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階段特征】本單元二個關鍵詞:一是亞洲國家,二是封建時代。“日出之國”(日本)與“新月之鄉”(阿拉伯),這兩個國家與地區在當今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古代日本和中國關系密切,通過學習古代日本的歷史,不僅可以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歷史特點以及同時期的中國的情況,也便于理解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格局中的變化。阿拉伯地區是當今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教的源起和由來,對理解當代國際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單元課標要求】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單元時空觀念】【必備知識總結】1、日本國的建立和發展:5世紀,統一日本的是哪一個政權?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事件是什么?大和政權;646年(7世紀中期)的大化改新。2、伊斯蘭教的創立:伊斯蘭教是由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創立的?有何意義?穆罕默德;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注意: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建立,是穆罕默德的后繼者完成的)。3、阿拉伯人的貢獻:創造了伊斯蘭文化,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是什么人 阿拉伯人。(佛教: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半島;基督教:公元1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4、單元線索:一次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一大宗教 伊斯蘭教。一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三大文化成就 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醫學集成》和《醫典》、《天方夜譚》。知識點一、大化改新 日本古代社會【2022】版課標·通過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大化 改新 時間 646年開始 領導人 孝德天皇背景 國內:6世紀下半葉,掌權的圣德太子制定一系列法令提高天皇權威,同時派遣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制度 (2)國際:唐朝社會繁榮、開放內容 (1)政治: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遣官吏治理 (2)經濟:①實行“班田收授法”,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再由國家授地,土地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②實行租庸調制度,統一租稅影響 (1)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2)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十分先進的管理體制,促進了日本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為其以后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日本 古代 社會 (1)1~2世紀時,日本有100多個小國,在漢代史籍中,日本被稱為“倭” (2)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日本,王室和貴族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 (3)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隋唐文化;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4)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依附地方豪強的武士及武士集團隨之產生,日本“武士道”開始形成 (5)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組建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天皇大權自此旁落,日本由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名師點睛】1.日本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2.日本善于學習先進文明,從而使自己發展強大。3.我們要學習日本善于學習先進文明的精神,善于改革創新的精神。要堅持當前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易錯提醒】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都是日本向先進文明學習,前者向中國學習,走上了封建主義社會;后者向西方學習,走上了資本主義社會。知識點二、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2022】版課標·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伊斯 蘭教 產生 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伊斯蘭教傳播 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阿拉伯 帝國 建立: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信徒由麥加遷居麥地那[6],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 發展: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承認穆罕默德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擴張:穆罕默德逝世后,繼任者都被稱為哈里發,繼續擴張。至8世紀中期,形成了以巴格達為都城的、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 (4)衰亡:9世紀中葉起,帝國在內訌、分裂、十字軍東征等因素持續打擊下走向衰落,1258年,被蒙古軍所滅 阿拉伯帝國 關鍵信息:麥地那、麥加、巴格達 特點:地跨歐、亞、非三洲 影響:伊斯蘭教向外傳播、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知識點三、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2022】版課標·通過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阿拉伯 帝國在 文化上 的貢獻 概況 830年,在巴格達設立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院為一體的“智慧宮”,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成阿拉伯文 (2)改造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并創造完整的代數學 (3)著《醫學集成》和《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 (4)《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包括《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14]等名篇,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5)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及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影響 阿拉伯帝國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是“連貫東西”的橋梁,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名師點睛】1.