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9課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一學科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通過學習,了解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認識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和規律,加深對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理解,形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認識。2.時空觀念:知道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新變化的時代背景、主要表現、演變過程、歷史影響。3.史料實證:運用文獻史料和相關圖片等,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在干預經濟和社會生活方面的主要舉措及變化;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重要影響。4.歷史解釋:通過歷史材料和歷史表述,認識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曲折歷程及發展趨勢,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原因,探究戰后科技革命與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關系。5.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感受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時代沖擊,加深對我國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的理解,形成對加強宏觀調控、尋求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和大國責任的認識。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在科技、經濟、社會結構等方面的新變化。【難點】辯證分析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之間的聯系。三課前預習1.東歐的社會主義建設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前后,東歐各國人民經過艱苦斗爭,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一系列____國家。東歐各國著手恢復遭到戰爭破壞的經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____,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一些東歐國家希望擺脫蘇聯控制,通過改革,走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2.社會運動(1)出現根源:加強國家干預的辦法沒能觸動造成這種不平等和貧困的資本主義____。(2)表現①美國____民權運動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為了爭取自己的____權利,美國黑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終于迫使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②____運動資本主義國家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工作,婦女運動興起,其目的是爭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在婦女運動的推動下,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些國家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③其他運動20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美國學生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對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運動。3.國家的宏觀調控(1)加強國家干預背景 ①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____的資本主義的弊病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生死存亡教訓③____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特點 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____的開支,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需求②制定____,促進經濟協調發展③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等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等結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經濟增長一度較快(2)減少國家干預①原因: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____”現象,表現為經濟增長停滯,____嚴重②措施:適當減少____的干預(3)加強國際協調①建立國際經濟組織: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____、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②發揮大國作用: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采取____,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4.蘇聯的改革(1)赫魯曉夫執政時期①改革內容:平反冤假錯案,強調集體領導,改革干部制度;加大____投入、將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等。②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作《關于個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③評價經濟 注入了某些____經濟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進了農業的發展,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有所增加沒有突破____,國民經濟比例仍然嚴重失調政治 打破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沒有對斯大林的功過作出全面科學的分析,造成嚴重的后遺癥(2)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①改革:在工業領域推行“新經濟體制”改革,____,利用獎金等經濟杠桿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改革只是對傳統體制的____,效果有限。②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熱衷于樹立個人迷信,專斷作風日趨嚴重;各項工作缺乏活力,社會矛盾叢生,發展緩慢。(3)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①經濟改革1985年,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開始進行經濟改革,承認____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作用。②政治改革取消____領導地位,放棄____制度,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和多黨制,在意識形態上拋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行“____”,造成思想混亂,民族分離主義隨之興起。5.“福利國家”(1)概念:指國家通過構建____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2)影響①積極:在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____方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②消極:增加了國家____。(3)演變當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____福利就成為“改革”的內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國都不同程度地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四自我檢測1.20世紀80年代,聯邦德國政府調整社會保障政策,推遲養老金隨工資增長而提高的時間,同時嚴審申請養老金的條件,增加個人交納額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減輕公共財政負擔 B.減緩老齡化進程C.提高勞動者積極性 D.縮小貧富間差距2.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1990年全球貨幣總儲備中,美元占51%,歐洲貨幣占30%;1998年,美元比重上升至66%,歐洲貨幣下跌至15%;2002年,美元比重為65%,歐元為19%。這一統計說明( )A.美國仍保持強勢的國際經濟地位 B.歐洲一體化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C.美元喪失了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美國所控制3.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政府推行經濟政策,控制通貨膨脹,鼓勵企業自由競爭,讓已經實現國有化的企業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國經濟暫時走出衰退狀態。由此可知,英國政府( )A.調整資本主義的運行機制 B.堅持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C.放棄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D.解決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4.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仍然是關鍵貨幣,但是不再受黃金儲備的約束,美國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國的物資輸出,從而提高了國內消費水平和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由此可見,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 )A.美國依然主導世界經濟的發展 B.國際金本位制開始崩潰C.美元特權地位讓美國繼續受益 D.美元失去國際貨幣地位5.如表內容是西歐、美國部分時期的失業率情況對比。這表明( )西歐 美國20世紀50—60年代 3.1% 2.9%20世紀70—80年代 6.7% 5.5%20世紀90年代 11.2% 8.6%A.歐美失業率的差異可能與社會福利制度的傾向有關B.美國失業率低于西歐說明其經濟增速始終高于西歐C.歐美失業率均持續增長說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嚴重D.失業率的持續增長說明歐美放棄了國家干預的政策6.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到韓國,韓國股市與外匯市場劇烈動蕩,股指一路下跌,最低跌到了300點左右,韓元也大幅貶值,國內排名前30強的企業負債比率達到500%,最后不得不向某國際組織申請了約500億美元的救市貸款。該組織應是( )A.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世界貿易組織 D.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7.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政府開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力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將原來由政府負擔的“社會公共服務”推向市場,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社會服務,削減福利開支等,這些措施的推行( )A.解決了“福利國家”的弊端 B.意在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改變了英國的國家管理形式 D.順應了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8.面對復雜局勢變化,英國現實主義傳統往往成為了其解決問題、尋找發展出路的思想基礎。某一時期英國的政策及其實施結果充分體現出英國處理政治及外交事務的特色——盡量避免無謂損害自身利益的暴力斗爭,強調制度與狀態的平穩過渡。據此推斷分析,該政策應是二戰后( )A.率先實行的福利國家 B.實施非殖民化政策C.積極推進歐洲一體化 D.推行“國有化”政策9.1980年以后,英國壟斷和合并委員會每年都對公共機構進行效率方面的調查。調查表明,直到1987年年底由公共占有的企業在1979年至1987年的年均生產率高達4.7%,比制造業的年均生產率高一個百分點。這表明當時英國( )A.經濟發展失去活力 B.國家干預經濟仍占據主導C.經濟仍未走出“滯脹” D.國有企業獲得了一定發展10.如圖為美國政府支出在不同年份占國民生產總值(GDP)比例的變化。它揭示了美國( )A.徹底化解了特定時期的危機 B.政府干預經濟力度時強時弱C.破壞了經濟全球化有序發展 D.聯邦政府職責與作用的擴大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人民民主 蘇聯模式2. 生產資料所有制 黑人 平等 婦女3. 自由放任 社會主義 公共事業領域 經濟發展計劃 滯脹 通貨膨脹 政府對經濟 世界銀行 市場干預行動4. 農業 市場 計劃經濟體制 擴大企業自主權 修修補補 市場調節 蘇共 社會主義 多元化5. 社會保障 社會穩定 財政負擔 減少四自我檢測1.A2.A3.A4.C5.A6.B7.B8.B9.D10.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