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七講 氧氣的性質與制取一、學習指引(一)知識要點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物理性質 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C+O2CO2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S+O2 SO2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1.氧氣 化學性質 4P+5O22P2O5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的白煙3Fe+2O2Fe3O4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2H2O2 2H2O+O2↑反應原理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實驗室制法 2KClO3 2KCl+3O2↑制取裝置:①固固加熱型;②固液常溫型收集裝置: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氣法檢驗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工業制法:①分離液態空氣;②膜分離技術用途:①供給呼吸;②支持燃燒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二)方法指導1.可燃物能否發生燃燒反應和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氧氣的濃度越高,燃燒越劇烈;某些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物質(如鐵絲)在純氧中可以燃燒。2.可燃性是物質具有的可以燃燒的性質,所以氧氣沒有可燃性,只有助燃性,氧氣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3.實驗現象與實驗結論的區別。“硫燃燒時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描述的是實驗現象。“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描述的是實驗結論。一般說來,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出現生成物的名稱。4.鐵與氧氣反應分為鐵在氧氣中劇烈氧化(燃燒)及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生銹)兩種情況。它們的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產物也不同。5.在理解催化劑概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它能改變(加快或減慢)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不能片面地說加快或減慢。(2)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大或減小生成物的質量。(3)二氧化錳不是所有反應的催化劑,更不是專做催化劑用的,如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二氧化錳是生成物。二、典型例題【例1】木炭、硫、磷、細鐵絲、石蠟五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能產生大量白煙的是 。【例2】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為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活塞起先在20mL刻度處)。假設此實驗能夠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白磷所占體積與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且兩個容器間的導管足夠粗,保持空氣正常流動。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開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4)若按小華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例如: 。【例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其中A是底面積為50cm3、高20cm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密封蓋),上面標有以cm為單位的刻度。B是帶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輔助裝置略)。他們的操作過程如下: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加入水并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c.將過量的銅粉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蓋緊密封蓋;d.通電加熱銅粉,待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原來的狀況,調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記錄液面刻度。(注:A容器內固態物質所占的體積忽略不計)(1)在操作a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實驗中,下列物質不能代替銅粉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紅磷 B.木炭 C.鐵粉(3)往操作d結束時,裝置A中液面的刻度約為___________cm(填整數)。如果在操作d結束時,裝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處.則實驗結果比理論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4)該小組中有同學提出,用木炭代替銅粉也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只要將水換成一種溶液,則該溶液是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表示) 。【例4】“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是21世紀化學科學發展重要方向之一。如圖所示四種途徑都可以得到氧氣。(1)甲、乙、丙三種制取氧氣的途徑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徑更體現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追求;(2)工業上利用丁途徑大量制取氧氣的過程發生________(填化學或物理)變化。(3)請用文字表示丙途徑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 。(4)某同學在選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在實驗室沒有找到催化劑二氧化錳,于是用高錳酸鉀替代也能加快氯酸鉀制取氧氣,于是同學認為高錳酸鉀也能作為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你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理由是 。 21教【例5】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氣時,在燒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 查閱資料發現:在不加入水時,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過快,反應會過于刷烈而引發事故。【提出問題】水是如何減緩該反應速度的呢 【建立假設】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濃度,從而減緩反應速度【實驗方案】他利用如圖裝置,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進行實驗, 觀察并比較。【實驗結論】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濃度, 使反應速度變慢。【交流反思】(1)為了更好地比較反應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實驗中滴加H2O2溶液的________相同。(2)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時,可以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還可以比較 。(3)【繼續探究】針對提出的問題,他又利用如圖裝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別在0℃、20℃和60℃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進行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設是 。