馬可·波羅來華和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與傳播屬于世界史上的友好交往活動。民族的交往、文化的傳播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2.我們要重視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重視世界文化的學習和創新。3.我們要堅持開放意識、國際意識和交流意識。4.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古印度人,傳播者是阿拉伯人。【拓展延伸】1.正確對待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文明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民族文化,作為中學生,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和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傳播出去,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2.世界古代史上的三次著名改革。(1)古希臘伯利克里改革:促進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發展到頂峰。(2)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隋唐制度,促進日本向封建社會轉變。(3)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改革:促進了西歐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化,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知識點拔】1、日本莊園享有不輸不入特權;2、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3、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識圖學史】源賴朝 馬可·波羅 阿拉伯數字【單元考點過關】高頻考點01 大化改新學法指導:常考的是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影響(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例1】.(2022年黑龍江大慶)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從六百四十六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體是指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廢除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例2】.(2022年云南昆明)下世紀中期,日本仿效請朝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實行班田制和租庸調制、這場推動日本社會發展的改革被稱為A. 封君封臣制 B. 大化改新C. 農奴制改革 D. 明治維新【例3】.(2021·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運用表格歸納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空白處對應的是A.六年授田一次 B.廢除私地、私民,土地收歸國有C.國家統一賦稅 D.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高頻考點02 伊斯蘭教學法指導:常考的是伊斯蘭教創立的背景、創立者、傳播及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例1】.(2021·湖南邵陽市·九年級期末)“往年在這個節日上,正是穆斯林在圣地麥加履行朝覲功課的時間,但是,今年受疫情的嚴重影響,沙特政府只允許少數人員參加今年的朝覲活動?!边@是摘編自中國某宗教協會致全國各族穆斯林古爾邦節賀信(2020年7月31日),該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例2】.(2021·廣西九年級期末)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各氏族部落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氏族部落還盛行多神崇拜。穆罕默德獨尊安拉宗教思想的提出,對當時阿拉伯半島產生的影響是( )A.發展游牧經濟 B.促進統一大業 C.進行對外擴張 D.加劇部落仇殺【例3】.(2022年重慶B卷)下圖為阿拉伯帝國示意圖。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阿拉伯國家興起于兩河流域B.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扼守紅海交通要沖C.8世紀中期,地中海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內湖阿拉伯帝國地跨亞非歐,便于溝通東西方文化高頻考點03 阿拉伯文化學法指導:??嫉氖前⒗幕l展原因、表現、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例1】.(2022年江蘇鎮江)世界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各具特點。其中,完整的代數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的《醫學集成》和《醫典》,都屬于( )A.古希臘文明 B.古羅馬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華夏文明【例2】.(2022年江蘇連云港)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A 發明與創新 B. 冒險與挑戰 C. 貿易與交流 D. 統一與擴張【例3】.(2022年湖北江漢、潛江)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相傳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少女,自愿嫁給生性殘暴的國王山魯亞爾。她每天晚上講一個故事,每每講到最精彩的地方剛好天亮。國王想聽完故事,不忍懲罰她。就這樣過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于被感動,與她白頭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據此判斷,這部著作是A.《格林童話》 B.《天方夜譚》 C.《源氏物語》 D.《哈姆雷特》【單元能力提升】選擇題1.(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下圖“統治結構示意圖”反映的是A.6世紀前的日本 B.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C.8世紀的法蘭克王國 D.9世紀的東羅馬帝國2.(2022年甘肅金昌)日本著名學者上山春平說,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濃厚的“歐洲色彩”,剝去這一層,下一層是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這層中國文化色彩從制度上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這次“模仿”指的是A.幕府統治 B.倒幕運動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3.(2021年山東臨沂中考真題)下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A.公民 B.國家 C.部民 D.貴族4.(2021·山東濰坊市·九年級期末)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7世紀中期的一次改革。這次改革A.改變了社會性質 B.建立了幕府統治C.產生了近代工業 D.發展了資本主義5.(2021·廣東東莞市·九年級期末)在我國歷史記載中,日本曾一度被稱作"倭國",到唐代的670年,"日本"這一國名才開始使用。習慣上我們還用"東瀛""東洋""扶桑"指稱日本。中國隋唐對日本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其標志性事件是A.大和興起 B.大和統一日本C.大化改新 D.源賴朝設幕府于鐮倉6.(2021·全國)下圖展示的是《古蘭經》中的一頁。