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教學目標】
水平一:
1.記住推恩令的提出者;根據材料,再認推恩令。
2.寫出漢武帝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提出者。
3.寫出漢武帝加強經濟控制的措施;識別“五銖錢”。
4.記住漢初的和親政策;寫出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的決定性戰役;寫出兩位著名將領的名字。
水平二:
1.根據材料,對比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分析漢初中央所面臨的問題,概括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勢力的具體措施。
2.根據材料,分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作用和歷史影響。
3.根據材料,探究漢武帝加強經濟控制的原因。
4.根據材料,歸納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認識到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永恒的任務;根據材料,評價漢武帝。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
2.教學難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
基礎落實
一、“推恩令”的實施
1.背景: 勢力強大,地方上的 與官府分庭抗禮,導致社會秩序混亂。
2.措施:
(1)中央:采納 的“推恩”建議,王國依次遞封,諸侯王封地越來越小;隨后找借口削爵、
奪地甚至除國,鎮壓叛亂。
(2)地方:建立 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 、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
3.作用: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御史大夫是中央監察官員,而刺史是漢武帝開創的地方監察官員。
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1.背景:
(1)西漢初,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流行。
(2)諸侯王門下聚集賓客,批評皇帝的政策。
2.措施:
(1)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 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 政權的精神支柱。
(2)漢武帝在 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3.影響: 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政權。
三、鹽鐵專賣
1.目的:加強朝廷對 的控制。
2.內容:
收回鑄幣權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
鹽鐵官營 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
平抑物價 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3.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四、北擊匈奴
五、鞏固大一統王朝措施的影響
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 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重點探析
 【歷史解釋——析背景】
材料一 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材料二
(1)材料一、二說明了什么
材料三 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史記·吳王濞列傳》
譯文:吳國豫章郡有出產銅的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來此偷偷鑄錢,并在東邊煮海水為鹽,因為不納稅,吳國資財十分富有。
(2)材料三說明西漢經濟發展存在什么問題
答:私人鑄幣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掌握在地方豪強手中;社會上許多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
【史料實證——識國策】
(3)請將下列漢武帝時期的相關史實填入表格中的相應位置(只填序號)
①派衛青、霍去病指揮漠北戰役,打敗匈奴
②頒布推恩令,使諸侯國越分越小
③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④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政治 思想 經濟 軍事
【家國情懷——評功過】
材料四 漢興五世,隆在建元(漢武帝年號),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五 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橫征暴斂,對內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方蠻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說,巡游無度,致使百姓疲勞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盜賊,與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
——譯自《資治通鑒》
(4)材料四、五對漢武帝的評價相同嗎 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素養達標
一、選擇題
1.(2021·廣東模擬)漢初諸呂叛亂時,郡縣官吏消極觀望,未聞有討伐諸呂者。是齊王劉襄等劉氏子弟發兵討伐,一舉誅滅了諸呂,維護了劉氏統一政權。這表明( )
A.漢初封國制度嚴重威脅了中央政權的統治
B.漢初封國制度與郡縣制度間存在嚴重沖突
C.漢初封國制度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政權穩定
D.漢初封國實力強大完全可以取代郡縣制度
2.如圖反映的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西漢統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決了圖中反映的社會問題( )
A.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B.休養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實行鹽鐵專賣
3.《史記》記載:“偃說上曰:‘……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從其計。”“上從其計”的根本目的是( )
A.更好地加強思想控制 B.削弱封國實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C.讓更多的人感恩皇帝 D.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得到封地
4.“西漢中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漢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國除了三輔、三河和弘農以外的地區分成了13個州部。”據上述情況判斷漢武帝采取的具體措施是( )
A.采取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
