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知識脈絡】(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創造性轉化的要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3、對于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易混易錯】區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區別 著重點 在于改造和轉化 在于創新和發展對象上 是“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這其中既包括內涵也包括形式,內涵是要有當代借鑒價值的,形式是陳舊落后的, 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這里只是指內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的內涵;途徑上 側重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 側重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目標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聯系 密切相關,前后相繼的關系。 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奏,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基本內涵):(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①團結統一:指中華民族為了實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維護統一、顧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整體意識 凝聚力 向心力②愛好和平:熱情好客、睦鄰友好、崇尚交流③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④自強不息:指中華民族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⑤愛國主義:核心(2)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偉大創造精神: 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偉大奮斗精神: 中國人民始終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偉大團結精神: 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偉大夢想精神: 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2、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為什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愛國主義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2)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3)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特別提醒】正確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凝聚作用: 精神紐帶 維系我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的精神紐帶。支撐作用: 精神支柱 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激勵作用: 精神動力 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指引作用: 精神火炬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4、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時代性、民族性、先進性⑴原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⑵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特別提醒】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時代 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形成的具體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 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 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抗疫精神精神。【特別提醒】:民族精神的“不變”與“變”?“不變”指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保持穩定。“變”指的是民族精神隨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5、抗疫精神(1)什么是抗疫精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2)抗疫精神與民族精神的關系:①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②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③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④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6、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關鍵: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著眼點: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3)途徑方法: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 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4)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答題必背】1、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3)二者密切相關,前后相繼。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奏,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2、如何認識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及其作用?(1)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2)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意義)(為什么要弘揚華民族精神?)(重點掌握)①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的精神紐帶。(精神紐帶)②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③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精神動力)④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精神火炬)3、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重點掌握)(1)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3)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判斷1.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內涵和形式上改造,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2.對于中華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偽存真3.“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4.“中華民族精神永恒不變練習1、近年來,國家文物局以“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推動文物與互聯網跨界融合,使豐富的文物資源借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活起來”。這項行動( )A.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B.極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C.徹底改變的傳統文化內容和形式D.使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得到最大化傳承2、耄耋之年,面對危險,你依然毫不退縮;皓首蒼蒼,你的愛國之心依然熱烈赤誠!84歲的鐘南山院士說:“我最大的愿望,是能為祖國多作一點貢獻。”下列詩句、名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與鐘南山院士的言行一致的是(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③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④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政治自覺,蘊含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政治品格,蘊含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意志。只有高揚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這面旗幟,才能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這是因為,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①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中國精神的具體體現②有利于激發人們的奮斗熱情和增強民族凝聚力③有助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和增強歷史責任感④是永恒不變的優秀民族文化的結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始于紅船精神歷經革命戰爭烽火淬煉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年代鍛造的“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等,改革開放新時期進發的小崗精神、特區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不斷延伸,構筑起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材料說明①中華民族精神決定了中華各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向往②不同時代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能與時俱進,但基本內涵不變③弘揚和培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④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和發展起來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縱觀五千年發展史,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但我們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這歸根結底在于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 )①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的功能 ②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的根本動力③在磨難和逆境中始終沒有改變 ④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5ABCC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