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課標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教學目標】水平一:記住大澤鄉起義的時間和領導人;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水平二:理解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意義,及項羽、劉邦在滅秦過程中的作用。【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秦末農民大起義2.教學難點: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基礎落實一、秦的暴政秦 始 皇 賦稅沉重 迫使農民將三分之二的收獲物上繳國家徭役 繁重 修建驪山陵、阿房宮,征伐南方、修筑長城,使農民背井離鄉,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刑罰 殘酷 法律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刑罰殘酷,死刑就有10多種焚書 坑儒 為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焚書坑儒二世 秦二世 更加殘暴 令宮女殉葬,悶死工匠;殺死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對民眾更為殘酷二、秦末農民大起義1.陳勝、吳廣起義:原因 根本 秦的暴政直接 遇雨誤期,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爆發 公元前209年,在安徽大澤鄉領導起義,攻占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地位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結果 起義失敗,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2.項羽、劉邦起義:(1)巨鹿之戰:項羽驍勇善戰,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2)秦朝滅亡:劉邦率軍直抵秦都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三、楚漢之爭1.性質:統治階級為爭奪帝位展開的爭戰。2.雙方: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3.逆轉:勢力強大的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處于弱勢的劉邦收攬民心,善用人才,雙方力量逐漸逆轉。4.結果: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突圍后自刎,劉邦取得最終勝利。重點探析【史料實證——析原因】材料一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賈誼《過秦論》材料二 修驪山陵、阿房宮 70多萬人 北筑長城 40萬人 南戍五嶺 50萬人 常年征調服役 300余萬人 青壯年總數 三四百萬人 秦朝的刑罰中,單是死刑就有腰斬、車裂等10多種,還有族誅和連坐。據統計,全國的刑徒有100萬人以上,占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秦二世繼位后,繼續大修阿房宮和馳道,賦稅徭役比秦始皇時更為繁重。(1)“一夫作難”指的是什么事件 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賈誼的問題。答:事件: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原因:徭役、兵役繁重;賦稅沉重;刑罰殘酷;焚書坑儒;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時空觀念——看過程】(2)歸納上圖中①②③④時間點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答:①秦朝建立;②大澤鄉起義;③巨鹿之戰;④楚漢之爭。【歷史解釋——究根源】材料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3)假如沒有大澤鄉遇雨延期,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 請說明理由。答:會;秦的暴政是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即使沒有遇雨延期,秦末農民起義還是會爆發。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2022·東莞期中)秦始皇時期,全國人口約2 000萬,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役使70多萬人,征伐南方調發了50萬士卒,修筑長城征派了40萬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萬。上述這些材料中的數字足以說明( B )A.秦朝賦稅沉重 B.秦朝徭役和兵役繁重C.秦朝律法殘酷嚴苛 D.秦朝暴虐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解析:“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役使70多萬人……修筑長城征派了40萬人”說明秦朝徭役繁重;“征伐南方調發了50萬士卒”說明秦朝兵役繁重。2.(2022·茂名高州期中)曾有人形容秦朝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秦朝時期( D )A.社會治安混亂 B.國民素質不高C.人民法制觀念淡薄 D.刑法嚴酷解析:“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說明秦朝時期刑法嚴酷,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3.某歷史興趣小組在課外探究活動中收集到以下歷史典故。這些典故反映的史實是( B )歷史典故 原文出處揭竿而起 “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過秦論》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 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C.黃巾起義 D.劉邦、項羽起義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口號。他們砍削樹木,做成兵器,舉起反抗的旗幟。4.《史記·陳涉世家》里說:“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寫道:“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边@些史實記載說明了( B )A.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B.各地百姓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在當時竟成了一股熱潮C.秦朝的統治岌岌可危D.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解析:題干顯示的是陳勝、吳廣起義后,許多郡縣遭受暴政的農民紛紛效仿,進行起義,說明了各地百姓積極響應陳勝、吳廣起義。5.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陳勝的評價:“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闭f明陳勝、吳廣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起到的作用是( A )A.首先發動,具有首創精神 B.起到了決定性作用C.