B.實行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和子弟
C.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D.實行鹽鐵專營
5.(2022·東莞期中)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從此為歷代王朝所推崇。“罷黜百家”是指( )
A.法家和墨家 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
6.“漢武帝的尊崇儒術與罷黜百家,具有歷史轉折的意義。且不說被罷黜者,就尊崇的儒術而言,恰恰因被尊而降低了原來的獨立性。因為它的尊崇是由皇權決定的,因此,它被皇權宣布尊崇的同時,也就被置于皇權之下。”上述材料強調的是( )
A.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推廣了儒學
B.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C.思想文化成為政治控制的附屬品
D.西漢時期奉行“無為而治”的狀態被打破
7.(2021·河南中考)西漢前期,幣制十分混亂,諸侯、達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于市場,折算困難,交易不便。面對這樣的情況,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興辦太學 B.平抑物價 C.鹽鐵專賣 D.統一鑄幣
8.(2020·深圳中考)從現有史料來看,深圳市南頭古城一帶是漢武帝時期番禺鹽官的駐地。由此可印證漢武帝( )
A.實施“推恩令” B.實行鹽鐵專賣
C.鑄造五銖錢 D.建立刺史制度
9.(2021·福建中考)如圖所示為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采取的經濟措施。這一舉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經濟地位
C.提高了軍隊戰斗能力 D.增強中央政府的財力
10.(2021·廣州中考)漢朝時期,西北地區的戍邊戰士除了守衛烽火臺外,還要經常維護烽火臺的軍用設施和后勤設施。這主要是為了( )
A.征收賦稅 B.抗擊洪水
C.防御匈奴 D.抵御風沙
11.唐朝詩人王昌齡有詩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下面幾個歷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與西漢抗衡的是( )
A.蒙恬北擊匈奴 B.漢初與匈奴和親
C.諸侯爭霸,民族交融 D.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
二、非選擇題
12.漢武帝時代,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朝規定諸侯于宗廟祭祀時奉獻一定量的黃金,稱為“酎金”。皇帝堅持這項規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增加經濟收入,而是要觀察王侯們是否俯首聽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漢政府對“酎金”的數量和質量有嚴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縣、侯免爵”。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出現了因為“酎金”不純,106名列侯爵位被削奪的大案。
——摘編自郭獻功《漢代的“酎金”與“酎金案”》
(1)材料一中漢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漢武帝在政治上還采取了什么舉措
材料二 
注:圖一為西漢銅幣五銖錢,字體清晰,重量實為五銖,不易盜鑄。
圖二為西漢郡國齊國的鐵官使用的封泥,是檢驗產品的證明。
(2)簡述材料二反映的漢武帝在經濟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武帝是個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內興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經博士,表章六藝,罷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閩越、南越,東北并朝鮮,西南開西南夷。一時武功文治,赫然可觀。
——呂思勉《給大家看的中國通史》
(3)根據材料三,概括漢武帝在思想文化和軍事上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大一統”的理解。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課標要求】
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教學目標】
水平一:
1.記住推恩令的提出者;根據材料,再認推恩令。
2.寫出漢武帝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提出者。
3.寫出漢武帝加強經濟控制的措施;識別“五銖錢”。
4.記住漢初的和親政策;寫出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的決定性戰役;寫出兩位著名將領的名字。
水平二:
1.根據材料,對比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分析漢初中央所面臨的問題,概括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勢力的具體措施。
2.根據材料,分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作用和歷史影響。
3.根據材料,探究漢武帝加強經濟控制的原因。
4.根據材料,歸納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認識到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永恒的任務;根據材料,評價漢武帝。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
2.教學難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
基礎落實
一、“推恩令”的實施
1.背景:諸侯王勢力強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與官府分庭抗禮,導致社會秩序混亂。
2.措施:
(1)中央: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王國依次遞封,諸侯王封地越來越小;隨后找借口削爵、
奪地甚至除國,鎮壓叛亂。
(2)地方: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
3.作用: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御史大夫是中央監察官員,而刺史是漢武帝開創的地方監察官員。
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1.背景:
(1)西漢初,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流行。
(2)諸侯王門下聚集賓客,批評皇帝的政策。
2.措施:
(1)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2)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3.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政權。
三、鹽鐵專賣
1.目的: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
2.內容:
