中考)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平臺,各家學派在此進行交流與論辯。稷下學宮體現的歷史現象是( C )A.諸侯爭霸 B.兼并戰爭 C.百家爭鳴 D.統一思想解析: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平臺,各家學派在此進行交流與論辯。結合所學知識,戰國時期,各學派在思想、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史稱“百家爭鳴”。10.(2022·深圳寶安期中)著名學者弘億指出:“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為后世兩千年打下了兩個生存基礎——思想基礎與制度基礎。以后的兩千年,中國主要思想皆從這里發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時奠定。”據此可知百家爭鳴( C )A.推動了封建中央集權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國處于大變革時期C.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 D.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解析:據“以后的兩千年,中國主要思想皆從這里發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時奠定”可知,百家爭鳴為中國古代思想及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二、非選擇題11.(2022·廣州天河期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閃耀著光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孔子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奠定了中國文化主體結構的初步基礎……中國早期文化第二次大發展是戰國后期。……各種文化既互相對立又互相滲透,出現了文化發展的綜合趨勢。——摘編自趙吉惠《論中國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與封建專制主義》材料二 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摘自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1)材料一中孔子是春秋時期哪國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書,書的名字是什么 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答:魯國。《論語》。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奠定了中國文化主體結構的初步基礎。(2)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動蕩時期,也是學術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外,各種學說蓬勃發展。列出另一學派名稱及其主要主張。答: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任答一例即可)(3)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答: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解析:第(1)題,根據所學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將孔子的言論整理成《論語》一書。由“孔子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奠定了中國文化主體結構的初步基礎”可以看出,孔子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奠定了中國文化主體結構的初步基礎。第(2)題,根據所學回答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名稱及主張即可,如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任答一例即可)第(3)題,概括材料二可知,習總書記要求我們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8課 百 家 爭 鳴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二單元 第8課 百 家 爭 鳴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