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一學科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辯證看待各地商業交流加強、跨區域大范圍的物種大交換等對人類發展的雙重作用,領悟歷史發展的對立統一性。2.時空觀念:結合教材《16世紀的世界地圖》《三角貿易示意圖》等地圖,了解新航路開辟前后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人類文明由相對孤立、隔絕狀態到逐漸相互聯系、依賴的變化軌跡。3.史料實證:結合相關文獻史料,概括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形成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歷史解釋:以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為依據,探討比較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影響;理解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之間的關系。5.家國情懷:通過中西歷史走向的差異比較,聯系如今我國的海洋強國戰略,引導學生樹立包容開放的文明觀與世界觀,培養正確對待人類多元文明的情懷。二學習重難點【重點】認識開辟新航路的多方面影響。【難點】新航路開辟導致世界整體格局發生變化并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三課前預習1.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對歐洲:給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新的活動場所。(1)引發商業革命:____與流通量成倍增長,____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____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法國、荷蘭等新的商業強國崛起。(2)引發價格革命:____、____、投機活躍。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____實力上升,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3)資本主義發展: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____的發展。2.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概況(1)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大西洋貿易歐洲人將歐洲生產的手工制品運到美洲出售,換回南美洲的貴金屬、蔗糖和煙草。歐洲與非洲、美洲之間形成了“_______________”。(3) 太平洋貿易:①葡萄牙:形成以_______________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貿易路線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②西班牙:經營的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③中國: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3.歐洲殖民者的入侵(1)背景:新航路的開辟。(2)表現①16世紀中期,葡萄牙獲得了在濠鏡澳的_____。②____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____擊敗,退出臺灣。4.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的推廣(1)農作物①概況a.糧食類:小麥、大麥、水稻。b.水果類:蘋果、葡萄、甜橙、檸檬。c.蔬菜類:黃瓜、豌豆。d.經濟類:甘蔗②小麥:由____帶入美洲,從最初僅供富人享用到迅速推廣,成為美洲主要糧食作物③水稻:由____帶到美洲,18世紀中期,水稻成為北美第二大農作物(2)禽畜①概況:雞、牛、驢、馬、豬、羊等②影響: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____的發展5.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流人口的遷移 (1)歐洲人入侵、非洲黑人被販賣,加上原住民________,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2)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也有此現象物種大交流 (1)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物種引入美洲;(2)美洲的特產也流向世界各地疾病的傳播 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印度洋貿易:歐洲商人在與________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大西洋貿易:形成了罪惡的“________”。主要國家的商業貿易國家 表現葡萄牙 形成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________,參與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西班牙 利用馬尼拉大帆船航線,經營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中國 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圍繞________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以圖解史:“三角貿易”(三)早期殖民擴張表現殖民國家 概況葡萄牙 16世紀,將________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了幾十個殖民據點和商站西班牙 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________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荷蘭、英國和法國 17世紀,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評價(1)對殖民地: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2)對歐洲:給________提供了新的活動場所。①引發商業革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的貿易活動從早先的地中海地區,進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從未在歐洲出現過的海外產品,如煙草、可可、咖啡和茶葉等,開始進入歐洲市場,并且很快就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暢銷于歐洲國家的東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進口量,由210噸增加到7000噸之多。——楊利川《地理環境與世界歷史》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商業革命”的內涵。a.________;b.商品種類與流通量增長;c.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d.