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2022年課標】通過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01 造紙術的發明書寫材料的變化:(甲骨文)龜甲、獸骨——青銅器——簡帛——紙發明紙的原因:用簡帛做書寫材料有何弊端?竹木簡太重了(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書)而帛又很貴,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2、紙的發明:西漢時期 。西漢早期的麻紙。甘肅天水(說明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紙); 質地粗糙,使用不便。3、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 ——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1)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2)蔡侯紙的特點: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質量也提高了。(3)造紙術改進的意義:造紙術改進的意義是什么?擴大原料來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普及和推廣了紙的應用,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4、造紙術傳播的意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知識點02 醫學:張仲景和華佗(都是東漢末年)1、張仲景(醫圣):寫有《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2、華 佗:神醫之稱。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 擅長針灸、湯藥和實施外科手術.知識點03 史學:歷史巨著《史記》1、作者:司馬遷2、主要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3、地位: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4、評價《史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學習司馬遷勤奮好學,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知識點04 宗教:道教和佛教道教:東漢后期產生于我國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2.道教能夠傳播的原因有哪些?①道教教義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統治者利用道教統治人民。②治病傳道,受到下層民眾的信奉。3.佛教: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因素。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明帝令在洛陽建的白馬寺; 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及建筑、雕刻、繪畫等各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思考: 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什么都利用宗教?①有利于統治者維持等級秩序。②消磨勞苦大眾的斗爭意識。★★結合當時社會情況,說說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佛教教義,使其得到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植。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這推動了佛教在中國傳播。★★我國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1)國家統一; (2)經濟發展;(3)各民族共同創造;(4)中外交往頻繁。【名師點撥】1、造紙基本方法在西漢已經掌握;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2.道教是一種宗教,而道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思想流派,不能將二者混淆。【拓展延伸】兩漢時期科技和文化昌盛的原因(1)國家統一,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了保障。(2)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文化的發展。(3)中外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豐富了我國文化的內涵。(4)對春秋戰國和秦朝科技文化的繼承。【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四川綿陽·中考真題)《后漢書·華佗傳》記載:“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據此可知華佗( )A.發明“麻沸散” B.發展“治未病”思想C.提倡勞動鍛煉 D.總結中國藥物學成就【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可知華佗提倡勞動鍛煉,C項正確;麻沸散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發展“治未病”思想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未體現總結中國藥物學成就,排除D項。故選C項。2.(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題)湘西某班學生召開“四大發明”主題交流會,談及造紙術的改進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請問這個改進造紙術的人是( )A.張仲景 B.蔡倫 C.歐陽詢 D.王夫之【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西漢時期我國發明造紙術,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被稱為蔡侯紙,B項正確;張仲景是東漢末年名醫,著有《傷寒雜病論》,被譽為“醫圣”,排除A項;歐陽詢是唐朝大書法家,排除C項;王夫之是明清時期著名思想家,排除D項。故選B項。3.(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題)《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經典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唐僧、孫悟空、如來佛祖等一系列角色,其中與“如來佛祖”有關的宗教是( )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游記》以玄奘西行天竺學習佛法為原型。因此,“如來佛祖”與佛教有關,B項正確;伊斯蘭教、 道教、 基督教與“如來佛祖”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4.(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題)近數十年考古工作的收獲表明,西安灞橋、新疆羅布淖爾、甘肅敦煌馬圈灣遺址等都曾經有西漢麻紙殘片發現。這些發現證明了( )A.造紙術起源于西漢 B.