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課標要求】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教學目標】水平一:1.記住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寫出東漢的建立者和都城;根據材料,探究“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原因。2.再認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及導致的后果。3.寫出黃巾起義的領導人;根據材料,歸納黃巾起義的特點。水平二:1.根據材料,概括光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列舉中國古代紀年的主要方法,識讀歷史年表。2.根據材料,分析東漢中后期的政治狀況。3.根據材料,分析黃巾起義爆發的原因;從東漢的興衰中總結經驗教訓。【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2.教學難點 :東漢后期社會動蕩的主要原因。基礎落實一、光武中興1.背景:(1)王莽奪權: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 ,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2)東漢建立: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 ,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2.概況:目的 鞏固統治措施 生產 多次下令釋放 ,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政治 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懲處民族 允許北方少數民族 ,緩和民族矛盾局面 形成 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 ”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形成歷程:2.歷史影響:(1)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 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 。三、黃巾起義1.原因: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自然災害頻發。2.爆發:時間 184年 人物 宗教特點 一場 、 的農民大起義3.結果:在 軍隊的殘酷鎮壓下,歷時9個月的黃巾起義最后被鎮壓下去。4.影響: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 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重點探析【史料實證——東漢之興】材料一史實一:民有嫁妻賣子,愿歸父母者,咨聽之,敢拘執,論如律。史實二: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史實三:對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釋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史實四:裁并400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以貪污罪處死貪贓1 000多萬錢的大司徒,殺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史實五:將南匈奴、烏桓等民族整體遷入內地;將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首領遷入內地。(1)請從以上史實中概括出漢光武帝的治國措施。這些措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歷史解釋——東漢之衰】材料二皇帝 和 帝 殤 帝 安 帝 順 帝 沖 帝 質 帝 桓 帝 靈 帝 少 帝 獻 帝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壽命(歲) 27 2 31 30 3 9 36 34 18 54(2)你能從表格中發現什么問題 材料三 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京師震動”。——《后漢書·皇甫嵩傳》(3)分析黃巾起義得到天下響應的原因。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霍洛柴登古城遺址曾發掘出重7 000多斤、約140萬枚布幣和方孔錢幣(如圖),并出土了大量錢范、古錢幣、陶器、石器等,經推斷,這里曾是西漢至王莽時期西河郡郡治窖藏。這一重大考古發現對于研究我國漢代及哪個短命王朝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A.秦朝 B.新朝 C.東漢 D.西周2.(2022·茂名高州月考)一位同學閱讀《三字經》:“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四百年,終于獻?!逼渲小啊酢酢碧帒獮?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東晉3.東漢建立后,劉秀以“柔道”治天下,頒布詔令釋放奴婢,“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其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等。此舉意在( )A.增加勞動力以發展生產 B.貫徹“無為而治”的儒家思想C.完全鏟除奴隸制的殘余 D.延續西漢的“鹽鐵專賣”政策4.東漢光武帝劉秀曾下詔令:“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廢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5.(2021·廣東模擬)《后漢書》載:湖陽公主蒼頭(指奴仆)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董宣)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光武)帝……因敕(宣)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材料說明漢光武帝( )A.同情弱者,主持公道 B.賞罰分明,大義滅親C.打壓宗室,強化皇權 D.政治清明,獎罰有道6.(2021·韶關武江模擬)東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著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意思是指東漢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權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邊,而奸臣胡廣等反而封侯爵。這首童謠反映的是當時( )A.政治腐敗,官場黑暗 B.社會動蕩,民不聊生C.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D.農民起義,推翻東漢7.(2020·廣東中考)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8.白壽彝在分析某一歷史時期政治形勢時寫道:“豪族政治勢力的發展以外戚專權的形式出現,從而架空了皇權,而皇帝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辈牧戏治龅氖? )A.外戚宦官輪番專權的原因 B.外戚宦官輪番專權的結果C.東漢后期農民起義的原因 D.東漢王朝滅亡的原因9.東漢黃巾大起義前的10多年,領袖張角就創立了太平道,在社會底層宣傳并收納信徒數十萬人。與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相比較,其突出不同點是( )A.為反抗當時的黑暗統治 B.沉重打擊了當時的統治C.起義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D.遭到統治者的殘酷鎮壓二、非選擇題10.