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標要求】了解“文景之治”。【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西漢建立的人物、都城;說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2.根據材料,概括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具體措施和作用。3.寫出“文景之治”時期的統治者;根據材料,歸納“文景之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水平二:1.對比秦朝的統治政策,分析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的作用。根據材料,概括“文景之治”時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作用。【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2.教學難點:文景之治基礎落實一、西漢的建立1.西漢建立:時間 公元前202年建立 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定都 長安2.社會狀況: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3.首要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二、休養生息政策1.背景:漢初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2.目的: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3.措施:4.結果:漢初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三、“文景之治”時期 措施 表現 地位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 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 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 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局面,史稱“文景之治”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重點探析【歷史解釋——探緣由】材料一 “漢興,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br/>——《漢書·食貨志》(1)材料一反映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 答: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史料實證——析對策】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漢初幾位皇帝都實行了什么政策 與秦朝的治國措施有何不同 答:休養生息政策。不同:減輕賦稅和徭役;減輕刑罰;“以德化民”;提倡節儉。【家國情懷——說啟示】材料三 同學們在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漢景帝的陽陵陶俑以后,發現同樣都是陶俑,有很大的區別。右側是他們搜集的相關照片。(3)秦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嚴肅,漢代陶俑的表情比較柔和、安詳,這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了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對于繁榮的社會生活感到滿足。(4)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好處:有利于農民安心從事農業生產,輕徭薄賦,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起來,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鞏固漢王朝的統治。啟示:“成由儉,敗由奢”,我們現在既要依法治國,也要以德治國。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某校七年級學生開展“閱讀史學經典,品悟汗青墨韻”的讀書活動。如圖節選自推薦書目中一本書的目錄,據此判斷,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是( A )第一章……斬蛇起義 推翻秦朝第二章……消滅項羽 建立漢朝第三章……確立典章 建立制度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解析:通過目錄中關鍵信息“推翻秦朝”“消滅項羽”“建立漢朝”等可判斷相關人物為漢高祖劉邦。2.(2022·佛山期中)《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材料反映出( C )A.西漢延續了秦朝的統治政策 B.劉邦建立西漢后分封了一些諸侯王C.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D.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經濟得到恢復解析:據“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結合所學可知,漢高祖時期,經歷了秦朝以來連年戰爭和過重的徭役,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為了維護統治,穩定民心,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重點發展農業生產。3.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D )①提倡勤儉治國 ②士兵還鄉務農③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④將奴婢釋放為平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主要措施有讓士兵還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②④符合題意。4.(2022·東莞期中)西漢初年,統治者采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D )A.吸取秦亡的教訓 B.減輕人們的負擔C.發展生產 D.鞏固封建統治解析: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滅亡的教訓,采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同時這些措施的實行客觀上起到了減輕人們負擔和發展生產的作用。5.漢文帝二年九月,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滟n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睋丝芍?漢文帝( D )A.加緊對農民控制 B.加重了農民的賦稅和徭役C.實施了嚴刑苛法 D.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解析:據“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滟n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可知,漢文帝注重農業,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據此可知,漢文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6.(文帝元年)詔曰:“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辈牧象w現了漢文帝時期的治國理念是( D )A.以農為本 B.減輕刑罰 C.重視人才 D.以德化民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漢文帝重視養老問題,善待八十歲、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注重以德化民。7.漢文帝剛即位時,有人獻千里馬,他拒絕接受,還下詔表明不接受獻禮。對修建他的陵墓,漢文帝要求不許用金、銀、銅等裝飾,只可用瓦器。這表明漢文帝( C )A.當時國家很貧窮,消費不起B.做樣子給百姓看,怕大家說他是昏君C.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D.節儉財政開支,以削弱諸侯王勢力解析:據“漢文帝剛即位時,有人獻千里馬,他拒絕接受,還下詔表明不接受獻禮。對修建他的陵墓,漢文帝要求不許用金、銀、銅等裝飾,只可用瓦器”可知,漢文帝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8.(2022·陽江江城期中)某一朝代建立初期,百姓極度貧困,將相出行只能坐牛車,數十年后,這一朝代“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史稱( 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C.百家爭鳴 D.盤庚遷殷解析:西漢建立初期,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有些將相出行只能坐牛車。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9.“漢文帝以他的仁德修身、治民、理諸侯和安四境,造就了人民之福、國家社稷之福,同時他本人由此贏得了千古贊頌,所以也成就了自身之福?!边@句話說明了( A )A.統治者的個人德行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B.漢文帝是古代成就最高的皇帝C.漢文帝建立了漢朝 D.漢文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解析:材料說明的是漢文帝通過個人品德的影響對國家的發展發揮了作用,個人行為也被歷史所稱道。二、非選擇題10.