西漢時造紙術傳到國外C.西漢時紙已經出現 D.西漢時紙已取代簡帛【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信息,“西安灞橋、新疆羅布淖爾、甘肅敦煌馬圈灣遺址等都曾經有西漢麻紙殘片發現”證明西漢時期紙已經出現了。公元前2世紀西漢時期,中國就出現了紙張,是西漢的勞動人民共同發明創造的,C項正確;造紙術起源于西漢,改進于東漢,但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西漢時造紙術傳到國外,西漢時紙已取代簡帛,排除BD項。故選C項。5.(2022·北京·中考真題)《史記》記載,漢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202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漢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還有陶器、鐵器小件。這表明( )①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文獻記載 ②《史記》所有記載都真實可信③漢文帝提倡節儉,反對奢侈 ④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史記》記載,漢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202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漢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還有陶器、鐵器小件”可知,考古發現可以證實問下記載,①符合題意;題干“漢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漢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還有陶器、鐵器小件”表明,漢文帝提倡節儉,反對奢侈,③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史記》所有記載都真實可信中“都真實可信”說法太絕對,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C項;題干沒有涉及“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6.(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 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以下關于秦朝的資料中,史料價值最高的是A.史書《史記》 B.古代散文《阿房宮賦》C.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 D.影視作品《大秦帝國》【答案】A【詳解】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以下關于秦朝的資料中,史料價值最高的是史書《史記》。《史記》是成書與西漢的史書,距離秦朝較近,史料價值最高。A項正確;《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賦作,排除B項;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有一定的虛構,排除C項;影視作品《大秦帝國》不能作為史料,排除D項;故選A項。7.(2022·山東東營·中考真題)現在我們接種疫苗預防疾病,是對下列哪一古代中醫理論的創新應用A.望聞問切 B.辯證施治 C.治未病 D.臨床診療【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現在我們接種疫苗預防疾病,是對古代中醫理論治未病的創新應用。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虛心向名醫求教,四處奔走,廣泛收集民間藥方,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他還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C項正確;望聞問切是扁鵲發明的,排除A項;辯證施治、臨床診療都與“接種疫苗預防疾病”不符,排除BD項。故選C項。8.(2022·廣西賀州·中考真題)東漢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稱贊“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他所稱贊的歷史著作是( )A.《論語》 B.《資治通鑒》 C.《史記》 D.《傷寒雜病論》【答案】C【詳解】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著有《史記》,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依據材料中“司馬遷傳”可知班固稱贊的的歷史著作是《史記》,C項正確;《論語》是搜集孔子言論的書籍,排除A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史學巨作,排除B項;《傷寒雜病論》是醫學典籍,排除D項。故選C項。9.(2022·重慶·中考真題)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黃帝、堯、舜等遠古傳說。有學者指出,司馬遷對五帝關系的記述不一定準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我國部落集團逐漸融合的歷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遠古傳說純屬后人主觀臆造 B.司馬遷的記述完全符合事實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據 D.遠古傳說可為探究歷史提供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有些學者認為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五帝不一定準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我國部落集團逐漸融合的歷程,說明《史記》作為重要的文獻史料,雖然不能證明遠古歷史的重要性,但是可以為歷史提供一定的參考,需要去歷史印證,D項正確;神話傳說也有一定的來源,排除A項;BC項說法都具有絕對性,排除。故選D項。10.(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題)“坐堂行醫”一詞源于我國古代一位名醫,他寫成《傷寒雜病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這位“坐堂醫生”是(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名醫張仲景寫出《傷寒雜病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B項正確;扁鵲是春秋戰國時的名醫、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名醫、李時珍是明朝的名醫,寫成了《本草綱目》,排除ACD項。故選B項。11.(2022·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某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歷史人物傳記,其中提到了三個關鍵詞:針灸、麻沸散、五禽戲。這篇傳記描寫的是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華佗有神醫之稱。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擅長針灸、湯藥和實施外科手術。