上面包括漂亮的阿拉伯字母書法以及金色的葉子,正是這些金色的葉子制成了如同藝術品的珍貴手稿。上述材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的宗教是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7.(2021·河南南陽市·九年級期末)對于古代宗教,有人說是迷信,有人說是信仰,也有人感悟到了人生啟迪。古代統治者卻利用它們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其原因,主要是世界三大宗教在教義上都強調A.宣揚眾生平等,破除等級界限 B.反對暴政剝削,主張平等C.認為人死后靈魂能升入“天堂” D.叫人忍受苦難,放棄斗爭8.(2021·江西贛州市·九年級期末)帝國推行博采多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發起了一場“百年翻譯運動”,由國家資助,將古希臘、古羅馬、波斯、古印度等的學術典籍譯為帝國文字。通過這種形式,希臘古代典籍完整保存下來,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指路明燈。這個帝國是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D.阿拉伯帝國9.(2021·廣東汕頭市·九年級期末)下側圖示說明了A.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B.中國的科技發明傳到世界各地C.阿拉伯人是東方文化的西傳者 D.歐洲的發展主要靠東方科技10.(2021·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型,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被保存至今。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特點是A.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溝通了東西方文化C.保存、傳播古典文明 D.對東歐各國的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材料題11.(2021·河南許昌市·九年級一模)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阿拉伯諺語“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穆罕默德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材料三 從630 年開始,日本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隨行有長期居留的留學生、留學僧和短期入唐,將隨同使團回國的留學僧和留學生,學習唐朝文化。(1)材料一中圖一帝國它保存的希臘羅馬古籍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圖二帝國的形成促進了哪-一宗教的傳播?(2)據材料二說明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這給日本帶來什么影響?(4)綜合以上探究,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12.(2021·甘肅金昌市·九年級期末)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都提倡和平共處,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愛、和平就是宗教的真諦。今天讓我們帶著慈悲、博愛之情去探究宗教的真諦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早期的A宗教主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導信徒間衣食互濟、患難相恤,鼓吹正義必勝,對帝國內身處困境的廣大下層民眾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B宗教在早期倡導眾生平等,力圖在宗教領域突破四大種姓間的嚴格界限。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為主要教義。(1)下面表格中的A、D兩處分別應該填寫什么內容?(2)這三大宗教中,建立政教合一國家的是什么宗教 發展成中古時代歐洲主導思想的是什么宗教?材料二: 麥加朝圣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覲,這些各種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來自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材料三: 2018年3月29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報道。日前,上海市嘉定區公安分局根據線索開展偵查,在嘉定區抓獲一名邪教出版物作案對象邢某某。經檢查,民警在其暫住地查獲邪教宣傳手冊885本、邪教書籍12本、邪教臺歷1本及播放器4臺,嘉定區公安分局依法對當事人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的違法行為處刑事拘留30日。(3)結合以上問題的回答及材料二、三,請談談我們應該怎么區別對待宗教與邪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階段特征】本單元二個關鍵詞:一是亞洲國家,二是封建時代?!叭粘鲋畤保ㄈ毡荆┡c“新月之鄉”(阿拉伯),這兩個國家與地區在當今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古代日本和中國關系密切,通過學習古代日本的歷史,不僅可以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歷史特點以及同時期的中國的情況,也便于理解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格局中的變化。阿拉伯地區是當今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教的源起和由來,對理解當代國際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單元課標要求】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單元時空觀念】【必備知識總結】1、日本國的建立和發展:5世紀,統一日本的是哪一個政權?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事件是什么?大和政權;646年(7世紀中期)的大化改新。2、伊斯蘭教的創立:伊斯蘭教是由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創立的?有何意義?穆罕默德;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注意: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建立,是穆罕默德的后繼者完成的)。3、阿拉伯人的貢獻:創造了伊斯蘭文化,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是什么人 阿拉伯人。(佛教: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半島;基督教:公元1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4、單元線索:一次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一大宗教 伊斯蘭教。一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三大文化成就 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醫學集成》和《醫典》、《天方夜譚》。