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標要求】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觀察絲綢之路的路線圖、圖片和繪畫,以及相關詩作,想象商旅的艱辛。【教學目標】水平一:1.記住西域的地理范圍;說出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識讀《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2.識讀《絲綢之路線路圖》,寫出絲綢之路的起止點和主要經過的地區;再認絲綢之路交流的重要物產;識讀《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根據材料,分析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意義。3.寫出西域都護、設置時間及意義;識別班超、甘英、班勇的主要事跡。水平二:1.根據材料,分析張騫通西域的意義。2.聯系“一帶一路”建設,闡述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2.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基礎落實一、張騫通西域1.西域:甘肅 、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 和更遠的廣大地區。2.背景:匈奴控制西域并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漢王朝十分被動。 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3.概況:次數 時間 目的 成果第一次 公元 年 聯絡大月氏夾擊 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第二次 公元 年 訪問西域各國,加強漢朝與西域的聯系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二、絲綢之路1.陸上絲綢之路:2.海上絲綢之路:(1)向東:山東沿岸→黃?!r、日本。(2)向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 →馬六甲海峽↓ 歐洲← 南端和錫蘭←孟加拉灣沿岸三、對西域的管理重點探析【時空觀念——展示絲路路線】材料一(1)請將上圖中所標序號代表的絲綢之路經過地區名稱填在( )中。示例:① (長安)②(河西走廊) ?、?西域) ④(西亞) ?、?歐洲)【史料實證——認識絲路價值】材料二歌謠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通歐洲,陸海貿易大發展,東西文化相滲透。西域各國歸附漢,社會面貌大改觀,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的事務。(2)根據所學知識,列舉材料二中“東西文化相滲透”的兩例史實。材料三(3)材料三是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圖片,你能從這些圖片中得出“絲綢之路”的哪些信息 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扒嫉押雾氃箺盍?春風不度玉門關?!币陨瞎旁娭械摹瓣栮P”和“玉門關”以西的地區在漢代被稱為 ( )A.關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2.如果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比較恰當的是( )A.一帆風順 B.臨陣逃脫C.有始無終 D.歷經坎坷3.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漢書》稱此為“鑿空”之舉。此舉( )A.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的威脅 B.建立了對新疆有效的管轄C.推動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實現了同西域的聯系往來4.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史料能證實絲綢之路存在的是( )5.羅馬貴族對中國絲綢的喜愛程度超過我們的想象。查士丁尼在位期間,曾派遣傳教士來到中國并且成功將蠶蛹偷運回羅馬,從此,羅馬人有了自己的養蠶業。據此推測,推動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之一是( )A.中國的強盛 B.張騫通西域C.古歐洲內需 D.中間商牟利6.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往東來的商胡販客“日款(往來)于塞下”。這一現象( )A.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B.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C.加劇了秦朝社會矛盾D.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7.季羨林先生曾說:“在世界上延續時間長、真正形成獨立體系的文化只有四個——中國、印度、阿拉伯和西歐,這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新疆地區。其所以能在這里匯流,則須歸功于貫穿全區的絲綢之路。”這段話表明( )A.海上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唯一通道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頭在中國的新疆地區C.絲綢之路促進了南北地區文化的交流與發展D.世界上多國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在新疆融匯8.(2021·成都中考)中國古代形成了聯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時期,這條航線最遠到達( )A.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 B.孟加拉灣沿岸C.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D.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9.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廣西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近年來,在合浦漢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為這一記載的有力物證。以下為合浦漢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據此可知( )A.歐亞國家傳入中國的物產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貿易發達成為漢代最重要商港C.漢代海外貿易所得占國家財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國與歐亞一些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10.(2021·廣東模擬)鄭吉在烏壘建立都護府……使漢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漢王朝有權對西域諸國冊封國王,任命官吏,調遣軍隊,征發糧草。這表明( )A.西藏地區已開始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B.中央政府在臺灣地區開始設立巡檢司C.新疆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各小國對西漢開始實行朝貢制度11.班超在西域南道諸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班超個人的因素固然起了不小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各國早就希望與漢朝恢復聯系,所以班超所到之處受到普遍的歡迎和配合,得到西域各國的擁護和支持。由此可見東漢時期同西域加強聯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班超的個人才能 B.