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學案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兩課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學案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兩課時)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時空坐標 】
【知識梳理 】
一、新中國的法制建設進程1、開始時期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等重要文件,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2、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1)概況①國家從立法開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會議制定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2)意義: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3、破壞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法治遭到嚴重破壞。4、新的發展時期——(1978—90年代)(1)中共中央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強社會主義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2)1982年,我國通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 》,在此前后,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5、體系化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后)(1)背景:20世紀90年代,我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現①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 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③到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6、深化“精雕細琢”時期(十八大以后)(1)表現①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②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③做到 、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④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2)成就①2018年13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中共19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和新要求;②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 》。(1)地位: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評價①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②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③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④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通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⑤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背景①面對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難局面,中國人民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②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的精神引領。(2)成就①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 ( http: / / www.21cnjy.com )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②全國勞模范孟泰、時傳祥,“鐵人” ,黨的好干部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科學家李四光、 等。(3)意義: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和干勁。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背景①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中共中央頒布有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號召并鼓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內容80年代: 是20世紀80年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最響亮的口號。90年代:①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系列創建活動,對促進社會風氣好轉起到積極作用;②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頒布了《愛國主義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把 教育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①2001年,中共中央在總結以往思想道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 的高度進一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②2006年10月,中共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設 的戰略任務。③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④2012年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內容①國家層面: ;②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個人層面: 。(2)評價: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拓展】新時期的法制建設【拓展】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拓展】“人治”和“法治”的主要區別【拓展】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重大意義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4.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拓展】“法制”與“法治”的差異【辨析】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致的,但屬于不同范疇。前者屬于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后者屬于政治建設、政治文明。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拓展】依法治國總目標【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4.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拓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關系①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二者都有相對的獨立性。②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發展的必要條件,并影響物質文明的發展方向。
(第二課時)
【重難突破】
重點1 正確認識依法治國方略
1.含義: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3.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4.必要性
(1)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證
(2)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4)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5.意義
(1)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典例1[浙江臺州2022二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經過多次修訂。1982年的這部憲法
A.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B.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六屆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C.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D.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初步構想
【答案】A
【詳解】1982年憲法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A項正確;1982年憲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排除B項;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的會議上提出了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歷史任務,排除C項;鄧小平在1980年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初步構想,排除D項。
重點2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共產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