C項正確;A項與這些內容無關,排除A項;張仲景被稱為“醫圣”,寫有《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李時珍是明代醫藥學家,歷時27年著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排除BD項。故選C項。(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活力青島,魅力嶗山。嶗山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產生于( )A.西漢 B.東漢 C.西晉 D.東晉【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東漢末年,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土壤。所以道教產生于東漢,B項正確;西漢時期道教尚未產生,排除A項;東漢末年道教產生,西晉和東晉是在東漢以后,排除CD項。故選B項。2.(2021·吉林長春·中考真題)司馬遷編撰《史記》寄以“述往事,思來者”之意,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 )A.秉筆直書 B.評價人物 C.以史為鑒 D.涵養德行【答案】C【詳解】根據“述往事,思來者”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所謂“述往事,思來者”是指借鑒歷史,由此可知他的治史理念是以史為鑒,故選C; “述往事”明顯是體現了以史為鑒,不是秉筆直書,排除A; “述往事”明顯是體現了以史為鑒,不是評價人物,排除B; “述往事”明顯是體現了以史為鑒,不是涵養德行,排除D。3.(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蓄積深厚。以下文化成就與人物搭配恰當的是( )A.司馬遷——《史記》 B.賈思勰——《蘭亭集序》C.畢異——《竇娥冤》 D.徐光啟——《天工開物》【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A項正確;賈思勰的代表作是《齊民要術》,排除B項;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排除C項;《天工開物》的作者是宋應星,排除D項。故選A項。4.(2021·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中醫是中國“國粹”之一,中國古代中醫學人才輩出。東漢名醫張仲景的成就是①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 ②發明了“麻沸散”③總結望、聞、問、切四診法 ④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①符合題意;發明了“麻沸散”的是東漢名醫華佗,②不符合題意;總結望、聞、問、切四診法的是扁鵲,③不符合題意;張仲景的《傷害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④符合題意,故選C。5.(2021·遼寧營口·中考真題)《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辯正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這部著作的作者是( )A.華佗 B.蔡倫 C.張仲景 D.王禎【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漢代醫圣張仲景編寫了《傷寒雜病論》,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辯正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故C符合題意;華佗號稱神醫,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王禎中國古代農學、農業機械學家、道家學者,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6.(2021·廣西柳州·中考真題)《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干金方》《本草綱目》都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它們在維護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所屬的領域是A.書法繪西 B.文學藝術 C.中醫藥學 D.農業技術【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本草綱目》等都是中醫方面的著作,所以它們所屬的領域是中醫藥學,故選C,排除ABD。7.(2021·廣東·中考真題)《史記》記載,胡亥是趙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而立,但北京大學收藏的西漢竹書《趙正書》卻記載,胡亥是秦始皇臨終前親自認可的繼承人。這表明A.《趙正書》缺乏史料價值 B.出土文獻更可信C.《史記》僅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剛愎自用【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史記》認為胡亥是篡改秦始皇遺詔而立,而《趙正書》卻記載胡亥是秦始皇臨終前親自認可的繼承人。這表明《史記》僅僅是一家之言,歷史真像仍需考古驗證,故C項符合題意;《史記》和《趙正書》均屬于文獻史料,均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因此,AB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B項;題干材料無法說明秦始皇剛愎自用,排除D項。故選C項。8.(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在我國古代中醫藥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譽為“醫圣”的是A.華佗 B.張仲景 C.王羲之 D.吳道子【答案】B【詳解】張仲景是東漢末年名醫,著有《傷寒雜病論》。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故B符合題意;華佗與“醫圣”不符,排除A;王羲之人稱“書圣”,排除C;吳道子人稱“畫圣”,排除D。故選B。9.(2021·廣西賀州·中考真題)下圖為我國考古發現的秦漢時期的書寫材料。它印證了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前,秦漢時期使用的書寫材料主要是居延漢簡 馬王堆漢墓帛書A.甲骨 B.銅器 C.簡帛 D.紙張【答案】C【詳解】西漢發明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前,秦漢時期使用的書寫材料主要是竹、木簡或絲帛。題干的“居延漢簡和馬王堆漢墓帛書”印證了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前,秦漢時期使用的書寫材料主要是簡帛,故C符合題意;甲骨是商周時期的書寫材料,排除A;銅器不是主要書寫材料,排除B;紙張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后,成為主要書寫材料,排除D。故選C。10.(2021·山東臨沂·中考真題)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追求的東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東西"是A.仗義執言,策動大臣們上書為民請命 B.報仇雪恨,策劃組織活動反對漢武帝C.飽讀詩書,游歷漢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發憤著述,秉筆撰寫不朽的歷史巨著【答案】D【詳解】西漢時期,司馬遷忍辱負重之下著成《史記》。