最終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D.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解析:由材料“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知,陳勝、吳廣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起到的作用是首先發動,具有首創精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6.(2022·清遠期中)成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許多成語來源于歷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講述的是項羽激勵士氣消滅秦軍主力的故事,它與下列哪一場戰役有關( D )A.馬陵之戰 B.桂陵之戰 C.長平之戰 D.巨鹿之戰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命令楚軍過漳河,背水扎營。并下令將士帶三天的干糧,然后砸破鍋,鑿沉船,燒掉軍糧。最終將秦軍主力殲滅;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和長平之戰都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7.秦末有句流行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帝國的橫空出世和頃刻間灰飛煙滅的命運,似乎是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主宰。最后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 D )A.項羽 B.陳勝 C.吳廣 D.劉邦解析: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8.秦始皇用法過度,“仁義不施”,沒有充分考慮六國百姓對新的法律政令認同與否,而是雷厲風行地執行新法,急功近利。再加上秦始皇本人驕奢多欲,最終致使秦王朝速亡。綜合材料,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 D )A.繁重的徭役 B.嬴政急于求成C.嚴酷的刑法 D.秦朝的暴政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秦朝法律嚴苛,秦始皇急功近利、驕奢多欲,導致了秦朝二世而亡,綜合以上因素可知,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A、B、C內容都是暴政的表現。9.象棋是一種棋類運動。根據棋盤,請你判斷一下這種游戲的產生與下列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B )A.牧野大戰 B.楚漢之爭C.晉楚爭霸 D.吳越爭霸解析:根據題圖信息“楚河”“漢界”,結合所學可知,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爭戰,史稱“楚漢之爭”,B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0.(2022·深圳寶安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記·夏本紀》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卑傩找缘」は嗟种?并憤怒地說:“時日曷喪 予及汝皆亡!”意思是:“這個太陽為何不快滅亡,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賦,發閭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糧餉……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滿足)其欲也。海內愁怨,遂用潰畔。——班固《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材料三 (劉邦入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峙婀粸榍赝酢椨鹚煳?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1)根據材料一歸納夏王朝滅亡的原因。答:桀統治殘暴。(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說明秦的統治有什么特點 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最終導致了什么后果 答:實行暴政。賦稅沉重;徭役繁重;刑罰嚴酷等。農民起義爆發,秦朝滅亡。(3)材料三中兩個“恐”有何不同 結合材料三,分析楚漢之爭劉邦獲勝的原因。答:第一個“恐”是擔心劉邦不做秦王,第二個“恐”是擔憂、害怕,表明不敢不順從。注意收攬民心,得到人民支持。(4)綜合以上材料,王朝興替對你有何啟示 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題,據“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可知,夏王朝滅亡的原因是桀統治殘暴。第(2)題,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統一天下后,對內大興土木,對外征討夷狄,迫使農民將三分之二的收獲上繳國家,隨意征發平民去服兵役,這說明秦統治的特點是實行暴政,具體表現在賦稅沉重、徭役繁重、刑罰嚴酷等方面,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爆發、秦朝滅亡的后果。第(3)題,材料三反映了劉邦入咸陽后與百姓約法三章,收攬民心,故秦人擔心如果劉邦不做秦王,其他人做秦王可能統治殘暴。項羽大肆破壞,燒毀秦朝宮殿,失去民意,秦人擔憂、害怕,卻不敢不順從。從中可以看出,楚漢之爭劉邦獲勝的原因是注意收攬民心,得到人民支持。第(4)題屬于開放性問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課標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教學目標】水平一:記住大澤鄉起義的時間和領導人;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水平二:理解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意義,及項羽、劉邦在滅秦過程中的作用。【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秦末農民大起義2.教學難點: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基礎落實一、秦的暴政秦 始 皇 賦稅沉重 迫使農民將 的收獲物上繳國家徭役 繁重 修建驪山陵、阿房宮,征伐南方、修筑長城,使農民背井離鄉, 遭到嚴重破壞刑罰 殘酷 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 殘酷,死刑就有10多種焚書 坑儒 為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焚書坑儒二世 秦二世 更加殘暴 令宮女殉葬,悶死工匠;殺死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對民眾更為殘酷二、秦末農民大起義1.陳勝、吳廣起義:原因 根本直接 遇雨誤期,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爆發 公元 年,在安徽 領導起義,攻占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地位 中國歷史上 農民大起義結果 起義失敗,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2.