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統編版九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過關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統編版九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過關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單元 走向近代
世界近代史基本線索
一條主線: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鞏固。
兩大問題: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
三大時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格局趨勢: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趨勢: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
經濟趨勢: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
【階段特征】
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萌芽并逐步發展,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的變革。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城的反映,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陌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政治方面 富裕農民和城市市民階層逐漸成為新的政治力量,促使西歐社會結構發生改變。資產階級逐漸興起,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
經濟方面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等新的生產組織形式逐漸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條件。
思想文 化方面 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反映,其核心是人文主義。
【單元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3、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單元時空觀念】
【必備知識總結】
本部分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包括:經濟的發展、思想的進步、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等,世界歷史擺脫中世紀的封建束縛,步入近代,整個世界逐漸連成一體。
文藝復興運動:14--15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在文化領域的反映指的是什么事件?
文藝復興運動
2、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早期,是什么事物的出現,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
3、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狀態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新航路開辟(人類歷史步入近代)
4.單元線索:
一條主線 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鞏固。
兩大問題 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
三大時期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格局趨勢 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趨勢 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
經濟趨勢 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
知識點一、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租地 農場和手工工場 租地 農場 背景 (1)11世紀后,歐洲農村開展墾殖運動,墾殖者成為新開發地區的主人 (2)農奴開始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權、人身自由增強 (3)莊園制下的小塊土地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產生 一些富農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
特點 采用新的方式進行經營,雇傭農民;產品面向市場
意義 是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手工工場 背景 (1)農業發展促進城市商業發展 (2)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他們更多為市場而生產特點集中的手工工場
發展 早期農村出現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特點 商人提供原料和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在共同的地點集中勞動
意義 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能更好滿足社會對商品的需求
農業和手工業變化的共同特點 日益集中,都出現雇傭勞動關系,體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西歐 社會 的發展 富裕 農民 形成原因 貴族抵押或變賣土地,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
影響 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市民 階級 組成 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商人
享有權利 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特殊法律保護
政治影響 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知識點二、文藝復興運動
【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1.文藝復興
概念 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性質 新興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進程 14世紀中葉,興起于意大利→15、 16世紀,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持續到17世紀
背景 經濟: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地工商業有了一定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并有雄厚的財力為文學藝術提供物質基礎 (2)思想: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和對人性的扼殺,對教會要求苦行禁欲、追求死后進入天堂的生活態度也漸生異議 (3)文化:意大利自身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多樣化的人才。東羅馬帝國滅亡前后,一大批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的流入
思想 主張 (1)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2)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自由、幸福、物質享受 (3)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核心 思想 人文主義(其實質是世俗精神、科學精神、理性精神的融合)
代表 人物 但丁 簡介:但丁 ,意大利著名詩人 地位:文藝復興的先驅 。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 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文藝復興“文學三杰” (3)名言:“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達·芬奇 (1)簡介: 達·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畫家,且多才多藝 (2)作品:他的畫作將藝術創作與科學探索結合起來,擅長刻畫人物內心世界。代表作《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3)地位:達·芬奇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并稱文藝復興“美術三杰”
莎士比亞 (1)簡介: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的文學家,代表了當時文學最高成就 (2)名言:“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
特點 借助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復興(繼承并發展)的方式,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