故D符合題意;“策動大臣們上書為民請命”“策劃組織活動反對漢武帝”均與司馬遷不符合,排除A和B;“游歷漢朝各地的名山大川”是受辱之前,排除C。故選D。11.(2021·北京·中考真題)某班同學為體驗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的工藝流程,進行了以下實踐活動。這項發明A.對作戰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B.發展中醫學的治療理論C.促進了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D.推動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答案】D【詳解】材料反映的造紙術的工藝流程,造紙術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故選D;火藥的發明對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與造紙術無關,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造紙術,B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B;指南針促進了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不符合題意,排除C。12.(2021·湖南岳陽·中考真題)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土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國篩選出的“三藥三方”正是在《傷寒雜病論》等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中醫藥積極參與全球抗疫,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成為疫情防控中國方案的一大亮點。習近平特別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中國新聞網《醫圣祠前觀古今,習近平“把脈”中醫藥發展》2021年5月13日材料三 中國古代最具歷史意義的創造是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突出標志,也是中國古代對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貢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稱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馬克思恩格斯怎樣看待中國文明和中中國經濟社會結構》(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學習中,你可以借鑒他的哪教育智慧”?(2)材料二中提到的《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誰?現在我們接種疫苗預防疾病,應用了他的哪一理論?根據材料,我們應如何傳承中醫藥精華、守正創新?(3)材料三中對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為悠久的是哪一項發明?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感想。【答案】(1)核心思想:“仁”;教育智慧:創辦私學,廣收門徒;主張“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溫故知新;教育學生謙虛好學等。(2)張仲景;“治未病”理論;現代社會中,中醫藥研究要與時俱進,要加強中西醫結合,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3)發明:造紙術;感想: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堅持科教興國;青少年應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勇于開拓創新。【詳解】(1)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我們可以借鑒他的教育智慧是:創辦私學,廣收門徒;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溫故知新;教育學生謙虛好學等。(2)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廣泛收集民間藥方,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因此現在我們接種疫苗預防疾病,應用了他的“治未病”理論;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抗疫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現代社會中,中醫藥研究要與時俱進,要加強中西醫結合,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3)依據材料三“中國古代最具歷史意義的創造是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突出標志,也是中國古代對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貢獻”可知,材料三中對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為悠久的是造紙術的發明;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造成便于書寫的紙,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變革。結合上述材料,帶給我們的感想是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堅持科教興國;青少年應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勇于開拓創新。(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青海西寧·中考真題)面對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我國果斷施策應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視疾病預防,采取防護措施成為共識。成書約在公元200-210年,對包括瘟疫在內的傳染病的臨床診療作了系統闡述,并提出“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的中醫學著作是A.《醫學集成》 B.《本草綱目》 C.《傷寒雜病論》 D.《物種起源》【答案】C【詳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在書中他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故C正確;《醫學集成》是清代的,《本草綱目》是明代的,《物種起源》是19世紀的,故排除ABD項。2.(2020·山東濟南·中考真題)《四庫全書提要》記載,仲景之學“自宋以來,醫家奉為典型,與《素問》、《難經》并重,得其一知半解,皆可以起死回生……”文中被“醫家奉為典型”的“仲景之學”是( )A.《黃帝內經》 B.《本草綱目》 C.《千金方》 D.《傷寒雜病論》【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被稱為“醫圣”,他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基礎。