匈奴的徹底消亡C.當時形勢的發展 D.皇帝的權威二、非選擇題12.歷史小組開展主題為“絲綢之路的古與今”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材料一 敦煌壁畫(1)材料一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的什么史實 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材料二 絲綢之路路線圖(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與材料一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材料三 通過這條道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原。(3)請你談談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4)西漢政府為加強對西域的管轄,設置了什么機構來管理西域 該機構的設置說明了什么 材料四 這屆論壇對外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我多次說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記者會上的講話(5)結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有什么現實意義。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標要求】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觀察絲綢之路的路線圖、圖片和繪畫,以及相關詩作,想象商旅的艱辛。【教學目標】水平一:1.記住西域的地理范圍;說出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識讀《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2.識讀《絲綢之路線路圖》,寫出絲綢之路的起止點和主要經過的地區;再認絲綢之路交流的重要物產;識讀《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根據材料,分析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意義。3.寫出西域都護、設置時間及意義;識別班超、甘英、班勇的主要事跡。水平二:1.根據材料,分析張騫通西域的意義。2.聯系“一帶一路”建設,闡述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2.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基礎落實一、張騫通西域1.西域: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2.背景:匈奴控制西域并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漢王朝十分被動。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3.概況:次數 時間 目的 成果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訪問西域各國,加強漢朝與西域的聯系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二、絲綢之路1.陸上絲綢之路:2.海上絲綢之路:(1)向東:山東沿岸→黃?!r、日本。(2)向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 歐洲←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孟加拉灣沿岸三、對西域的管理重點探析【時空觀念——展示絲路路線】材料一(1)請將上圖中所標序號代表的絲綢之路經過地區名稱填在( )中。示例:① (長安)②(河西走廊) ?、?西域) ?、?西亞) ⑤(歐洲)【史料實證——認識絲路價值】材料二歌謠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通歐洲,陸海貿易大發展,東西文化相滲透。西域各國歸附漢,社會面貌大改觀,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的事務。(2)根據所學知識,列舉材料二中“東西文化相滲透”的兩例史實。答:中國的絲織品、鑄鐵技術等西傳,西域的良種馬、樂器、舞蹈等紛紛東來。材料三(3)材料三是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圖片,你能從這些圖片中得出“絲綢之路”的哪些信息 答:絲綢之路延伸到歐洲的羅馬;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素養達標一、選擇題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扒嫉押雾氃箺盍?春風不度玉門關?!币陨瞎旁娭械摹瓣栮P”和“玉門關”以西的地區在漢代被稱為 ( C )A.關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解析: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2.如果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比較恰當的是( D )A.一帆風順 B.臨陣逃脫C.有始無終 D.歷經坎坷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曾被匈奴扣留10余年之久,但最終還是到達目的地,說明他的出行充滿坎坷。3.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漢書》稱此為“鑿空”之舉。此舉( D )A.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的威脅 B.建立了對新疆有效的管轄C.推動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實現了同西域的聯系往來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4.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史料能證實絲綢之路存在的是( 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是在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逐漸形成的,其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因此,新疆出土的東漢絲襪能證實絲綢之路存在;A、B、C均屬于西漢之前的文物。5.羅馬貴族對中國絲綢的喜愛程度超過我們的想象。查士丁尼在位期間,曾派遣傳教士來到中國并且成功將蠶蛹偷運回羅馬,從此,羅馬人有了自己的養蠶業。據此推測,推動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之一是( C )A.中國的強盛 B.張騫通西域C.古歐洲內需 D.中間商牟利解析:材料反映了歐洲人對絲綢的喜愛,說明古歐洲對絲織衣服存在需求,所以引進中國的蠶絲業,因此推動了絲綢之路的開辟。故推動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之一是古歐洲內需。6.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往東來的商胡販客“日款(往來)于塞下”。這一現象( B )A.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B.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C.加劇了秦朝社會矛盾D.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現象與絲綢之路的開辟有關。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辟于西漢漢武帝時期,A排除;加劇了秦朝社會矛盾與西漢的絲綢之路無關,排除C;題干材料與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無關,排除D。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7.