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后的又一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又因皇帝姓劉而被稱為“劉漢”,為中華文明的延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留下了歷史的教訓。材料一 大漢之雄,無國能敵。今王謀反,吾身為皇親國戚,怎能在此觀望 大漢有我,必定中興!——劉秀(1)材料一中“大漢”是誰開創的 “中興”是哪個朝代 為實現“中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時期怎樣的政治狀況 材料三 “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br/>材料四 張角是一個偉大的組織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動中,已經不動聲色地把數十萬徒眾部署為“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領,都歸他指揮。三十六方的教眾,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來,而最近的一個甲子年就是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江建忠《漫漫中興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3)材料三的情景出現在東漢末年,這首民謠反映了當時民間一種怎樣的情緒 (4)與材料四有關的農民起義是什么起義 有什么影響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課標要求】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教學目標】水平一:1.記住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寫出東漢的建立者和都城;根據材料,探究“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原因。2.再認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及導致的后果。3.寫出黃巾起義的領導人;根據材料,歸納黃巾起義的特點。水平二:1.根據材料,概括光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列舉中國古代紀年的主要方法,識讀歷史年表。2.根據材料,分析東漢中后期的政治狀況。3.根據材料,分析黃巾起義爆發的原因;從東漢的興衰中總結經驗教訓。【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2.教學難點 :東漢后期社會動蕩的主要原因。基礎落實一、光武中興1.背景:(1)王莽奪權: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2)東漢建立: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2.概況:目的 鞏固統治措施 生產 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政治 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民族 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局面 形成 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形成歷程:2.歷史影響:(1)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三、黃巾起義1.原因: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自然災害頻發。2.爆發:時間 184年 人物 張角 宗教 太平道特點 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3.結果:在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下,歷時9個月的黃巾起義最后被鎮壓下去。4.影響: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重點探析【史料實證——東漢之興】材料一史實一:民有嫁妻賣子,愿歸父母者,咨聽之,敢拘執,論如律。史實二: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史實三:對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釋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史實四:裁并400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以貪污罪處死貪贓1 000多萬錢的大司徒,殺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史實五:將南匈奴、烏桓等民族整體遷入內地;將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首領遷入內地。(1)請從以上史實中概括出漢光武帝的治國措施。這些措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史實一:釋放奴婢;史實二:減輕農民的負擔;史實三:減輕刑罰;史實四: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史實五: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影響: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歷史解釋——東漢之衰】材料二皇帝 和 帝 殤 帝 安 帝 順 帝 沖 帝 質 帝 桓 帝 靈 帝 少 帝 獻 帝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壽命(歲) 27 2 31 30 3 9 36 34 18 54(2)你能從表格中發現什么問題 圖片反映的是一種什么現象 這一現象會帶來什么危害 答:問題:東漢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齡都偏小?,F象: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危害: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它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材料三 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京師震動”。——《后漢書·皇甫嵩傳》(3)分析黃巾起義得到天下響應的原因。答: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社會上大批貧民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霍洛柴登古城遺址曾發掘出重7 000多斤、約140萬枚布幣和方孔錢幣(如圖),并出土了大量錢范、古錢幣、陶器、石器等,經推斷,這里曾是西漢至王莽時期西河郡郡治窖藏。這一重大考古發現對于研究我國漢代及哪個短命王朝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B )A.秦朝 B.新朝 C.東漢 D.西周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西漢至王莽時期”,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后期,朝政越來越腐敗。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后,西漢宗室劉秀在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故這個“短命王朝”是新朝。2.(2022·茂名高州月考)一位同學閱讀《三字經》:“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四百年,終于獻?!逼渲小啊酢酢碧帒獮? C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東晉解析:據題干關鍵信息“光武興”,結合所學可知,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3.