D正確;《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A錯誤;《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的藥物學巨作,B錯誤;《千金方》的作者是唐代孫思邈。C錯誤。綜上故選D。3.(2020·廣西梧州·中考真題)“先分析是陽癥還是陰癥,再由陰陽辨明表里,辨明虛實,再辨明寒熱。”材料中的中醫診斷方法出自張仲景的( )A.《黃帝內經》 B.《本草綱目》C.《傷寒雜病論》 D.《農政全書》【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先分析是陽癥還是陰癥,再由陰陽辨明表里,辨明虛實,再辨明寒熱。”可知,張仲景主張在具體醫療時,還以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為辨癥的提綱,先分析病情是陽癥或陰癥。由陰陽辨明表里,再辨明虛實,再辨明寒熱。東漢末年,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C正確;《黃帝內經》不是張仲景的作品,A錯誤;《本草綱目》是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的代表作,B錯誤;《農政全書》是農書 ,不是醫書。D錯誤。綜上故選C。4.(2020·甘肅蘭州·中考真題)李梅同學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沒有封面的古代史書,目錄:卷一,五帝本紀第一卷二, 夏本紀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卷一百十,何奴列傳第一百十。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本史書應是A.《論語》 B.《史記》 C.《資治通鑒》 D.《農政全書》【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故B符合題意;《論語》是儒家經典,《資治通鑒》是編年體,《農政全書》是農學著作,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5.(2020·廣東·中考真題)章學誠指出,簡牘時代書寫載體空間狹小,書寫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煉;紙本時代書寫載體容量擴大,書寫便利,文辭多顯冗長枝蔓。由此可知,章學誠認為A.使用簡牘成本較高 B.專制統治禁錮思想C.紙的應用影響文辭 D.紙張促進文化交流【答案】C【詳解】根據“簡牘時代書寫載體空間狹小,書寫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煉;紙本時代書寫載體容量擴大,書寫便利,文辭多顯冗長枝蔓”可知,章學誠認為紙的應用影響文辭,致使文辭多顯冗長枝蔓,C符合題意;AB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擇C。6.(2020·山東青島·中考真題)青島市某學校組織了“精讀一本書”活動。為感悟秦漢歷史,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閱讀( )A. B.C. D.【答案】B【詳解】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著有《史記》。《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史事。《史記》開創的紀傳體,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史記》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B符合題意;《論語》是春秋時期的著作,A排除;《大唐西域記》是唐朝玄奘的著作,C排除;《紅樓夢》是清朝曹雪芹的著作,D排除。故選擇B。7.(2020·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如下圖為五禽戲動作圖。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五禽戲起到了康復醫療、防疫袪病、增強免疫力的效果。編創五禽戲的名醫是( )A.張仲景 B.華佗 C.賈思勰 D.祖沖之【答案】B【詳解】東漢醫學家華佗擅長外科手術,為減輕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編了一套醫學體操,叫做“五禽戲”,能強身健體,B符合題意;張仲景是東漢名醫,與“五禽戲”無關,A排除;賈思勰著《齊民要術》,C排除;祖沖之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D排除。故選擇B。8.(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題)《時代)周刊曾評選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湖南未陽人祭倫排名第四,是因為A.發明指南針 B.發明火藥 C.改進印刷術 D.改進造紙術【答案】D【詳解】【考查點】:造紙術【解題思路】依據題干“最佳發明家”“蔡倫”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蔡倫的發明成就。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此后紙得使用日益普遍,逐漸取代簡帛,便利了典籍的流傳。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D符合題意;A項是指南針發明,至今未確定發明者,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B項是相傳火藥的發明,與中國的煉丹術有關,具體發明者未知,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C項是改進印刷術的是北宋匠人畢昇,與題干內容,排除;9.(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題)歷史學家黃仁宇將秦漢時期稱為中國的“第一帝國時代"。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漢文帝認為農業是立國之本, 時常提醒百官勸課農桑。他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減為三十稅一。這樣,農業得到較大發展,糧價大幅降低。漢初米一石值五千錢,文景時降到一石僅值數十錢至十余錢。——高中教材 《中國古代史》選修材料三 孝武(漢武帝)窮奢極欲……外事四夷.....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資治通鑒》材料四(1)秦完成統一大業是在何時 比較材料中秦漢疆域圖,指出西漢開始對哪一地區進行了有效管轄 (2)材料二反映了西漢的哪盛世局面 對西漢歷史發展有何影響 (3)材料三認為漢武帝“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請從政治、經濟、思想和民族關系方面任選兩個角度進行說明。(4)請寫出材料四中《史記》的體例以及醫圣的代表著作。(5)根據以上材料歸納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答案】(1)公元前221年;新疆(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穩定了政局,發展了經濟,蓄養了強大的國力,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物質基礎。(3)漢武帝與秦始皇在政治上,都加強了中央集權。漢武帝通過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使地方直接受控于中央;在經濟上,二者都統一了貨幣。