西漢建立初期,民生凋敝,歷經六七十年,社會經濟逐步從凋敝走向恢復和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漢興,接秦之敝(同“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顏色相同的馬),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班固材料三 (漢文帝)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史記》材料四 (漢景帝)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br/>——《漢書》(1)材料一反映了西漢初年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答:經濟蕭條,國家貧困,到處都是荒涼景象。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2)材料二中的“與民休息”指的是西漢時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答:休養生息。(3)材料三、四體現了漢文帝、漢景帝具有怎樣的相同思想 他們在位時期出現了哪一治世局面 答:認為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或農本思想)。文景之治。(4)通過分析以上材料,我們能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答:一個國家要實現長治久安必須以安民為本,安民必須采取寬舒富民的政策;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有利于國家的發展;統治者勵精圖治,澄清吏治,社會才能興盛。解析:第(1)題,材料一描述了由于戰爭破壞,漢初人民流離失所,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就連皇帝的馬車也配不齊毛色相同的馬匹,有些將相出行也只能乘牛車,由此可知,漢初經濟蕭條,國家貧困,到處都是荒涼景象。造成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是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第(2)題,材料二中的“與民休息”指的是西漢初期推行的休養生息政策。漢高祖時期,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開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第(3)題,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可知,漢文帝和漢景帝都認為農業是天下之本,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大增,這一統治局面史稱“文景之治”。第(4)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標要求】了解“文景之治”。【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西漢建立的人物、都城;說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2.根據材料,概括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具體措施和作用。3.寫出“文景之治”時期的統治者;根據材料,歸納“文景之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水平二:1.對比秦朝的統治政策,分析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的作用。根據材料,概括“文景之治”時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作用。【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2.教學難點:文景之治基礎落實一、西漢的建立1.西漢建立:時間 公元 年建立 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定都 長安2.社會狀況: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3.首要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 ,鞏固新的王朝。二、休養生息政策1.背景:漢初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漢高祖吸取秦朝因 導致速亡的教訓。2.目的:鞏固政權和穩定 。3.措施:4.結果:漢初 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三、“文景之治”時期 措施 表現 地位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 注重農業生產,提倡 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 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局面,史稱“ ”進一步減輕重視“ ”,廢除嚴刑峻法提倡 ,反對奢侈浮華重點探析【歷史解釋——探緣由】材料一 “漢興,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br/>——《漢書·食貨志》(1)材料一反映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 【史料實證——析對策】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漢初幾位皇帝都實行了什么政策 與秦朝的治國措施有何不同 【家國情懷——說啟示】材料三 同學們在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漢景帝的陽陵陶俑以后,發現同樣都是陶俑,有很大的區別。右側是他們搜集的相關照片。(3)秦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嚴肅,漢代陶俑的表情比較柔和、安詳,這說明了什么 (4)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給我們什么啟示 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某校七年級學生開展“閱讀史學經典,品悟汗青墨韻”的讀書活動。如圖節選自推薦書目中一本書的目錄,據此判斷,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是( )第一章……斬蛇起義 推翻秦朝第二章……消滅項羽 建立漢朝第三章……確立典章 建立制度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2.(2022·佛山期中)《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材料反映出( )A.西漢延續了秦朝的統治政策 B.劉邦建立西漢后分封了一些諸侯王C.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D.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經濟得到恢復3.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提倡勤儉治國 ②士兵還鄉務農③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④將奴婢釋放為平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22·東莞期中)西漢初年,統治者采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A.吸取秦亡的教訓 B.減輕人們的負擔C.發展生產 D.鞏固封建統治5.漢文帝二年九月,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滟n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據此可知,漢文帝( )A.加緊對農民控制 B.加重了農民的賦稅和徭役C.實施了嚴刑苛法 D.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6.(文帝元年)詔曰:“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材料體現了漢文帝時期的治國理念是( )A.以農為本 B.減輕刑罰 C.重視人才 D.以德化民7.漢文帝剛即位時,有人獻千里馬,他拒絕接受,還下詔表明不接受獻禮。對修建他的陵墓,漢文帝要求不許用金、銀、銅等裝飾,只可用瓦器。這表明漢文帝( )A.當時國家很貧窮,消費不起B.做樣子給百姓看,怕大家說他是昏君C.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D.節儉財政開支,以削弱諸侯王勢力8.(2022·陽江江城期中)某一朝代建立初期,百姓極度貧困,將相出行只能坐牛車,數十年后,這一朝代“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史稱(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C.百家爭鳴 D.盤庚遷殷9.“漢文帝以他的仁德修身、治民、理諸侯和安四境,造就了人民之福、國家社稷之福,同時他本人由此贏得了千古贊頌,所以也成就了自身之福。”這句話說明了( )A.統治者的個人德行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B.漢文帝是古代成就最高的皇帝C.漢文帝建立了漢朝 D.漢文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二、非選擇題10.西漢建立初期,民生凋敝,歷經六七十年,社會經濟逐步從凋敝走向恢復和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漢興,接秦之敝(同“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顏色相同的馬),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班固材料三 (漢文帝)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br/>——《史記》材料四 (漢景帝)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br/>——《漢書》(1)材料一反映了西漢初年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2)材料二中的“與民休息”指的是西漢時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3)材料三、四體現了漢文帝、漢景帝具有怎樣的相同思想 他們在位時期出現了哪一治世局面 (4)通過分析以上材料,我們能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