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一學科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分析美蘇冷戰興起的原因、發展的基本態勢及其影響;辯證認識冷戰的影響及蘇聯解體的原因。2.時空觀念:借助時間軸和地圖,認識冷戰與國際格局變化的基本時間脈絡,區分不同時期的國際形勢。3.史料實證:通過冷戰與兩極格局對峙的相關史料,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和兩極格局形成產生的原因;了解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極力量的發展概況。4.歷史解釋:借助歷史圖片等相關史料,概括兩極格局發展演變的過程、理解多極化趨勢的表現其對國際關系變化的重大影響;認識蘇東劇變的原因和影響。5.家國情懷:分析兩極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認識世界格局發展的總體趨勢,認識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性,引導學生樹立調整、改革、創新意識,堅定社會主義道路,培養四個自信。二學習重難點【重點】美蘇冷戰原因、過程及其影響。【難點】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三課前預習1.社會結構的新變化(1)原因: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2)表現:①就業結構變化:農業和工業的人口比重逐漸下降,____。②“____”人數增加。2.冷戰與兩極格局:兩極格局(1)形成:到20世紀________年代中期,美蘇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2)特點:①兩極格局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及其盟國的總體實力始終強于________及其盟國②有些國家處于兩大陣營之外,如________、________等13.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表現(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政治 1947年3月,杜魯門公開發表反蘇反共的演說“________”,是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標志。 1947年9月,蘇聯和波蘭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________經濟 1947年6月美國實施________,鞏固了西歐資本主義制度。 1949年蘇聯與東歐國家成立________(簡稱“經互會”),形成了以蘇聯________模式為主導的經濟體系。軍事 1949年4月,美國和英法等成立________________,簡稱“北約”。1955年5月接納________為成員國。 蘇聯隨即成立包括________和其它東歐國家在內的成立________,簡稱“華約”,標志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地緣政治 1948年6月開始的________直接導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________于1949年相繼成立,德國分裂。4.兩極格局的瓦解背景(1)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再次加強對蘇聯的遏制,同時大搞______,提出并著手實施“______”,企圖拖垮蘇聯。(2)1985年以后,美蘇關系走向______①美蘇首腦多次會晤,建立了多層次對話機制。②1987年,美蘇簽署《______》,1991年,兩國簽訂《美蘇關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______取得重要進展。③蘇聯實行______,從阿富汗撤軍,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德國統一;等等。(3)蘇聯與中國關系也實現了正常化。5.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多極力量的成長(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1)表現①西歐與日本實力增強:________的成立和發展,________經濟的“起飛”及其要成為“________”的追求,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逐漸分化。②中國的和平崛起:以中國自力更生擁有“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美國總統________訪華等重大事件為標志,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③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蘇聯的________和民族利己主義導致________國家反對蘇聯控制的斗爭,以及________的破裂④第三世界的興起: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西方________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舉行了萬隆會議,由此誕生了體現和平共處原則的“________”。萬隆會議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________運動,是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重要標志。(2)影響:國際關系的這些變化,對美蘇________造成了有力沖擊。四自我檢測1.二戰后,美國提高了西歐地毯和玻璃的進口稅。作為報復,1962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六國將美國凍雞的進口稅從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美國凍雞對六國的出口額猛降60%。這場貿易戰( )A.說明西歐擺脫了美國的控制 B.反映了資本主義陣營走向瓦解C.體現了經濟格局多極化趨勢 D.表明歐盟成員國間的合作加強2.張歷歷在《當代中國外交簡史》中說“朝鮮戰爭結束以后,中國要回到它的主要戰略目標上來……就意味著對內穩定發展,對外尋求自己的國際地位。”為此,新中國( )A.召開一屆人大實施“大躍進”B.統一全國財經參加日內瓦會議C.實施一五計劃出席萬隆會議并提出“求同存異”方針D.完成三大改造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歷史主干知識時間軸。據此推測其整理的歷史主題是( )A.二戰后國際格局變化 B.經濟區域集團化C.冷戰與兩極格局發展 D.全球治理體系化4.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立以技術人員、教師為主要志愿者的和平隊,隸屬于國務院的行政機構。美國將和平隊派遣到發展中國家,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美國意在( )A.推行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和平演變 B.輸出美國的文化與價值觀念C.促進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科技交流 D.援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5.2013年10月,歐盟代表在聯大發言說,美國對古巴政策是一個雙邊問題。美國的單方面封鎖已經波及其他國家,限制了歐盟與古巴的貿易聯系。古巴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這反映了21世紀初期( )A.北約內部分裂在即 B.歐盟公然挑戰美國C.歐盟插手拉美事務 D.多極化趨勢的發展6.下表中的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1955 年在蘇聯和東歐七國締結的《友好互助條約》B.1955 年萬隆會議《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C.1961 年《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宣言》D.1991 年俄羅斯等 11 國簽署的《阿拉木圖宣言》7.二戰后,美國在伊朗推廣良種而獲得了豐收,幫助埃及把300萬英畝的沙漠變成可耕地,幫助印度推行旨在提高糧食生產的50項農村發展計劃。1951年后,美國的各種對外援助都統一在“共同安全計劃”之內。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此類項目已轉由外交部門主導,而且對韓國、柬埔寨等國的援助總額大幅度提高。這些變化表明美國( )A.經濟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強B.農產品過剩問題有所加劇C.冷戰重心逐漸轉向了亞洲D.力圖緩解全球化失衡問題8.冷戰期間,美蘇盡管急劇和激烈對抗,但在多次對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機、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中,雙方均未發生人們所擔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熱戰。這反映出( )A.冷戰期間,世界呈現局部熱戰與全面冷戰的局面B.冷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的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C.美蘇冷戰加劇世界緊張局勢D.美蘇意識形態的不同9.二戰后期建立的雅爾塔體系基本架構一是以大國合作為基礎的聯合國組織;二是美蘇分別控制的東西方兩大勢力范圍。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構性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A.利益與實力的較量 B.戰時同盟關系破裂C.美國實行冷戰政策 D.美國控制了聯合國10.如表為“20世紀50年代—70年代的部分大事摘編”。這反映了( )法 國 支持發展核武器, 推行促進歐洲統一的外交政策,退出北約東歐國家 掀起改革浪潮,試圖改變蘇聯模式,甚至爆發與蘇聯的沖突中 國 中國和蘇聯兩黨、兩國在意識形態等方面逐漸產生重大的分歧,走向分裂A.國際關系逐漸擺脫冷戰影響 B.兩極格局下國際力量分化調整C.兩大陣營意識形態對抗加劇 D.美蘇冷戰的重點區域發生轉移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比重增加 中間階層2. 50 不對稱 不完全 美國 蘇聯 印度 印度尼西亞3. 杜魯門主義 情報局 馬歇爾計劃 經濟互助委員會 計劃經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約 聯邦德國 民主德國 華沙條約組織 柏林危機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4. 軍備競賽 戰略防御計劃 緩和 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 裁軍 戰略收縮5. 歐洲共同體 日本 政治大國 兩彈一星 尼克松 大國主義 東歐 中蘇關系 殖民 萬隆精神 不結盟 兩極格局四自我檢測1.C2.C3.A4.B5.D6.C7.A8.B9.A10.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