3.“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典例2[黑龍江綏化2022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面對危難,白衣“逆行者”、疫區“守護員”、最美“建設者”紛紛出現,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護墻。愛心口罩、愛心蔬菜、愛心藥物等,無數個暖人心房的“小舉動”,描繪了同舟共濟的畫面。據此可知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踐行B.我國注重以德治國
C.艱苦奮斗精神是時代精神主流D.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成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危難之際,各方人士團結互助,同舟共濟,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踐行,A項正確;材料與以德治國、艱苦奮斗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的說法無直接關系,排除B、C、D項。
【模擬測試】
1.[山東2022全真模擬]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始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質的法律,被毛澤東譽為“普遍性僅次于憲法的根本大法”。該法律的頒布
A.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B.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
C.促進了自由平等新風尚的形成 D.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的成果
2.[陜西咸陽2022一模]1978年鄧小平發表講話時提出:“有的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然后經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總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這一講話
A.結束了“文革”的混亂局面 B.揭開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
C.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方略 D.推進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
3.[山東泰安2022期末]如表是“五四憲法”與“八二憲法”的章節順序比較簡表。兩者章節順序的變化說明我國
章節順序 “五四憲法” “八二憲法”
第一—章 總綱 總綱
第二章 國家機構 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國家機構
第四章 國旗、國徽、酋都 國旗、國徽、首都
A.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建成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C.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D.充分保障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
4.[新疆喀什2022期末]1954年憲法草案審定時,在文字表述上將原先條文中的“為、時、應、得、其、凡”等字,全部改為“是、的、時候、應當可以、他們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規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求表述更加準確 B.更好地體現人民性
C.強化憲法的權威性 D.盡量體現社會轉型
5.[黑龍江吉林四地重點校2022聯考]1982年憲法繼承和發展了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充分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進程中的經驗,也注意吸取國際的經驗;既考慮到當前的現實,又考慮到發展的前景。由此可見,1982年憲法
A.高度重視對基本人權的保障 B.兼具民族特性和時代特色
C.強調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 D.具有較強的階級斗爭色彩
6.[湖北2022考前沖刺(四)]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通過并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憲法的頒布
A.反映了我國處在歷史性轉變重要時期
B.新憲法的制訂適應了當時國家的需要
C.說明黨和國家工作中心開始實現轉移
D.說明“文革”后拔亂反正工作的結束
7.[新疆昌吉2022一模]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將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寫入憲法,并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恢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承認國營、集體、個體三種經濟都不可缺少等。這表明“八二憲法”
A.首次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則 B.承認和保護市場經濟的合法地位
C.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 D.全面超越了“五四憲法”的水平
8.[山西朔州2022期中]下表是選取的中國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文件。這說明中國
年份 文件
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17年 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A.注重立法保護生態環境 B.基層民主發展日益完善
C.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D.建國初期忽視環境保護
9.[北京東城2022一模]下列選項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史實 結論
A 15世紀末16世紀初,原產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等被傳播到歐洲,后來又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地 物種的全球性流動解決了人類饑餓問題
B 1868年,日本進行改革,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 根除了阻礙社會發展的封建主義因素
C 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重新建立國際貨幣制度。同年,世界銀行成立,向主要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 有利于人民幣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D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該法典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了明確詳實的規定 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A.A B.B C.C D.D
10.[浙江名校協作體2023開學考]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難局面,中國人民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譜寫了無數重整山河的壯麗詩篇,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下列人物屬于這一群體的是( )
A.孟泰 B.何鳳山 C.楊善洲 D.范旭東
11.[安徽合肥2022期中]1954年4月15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歷時三個月的鞍鋼技術革新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展覽會展示了鞍鋼技術革新和基本建設的成就,會上勞模張明山、王崇倫等7人還建議在全國開展技術革新運動,各地紛紛赴京參觀學習,由此推動了全國性生產熱潮。這表明當時我國
A.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 B.學習蘇聯經驗開展技術革新運動
C.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 D.工業化建設激發勞動者生產熱情
12.[天津濱海2022期中]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經濟極其落后的基礎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建設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業的工人們在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的情況下,奮戰數月,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用智慧的雙手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由此可以看到當時
四名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研制手表
A.國民經濟恢復的重要成果 B.工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
C.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D.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
1.【答案】C
【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規定了男女在婚姻中的權利和義務,體現了男女平等.提高了女性的社會地位,所以有利于促進自由平等新風尚的形成,C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此時社會主義制度尚未確立,排除A項;1954年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排除B項;該法律的頒布是在1950年,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以前,排除D項。
2.【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鄧小平強調在立法問題上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有利于推進我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因此D選項正確;“文革”結束于1976年,A選項錯誤;1987年黨的十三大揭開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B選項錯誤;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C選項錯誤。