性質 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影響 文藝復興覆蓋了當時歐洲主要國家,內容涉及到文等眾多領域,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沖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錮和陳腐的宗教神學束縛,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知識縱橫 縱向:①古希臘文明與文藝復興:古希臘文明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②雅典民主政治與西方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成為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源頭。
異同比較 文藝復興與百家爭鳴
項目 文藝復興 百家爭鳴
不同點 時間 14世紀中葉開始 戰國時期
地點 歐洲 中國
發展 階段 西歐處于封建社會瓦解、工場手工業興起時期 中國處于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初步形成的時代
代表階 級利益 代表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 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和小生產者的利益
相 同 點 (1)都發生在社會轉型時期,都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中產生巨大反響的產物 (2)都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如中國的封建生產方式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3)都屬于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生產發展和歷史進步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現實社會中“人”的巨大作用。中國以人為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傾向突出,西歐形成了“人文主義”的思想
2.《神曲》 莎士比亞的戲劇 《蒙娜麗莎》
《神曲》 作者 但丁
概況 構成: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 主題: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感情與理想
地位 《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莎士比亞的戲劇 代表作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 《麥克白》 《李爾王》 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 (3)其他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其著名戲劇
主題 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映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
《蒙娜麗莎》 作者 達·芬奇
概況 是少婦肖像油畫。人物形象神態自若,嘴角含著一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點悲傷,富有生命的活力,給人以無限遐想和強烈的現實感。充分體現人文主義思想
知識點三、探尋新航路
【2022】版課標·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1.探尋新航路的熱潮
歷史因素 經濟根源 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
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
社會根源 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行紀》中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描繪,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
商路因素 亞洲的商品要先匯聚到地中海地區,再轉運歐洲各地,中間要經過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層層轉手,商品到達歐洲后,價格已經漲了8—10倍
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客觀條件 地圓學說的流行 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有的學者還能大致勾畫出地球的自然輪廓。他們斷定,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一些人試圖環繞地球進行航行
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
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
同時,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載重量增加;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
2.探尋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及其活動
航海家 資助國家 時間 航行路線
迪亞士 葡萄牙 1487—1488年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好望角
達·伽馬 葡萄牙 1497—1498年 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
哥倫布 西班牙 1492—1493年 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古巴和海地等地(“發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 西班牙 1519—1522年 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哥倫布到達了美洲,但他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3.探尋新航路的意義:
影響 對世界 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現”)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世界貿易從此步入繁盛,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3)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煙草、可可等被帶到了世界各地)、衣食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習俗的變化 (4)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打擊了天主教會神學思想統治,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對歐洲 (1)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揭開了近代歐洲早期殖民掠奪、擴張的序幕,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
對亞、非、美地區 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密切 歐洲文化隨之傳入亞、非、拉,對當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亞、非、拉美開始淪為歐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步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亞、非、美洲人民的苦難由此開始
【名師點撥】
1.文藝復興是發現“人”的運動,新航路開辟是發現“世界”的活動。
2.我們要樹立堅持真理的信念和開拓創新的品質。
3.學習航海家敢于創新、不畏艱險、勇于拼搏的大無畏精神。
【易錯提醒】
1.文藝復興之所以首先興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
2.首次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首次發現通往東方航線的是達.伽馬;首次進行環球航行,并且證明地圓學說的是麥哲倫.
3.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開辟早了半個多世紀,發展了亞非友好關系;而新航路開辟加緊了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
【拓展延伸】
知識點四、早期殖民掠奪
【2022】版課標·通過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1.“三角貿易”
主要從 事國家 西班牙(最先進行)、英國(獲利最大)、葡萄牙、 法國
目的 補充和增加美洲的勞動力,獲取更大利潤 關鍵信息: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反映內容:16~19世紀中期的三角貿易 特點:貿易路線連接歐洲、美洲、非洲呈三角形 實質: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