知識點一、大化改新 日本古代社會【2022】版課標·通過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大化 改新 時間 646年開始 領導人 孝德天皇背景 國內:6世紀下半葉,掌權的圣德太子制定一系列法令提高天皇權威,同時派遣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制度 (2)國際:唐朝社會繁榮、開放內容 (1)政治: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遣官吏治理 (2)經濟:①實行“班田收授法”,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再由國家授地,土地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②實行租庸調制度,統一租稅影響 (1)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2)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十分先進的管理體制,促進了日本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為其以后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日本 古代 社會 (1)1~2世紀時,日本有100多個小國,在漢代史籍中,日本被稱為“倭” (2)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日本,王室和貴族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 (3)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隋唐文化;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4)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依附地方豪強的武士及武士集團隨之產生,日本“武士道”開始形成 (5)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組建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天皇大權自此旁落,日本由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名師點睛】1.日本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2.日本善于學習先進文明,從而使自己發展強大。3.我們要學習日本善于學習先進文明的精神,善于改革創新的精神。要堅持當前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易錯提醒】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都是日本向先進文明學習,前者向中國學習,走上了封建主義社會;后者向西方學習,走上了資本主義社會。知識點二、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2022】版課標·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伊斯 蘭教 產生 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伊斯蘭教傳播 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阿拉伯 帝國 建立: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信徒由麥加遷居麥地那[6],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 發展: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承認穆罕默德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擴張:穆罕默德逝世后,繼任者都被稱為哈里發,繼續擴張。至8世紀中期,形成了以巴格達為都城的、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 (4)衰亡:9世紀中葉起,帝國在內訌、分裂、十字軍東征等因素持續打擊下走向衰落,1258年,被蒙古軍所滅 阿拉伯帝國 關鍵信息:麥地那、麥加、巴格達 特點:地跨歐、亞、非三洲 影響:伊斯蘭教向外傳播、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知識點三、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2022】版課標·通過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阿拉伯 帝國在 文化上 的貢獻 概況 830年,在巴格達設立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院為一體的“智慧宮”,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成阿拉伯文 (2)改造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并創造完整的代數學 (3)著《醫學集成》和《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 (4)《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包括《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14]等名篇,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5)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及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影響 阿拉伯帝國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是“連貫東西”的橋梁,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名師點睛】1.馬可·波羅來華和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與傳播屬于世界史上的友好交往活動。民族的交往、文化的傳播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2.我們要重視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重視世界文化的學習和創新。3.我們要堅持開放意識、國際意識和交流意識。4.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古印度人,傳播者是阿拉伯人。【拓展延伸】1.正確對待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文明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民族文化,作為中學生,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和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傳播出去,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2.世界古代史上的三次著名改革。(1)古希臘伯利克里改革:促進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發展到頂峰。(2)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隋唐制度,促進日本向封建社會轉變。(3)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改革:促進了西歐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化,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知識點拔】1、日本莊園享有不輸不入特權;2、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3、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識圖學史】源賴朝 馬可·波羅 阿拉伯數字【單元考點過關】高頻考點01 大化改新學法指導:常考的是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影響(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例1】.(2022年黑龍江大慶)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從六百四十六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體是指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廢除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改革指的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的社會政治變革運動,發生于646年,因此年為大化元年,故大化改新,A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彼得一世在17世紀末進行的一次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排除B項;廢除農奴制改革是1861年俄國在亞歷山大二世領導下進行的一次改革,使得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排除C項;明治維新是日本1868年進行的改革,此后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排除D項;故選A項。