收回鑄幣權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鹽鐵官營 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平抑物價 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3.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四、北擊匈奴
五、鞏固大一統王朝措施的影響
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重點探析
 【歷史解釋——析背景】
材料一 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材料二
(1)材料一、二說明了什么
答:諸侯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
材料三 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史記·吳王濞列傳》
譯文:吳國豫章郡有出產銅的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來此偷偷鑄錢,并在東邊煮海水為鹽,因為不納稅,吳國資財十分富有。
(2)材料三說明西漢經濟發展存在什么問題
答:私人鑄幣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掌握在地方豪強手中;社會上許多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
【史料實證——識國策】
(3)請將下列漢武帝時期的相關史實填入表格中的相應位置(只填序號)
①派衛青、霍去病指揮漠北戰役,打敗匈奴
②頒布推恩令,使諸侯國越分越小
③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④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政治 思想 經濟 軍事
② ③ ④ ①
【家國情懷——評功過】
材料四 漢興五世,隆在建元(漢武帝年號),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五 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橫征暴斂,對內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方蠻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說,巡游無度,致使百姓疲勞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盜賊,與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
——譯自《資治通鑒》
(4)材料四、五對漢武帝的評價相同嗎 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答:不相同。原則:一分為二的辯證法;客觀、公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素養達標
一、選擇題
1.(2021·廣東模擬)漢初諸呂叛亂時,郡縣官吏消極觀望,未聞有討伐諸呂者。是齊王劉襄等劉氏子弟發兵討伐,一舉誅滅了諸呂,維護了劉氏統一政權。這表明( C )
A.漢初封國制度嚴重威脅了中央政權的統治
B.漢初封國制度與郡縣制度間存在嚴重沖突
C.漢初封國制度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政權穩定
D.漢初封國實力強大完全可以取代郡縣制度
解析:據材料“郡縣官吏消極觀望,未聞有討伐諸呂者。是齊王劉襄等……維護了劉氏統一政權”可知,漢初封國制度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政權穩定,C符合題意。
2.如圖反映的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西漢統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決了圖中反映的社會問題( C )
A.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B.休養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實行鹽鐵專賣
解析:依據“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圖可知,當時地方勢力過大,威脅中央,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頒布“推恩令”解決地方對中央的威脅。漢武帝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所以C符合題意。
3.《史記》記載:“偃說上曰:‘……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從其計。”“上從其計”的根本目的是( B )
A.更好地加強思想控制 B.削弱封國實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C.讓更多的人感恩皇帝 D.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得到封地
解析:依據材料“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可知,材料反映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措施。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諸侯王封國的實力,大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西漢中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漢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國除了三輔、三河和弘農以外的地區分成了13個州部。”據上述情況判斷漢武帝采取的具體措施是( B )
A.采取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
B.實行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和子弟
C.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D.實行鹽鐵專營
解析:題干材料發生在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后,還建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國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對州部內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進行監視。
5.(2022·東莞期中)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從此為歷代王朝所推崇。“罷黜百家”是指( B )
A.法家和墨家 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
解析: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均受到排斥,故“罷黜百家”是指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6.“漢武帝的尊崇儒術與罷黜百家,具有歷史轉折的意義。且不說被罷黜者,就尊崇的儒術而言,恰恰因被尊而降低了原來的獨立性。因為它的尊崇是由皇權決定的,因此,它被皇權宣布尊崇的同時,也就被置于皇權之下。”上述材料強調的是( C )
A.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推廣了儒學
B.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C.思想文化成為政治控制的附屬品