英國經 營概況 (1)出程:從英國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類等工業品運往非洲傾銷 (2)中程: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賣給當地種植園主 (3)歸程:購進殖民地蔗糖、煙草等特產,滿載黃金白銀返回英國,用于國內擴大再生產
名稱 由來 航程大致呈三角形,故該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
影響 (1)對英國: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 (2)對歐洲:罪惡的奴隸貿易歷時數百年之久,是歐洲殖民國家 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其聚斂了巨額財富 (3)對美洲:促進了美洲的開發,改變了美洲的人口和社會階層結構,促進了美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4)對非洲:使非洲失去大量人口,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5)對世界:密切了各洲際的聯系,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2.資本原始積累
概念 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過程,資金、市場、勞動力、原料等的積累,有相當部分通過殖民掠奪、“三角貿易”來滿足,這個過程充滿了血腥
史實 葡萄牙 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 在亞、非、拉美建立殖民據點與商站,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要道,并在當地進行掠奪式的貿易,侵占中國澳門和南美巴西
西班牙 (1)16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國,并強占亞洲菲律賓 (2)強迫美洲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勞作
荷蘭 (1)荷蘭一度控制著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2)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奪取馬六甲海峽、錫蘭;中國臺灣、在非洲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法國 17世紀下半葉,法國加入殖民爭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
英國 (1)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 (2)英國殖民者在美洲建立大種植園,生產工業所需原材料,并從事奴隸貿易 (3)從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通過與荷蘭、法國的一系列戰爭,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
影響 (1)對殖民地:殖民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殖民者把歐洲文化帶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的社會發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2)對歐洲:歐洲殖民國家以掠奪殖民地財富、銷售工業產品等形式形成的原始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3)對世界:將產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作物帶到歐洲,同時向外銷售歐洲工業制品,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
認識 (1)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重要途徑 (2)歐洲原始資本原始積累以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為主要手段,帶有野蠻性和殘酷性
【易錯提醒】
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強調人的作用,增強了人們戰勝自然的勇氣,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精神動因;人文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又帶有個人主義,導致西歐社會私欲膨脹,成為殖民擴張的思想基礎。
【識圖學史】
但丁 《蒙娜麗莎》 達·芬奇 莎士比亞
新航路開辟 三角貿易
【單元考點過關】
高頻考點01 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西歐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的背景、西歐社會出現租地農場、手工工場、富裕農民、市民階層。(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例1】.(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14世紀前后,西歐社會萌發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A.莊園經濟自給自足 B.自由放任理論產生
C.城市自治司法獨立 D.雇工分工合作興起
【答案】D
【詳解】14世紀中葉以后,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這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發展,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商人不僅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故D符合題意;莊園經濟在14世紀前后開始走向瓦解,排除A;自由放任理論與經濟上的表現無關,排除B;城市自治司法獨立與經濟上的表現無關,排除C。故選D。
【例2】.(2022年山東東營)如圖是某同學在預習《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的設計的部分知識結構圖,其中①處應是
A.手工業行會 B.租地農場 C.手工業者 D.工廠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據《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的部分知識結構圖,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西歐經濟和社會出現了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之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自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故①處應是租地農場,B項正確;手工業行會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手工業者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工廠制度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建立的,排除D項。故選B項。
高頻考點02 文藝復興運動及代表人物、作品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與傳播、核心思想、方式、實質及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例1】.(2022年江蘇鎮江)14世紀,佛羅倫薩的市民強烈地感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這段材料能夠體現文藝復興所提倡的( )
A.重商主義 B.人文主義 C.理性主義 D.封建主義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強烈地感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因此,在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B項正確;重商主義與文藝復興無關,排除A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思想,排除C項;文藝復興反映資產階級的訴求,不是封建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
【例2】.(2022年湖南婁底)下圖是拉斐爾創作的圣母像,畫家不再呈現圣母頭上的光環,卻賦予她純樸善良、和藹可親的形象,充滿了人間的愛。該作品表現了
A.圣母的神圣威嚴 B.中世紀藝術風格
C.人們的物質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輝
【答案】D
【解析】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其創作的圣母像,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了人間的愛,體現了世俗的人性光輝的人文主義精神,故選D;“純樸善良、和藹可親”體現的是世俗母親的慈愛人性,無法體現神圣威嚴,排除A;拉斐爾創作的圣母像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排除B;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
【例3】.(2022年湖南張家界)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該詩作是
A.《天方夜譚》 B.《神曲》
