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通過了解奧斯曼帝國時代阿拉伯帝國解體后興起于小亞細亞的帝國、德里蘇丹國是阿拉伯世界繼續(xù)擴大的結果之一,日本和朝鮮則在中國影響下發(fā)展出自己獨特的制度和文化,理解古代文明的獨立發(fā)展與相互聯(lián)系。時空觀念:掌握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及疆域四至、奧斯曼帝國崛起的歷程,理解兩國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歷史解釋:掌握亞洲國家演變的基本情況,認識亞洲在宗教、民族、文化、政治等方面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中華文化對東亞國家發(fā)展的影響,加深對中華文明的理解與認同。家國情懷:感悟古亞洲各國文明的多元性,認識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文明史觀。二學習重難點重點: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難點:日本幕府政治的興起。三課前預習1.古代朝鮮文化(1)成就:公元前5世紀前后,出現(xiàn)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7世紀,修建了觀測天象的瞻星臺;12世紀完成的《____》是朝鮮半島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音樂、舞蹈源遠流長,特色鮮明。(2)與中國友好交往①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在漢字基礎上,朝鮮人創(chuàng)制出本民族的文字。②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也傳入中國的中原地區(qū),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宮廷中已經有了朝鮮半島的樂舞。2.阿拉伯帝國的鼎盛(1)擴張:7世紀中期起,_______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到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________三洲的大帝國。(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2)鼎盛 ①政治穩(wěn)定:最高統(tǒng)治者________掌握_______、軍事和_______大權,下設各部_______,輔助哈里發(fā)分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事務。②經濟繁榮:_______和_______得到很大發(fā)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區(qū)從事著______和_____貿易;帝國境內有很多城市,都城______________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③文化燦爛:融合________文化,在_______、藝術、______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3.南亞(1)笈多帝國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__________中游,幾乎征服了___________。②統(tǒng)治:帝國______穩(wěn)定,________繁榮,但________不夠統(tǒng)一。③宗教: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_________教逐漸發(fā)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蘇丹國①興起:11世紀,________入侵印度。13世紀初,建立____________國。②統(tǒng)治:最高統(tǒng)治者稱_______,握有最高_______、立法、_______和軍事權力;地方劃分為________,行省總督由_________任命,重要職位由____________擔任。 ③宗教:以____________教為國教。4.印度笈多帝國 德里蘇丹國建立 4世紀初 13世紀初宗教 ____ ____政治統(tǒng)治 中央 國王直接控制的地區(qū)主要為____ 最高統(tǒng)治者稱____,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地方 大部分地區(qū)保留原來的____,政令不夠統(tǒng)一 地方劃分為____,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____擔任5.日本(1)興起:秦漢之際,中國把冶鐵和____技術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fā)展。(2)大化改新:從646年開始,日本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模仿____建立了____國家。(3)幕府統(tǒng)治①背景: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____和武士集團逐步形成 ②建立A.12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自己的軍事機構——____,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利,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 B.在這種體制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____的中央政府稱號,實權由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 C.____和____結成主從關系,武士成為將軍的家臣。將軍賜予武士官職和俸祿,武士對將軍宣誓____,并承擔納貢和兵役等義務。③德川幕府:17世紀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對世界變局,意圖以____加強統(tǒng)治,抵制外來影響。