【例2】.(2022年云南昆明)下世紀中期,日本仿效請朝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實行班田制和租庸調制、這場推動日本社會發展的改革被稱為A. 封君封臣制 B. 大化改新C. 農奴制改革 D. 明治維新【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仿照中國唐朝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使日本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B項正確;歐洲封建時代實行封君封臣制、1861年俄國實施農奴制改革、19世紀中后期日本開始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實行明治維新,排除ACD項。故選B項。【例3】.(2021·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運用表格歸納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空白處對應的是A.六年授田一次 B.廢除私地、私民,土地收歸國有C.國家統一賦稅 D.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成為中央及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D;ABC是大化改新的內容,不是影響,排除。高頻考點02 伊斯蘭教學法指導:??嫉氖且了固m教創立的背景、創立者、傳播及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例1】.(2021·湖南邵陽市·九年級期末)“往年在這個節日上,正是穆斯林在圣地麥加履行朝覲功課的時間,但是,今年受疫情的嚴重影響,沙特政府只允許少數人員參加今年的朝覲活動。”這是摘編自中國某宗教協會致全國各族穆斯林古爾邦節賀信(2020年7月31日),該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答案】C【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紀初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C正確;佛教誕生于南亞的印度半島,A排除;基督教誕生于巴勒斯坦地區,B排除;道教誕生于東漢時期的中國,D排除;故選C。【例2】.(2021·廣西九年級期末)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各氏族部落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氏族部落還盛行多神崇拜。穆罕默德獨尊安拉宗教思想的提出,對當時阿拉伯半島產生的影響是( )A.發展游牧經濟 B.促進統一大業 C.進行對外擴張 D.加劇部落仇殺【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創立了伊斯蘭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因此穆罕默德獨尊安拉宗教思想的提出,對當時阿拉伯半島產生的影響是促進統一大業。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3】.(2022年重慶B卷)下圖為阿拉伯帝國示意圖。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阿拉伯國家興起于兩河流域B.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扼守紅海交通要沖C.8世紀中期,地中海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內湖D.阿拉伯帝國地跨亞非歐,便于溝通東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地跨亞非歐,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D項正確;兩河流域產生古巴比倫王國,排除A項;巴格達是阿拉伯帝國的首都,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底格里斯河的碼頭,溝通世界貿易起重要作用,排除B項;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橫跨亞非歐,地中海已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排除C項。故選D項。高頻考點03 阿拉伯文化學法指導:??嫉氖前⒗幕l展原因、表現、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例1】.(2022年江蘇鎮江)世界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各具特點。其中,完整的代數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的《醫學集成》和《醫典》,都屬于( )A.古希臘文明 B.古羅馬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華夏文明【答案】C【解析】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構思巧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因此屬于阿拉伯文明,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例2】.(2022年江蘇連云港)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A 發明與創新 B. 冒險與挑戰 C. 貿易與交流 D. 統一與擴張【答案】C【解析】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 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材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貿易與交流,C項正確;發明與創新、冒險與挑戰和統一與擴張不符合材料中阿拉伯人傳播與交流的特點,排除A、B和D項。故選C項。【例3】.(2022年湖北江漢、潛江)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相傳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少女,自愿嫁給生性殘暴的國王山魯亞爾。她每天晚上講一個故事,每每講到最精彩的地方剛好天亮。國王想聽完故事,不忍懲罰她。就這樣過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于被感動,與她白頭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據此判斷,這部著作是A.《格林童話》 B.《天方夜譚》 C.《源氏物語》 D.《哈姆雷特》【答案】B【解析】《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間故事集,書中所講的辛巴達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故事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真實反映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B項正確;《格林童話》是18世紀初兩位德國歷史學家兼語言學家搜集整理的民間傳說、童話故事集,排除A項;《源氏物語》是由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排除C項;《哈姆雷特》是英國的莎士比亞的作品,排除D項。故選B項。【單元能力提升】選擇題1.(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下圖“統治結構示意圖”反映的是A.6世紀前的日本 B.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C.8世紀的法蘭克王國 D.9世紀的東羅馬帝國【答案】A【詳解】根據“大王、部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6世紀前的日本,5世紀初,大和統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從事農業生產的稱為田部,A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項不符,排除。