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2022年課標】了解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秦的暴政秦始皇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迫使農民將2/3的收獲物上繳國家。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4.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悶殺工匠,殘殺兄妹,四處巡游,窮奢極欲等)(宦官趙高更是飛揚跋扈,連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還產生了一個成語:指鹿為馬)。知識點02 陳勝、吳廣起義1.原因: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紀末)夏,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戍守誤期要被處死。(直接原因)領隊的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經過:起義軍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由于缺乏后援,最終失敗,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害。3.影響: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羽和劉邦繼續領導軍隊分別對秦軍作戰。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破釜沉舟),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劉邦則抓住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秦朝滅亡。 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知識點03 楚漢之爭1.戰爭概況: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 項羽雖勢力強大,卻剛愎自用(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味依賴武力;劉邦注重收攬民心(約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別姬),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2.這時項羽和劉邦之間進行的戰爭還是農民戰爭嗎?發生了什么變化?不是,秦亡前,是農民起義,秦亡后,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兩人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項羽為西楚霸王,劉邦為漢王,已從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蛻變為新的封建統治者。雙方為爭奪帝位而戰,因而戰爭性質變為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戰爭。)3.根據你了解的情況說一說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結局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劉邦方面:①贏得民心,入咸陽后廢秦苛政,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②重視人才,有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輔佐。③有富饒的關中作為戰略根據地。項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陽后大肆殺戮,不得民心。②剛愎自用,不重視人才(連謀士范增最后也憤然離去)。③缺乏戰略支援地。網4.本課涉及到的成語典故:“指鹿為馬”(對應趙高)、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對應大澤鄉起義)、“ 破釜沉舟”(對應巨鹿之戰)、 “約法三章”(對應劉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應鴻門宴)、“楚河漢界”(對應楚漢之爭)、“四面楚歌”(對應項羽)、 “霸王別姬”(對應項羽)。【知識延伸】1、陳勝、吳廣起義與楚漢之爭的區別陳勝、吳廣起義反抗秦的暴政,屬于農民戰爭;楚漢之爭為爭奪帝位,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2、評價秦始皇功—(1)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首創中國歷史上延續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過—(1)“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廣建宮殿,大修陵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等。(3)實施暴政、刑罰殘酷等,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3、區分秦國與秦朝: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題)歷史課堂上,張老師提示“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同學們能立刻聯想到( )A.黃巾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黃巢起義【答案】B【詳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據“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可知,同學們能立刻聯想到陳勝、吳廣起義,B項正確;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時期,排除A項;李自成起義發生在明朝,排除C項;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山東臨沂·中考真題)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A.秦王嬴政時期 B.秦始皇統治時期 C.秦二世統治時期 D.西漢建立初期【答案】C【詳解】依據圖片信息“陳勝王”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知,題干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在秦二世統治時期,C項正確;秦王嬴政建立秦朝,排除A項;秦始皇統治時期,沒有爆發農民起義,排除B項;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在秦末,排除D項。故選C項。(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一個朝代的興衰與統治者的政策密切相關。從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個王朝滅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A.實行殘暴統治 B.加強中央集權 C.實行民族壓迫 D.加強文化專制【答案】A【詳解】根據“征收繁重的賦稅,施用酷刑”、“大規模地征調民力徭役和兵役,實行嚴苛的法律等”、“營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等信息可知這三個王朝的滅亡主要是統治者過度使用民力,采取了殘暴的統治,A項正確;綜上所述可知加速三個王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統治的殘暴,而非加強中央集權、民族壓迫和文化專制,排除BCD項。故選A項。2.(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題)作為語言精華存在的成語,其蘊含的歷史信息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對歷史教學也有特殊的價值。下列成語與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史實有關的是(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圍魏救趙 D.退避三舍【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在劉邦項羽爭霸過程中,項羽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符合題意要求,故選A項;項羽與秦兵打仗,領兵過河后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表示不勝利不生還,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項;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項;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與題意不符,故排除D項。3.(2021·湖南長沙·中考真題)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按照該標準,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A.秦始皇陵兵馬俑 B.《資治通鑒》的記載C.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D.電視劇《大秦帝國》【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陵兵馬俑是秦朝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與材料中“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標準相吻合,屬于原始史料,故選A;《資治通鑒》是宋代司馬光的史學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長城是傳說,《大秦帝國》屬于藝術作品,三者均與“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不相符合,故排除BCD。(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廣西·中考真題)秦王朝統一天下后,“不親其民,以暴力統治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證明以上觀點的是( )A.嚴刑苛法 B.統一文字 C.設立郡縣 D.開鑿靈渠【答案】A【詳解】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當時的刑罰及其殘酷,所以嚴刑苛法能夠證明秦代“以暴力統治為主要手段”,故選A;BCD是秦朝鞏固統一方面的措施,與“以暴力統治為主要手段”無關,排除。2.(2020·山東濰坊·中考真題)18年前,38000多枚秦簡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復活”了秦朝歷史。其中最能體現“一統之治”的是A.鼓勵耕織、獎勵軍功 B.設置郡縣、征調徭役C.開墾農田、制作農具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答案】B【詳解】依據題干信息,“秦簡”、“秦朝歷史”、“一統之治”,結合課本所學可知,秦朝統一后,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秦始皇還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征調民力服徭役,開鑿靈渠、修建長城、驪山陵墓等。B正確;鼓勵耕織、獎勵軍功,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A排除;開墾農田、制作農具,不能提現秦朝的“一統之治”,C排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思想方面的措施,D排除;故選B。3.(2020·安徽·中考真題)據《史記》載:“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边@說明A.秦朝法律影響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秦朝實行嚴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滅六國【答案】A【詳解】考查點:秦朝的法律。解題思路:正確解讀題干材料。在秦朝統一前,各國有各自的法律,而在商夏時期,法律非常的不完善。在秦統一后才是一個國家的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所以說“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庇纱丝梢?,秦朝法律影響后世。故A符合題意;法治思想始于秦朝的說法錯誤,排除B;秦朝實行嚴刑峻法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C;秦滅六國后建立秦朝,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排除D。故選A。4.(2020·浙江嘉興·中考真題)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論今,只會陷國家于不利,他更主張凡私人教學一律禁止,以杜絕“誹謗”。皇帝根據李斯建議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 B.統一文字 C.設立太學 D.獨尊儒術【答案】A【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A正確;統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B排除;漢武帝是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C排除;為實行思想的大一統,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排除;故選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