(4)古代日本的文化(選必3)①神道教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紀,____形成,為鞏固權力,天皇自稱是太陽神的后裔。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武士道逐漸形成。②日本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有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____》,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繪和浮世繪也極具特色。③日本人根據日本語言的發(fā)音,借用漢字的楷體筆畫和草體,分別創(chuàng)制了字母片假名和____。④日本的制度、儒學、佛教等也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四自我檢測1.該城市扼黑海門戶,是歐亞交通要沖,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代“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該城市曾是下列古代帝國的首都( )A.亞歷山大帝國和拜占庭帝國 B.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C.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D.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2.據如圖及材料可知:( )A.該地居民都信奉基督教 B.波斯帝國地跨亞非歐C.該地商品貿易十分發(fā)達 D.貴霜帝國的交通便利3.9世紀初,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fā)為給伊斯蘭神學尋找理論支持,鼓勵并組織學者對希臘古典文化進行翻譯。柏拉圖、托勒密等大批希臘人的哲學、科學名著的譯本經整理注釋之后,相繼問世。這說明阿拉伯帝國A.推動了亞非間文化交流 B.反對基督教在境內的傳播C.傳承了古希臘所有文化 D.推行務實開放的文化政策4.學者黃維民指出:“(土耳其)對君士坦丁堡的征服,絕不僅僅是攻陷下了一座孤城,它首先是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伊斯蘭圣戰(zhàn)的戰(zhàn)績,是武士們信仰的蓋世奇功。因為對君士坦丁堡這座具有千年歷史的異教中心的征服,始終是一些著名的哈里發(fā)們追求的目標。”該學者意在說明( )A.奧斯曼帝國促進了亞歐經濟發(fā)展 B.阿拉伯商人成為東西方交往的橋梁C.宗教因素助推了奧斯曼帝國擴張 D.君士坦丁堡陷落標志著基督教衰亡5.在印加帝國蒂亞瓦納科遺址中,還保存著一座卡拉薩薩亞神廟,廟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陽門,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陽光必徑直穿過;門上刻有花紋,上一排為完整的金星歷,預算50年的運轉值與實際情況只差7秒鐘。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A.虔誠的宗教信仰 B.掌握了豐富的科學知識C.天文學知識領先世界 D.已經建立了近代科學體系6.花刺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數學家,他第一個使用包括“0"在內的數碼代替阿拉伯原來的字母記數法。這套數碼也憑借其著作傳入歐洲,后為世界所采用,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大大促進了計算科學的發(fā)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阿拉伯人發(fā)明了這套數碼 B.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C.阿拉伯人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 D.阿拉伯人傳播了光輝燦爛的西方文化7.“這是個獨特的民族,它是戰(zhàn)爭狂徒,用戰(zhàn)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跡從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這個獨特的民族”( )A.溝通了東西方文化 B.使基督教成為世界性宗教C.發(fā)明了阿拉伯數字 D.促成人口遷移和商品流動8.中世紀“君主保護市民們不受頻繁的戰(zhàn)爭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雜稅的侵害,而市民們則向君主提供財政支援作為報答。”上述現(xiàn)象( )A.有助于歐洲的社會轉型 B.說明市民成為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是封建等級制的重要體現(xiàn) D.體現(xiàn)了封君封臣制下的契約關系9.9世紀初,帝國政府為了給伊斯蘭神學尋找“理論支持”竭力鼓勵并組織翻譯活動。據說,翻譯的稿酬以與譯著重量相等的黃金來支付。大批希臘、印度、波斯、羅馬名著的譯本經整理、注釋之后,相繼問世。組織和開展這一翻譯工程的是( )A.拜占庭帝國 B.奧斯曼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德里蘇丹國10.為了實行有效治理,古代不少國家采用了行省制度。其中有( )①波斯帝國②亞歷山大帝國③基輔羅斯④德里蘇丹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三國史記2. 阿拉伯人 亞非歐 哈里發(fā) 政治 宗教 大臣 行政 財政 宗教 手工業(yè) 商業(yè) 陸上 海上 巴格達 東西方 文學 科學3. 恒河 北印度 政局 經濟 政令 印度 突厥人 德里蘇丹 蘇丹 行政 司法 行省 蘇丹 穆斯林 伊斯蘭4. 印度教 伊斯蘭教 恒河中下游 蘇丹 藩王 行省 穆斯林5. 水稻種植 中國 中央集權 莊園 幕府 名義上 將軍 武士 效忠 鎖國 天皇制度 源氏物語 平假名四自我檢測1.D2.C3.D4.C5.B6.B7.A8.A9.C10.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