故選擇A。2.(2022年甘肅金昌)日本著名學者上山春平說,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濃厚的“歐洲色彩”,剝去這一層,下一層是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這層中國文化色彩從制度上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這次“模仿”指的是A.幕府統治 B.倒幕運動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大化改新,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C項正確;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權旁落,日本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幕府統治,為推翻幕府統治,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發動了倒幕運動,天皇掌握實權,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學習,史稱“明治維新”,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項。3.(2021年山東臨沂中考真題)下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A.公民 B.國家 C.部民 D.貴族【答案】A【詳解】公元646年,日本實行大化改新。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故A符合題意;B、C和D與圖片中分配土地對象不符合,排除。故選A。4.(2021·山東濰坊市·九年級期末)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7世紀中期的一次改革。這次改革A.改變了社會性質 B.建立了幕府統治C.產生了近代工業 D.發展了資本主義【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7世紀中期的一次改革”可知,7世紀時,日本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發展到了封建社會,故A正確;幕府統治是在1185年開始,故B錯誤;明治維新使日本產生了近代工業,發展了資本主義,故排除CD項。故選A。5.(2021·廣東東莞市·九年級期末)在我國歷史記載中,日本曾一度被稱作"倭國",到唐代的670年,"日本"這一國名才開始使用。習慣上我們還用"東瀛""東洋""扶桑"指稱日本。中國隋唐對日本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其標志性事件是A.大和興起 B.大和統一日本C.大化改新 D.源賴朝設幕府于鐮倉【答案】C【詳解】根據“到唐代的670年”可得出這指的是646年的大化改新。大化革新將日本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故C項正確;大和興起是指日本的興起,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A;大和統一日本是4-5世紀,排除B;D項在12世紀,排除D。6.(2021·全國)下圖展示的是《古蘭經》中的一頁。上面包括漂亮的阿拉伯字母書法以及金色的葉子,正是這些金色的葉子制成了如同藝術品的珍貴手稿。上述材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的宗教是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宗教是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說教后來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選項D符合題意;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選項A不符合題意;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在印度創立佛教,佛教反對將人分為等級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選項B不符合題意;公元1世紀,耶穌創立基督教,地點是巴勒斯坦,基督教教義的核心是宣揚對人類的博愛,典籍是《圣經》,選項C不符合題意。故選D。7.(2021·河南南陽市·九年級期末)對于古代宗教,有人說是迷信,有人說是信仰,也有人感悟到了人生啟迪。古代統治者卻利用它們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其原因,主要是世界三大宗教在教義上都強調A.宣揚眾生平等,破除等級界限 B.反對暴政剝削,主張平等C.認為人死后靈魂能升入“天堂” D.叫人忍受苦難,放棄斗爭【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在社會矛盾重重,人們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況下產生的。它們的教義都宣揚忍耐、順從等主張,它們的產生地都在亞洲。世界三大宗教教義中的共同點主要是指教人忍受苦難,放棄斗爭,因而有利于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在古代都曾被統治者所利用。故D符合題意;宣揚眾生平等,破除等級界限的是佛教,A排除;反對暴政剝削,主張現世平等,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思想,B排除;認為人死后靈魂都能升入天堂,是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思想,C排除。故選擇D。8.(2021·江西贛州市·九年級期末)帝國推行博采多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發起了一場“百年翻譯運動”,由國家資助,將古希臘、古羅馬、波斯、古印度等的學術典籍譯為帝國文字。通過這種形式,希臘古代典籍完整保存下來,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指路明燈。這個帝國是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D.阿拉伯帝國【答案】D【詳解】題干點明了這個帝國在文化方面的特點和成就,如“博采多家、兼容并蓄”,如對保存古希臘、羅馬典籍方面的貢獻,聯系所學知識,選擇項中,只有阿拉伯帝國同時符合這些特點和成就,D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項排除。故選擇D。9.(2021·廣東汕頭市·九年級期末)下側圖示說明了A.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B.中國的科技發明傳到世界各地C.阿拉伯人是東方文化的西傳者 D.歐洲的發展主要靠東方科技【答案】C【詳解】依據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故C符合題意;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的說法錯誤,排除A;中國的科技發明傳到世界各地和歐洲的發展主要靠東方科技在圖示中不能體現,排除BD。故選C。10.(2021·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型,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被保存至今。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特點是A.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溝通了東西方文化C.保存、傳播古典文明 D.對東歐各國的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傳播了古典文明,故C符合題意;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A不符合題意;溝通了東西方文化與題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對東歐各國的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材料題11.