秦始皇發行了秦半兩,漢武帝則發行了五銖錢;在思想上,二者都實行了文化專措施,秦始皇實行了焚書坑儒,漢武帝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民族關系上,秦漢都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即南方地區的開發和融合加強,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北方邊境戰爭不斷。(四者任選其二即可)(4)紀傳體通史;《傷寒雜病論》(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初步發展【詳解】(1)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齊國,最終完全了全國的統一。第二問:對比秦漢地圖可知,西漢在新疆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標志新疆地區第一次納入了中央管轄中。(2)第一問:根據“漢文帝……農業得到較大發展,糧價大幅降低”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漢的文景之治。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景之治穩定了政局,發展了經濟,蓄養了強大的國力,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物質基礎。(3)材料認為漢武帝“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是指漢武帝與秦始皇的統治有許多共同之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承秦制,進一步鞏固了統一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在政治上,都加強了中央集權。漢武帝通過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使地方直接受控于中央;在經濟上,二者都統一了貨幣。秦始皇發行了秦半兩,漢武帝則發行了五銖錢;在思想上,二者都實行了文化專措施,秦始皇實行了焚書坑儒,漢武帝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民族關系上,秦漢都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即南方地區的開發和融合加強,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北方邊境戰爭不斷。(四者任選其二即可)(4)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醫圣指的是東漢名醫張仲景。張仲景的代表作是《傷寒雜病論》。(5)根據所學知識,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初步發展。10.(2020·湖南郴州·中考真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席卷全球。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摘編自魏健《改變人類社會的二十種瘟疫》等(1)從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認識。材料二 在抗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中醫藥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專家王學謙認為,病毒侵犯人體產生的病理變化雖然復雜,但萬變不離其宗,無非中醫辨證十綱所謂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氣血”,結合歷代醫家的足夠豐富的、寶貴的方藥、方法和方略,辨證施治,幫助患者恢復自身正氣.——摘編自2020年2月21日《人民日報》(2)中醫重視辨證施治,漢代的哪本醫學著作中體現了這一施治原則?材料三 下面兩幅圖是截止到7月4日中國與世界上重點疫情國家疫情趨勢圖——摘自2020年7月5日鳳凰網相關專題報道(3)仔細觀察以上圖片,概括世界上重占疫情國家疫情發展的趨勢。分析中國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的原因。材料四 面對流行性傳染病,古人怎樣防這?成書于西漢時期的《黃帝內經》提出要“避其毒氣”,即避免與惠者接觸.唐代1工會要方》有“常習不唾地”(不隨地吐痰)等良好習.中國人到元朝時便有使使用口罩的習慣。——編自趙柒斤《古人防疫也“隔離”“戴口罩”》(4)結合材料四,假如疫情二次爆發,你會怎么做?【答案】(1)全球性傳染病給全世界人民都帶來了大災難。(2)《傷寒雜病論》。(3)趨勢:中國不斷下降,基本得到控制;世界主要疫情國家:不斷上升,形勢嚴峻。中國疫情得到控制的原因:中國積極有效地科學應對;財政上大力支持,對患者全免費治療;最快的速度增建醫院;全國停工停產,全民宅家;全國調配醫療衛生資源。(4)做法:宅在家;戴口罩;勤洗手;提高免疫力;多通風;及時匯報;不恐慌。【詳解】全球性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解題思路】第(1)題,根據表格信息“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美國流感”可知,黑死病蔓延整個歐洲,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西班牙大流感和美國流感蔓延全世界,這些全球性傳染病給全世界人民都帶來了大災難。第(2)題,依據材料二“在抗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中醫藥發揮了重大作用”“歷代醫家的足夠豐富的、寶貴的方藥、方法和方略,辨證施治,幫助患者恢復自身正氣”等信息可知,說明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了重大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廣泛收集民間藥方,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預防疾病。第(3)題,第一小問,仔細觀察以上圖片概括可知,世界上主要疫情國家疫情發展的趨勢:趨勢:中國不斷下降,基本得到控制;世界主要疫情國家:不斷上升,形勢嚴峻。第二小問,結合中國在疫情中的做法可知,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中國。在這場抗擊疫情的特殊戰役中,中國疫情之所以迅速得到控制,原因是中國積極有效地科學應對,迅速緩解了疫情,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借鑒和榜樣,彰顯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無比的優越性。為了打贏這場防疫戰,中國政府不惜花費巨資,從下令封閉武漢全城,以最快的速度增建醫院,到要求全國停工停產,全民宅家,全國調配醫療衛生資源,對患者全免費治療,中國政府采取了諸多積極有效的措施,緩解了疫情,穩定了社會秩序。這一切,都展現出了中國強大的國力。第(4)題,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言之有理即可。如宅在家;這是重中之重,沒事千萬別出門。戴口罩;勤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進入家門前也要洗手。提高免疫力;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避免勞累。多通風;勤開窗換氣,讓空氣流通。及時匯報;出現發燒不隱瞞,及時上報。不恐慌;不造謠,不傳謠,也不要過度恐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