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4.4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學案課題 4.4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章 4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學重點】 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教學難點】 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導學方法】 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課前預習】 1、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如果沒有______,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2、在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被植物_______和利用,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故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________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3、參與物質循環的細菌和真菌一定是____生活的。如面包發霉就是____的真菌分解面包中的有機物變成________和______,并釋放能量的生長、繁殖過程。4、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是_____生活的,它們能夠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內吸收_______,導致_________和______患不同的疾病。5、鏈球菌可以使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種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體表或體內,引起人患_____、_______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______感染引起的。6、腳氣病和細菌、真菌沒有關系(是缺維生素___導致的)。7、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互相依賴,彼此有利,這種現象叫作_________。8、生長在舊墻壁、樹干或巖石上,呈灰綠色、硬殼裝的植物斑塊就是_____。9、地衣是______與______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_____提供有機物,真菌可以為藻類提供____和______。10、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____的根瘤與____共生。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吸收的_____物質,二植物則為_______提供有機物。11、在牛、羊、駱駝等草食動物的胃腸內,生活著一些細菌,可以幫助動物分解草料中的______,動物又可以為這些細菌提供生存的______和______,它們彼此依賴,共同生活。12、在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夠制造________和_______,對身體有益。學習探究【新知導入】【合作探究】 下列是“檢測教室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實驗步驟: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與瓊脂混合配制培養基;②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平鋪在兩個培養皿中進行高溫處理,冷卻后使用;③在教室打開培養皿A ,暴露在空氣中10分鐘,再蓋上,封好。培養皿B不做任何處理。④將兩套培養皿同時放入恒溫箱中培養,幾天后觀察培養皿中菌落的生長情況。(1)在第2步操作中培養皿和培養基進行了高溫處理,目的是______。(2)步驟3的操作,相當于細菌、真菌一般培養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______。(3)在實驗過程中選取兩套培養皿的目的是______。(4)如果實驗成功,幾天后觀察培養皿中的菌落,會發現培養皿______中的沒有菌落生長。(5)真菌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根據組成身體的細胞數量的多少可以分為______和______兩類。真菌與細菌的區別在于細菌沒有______。【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課堂練習】 1.一些放久的橙子上,常會長出灰綠色斑塊。這些斑塊通常是( )A.細菌 B.霉菌 C.酵母菌 D.污染物2.與真菌菌落相比,細菌菌落的特點是( )A.菌落較大,呈絨毛狀B.菌落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C.菌落較大,呈青綠色D.菌落較小,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3.對于如圖所示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A.“毛”的顏色不同,說明霉菌不是同一類型B.所看到的“毛”是霉菌的菌落C.所看到的“毛”是由細菌形成的菌落D.橘子易發霉長毛是因為橘子能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水分、有機物等4.每種細菌或真菌在一定條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 )A.每種細菌或真菌所形成的菌落大小是相同的B.只有形成菌落才能用肉眼觀察到C.不同細菌或真菌所產生的分泌物是不同的D.不同種類的細菌或真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等方面各具有一定的特征5.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無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養基上輕輕涂抹,進行接種B.培養用的培養皿和培養基,在接種前必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C.本實驗需要設置對照實驗D.接種后的培養基應再次進行高溫滅菌處理6.在探究硬幣上是否有細菌的實驗中,將硬幣在細菌培養基表面輕輕一按,這一做法在細菌的培養方法中叫( )A.接種 B.種植 C.培養 D.接合7.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中,一組同學的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要完成步驟③,需要在何種條件下進行( )A.高溫高壓 B.冰箱保存C.適宜溫度 D.以上選項都正確8.下列環境中,細菌和真菌分布較多的是( )A.海嘯肆虐后的廢墟 B.活化的火山口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北極冰川9.炎熱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變餿,引起食物腐敗變質的主要原因是( )A.夏天空氣潮濕,化學物質的污染嚴重B.夏季陽光太強,食物容易分解C.溫度較高,食物中的細菌、真菌大量繁殖D.炎熱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發過快10.如圖所示的培養基上有兩處菌斑:A處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處為黑色呈絨毛狀,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B處可能是某種真菌的菌落B.A處可能是某種細菌的菌落C.A處可能是細菌或真菌的個體D.B處可能是由一種霉菌形成的參考答案課前預習:【答案】1、分解者 分解者。二氧化碳 水 無機鹽 吸收 碳3、寄生 寄生 水 二氧化碳4、寄生 營養物質 動植物 人5、扁桃體炎 猩紅熱 丹毒 手癬 足癬 真菌6、B17、共生8、地衣9、真菌 藻類 真菌 水 無機鹽10、氮 植物 含氮 根瘤菌11、纖維素 場所 食物12、維生素B12 維生素K合作探究:【答案】(1)滅菌 (2)接種 (3)形成對照 (4)B(5)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單細胞真菌、多細胞真菌、成形的細胞核課堂練習:1、B 2、B 3、C 4、D 5、D 6、B 7、C 8、A 9、C 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