3.【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將“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由第三章提升到第二章,體現出國家重視和保障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D項正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AB項說法錯誤,排除AB項;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排除C項。
4.【答案】B
【詳解】五四憲法的新表述方法便于人民理解,故B項正確;五四憲法中的助詞由文言到白話的變化不影響憲法表達的準確性,故A項錯誤;材料表述更加平實與權威性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無從得知憲法對國家性質的規定,故D項錯誤。
5.【答案】B
【詳解】材料“充分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進程中的經驗,也注意吸取國際的經驗”體現的是1982年憲法既立足國情,又吸收了國際先進經驗,說明的是該憲法兼具民族特性和時代特色,B項正確;材料與對人權的保障說法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民主集中制原則無關,排除C項;具有階級斗爭的色彩不符合1982年憲法的內容,排除D項。
6.【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82年通過并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符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B項正確;新憲法的頒布適應了當時國家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排除C項;到1982年底,全國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
7.【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營、集體、個體三種經濟都不可缺少”可知,1982年憲法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新規定,適應了時代變化的需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C項正確;1954年憲法就確立了人民民主原則,“首次”說法錯誤,排除A項;1982年仍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排除B項;兩部憲法都是各自時代的產物,不能說孰優孰劣,排除D項。
8.【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及相關知識可得,這都是出臺相應的法律保護生態環境,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基層民主,排除B項;“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說法過于寬泛,材料體現的是環境方面的法律,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建國初期的忽視環境的現象,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9.【答案】D
【詳解】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該法典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了明確詳實的規定,這些內容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D項正確;物種交流有助于解決饑餓問題,但是不能徹底解決,排除A項;日本的明治維新并未根除封建因素,排除B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時,美元是唯一的國際貨幣,排除C項。
10.【答案】A
【詳解】依據材料“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可知,時間是1949年—1978年,結合所學可知,孟泰是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時期出現的勞動模范,符合材料時間,A項正確;B項是二戰后中國駐維也納的總領事,排除;C項是中國新時期的道德模范,排除;D項是近代中國的民族企業家,排除。
11.【答案】D
【詳解】鞍鋼技術革新展覽會上的技術革新和建設成就主要是一線工人積極參與建設而取得的,而且展覽會推動了全國性的生產熱潮,說明當時的工業化建設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熱情,D項正確;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排除A項;題干所列技術并不一定是學習蘇聯所得,排除B項;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我國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排除C項。
12.【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正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時期,材料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建設高潮”,以及圖片中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工作,都是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的體現,故D正確;1953年已經開始一五計劃,而不是國民經濟恢復,排除A項;“全面提升”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奮斗,而不是節約,排除C項。
附:教師版
(第一課時)
【時空坐標 】
【知識梳理 】
一、新中國的法制建設進程1、開始時期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等重要文件,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2、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1)概況①國家從立法開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2)意義: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3、破壞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法治遭到嚴重破壞。4、新的發展時期——(1978—90年代)(1)中共中央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強社會主義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2)1982年,我國通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前后,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5、體系化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后)(1)背景:20世紀90年代,我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現①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③到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6、深化“精雕細琢”時期(十八大以后)(1)表現①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②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④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2)成就①2018年13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中共19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和新要求;②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地位: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評價①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②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③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④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通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⑤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背景①面對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難局面,中國人民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②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的精神引領。(2)成就①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 ( http: / / www.21cnjy.com )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②全國勞模范孟泰、時傳祥,“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科學家李四光、華羅庚等。(3)意義: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和干勁。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背景①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中共中央頒布有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號召并鼓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內容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是20世紀80年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最響亮的口號。