東漢建立后,劉秀以“柔道”治天下,頒布詔令釋放奴婢,“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其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等。此舉意在( A )A.增加勞動力以發展生產 B.貫徹“無為而治”的儒家思想C.完全鏟除奴隸制的殘余 D.延續西漢的“鹽鐵專賣”政策解析:根據材料中的“頒布詔令釋放奴婢”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釋放奴婢增加了勞動力,有利于發展生產,恢復東漢的經濟。4.東漢光武帝劉秀曾下詔令:“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廢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D )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光武帝劉秀頒布詔書,以為今邊郡盜谷五十斛即定為死罪,是開酷吏妄殺之路,故宣布廢除此法,與內地郡國相同。因此,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廢除酷法,減輕刑罰,D符合題意。A、B、C均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5.(2021·廣東模擬)《后漢書》載:湖陽公主蒼頭(指奴仆)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董宣)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光武)帝……因敕(宣)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材料說明漢光武帝( D )A.同情弱者,主持公道 B.賞罰分明,大義滅親C.打壓宗室,強化皇權 D.政治清明,獎罰有道解析:題干史料反映了光武帝重賞不畏強權、秉公執法的董宣,這說明了光武帝政治清明,獎懲有道。6.(2021·韶關武江模擬)東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著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意思是指東漢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權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邊,而奸臣胡廣等反而封侯爵。這首童謠反映的是當時( A )A.政治腐敗,官場黑暗 B.社會動蕩,民不聊生C.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D.農民起義,推翻東漢解析:“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童謠反映出東漢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會混亂的狀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7.(2020·廣東中考)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D )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解析:據題干可知,題干反映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膨脹。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8.白壽彝在分析某一歷史時期政治形勢時寫道:“豪族政治勢力的發展以外戚專權的形式出現,從而架空了皇權,而皇帝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辈牧戏治龅氖? A )A.外戚宦官輪番專權的原因 B.外戚宦官輪番專權的結果C.東漢后期農民起義的原因 D.東漢王朝滅亡的原因解析:由題干“豪族政治勢力的發展以外戚專權的形式出現,從而架空了皇權,而皇帝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結合所學可知,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A符合題意。9.東漢黃巾大起義前的10多年,領袖張角就創立了太平道,在社會底層宣傳并收納信徒數十萬人。與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相比較,其突出不同點是( C )A.為反抗當時的黑暗統治 B.沉重打擊了當時的統治C.起義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D.遭到統治者的殘酷鎮壓解析:創立太平道的張角,經過10多年在社會底層傳教,信徒已有數十萬人。題干材料突出了黃巾起義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東漢末年的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二、非選擇題10.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后的又一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又因皇帝姓劉而被稱為“劉漢”,為中華文明的延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留下了歷史的教訓。材料一 大漢之雄,無國能敵。今王謀反,吾身為皇親國戚,怎能在此觀望 大漢有我,必定中興!——劉秀(1)材料一中“大漢”是誰開創的 “中興”是哪個朝代 為實現“中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劉邦。東漢。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時期怎樣的政治狀況 答: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材料三 “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br/>材料四 張角是一個偉大的組織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動中,已經不動聲色地把數十萬徒眾部署為“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領,都歸他指揮。三十六方的教眾,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來,而最近的一個甲子年就是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江建忠《漫漫中興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3)材料三的情景出現在東漢末年,這首民謠反映了當時民間一種怎樣的情緒 答:人民無法忍受東漢末年的黑暗統治,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4)與材料四有關的農民起義是什么起義 有什么影響 答: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從此一蹶不振。解析:第(1)題結合所學基礎知識直接回答即可;第(2)題根據漫畫中的文字可知,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太后和外戚專權,當小皇帝長大后,不甘當傀儡,往往借助宦官之力奪回權力,而宦官又借機日益壯大,由此回答即可;第(3)題根據材料三可知,“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體現了東漢末年的階級矛盾尖銳,人民的反抗情緒高漲;第(4)題據材料四中人物“張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四與黃巾起義有關,黃巾起義爆發,起義軍在全國各地向東漢王朝發動猛烈進攻,腐敗的東漢政權迅速處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終,由于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