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1、什么是青銅文明?青銅文明指的是青銅時代(主要是指夏、商、西周時期人類使用青銅制作生產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所創造的物質文化。這一時期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燦爛的青銅文明。2、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三個特點及其能說明的問題?商周時期青銅器數量多、種類豐富、制作工藝高超。青銅器制作精良、技藝精湛,充分展示了商周時期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狀況。青銅器成為這個時代的象征,由此可看出當時國力的強盛。3、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青銅器發展時間線索:夏朝時期產生→商朝、西周時期鼎盛→春秋戰國時期衰落(因為鐵器推廣,青銅器逐漸被鐵器替代)4、郭沫若說:“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但它不是我國最早的文字符號。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青銅文明的描述錯誤的是A.青銅文明是指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制造業B.燦爛的青銅文明的取得是建立在廣大奴隸極其悲慘命運的基礎之上的C.青銅文明的優秀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D.青銅文明是指夏、商、周時期人民所創造的物質文明2.在青銅時代人們所創作的物質文化被稱為“青銅文明”,“青銅文明”成為奴隸社會文明的代稱。該文明是指A、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B、商周時期C、西周、春秋、戰國D、夏、商、西周3.我國的夏、商、西周時期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以下哪一項不符合對“青銅文明”的表述A.農業、畜牧業發展B.商業比較繁榮C.農民是青銅文明的創造者D.手工業中青銅鑄造業工藝高超4.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制成的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龍虎尊5.有關下邊兩幅圖片中青銅器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B.兩件青銅器都主要用于祭祀C.體現了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D.都是西周時期著名的青銅器6.下列關于青銅器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商周時期才出現青銅器②商朝以后,青銅器最主要用于戰爭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重青銅器④鑄造青銅器采用“泥范鑄造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著名學者夏鼐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下列選項能為夏鼐所言提供佐證的是①青銅制作工藝高超②創制了比較成熟的文字③廣泛應用鐵制農具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小歷對下圖青銅器介紹有誤的一項是 A.在當時,它是用于祭祀的禮器 B.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C.反映了夏朝青銅制作水平高超 D.工藝復雜,多人協作才能完成9.“一片甲骨驚天下。”下列關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甲骨文因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B.甲骨文反映了商周時期的歷史C.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D.甲骨文的發現,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追溯到了夏朝10.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之所以被稱為“甲骨文”是因為A.構字方式 B.書寫材料 C.出土地點 D.書寫內容二、綜合題11.夏、商、西周時期是中國王朝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青銅器和甲骨文反映了當時高度發達的文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紀一公元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后,甲骨文還延續使用了一段時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1)寫出材料一圖一、圖二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二青銅器在世界上具有怎樣的地位?商周時期青銅器在鑄造技術上采用了什么方法?(2)根據材料二指出甲骨文的書寫材料。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地位。(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參考答案1.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青銅文明的描述錯誤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的青銅器在冶煉、鑄造技藝和藝術表現上都已經達到了高度成熟的地步,商朝以后,青銅器數量增加,種類豐富,工藝高超,因此青銅文明是指商周時期的青銅制造業,夏朝沒有形成產業,選項A關于青銅文明的描述是錯誤的,符合題意,而夏代的青銅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銅器的繁盛時代,青銅器的數量、種類之多都是空前絕后的,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但這些發展和成就,都離不開奴隸們的辛勤勞動。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隸們創造的。青銅文明的優秀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2.D【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青銅時代的相關史實。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于黃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紀,止于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于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根據課本所學這段時間大致是奴隸社會。故選擇答案D。3.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奴隸主強迫奴隸進行青銅器的制造工作,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C說法不正確,所以答案選擇C。4.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司母戊鼎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故A符合題意;四羊方尊、毛公鼎、龍虎尊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5.D【詳解】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商代的青銅器,故D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體現了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排除AC;商代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排除C。故選D。6.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社會后期出現青銅器,因此①說法錯誤;商朝以后,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是戰爭,因此②說法錯誤;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因此③說法正確;商周時期鑄造青銅器主要采用“泥范鑄造法”,因此④說法正確。所以③④正確。故選C。【點睛】解答本題可用排除法。原始社會后期出現青銅器,因此①說法錯誤,所以排除A、D兩項;商朝以后,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是戰爭,因此②說法錯誤,所以排除B。故選C。7.A【詳解】商朝青銅制作工藝高超是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①符合題意;商朝創制了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②符合題意;春秋時期鐵器開始在農業上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③排除;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在西漢,④排除。所以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選擇A。8.C【詳解】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是司母戊鼎,是商朝時期的代表青銅器,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ABD三項的說法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故選C。9.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甲骨文因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甲骨文反映了商周時期的歷史,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ABC三項的說法都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甲骨文的發現,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追溯到了商朝,D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0.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北宋時期,畢昇用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B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項不符,排除。故選擇B。11.(1)名稱:圖一:四羊方尊;圖二:司母戊鼎。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方法:“泥范鑄造法”。(2)書寫材料:龜甲或普骨。內容: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地位: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在文字發展史上承上啟下,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3)認識:古化人民通過自己的實踐,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詳解】(1)名稱:根據圖示,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為四羊方尊,商代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圖二為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地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嗎,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方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在鑄造技術上,采用“泥范鑄造法”,經過制模、雕刻紋飾、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2)書寫材料:根據材料中的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地位:根據材料中的“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概括出其地位為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在文字發展史上承上啟下,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3)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可從中國古人的智慧、文明的作用等角度去談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