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2把握適度原則一學科核心素養1.科學精神:正確認識適度的含義,準確把握質量互變,掌握適度原則,提高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精神。2.公共參與: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抓住事情的關鍵節點,合理解決實際問題。必備知識:1.適度的含義;2.適度的原則。關鍵能力:1.理解適度的含義;2.掌握適度的原則。二學習重難點重點:1.理解事物質與量的統一在“度”中;2.掌握適度原則。難點:1.理解事物質與量的統一在“度”中;2.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3.掌握適度原則三課前預習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________的范圍內,防止________。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________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________的錯誤。2.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________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________,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________。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________是引起質變的節點。3.掌握適度原則之“得當”:(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__________。(2)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__________的原則。(3)適當就是幅度“__________”,而不是“失當”。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__________”,不犯__________的錯誤。4.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___________。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 __________,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___________,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_____________。5.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________的狀態。適度思維是“________”而處之的思維。“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________的消極的思維方式。6.度與關節點:(1)度的含義: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__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__________的量的限度。(2)度的意義:①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②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__________的轉化。(3)關節點: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__________,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__________。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__________,是引起__________的節點。四自我檢測1.從前,有兩匹馬各拉一輛貨車。一匹馬走得快,另一匹馬慢吞吞地走著。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貨全都搬到前面那匹馬那里去了。后面的馬就嘲笑前面那匹馬:“越努力才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后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為什么要養兩匹馬?最后,那匹懶馬就被宰來吃了。這便是經濟學中著名的懶馬效應。懶馬效應啟示我們( )①要遵循質量互變規律,促成事物的質變②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事物發生質變③要在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中把握事物④要有底線思維,增強思維的預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一觀念蘊含的辯證思維是(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 ②要把握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量質變要遵循規律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醫強調“度”,做事不偏不倚不為病。《黃帝內經》中提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并稱為“五勞所傷”。材料體現的道理是( )①要把握適度的原則,避免過猶不及②任何事物的度都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適度就是保持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處于優勢④事物的統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會發生質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性關系,而是“倒U型曲線”(如下圖所示)關系,動機處于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動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機體處于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堅持折衷主義的態度,做到動機和效率之間不偏不倚②堅持適度思維,實現適宜動機強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統一③堅持定量分析,找到適合不同性質任務的同一動機強度④堅持動態性思維,找到適合不同性質任務的動機強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國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常常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下列組合中,兩者蘊含相同哲學道理的是( )A.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B.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D.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6.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宋玉在描寫美人的美時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他認為,美是有自己的“分寸”的,略微超過這個“分寸”就太長、太短、太白、太赤,就不是美而是丑了。這段話強調了( )A.不失時機地促成質的飛躍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C.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7.自古以來中醫學家和民間有“生姜治百病”之說。因為姜中含有姜醇、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油;還有姜辣素、樹脂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但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干、煩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由此可見( )①“熱者寒之”佐證了量變定會引起質變②食姜要把握好“分寸”,堅持適度原則③超出度的范圍,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④事物喪失自身量的規定性就會變成他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過猶不及,是指做事情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這啟示我們做事情要( )子貢問:“師與商也敦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引自《論語·先進》①注意把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②注意質變的節點,切忌走極端③堅持折中主義,適應事物狀態④積極創造條件,維持事物穩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古語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有( )①善與惡性質不同、相互對立 ②善與惡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③成名、滅身各有相應的量變前提 ④善、惡的積累必然導致相應的質變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伴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醫藥獨特的疾病觀,防治觀,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講究“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和“治未病”的思維方式。從辯證思維角度,這些中醫的方法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②正確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③要把事物的變化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④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認識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度 過猶不及 程度 極端化2. 度 量 臨界點 幅度 極限3.(1)過猶不及(2)適當程度(3) 得當 分寸 極端化4. 根本標志 保持不變 發生變化 適度原則5. 最佳 得中 折中主義6.(1) 度 穩定性(2) 結合 規定 質(3) 關節點或臨界點 幅度 極限 質變四自我檢測1.D2.B3.B4.C5.A6.D7.C8.A9.A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