(2021·河南許昌市·九年級一模)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阿拉伯諺語“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穆罕默德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材料三 從630 年開始,日本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隨行有長期居留的留學生、留學僧和短期入唐,將隨同使團回國的留學僧和留學生,學習唐朝文化。(1)材料一中圖一帝國它保存的希臘羅馬古籍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圖二帝國的形成促進了哪-一宗教的傳播?(2)據材料二說明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這給日本帶來什么影響?(4)綜合以上探究,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答案】(1)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伊斯蘭教。(2)原因: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發揚光大。阿拉伯統治者重視文化。影響: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3)日本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推動日本進行改革,促進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4)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之精華,棄之糟粕。【詳解】(1)第一問:讀圖可知,圖一中帝國是拜占庭帝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第二問:讀圖可知,圖二是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在7世紀在阿拉伯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2)第一問:根據“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概括可知,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有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學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此外,阿拉伯統治者重視文化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3)根據“遣唐使”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和留學生等學習唐朝文化。以唐朝文化、制度為典范,推動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等,使日本發生社會轉型,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樣性。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文化繁榮,有利于文化傳播與創新,有利于帶動地區發展。同時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2.(2021·甘肅金昌市·九年級期末)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都提倡和平共處,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愛、和平就是宗教的真諦。今天讓我們帶著慈悲、博愛之情去探究宗教的真諦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早期的A宗教主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導信徒間衣食互濟、患難相恤,鼓吹正義必勝,對帝國內身處困境的廣大下層民眾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B宗教在早期倡導眾生平等,力圖在宗教領域突破四大種姓間的嚴格界限。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為主要教義。(1)下面表格中的A、D兩處分別應該填寫什么內容?(2)這三大宗教中,建立政教合一國家的是什么宗教 發展成中古時代歐洲主導思想的是什么宗教?材料二: 麥加朝圣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覲,這些各種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來自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材料三: 2018年3月29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報道。日前,上海市嘉定區公安分局根據線索開展偵查,在嘉定區抓獲一名邪教出版物作案對象邢某某。經檢查,民警在其暫住地查獲邪教宣傳手冊885本、邪教書籍12本、邪教臺歷1本及播放器4臺,嘉定區公安分局依法對當事人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的違法行為處刑事拘留30日。(3)結合以上問題的回答及材料二、三,請談談我們應該怎么區別對待宗教與邪教?【答案】(1)A處是基督教D處是穆罕默德(2)分別是伊斯蘭教、基督教(3)要尊重宗教信仰,宗教信徒,嚴厲打擊邪教活動和邪教組織,積極宣傳反邪教知識等。【詳解】(1)依據課本所學,基督教產生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耶穌就是救世主,要求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故A為基督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他號召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說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故D為穆罕默德。(2)依據課本所學,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內部矛盾叢生,外部勢力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統一,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應運而生。622年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半島各部落代表到麥加朝覲,承認穆罕默德的獨尊地位。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了;法蘭克等國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會捐贈大量地產,教會也巧取豪奪,成為了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羅馬教廷也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們加緊對人民的精神統治,殘酷壓制于教會觀點相悖的異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發展成中古時代歐洲主導思想。(3)依據前面的材料,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都提倡和平共處,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愛、和平就是宗教的真諦。可知宗教是人類思想文化意識的一部分,倡導信徒融于社會、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維護社會和諧。但邪教則相反,它的是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鼓吹、煽動推翻政府;我們應該采取正確的態度對待宗教和邪教,尊重宗教信仰、宗教信徒,嚴厲打擊邪教活動和邪教組織,積極宣傳反邪教知識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原卷版)【統編版九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過關提升練】.docx 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解析版)【統編版九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過關提升練】.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