三、同步練習第二十七講 氧氣的性質與制取 同步練習一、基礎鞏固1.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放熱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熱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放熱21世紀教2.下列有關氧氣的制取、收集、驗滿、性質的實驗中錯誤的是( )A.制取 B收集 C.驗滿 D.性質3.現有A、B兩種質量相等的固體,其中A為純凈的氯酸鉀,B是氯酸鉀和少量二氨化錳的混合物:將A、B分別放入試管中,并在兩個酒精燈上同時加規制取氧氣。當A、B均完全反應后,如下圖所示,得到氧氣的質量m與時間t的關系圖象中,正確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A. B. C. D.c-4.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C代表氧氣 B.t1時刻,O2開始產生C.t2時刻,KMnO4開始分解 D.KMnO4是催化劑5.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選填字母序號);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實驗完畢后,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的目的是 ;(3)圖一、圖二分別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示意圖。①振蕩B集氣瓶,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②指出C集氣瓶中的不合理之處: ;(4)[問題與交流]如果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濃度較低,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一點即可)。6.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實驗回顧】圖9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反應化學方程式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__________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范,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置結果與理論值誤差較大。【實驗改進】Ⅰ.鐵生銹原理:鐵與氧氣、水作用生成鐵銹。根據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圖10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Ⅱ.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交流表達】(1) 鐵生銹過程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據下表數據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測量項目 實驗前 實驗后燒杯中水的體積 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 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體積/ml 80.0 54.5 126.0(3) 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拓展7.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但人類認識并分離氧氣,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圖所示的曲頸瓶中,連續加熱12天后,發現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氣的體積大約減少了1/5,隨后他又將產生的紅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強熱,發現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體積恰好等于之前曲頸瓶中空氣減小的體積。1777年,他將這種氣體正式命名為“氧氣”。已知紅色粉末是HgO,請寫出曲頸瓶中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式 。拉瓦錫的實驗能夠粗測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得益于以下哪些原因 。A.汞能和氧氣發生反應而不與空氣中其他氣體反應B.生成的氧化汞常溫下呈固態C.氧化汞分解的溫度高于汞和氧氣發生反應的溫度D.汞受熱后易揮發,變成汞蒸氣E.汞與氧化汞的顏色、狀態有差別,易于判斷反應物是否過量(2)近年來,人們利用膜分離技術,可以從空氣中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集氧氣。其原理是在一定的壓力下,將空氣壓向薄膜,使其中的氧氣透過薄膜,從而達到分離空氣的目的。據此推測氧分子的體積比氮分子的體積 (選填“大”或“小”)。8.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 ;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填序號)。(3)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氫氣,若要控制反應的發生或停止,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利用D裝置收集氫氣的理由是 。 21教育網(4)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如下表所示的對比實驗來比較MnO2、CuO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序號 過氧化氫溶液 催化劑實驗1 5mL 4% 粉末狀MnO20.2g實驗2 5mL 4% 粉末狀CuO0.2g①實驗1中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表達式為 。②實驗需要測量并記錄的數據有:氧氣體積和 。③實驗時,分別將過氧化氫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劑的小試管中,測量并記錄數據,實驗過程中發現U型管內右側液面上升,原因是 。21cnjy.com④結論:MnO2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該結論的依據是 。9.榕榕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在集氣瓶里裝入適量的水,測量液面到底部的高度為a。③燃燒匙里放足量的白磷,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把加熱過的玻璃棒迅速按下與白磷接觸。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同時放熱。④待完全反應后,集氣瓶完全冷卻到室溫,測量出集氣瓶中液面到底部的高度為b,整個集氣瓶的高度為c。⑤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之前需要檢查氣密性,圖中裝置的氣密性檢查方法為 。(2)若實驗成功,請寫出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系 。(3)若步驟②中裝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將對測量的氧氣體積有何影響?請說明理由 。10.建構合理的思維模型 既能促進深度學習,又能提高思維品質。小科建構了“兩組份混合物含量測定”的思維模型。運用該模型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質,空氣可以看成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兩組份混合物。【探究一】根據沸點低的組份先汽化的性質,測定混合物中某組份的含量。(1)將空氣轉變為液態空氣,液氛先汽化。從建模角度分析,該操作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__【探究二】根據混合物中某組份發生化學反應,測定混合物中某組份的含量。(2)按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止水夾最合理的打開時間是 (填“反應剛結束時”或“冷卻到室溫時”)。該實驗中,紅磷要足量的目的是 ,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交流評價】(3)已知:在空氣中點燃石蠟,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小科用足量石蠟替換紅磷,規范操作后,測得的氧氣含量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繼續探究】(4)運用上述思維模型,小科又設計了圖乙的實驗裝置,簡述其“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