項羽、劉邦起義:(1)巨鹿之戰:項羽驍勇善戰,在 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2)秦朝滅亡:劉邦率軍直抵秦都咸陽, 年,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三、楚漢之爭1.性質:統治階級為 展開的爭戰。2.雙方:西楚霸王 和漢王 。3.逆轉:勢力強大的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處于弱勢的劉邦收攬民心,善用人才,雙方力量逐漸逆轉。4.結果: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 ,項羽兵敗,突圍后自刎,劉邦取得最終勝利。重點探析【史料實證——析原因】材料一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賈誼《過秦論》材料二 修驪山陵、阿房宮 70多萬人 北筑長城 40萬人 南戍五嶺 50萬人 常年征調服役 300余萬人 青壯年總數 三四百萬人 秦朝的刑罰中,單是死刑就有腰斬、車裂等10多種,還有族誅和連坐。據統計,全國的刑徒有100萬人以上,占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秦二世繼位后,繼續大修阿房宮和馳道,賦稅徭役比秦始皇時更為繁重。(1)“一夫作難”指的是什么事件 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賈誼的問題。原因:徭役、兵役繁重;賦稅沉重;刑罰殘酷;焚書坑儒;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時空觀念——看過程】(2)歸納上圖中①②③④時間點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答:①秦朝建立;②大澤鄉起義;③巨鹿之戰;④楚漢之爭。【歷史解釋——究根源】材料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3)假如沒有大澤鄉遇雨延期,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 請說明理由。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2022·東莞期中)秦始皇時期,全國人口約2 000萬,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役使70多萬人,征伐南方調發了50萬士卒,修筑長城征派了40萬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萬。上述這些材料中的數字足以說明( )A.秦朝賦稅沉重 B.秦朝徭役和兵役繁重C.秦朝律法殘酷嚴苛 D.秦朝暴虐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2.(2022·茂名高州期中)曾有人形容秦朝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秦朝時期( )A.社會治安混亂 B.國民素質不高C.人民法制觀念淡薄 D.刑法嚴酷3.某歷史興趣小組在課外探究活動中收集到以下歷史典故。這些典故反映的史實是( )歷史典故 原文出處揭竿而起 “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過秦論》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 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C.黃巾起義 D.劉邦、項羽起義4.《史記·陳涉世家》里說:“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寫道:“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边@些史實記載說明了( )A.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B.各地百姓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在當時竟成了一股熱潮C.秦朝的統治岌岌可危D.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5.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陳勝的評價:“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闭f明陳勝、吳廣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起到的作用是( )A.首先發動,具有首創精神 B.起到了決定性作用C.最終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D.沒有起到任何作用6.(2022·清遠期中)成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許多成語來源于歷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講述的是項羽激勵士氣消滅秦軍主力的故事,它與下列哪一場戰役有關( )A.馬陵之戰 B.桂陵之戰 C.長平之戰 D.巨鹿之戰7.秦末有句流行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帝國的橫空出世和頃刻間灰飛煙滅的命運,似乎是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主宰。最后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 )A.項羽 B.陳勝 C.吳廣 D.劉邦8.秦始皇用法過度,“仁義不施”,沒有充分考慮六國百姓對新的法律政令認同與否,而是雷厲風行地執行新法,急功近利。再加上秦始皇本人驕奢多欲,最終致使秦王朝速亡。綜合材料,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 )A.繁重的徭役 B.嬴政急于求成C.嚴酷的刑法 D.秦朝的暴政9.象棋是一種棋類運動。根據棋盤,請你判斷一下這種游戲的產生與下列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A.牧野大戰 B.楚漢之爭C.晉楚爭霸 D.吳越爭霸二、非選擇題10.(2022·深圳寶安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記·夏本紀》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卑傩找缘」は嗟种?并憤怒地說:“時日曷喪 予及汝皆亡!”意思是:“這個太陽為何不快滅亡,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賦,發閭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糧餉……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滿足)其欲也。海內愁怨,遂用潰畔。——班固《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材料三 (劉邦入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厝舜笙?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峙婀粸榍赝酢椨鹚煳?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1)根據材料一歸納夏王朝滅亡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說明秦的統治有什么特點 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最終導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兩個“恐”有何不同 結合材料三,分析楚漢之爭劉邦獲勝的原因。(4)綜合以上材料,王朝興替對你有何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