季羨林先生曾說:“在世界上延續時間長、真正形成獨立體系的文化只有四個——中國、印度、阿拉伯和西歐,這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新疆地區。其所以能在這里匯流,則須歸功于貫穿全區的絲綢之路?!边@段話表明( D )A.海上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唯一通道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頭在中國的新疆地區C.絲綢之路促進了南北地區文化的交流與發展D.世界上多國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在新疆融匯解析:據“其所以能在這里匯流,則須歸功于貫穿全區的絲綢之路”可知,季羨林先生的這段話表明,世界上多國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在新疆融匯,故D符合題意,B錯誤;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故A錯誤;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故C錯誤。8.(2021·成都中考)中國古代形成了聯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時期,這條航線最遠到達( D )A.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 B.孟加拉灣沿岸C.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D.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解析:據所學可知,漢武帝大力開辟海上交通,漢朝時已形成了多條海上航線。其中,從山東沿岸出發的船只穿過黃海,可到達朝鮮、日本。更重要的一條航線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9.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廣西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近年來,在合浦漢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為這一記載的有力物證。以下為合浦漢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據此可知( D )A.歐亞國家傳入中國的物產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貿易發達成為漢代最重要商港C.漢代海外貿易所得占國家財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國與歐亞一些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解析:圖片文物有“印度六棱柱形玻璃珠飾”“波斯陶壺”“羅馬玻璃碗”說明文物來自歐亞國家,且有玻璃制品和陶器。據此可知當時中國與歐亞一些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所以D正確;A中主要是陶瓷制品表述有誤,排除;B、C題目中體現不出,排除。10.(2021·廣東模擬)鄭吉在烏壘建立都護府……使漢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漢王朝有權對西域諸國冊封國王,任命官吏,調遣軍隊,征發糧草。這表明( C )A.西藏地區已開始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B.中央政府在臺灣地區開始設立巡檢司C.新疆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各小國對西漢開始實行朝貢制度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在烏壘建立都護府”,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都護府設在烏壘城。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故C符合題意。11.班超在西域南道諸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班超個人的因素固然起了不小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各國早就希望與漢朝恢復聯系,所以班超所到之處受到普遍的歡迎和配合,得到西域各國的擁護和支持。由此可見東漢時期同西域加強聯系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班超的個人才能 B.匈奴的徹底消亡C.當時形勢的發展 D.皇帝的權威解析:解答本題注意題干中“更重要的……與漢朝恢復聯系”等關鍵信息,說明了西域各國和東漢加強聯系是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二、非選擇題12.歷史小組開展主題為“絲綢之路的古與今”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材料一 敦煌壁畫(1)材料一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的什么史實 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答:史實:張騫出使西域。精神:愛國、勇于探索、不畏艱難、不屈不撓、不忘使命等。材料二 絲綢之路路線圖(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與材料一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答: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材料三 通過這條道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原。(3)請你談談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答:它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西漢政府為加強對西域的管轄,設置了什么機構來管理西域 該機構的設置說明了什么 答:西域都護。說明: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或西域都護的設置說明今新疆地區開始正式歸屬中央的統轄)。材料四 這屆論壇對外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我多次說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記者會上的講話(5)結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有什么現實意義。答: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或互利共贏)。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漢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趨頻繁。從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可以看出張騫愛國、勇于探索、不畏艱難、不屈不撓、不忘使命等精神。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第(3)題,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三得出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第(4)題,第一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第(5)題,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學案 (學生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學案 (教師版)部編版歷史 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