D.西漢時期奉行“無為而治”的狀態被打破
解析:從材料中得知“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屬于思想領域的內容,但這一內容的背后卻是政治作用的結果,表明思想文化成為政治控制的附屬品。
7.(2021·河南中考)西漢前期,幣制十分混亂,諸侯、達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于市場,折算困難,交易不便。面對這樣的情況,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D )
A.興辦太學 B.平抑物價 C.鹽鐵專賣 D.統一鑄幣
解析: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8.(2020·深圳中考)從現有史料來看,深圳市南頭古城一帶是漢武帝時期番禺鹽官的駐地。由此可印證漢武帝( B )
A.實施“推恩令” B.實行鹽鐵專賣
C.鑄造五銖錢 D.建立刺史制度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為了實現大一統,在經濟上,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據“鹽官”和現有史料可知,深圳市南頭古城一帶是漢武帝時期番禺鹽官的駐地,由此可印證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B符合題意。
9.(2021·福建中考)如圖所示為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采取的經濟措施。這一舉措( D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經濟地位
C.提高了軍隊戰斗能力 D.增強中央政府的財力
解析: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官營、專賣,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增強了中央政府的財力。
10.(2021·廣州中考)漢朝時期,西北地區的戍邊戰士除了守衛烽火臺外,還要經常維護烽火臺的軍用設施和后勤設施。這主要是為了( C )
A.征收賦稅 B.抗擊洪水
C.防御匈奴 D.抵御風沙
解析:據“西北地區”“軍用設施”,結合所學可知,漢朝時在中國西北的少數民族是匈奴,漢初,匈奴經常南下襲擾,故漢朝時期,西北地區的戍邊戰士除了守衛烽火臺外,還要經常維護烽火臺的軍用設施和后勤設施,這主要是為了防御匈奴。
11.唐朝詩人王昌齡有詩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下面幾個歷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與西漢抗衡的是( D )
A.蒙恬北擊匈奴 B.漢初與匈奴和親
C.諸侯爭霸,民族交融 D.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
解析:為了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獲得大勝,經過漠北戰役的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D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12.漢武帝時代,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朝規定諸侯于宗廟祭祀時奉獻一定量的黃金,稱為“酎金”。皇帝堅持這項規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增加經濟收入,而是要觀察王侯們是否俯首聽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漢政府對“酎金”的數量和質量有嚴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縣、侯免爵”。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出現了因為“酎金”不純,106名列侯爵位被削奪的大案。
——摘編自郭獻功《漢代的“酎金”與“酎金案”》
(1)材料一中漢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漢武帝在政治上還采取了什么舉措
答:目的:削弱諸侯國勢力,減輕諸侯國對中央政府的威脅。措施:漢武帝頒布“推恩令”。
材料二 
注:圖一為西漢銅幣五銖錢,字體清晰,重量實為五銖,不易盜鑄。
圖二為西漢郡國齊國的鐵官使用的封泥,是檢驗產品的證明。
(2)簡述材料二反映的漢武帝在經濟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答:措施: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作用: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材料三 武帝是個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內興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經博士,表章六藝,罷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閩越、南越,東北并朝鮮,西南開西南夷。一時武功文治,赫然可觀。
——呂思勉《給大家看的中國通史》
(3)根據材料三,概括漢武帝在思想文化和軍事上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答:思想上“罷黜百家,尊崇儒術”;軍事上北擊匈奴。
(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大一統”的理解。
答:“大一統”就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上的大統一。漢武帝時,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上鞏固了大一統局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解析:第(1)題,由材料“皇帝堅持這項規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增加經濟收入,而是要觀察王侯們是否俯首聽命、尊祖敬宗”可知,漢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削弱諸侯國勢力,減輕諸侯國對中央政府的威脅。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第(2)題,材料二表明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五銖錢,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根據所學回答相關政策及經濟政策的作用即可。第(3)題,由材料可知,漢武帝為了統一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軍事上北擊匈奴。第(4)題,綜上所述,“大一統”就是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上的大統一。在漢武帝時,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上實現了大統一,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荣县| 齐河县| 南召县| 南岸区| 都昌县| 南漳县| 长宁县| 名山县| 确山县| 开平市| 开封县| 东丽区| 宁强县| 义马市| 平遥县| 密云县| 信丰县| 眉山市| 安丘市| 河源市| 马龙县| 朝阳区| 辽阳市| 大余县| 崇义县| 许昌县| 德保县| 信丰县| 石景山区| 印江| 钟山县| 磐安县| 水富县| 伊金霍洛旗| 永春县| 东兰县| 嵩明县| 鄂托克前旗| 鹤山市| 安福县| 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