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觀看視頻并思考:在你印象中,教師的形象是怎樣的?你認為教師對自己的成長有哪些幫助?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近老師。百 年 大 先 生新課導入:第三單元 師長情誼第六課 師生之間6.1 走近老師1.政治認同: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見證者和陪伴者,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和成長的引路人;2.道德修養: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尊重老師的“不同”,培養尊敬熱愛老師的道德情感;3.健全人格:正確面對風格不同的老師,學會尊重不同風格的老師,與老師友好相處;4.責任意識:幫助學生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責任使命,增強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教學目標:學習導航:1.教師職業特點有哪些?2.新時代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3.為什么老師會有不同的風格?4.如何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一、了解教師職業至圣先師孔子結合視頻,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教師這一職業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1)“傳道”是指教師言傳身教,即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2)“授業”是指教師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3)“解惑”是指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教師要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困惑。在現代社會,教師已發展為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1)傳承文明:人類數千年文明的延續,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來傳承。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2)教書育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職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1.教師職業特點有哪些?張桂梅 素心托高潔同學們,從張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哪些優秀品質呢?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堅持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從教四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身患二十多種疾病,仍奮戰在教育一線,用全部的生命教書育人。——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2.新時代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今天的教師要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知識淵博型慈父慈母型風趣幽默型麻辣熱情型二、風格不同的老師思考:為什么老師會有不同的風格?如何對待風格不同的老師?3.為什么老師會有不同的風格?由于年齡、學識、閱歷、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4.如何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我們要承認老師之間的差異,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尊重老師的“不同”,可以讓我們走近老師,更深入地了解老師。教師是可有可無的嗎?老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信息時代不需要老師。【小小辯論賽】VS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學習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知識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們比老師知道得還多。那么,我們還需要老師嗎?風格不同的老師2.新時代好教師的標準4.如何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3.呈現不同風格的原因1.教師工作的特點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了解教師的職業走 近 老 師課堂小結:教師寄語 立德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師生之間是一場美麗的相遇,我們從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我們一起探索知識,一起經歷成長中的小插曲,希望我們能夠彼此理解,真誠溝通,讓我們的人生因為相遇而變得更有意義,愿我們三年的師生緣,成為一輩子的師生情!1.對于教師職業,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還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下列認識正確的還有( )①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②教師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③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④教師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實的學識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隨堂練習:2.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而教師則恰恰是這個工程中最不容忽視的部分。一個民族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當今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 ③有扎實學識 ④有仁愛之心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D3. 有的老師講解清晰,有的老師比較親和,有的老師表情豐富。不同的老師呈現不同風格的原因是( )①年齡和學識的不同 ②閱歷和性格的不同 ③情緒、親和力的不同 ④情感與思維方式的差異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B4.居里夫人說:“不管一個人取得多么驕人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播下了最初的種子。”可見 ( )A.老師是我們成功的主要因素B.居里夫人具有高尚的品質C.我們應懂得謙虛、謙讓D.我們要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走近老師.pptx 張桂梅 素心托高潔.mp4 百年大先生.mp4 至圣先師孔子.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