90年代:①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系列創建活動,對促進社會風氣好轉起到積極作用;②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頒布了《愛國主義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①2001年,中共中央在總結以往思想道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以德治國的高度進一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②2006年10月,中共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③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④2012年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內容①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②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評價: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拓展】新時期的法制建設【拓展】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拓展】“人治”和“法治”的主要區別【拓展】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重大意義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4.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拓展】“法制”與“法治”的差異【辨析】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致的,但屬于不同范疇。前者屬于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后者屬于政治建設、政治文明。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拓展】依法治國總目標【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4.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拓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關系①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二者都有相對的獨立性。②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發展的必要條件,并影響物質文明的發展方向。
(第二課時)
【重難突破】
重點1 正確認識依法治國方略
1.含義: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3.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4.必要性
(1)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證
(2)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4)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5.意義
(1)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典例1[浙江臺州2022二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經過多次修訂。1982年的這部憲法
A.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B.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六屆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C.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D.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初步構想
【答案】A
【詳解】1982年憲法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A項正確;1982年憲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排除B項;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的會議上提出了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歷史任務,排除C項;鄧小平在1980年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初步構想,排除D項。
重點2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共產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
3.“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典例2[黑龍江綏化2022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面對危難,白衣“逆行者”、疫區“守護員”、最美“建設者”紛紛出現,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護墻。愛心口罩、愛心蔬菜、愛心藥物等,無數個暖人心房的“小舉動”,描繪了同舟共濟的畫面。據此可知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踐行B.我國注重以德治國
C.艱苦奮斗精神是時代精神主流D.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成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危難之際,各方人士團結互助,同舟共濟,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踐行,A項正確;材料與以德治國、艱苦奮斗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的說法無直接關系,排除B、C、D項。
【模擬測試】
1.[山東2022全真模擬]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始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質的法律,被毛澤東譽為“普遍性僅次于憲法的根本大法”。該法律的頒布
A.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B.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
C.促進了自由平等新風尚的形成 D.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的成果
【答案】C
【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規定了男女在婚姻中的權利和義務,體現了男女平等.提高了女性的社會地位,所以有利于促進自由平等新風尚的形成,C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此時社會主義制度尚未確立,排除A項;1954年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排除B項;該法律的頒布是在1950年,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以前,排除D項。
2.[陜西咸陽2022一模]1978年鄧小平發表講話時提出:“有的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然后經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總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這一講話
A.結束了“文革”的混亂局面 B.揭開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
C.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方略 D.推進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鄧小平強調在立法問題上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有利于推進我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因此D選項正確;“文革”結束于1976年,A選項錯誤;1987年黨的十三大揭開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B選項錯誤;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C選項錯誤。
3.[山東泰安2022期末]如表是“五四憲法”與“八二憲法”的章節順序比較簡表。兩者章節順序的變化說明我國
章節順序 “五四憲法” “八二憲法”
第一—章 總綱 總綱
第二章 國家機構 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國家機構
第四章 國旗、國徽、酋都 國旗、國徽、首都
A.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建成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C.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D.充分保障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將“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由第三章提升到第二章,體現出國家重視和保障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D項正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AB項說法錯誤,排除AB項;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排除C項。
4.[新疆喀什2022期末]1954年憲法草案審定時,在文字表述上將原先條文中的“為、時、應、得、其、凡”等字,全部改為“是、的、時候、應當可以、他們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規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求表述更加準確 B.更好地體現人民性
C.強化憲法的權威性 D.盡量體現社會轉型
【答案】B
【詳解】五四憲法的新表述方法便于人民理解,故B項正確;五四憲法中的助詞由文言到白話的變化不影響憲法表達的準確性,故A項錯誤;材料表述更加平實與權威性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無從得知憲法對國家性質的規定,故D項錯誤。
5.[黑龍江吉林四地重點校2022聯考]1982年憲法繼承和發展了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充分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進程中的經驗,也注意吸取國際的經驗;既考慮到當前的現實,又考慮到發展的前景。由此可見,1982年憲法