商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e.各地聯系的加強。②引發價格革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 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千克增加到119萬多千克……物價上漲使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主,收入減少了。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高價出售產品而得到好處。——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現象 產生了什么影響 a.從現象看: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b.從影響看:資產階級獲得暴利;封建地主衰落;________。③資本主義發展:歐洲從________、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3)對人類社會: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________格局,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發展進程,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以圖解史: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與早期殖民活動的關系四自我檢測1.16世紀以前,中國的茶葉、巴西的砂糖都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消費品。17世紀初期的歐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藥店里出售的貴重藥品。19世紀,英國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紅茶、砂糖。這些變化說明( )A.海外貿易減小了社會貧富分化B.世界市場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C.殖民擴張助推了各地消費升級D.工業革命消除了地區性飲食差異2.全球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物種之間的交換。據如表可知( )新舊世界主食作物種類(單位:百萬卡路里/公頃)美洲主要作物 舊世界主要作物玉米 7.3 稻米 7.3馬鈴薯 7.5 小麥 4.2甘薯、山藥 7.1 大麥 5.1樹薯 9.9 燕麥 5.5A.人類世界的經濟生活得以豐富 B.物種交換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C.美洲人口由于物種交換而增加 D.舊世界的飲食結構進一步完善3.“這一劇變在奠定大西洋地位的同時,取消了東地中海地區在一個時期內作為‘印度’財富的唯一保管者所擁有的古老特權。”據此可知,“這一劇變”( )A.使得東西方傳統商路暢通 B.拓展了東西方的貿易通道C.促使中東城市走向了衰落 D.加速了歐洲對外殖民擴張4.湯姆 ·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歷史》 --文中稱:“如果哥倫布東行所帶的玉米是上帝的賜福,那么他西行所帶的甘蔗便是個詛咒。”作者認為近代物種交換( )A.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 B.美洲處于主導地位C.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 D.具有鮮明的時代性5.“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是16-19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與本土之間進行的商貿活動。西班牙人先用掠奪的白銀從菲律賓收購中國商船運來的絲綢、瓷器等產品,再用大帆船橫渡太平洋,運抵美洲的阿卡普爾科港,將其中一部分貨物換取當地的黃金、白銀,運往歐洲。據此可知,當時( )A.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B.歐亞地區經濟得以快速發展C.三角貿易促進了人口遷移和物種交換 D.新航路開辟促進了全球貿易6.成立于1753年的英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800多萬件的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主要是在18—19世紀得來的,其中大量是來源于希臘、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珍貴文物。據此推斷,英國國家博物館藏品主要來自( )A.收集積累 B.殖民掠奪 C.國際交流 D.民間捐贈7.如表所示是新航路開辟后新舊大陸間物種的交換。這些物種的交流( )從新大陸引進 的物品 玉米、土豆、紅薯、西紅柿、煙草、花生、龍舌蘭、奎寧、可可、火雞等從舊大陸引進 的部分物品 綿羊、山羊、牛、馬、豬、驢、狗、貓、雞、鶴、鴨、小麥、大麥、大米、香蕉、橙子、芒果、甜瓜、 .洋蔥、葡萄、甘蔗、蘿卜等A.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長 B.導致了世界傳染病的傳播C.引起了世界人口的流動 D.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劇減8.有學者在描述17世紀荷蘭工商業者的生產情景時寫道:“他們不是在加工西印度群島的生鐵嗎 不是在加工俄國的大麻嗎 不是在加工英國的鉛、錫和羊毛嗎 材料反映出荷蘭A.推動了世界性市場的發展 B.加強了對世界的經濟掠奪C.國內工業化程度領先世界 D.生產和消費具有不平衡性9.1698一1775年,英國進出口商品都增長了5—6倍,與殖民地貿易的比重由15%上升到33%。1715—1787年間,法國從海外地區輸入的進口商品增加了10倍,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隨著殖民地商品的再出口,法、英兩國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貿易也大大增長。這反映出當時的歐洲( )A.殖民掠奪全面展開 B.轉口貿易走向興盛C.物價實現長期穩定 D.商業革命深入發展10.16世紀,西班牙探險者繞過美洲南端進入太平洋,來到菲律賓群島。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馬尼拉當局,為生絲、絲織品、棉布、瓷器等中國商品,找到了一條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隨后,中國產品通過“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斷到達美洲地區。這說明當時A.中國商品大量出現在美洲市場 B.歐洲殖民者開通海上絲綢之路C.西班牙加速對美洲的直接掠奪 D.中國政府已經廢止了海禁政策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商品種類 股份公司 貿易中心 貨幣貶值 物價上漲 商業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2. 三角貿易 澳門3. 租住權 荷蘭 荷蘭4. 歐洲移民 西班牙人 農業5. 印第安人 阿拉伯商人 三角貿易 海上貿易網絡 白銀 巴西 菲律賓 新興資產階級 商品貿易中心的轉移和貿易規模的擴大 勞動人民日益貧困化,推動了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 殖民掠奪 多元文明四自我檢測1.B2.A3.B4.C5.D6.B7.A8.A9.D10.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