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1、湯把商朝的都城建在毫;到盤庚時,把都城遷到了殷。2、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也是一場討伐暴政的正義之戰。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周王朝的統治范圍。(2)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擴大了疆域,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4、周厲王是西周后期有名的暴君,但與桀、紂不同,他不是亡國之君。5、東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的都城鎬京以東,歷史上稱“東周"。一、選擇題1.建都在毫,后遷都到殷的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請填全這幅對聯上聯:商湯滅夏建毫都;下聯:遷股定國疆A.夏桀B.武王C.紂王D.盤庚3.武王伐紂的決戰發生在A.亳 B.殷 C.牧野 D.鎬京4.“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周王這樣做的目的是A.顯示自己大度B.為穩定政治形勢,鞏固疆土C.加強對奴隸的控制D.保護貴族的世襲血統5.如下圖所示的分封制思維導圖③反映的是A.周天子的責任B.諸侯的義務C.諸侯的權力D.分封制的作用6.西周初步建立,開創了分封制,增強了統治能力和擴大了疆域范圍。下列史實能夠體現出西周開創分封制作用的是A.“封建親戚,以藩屏周”B.楚王向周天子打聽鼎的大小C.齊桓公“尊天子,攘四夷”D.“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7.在分封制的作用下,新封的諸侯帶領人們遷徙到未開墾的地區,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區擴展到各地,使蠻荒地區得到開發。材料反映了分封制A.提供官職,籠絡人心B.分割土地,提高產量C.傳播文化,擴大領土D.產生貴族,形成等級8.分封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對西周分封制的敘述正確的有①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③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盡義務④分封制使周朝加強了中央集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仁政得天下,暴政致亡國”下列哪些人物是“暴政致亡國”的典型①桀②啟③紂④周厲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0.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諸侯支持下,把都城東遷至,我國歷史由此進入東周時期。A.鎬京 B.洛邑 C.西安 D.咸陽二、綜合題11.國家的產生和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請結合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是中國古代文明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商、周政權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權的更迭一樣,也是通過大規模戰爭實現的。【制度變革我分析】材料二:(1)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夏商周更迭的表格。國家 建立時間 建立者 建國時都城 暴君(昏君)夏 公元前2070年 禹 ________ 桀商 ________ ________ 亳 ________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________ ________(2)哪一遺址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哪一次戰爭導致了“商、周政權的更迭”?(3)根據圖一,說出分封制的內容。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4)觀察圖二,說出位于第一層和最底層的分別是什么人。根據上述圖片,指出分封制是一種什么樣的制度。它的特點是什么?)參考答案1.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1600年,成湯戰勝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后盤庚遷都到殷,所以商朝又叫殷商,B符合題意;ACD項朝代與遷都到殷不符,排除。故選擇B。2.D【解析】根據題干“商湯滅夏建毫都”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項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個皇帝,是一位暴君,不符合題意;B項武王是周朝的開國君主,定都鎬京,沒有遷都過,不符合題意;C項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一位暴君,也沒有遷都;商朝建國之后,由于水患和政治動亂,商朝曾幾次遷都,一直到盤庚遷都到殷,都城才穩定下來,D項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D。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充分理解題干對聯的特點和含義,“遷都定國疆”的含義是哪個人物有遷都的成就,結合課本關于夏桀、武王、紂王、盤庚的基礎知識來解答本題,夏桀、武王、紂王都沒有遷都,只有盤庚遷都到殷。3.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的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大決戰,結果,商紂王大敗。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4.B【詳解】根據“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可知周王分封宗親和功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即穩定政治形式,鞏固疆土,故選B,排除C;周王進行分封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更非保護貴族的世襲血統,排除AD。5.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初期,為了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鞏固疆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貴族、親戚和功臣,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稱為“授民授疆土”。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居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給自己的親族。受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定期進行朝貢述職,還必須隨時準備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接受周天子的調遣,保衛周王。分封制的實行,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周的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所示的分封制思維導圖③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6.A【詳解】“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鞏固周王統治,A符合題意。BCD項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分封制的相關知識。7.C【詳解】依據題干信息“新封的諸侯帶領人們遷徙到未開墾的地區,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區擴展到各地,使蠻荒地區得到開發”可知,此內容反映了分封制傳播文化,擴大領土,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提供官職,籠絡人心、分割土地,提高產量、產生貴族,形成等級,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8.A【詳解】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因而①②③正確,選項A符合題意;分封制下諸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周朝并沒有實現中央集權,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桀是夏朝有名的暴君,最后導致夏朝的滅亡。紂是商朝有名的暴君,最后導致商朝的滅亡。①③人物是“暴政致亡國”的典型。啟是夏朝的第二代國王,在位時沒有出現暴政。周厲王是西周的暴君,沒有直接導致西周的滅亡。周幽王時期,西周滅亡。故②④人物不是“暴政致亡國”的典型,排除ABD,故選C。10.B【詳解】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周平王遷都。因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諸侯支持下,把都城東遷至洛邑。故選B。11.(1)國家 建立時間 建立者 建國時都城 暴君(昏君)夏 公元前2070年 禹 陽城 桀商 約公元前1600 ___湯___ 亳 __紂王__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___鎬京___ ___周幽王__(2)二里頭遺址。牧野之戰。(3)內容: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意思對即可)目的:鞏固統治,鞏固疆土。(4)周王和奴隸。等級制度。特點是層層分封,等級森嚴。【解析】(1)考查學生了解夏商周更迭史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建國時都城在陽城,夏的暴君(昏君)是桀;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建國時都城在亳,商的暴君(昏君)是紂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建國時都城在鎬京,西周的暴君(昏君)是周幽王。(2)考查學生了解二里頭遺址和商、周政權的更迭。公元前1046年武王聯合各地勢力,組成龐大的政治聯盟,與商軍在牧野決戰,商軍倒戈,引導周軍攻入商都。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歷史上稱為西周。(3)考查學生理解分封制。西周為了鞏固統治,鞏固疆土實行分封制,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4)考查學生理解分封制的特點。分封的對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同姓王室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先代帝王后裔和邊遠氏族部落首領等。周天子是最高統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位于第一層和最底層的分別是周王和奴隸。分封制是一種等級制度。其特點是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