A.高度重視對基本人權的保障 B.兼具民族特性和時代特色
C.強調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 D.具有較強的階級斗爭色彩
【答案】B
【詳解】材料“充分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進程中的經驗,也注意吸取國際的經驗”體現的是1982年憲法既立足國情,又吸收了國際先進經驗,說明的是該憲法兼具民族特性和時代特色,B項正確;材料與對人權的保障說法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民主集中制原則無關,排除C項;具有階級斗爭的色彩不符合1982年憲法的內容,排除D項。
6.[湖北2022考前沖刺(四)]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通過并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憲法的頒布
A.反映了我國處在歷史性轉變重要時期
B.新憲法的制訂適應了當時國家的需要
C.說明黨和國家工作中心開始實現轉移
D.說明“文革”后拔亂反正工作的結束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82年通過并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符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B項正確;新憲法的頒布適應了當時國家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排除C項;到1982年底,全國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
7.[新疆昌吉2022一模]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將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寫入憲法,并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恢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承認國營、集體、個體三種經濟都不可缺少等。這表明“八二憲法”
A.首次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則 B.承認和保護市場經濟的合法地位
C.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 D.全面超越了“五四憲法”的水平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營、集體、個體三種經濟都不可缺少”可知,1982年憲法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新規定,適應了時代變化的需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C項正確;1954年憲法就確立了人民民主原則,“首次”說法錯誤,排除A項;1982年仍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排除B項;兩部憲法都是各自時代的產物,不能說孰優孰劣,排除D項。
8.[山西朔州2022期中]下表是選取的中國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文件。這說明中國
年份 文件
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17年 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A.注重立法保護生態環境 B.基層民主發展日益完善
C.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D.建國初期忽視環境保護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及相關知識可得,這都是出臺相應的法律保護生態環境,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基層民主,排除B項;“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說法過于寬泛,材料體現的是環境方面的法律,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建國初期的忽視環境的現象,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9.[北京東城2022一模]下列選項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史實 結論
A 15世紀末16世紀初,原產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等被傳播到歐洲,后來又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地 物種的全球性流動解決了人類饑餓問題
B 1868年,日本進行改革,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 根除了阻礙社會發展的封建主義因素
C 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重新建立國際貨幣制度。同年,世界銀行成立,向主要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 有利于人民幣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D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該法典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了明確詳實的規定 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A.A B.B C.C D.D
【答案】D
【詳解】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該法典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了明確詳實的規定,這些內容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D項正確;物種交流有助于解決饑餓問題,但是不能徹底解決,排除A項;日本的明治維新并未根除封建因素,排除B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時,美元是唯一的國際貨幣,排除C項。
10.[浙江名校協作體2023開學考]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難局面,中國人民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譜寫了無數重整山河的壯麗詩篇,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下列人物屬于這一群體的是( )
A.孟泰 B.何鳳山 C.楊善洲 D.范旭東
【答案】A
【詳解】依據材料“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可知,時間是1949年—1978年,結合所學可知,孟泰是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時期出現的勞動模范,符合材料時間,A項正確;B項是二戰后中國駐維也納的總領事,排除;C項是中國新時期的道德模范,排除;D項是近代中國的民族企業家,排除。
11.[安徽合肥2022期中]1954年4月15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歷時三個月的鞍鋼技術革新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展覽會展示了鞍鋼技術革新和基本建設的成就,會上勞模張明山、王崇倫等7人還建議在全國開展技術革新運動,各地紛紛赴京參觀學習,由此推動了全國性生產熱潮。這表明當時我國
A.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 B.學習蘇聯經驗開展技術革新運動
C.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 D.工業化建設激發勞動者生產熱情
【答案】D
【詳解】鞍鋼技術革新展覽會上的技術革新和建設成就主要是一線工人積極參與建設而取得的,而且展覽會推動了全國性的生產熱潮,說明當時的工業化建設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熱情,D項正確;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排除A項;題干所列技術并不一定是學習蘇聯所得,排除B項;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我國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排除C項。
12.[天津濱海2022期中]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經濟極其落后的基礎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建設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業的工人們在缺少資金設備、沒有圖紙資料的情況下,奮戰數月,研制出第一塊國產手表,用智慧的雙手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由此可以看到當時
四名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研制手表
A.國民經濟恢復的重要成果 B.工業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
C.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D.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正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時期,材料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建設高潮”,以及圖片中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工作,都是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的體現,故D正確;1953年已經開始一五計劃,而不是國民經濟恢復,排除A項;“全面提升”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奮斗,而不是節約,排除C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花莲县| 定南县| 木兰县| 宣恩县| 都匀市| 通江县| 沂南县| 郎溪县| 西盟| 门头沟区| 龙陵县| 吉安县| 年辖:市辖区| 泸州市| 平和县| 沙洋县| 思茅市| 阳高县| 东丰县| 苏尼特右旗| 孝感市| 宣汉县| 铜梁县| 寻乌县| 友谊县| 延边| 鹿邑县| 万安县| 淳化县| 平潭县| 米易县| 东乡县| 吉隆县| 侯马市| 贵溪市| 抚顺市| 怀仁县| 焉耆| 岳普湖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