C.《羅密歐與朱麗葉》 D.《戰爭與和平》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但丁的長篇詩作《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B項符合題意;《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文學瑰寶,排除A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莎士比亞作品,排除C項;《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托爾斯泰的作品,排除D項。故選B項。
【例4】.(2021年甘肅定西中考真題)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這說明文藝復興實質上反映的是
A.新興無產階級的要求 B.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C.莊園領主們的要求 D.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及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新興無產階級沒有產生,故A項錯誤;莊園領主們屬于封建領主,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文藝復興運動是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故D項錯誤。
高頻考點03 新航路的開辟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條件、航海家的貢獻及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例1】.(2022年四川成都)1492年,一位探險家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519—1522年,另一位探險家的船隊從歐洲出發,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這兩位探險家分別是
A.哥倫布和迪亞士 B.達·伽馬和麥哲倫 C.哥倫布和麥哲倫 D.迪亞士和達·伽馬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麥哲倫船隊經過3年的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由此可知,這兩位航海家是哥倫布和麥哲倫,C項正確;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發現了好望角,排除AD項;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經過好望角,最終到達印度,排除B項。故選C項。
【例2】.(2022年山東濰坊)右表中四位歷史人物分別到達了不同地域。對其認識正確的是( )
歷史人物 到達地域
迪亞士 到達好望角
達·伽馬 到達印度
哥倫布 發現美洲
麥哲倫 環球航行
A.掠奪非洲黑人奴隸 B.瘋狂傾銷工業產品 C.深受地圓學說影響 D.武力爭奪世界霸權
【答案】C
【詳解】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地圓學說的影響下,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C項正確;據材料“右表中四位歷史人物分別到達了不同地域”可知,材料主旨是新航路的開辟,而非“掠奪非洲黑人奴隸”,排除A項;B項發生在工業革命時期,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殖民爭霸,排除D項。故選C項。
【例3】.(2022年山東聊城)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甘薯等傳入歐、亞、非等大洲;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如小麥、水稻等。促使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A.亞歷山大東征 B.鄭和下西洋 C.新航路開辟 D.阿拉伯帝國擴張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原產美洲的高產作物傳入世界其他地區,世界其他地區的很多作物也傳入美洲,這是因為哥倫布到達美洲,開辟了新航路,C項正確;促使作物傳播的主要因素是新航路的開辟,與亞歷山大東征、鄭和下西洋和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
【例4】.(2022年江蘇宿遷)地理知識不再囿于一個地區或一個大陸,整個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實的世界地圖也制成了。這說明新航路開辟
A.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 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
C.加劇了殖民擴張與掠奪 D.使世界觀念逐步確立起來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地理知識不再囿于一個地區或一個大陸,整個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實的世界地圖也制成了”可知,新航路的開辟,讓人們對世界有了更為清楚的認知,使世界觀念逐步確立起來,D項正確;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也加劇了殖民擴張與掠奪,由此可知,ABC項說法無誤但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項。
高頻考點04 三角貿易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最早進行殖民活動的國家、罪惡的“三角貿易”的內容及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例1】.(2022年廣西貴港)歷史事實是對歷史的真實描述,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結論。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歐洲殖民者從事黑奴貿易,賺取高額利潤
B.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
C.歐洲殖民擴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D.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種族滅絕政策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歐洲殖民擴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屬于對西方殖民擴張的評價,因此屬于歷史觀點,C項正確;ABD項都是對事件的描述,屬于歷史敘述,不是觀點,排除ABD項。故選C項。
【例2】.(2022年四川自貢)據統計,新航路開辟后,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間就從美洲搜刮了1.6萬噸白銀和180噸黃金。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
A. 有助于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B. 促使西班牙成為“海上馬車夫”
C. 促進了全球物種的大交換 D. 推動美洲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新航路開辟后,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間就從美洲搜刮了1.6萬噸白銀和180噸黃金”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搜刮了大量的黃金白銀,這些有助于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A項正確;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排除B項;材料主旨強調資本原始積累,并不是強調全球物種的大交換,排除C項;世界貿易的中心是歐洲,不是美洲,排除D項。故選A項。
【例3】.(2022年江蘇蘇州)小明同學通過課外閱讀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億人死于瘟疫。他組織同學們進行歷史課程路學科主題學習,選用了下圖漫畫。他們的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是
A. 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 B. 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
C. 殖民爭霸開拓世界市場 D. 橫渡大西洋的蒸汽輪船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在殖民貿易過程中的瘟疫,屬于殖民爭霸開拓世界市場帶來的,C項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以及蒸汽輪船,排除A、B、C項。故選C項。
【例4】.(2022年遼寧盤錦)下圖所示歷史事件使非洲
A.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B.獲得了大量勞動力
C.喪失近1億的精壯人口 D.牟取了巨額的利潤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角貿易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使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造成非洲傳統文明衰落,社會經濟倒退。C項正確;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三角貿易為美洲地區的開發提供了勞動力,排除B項;三角貿易使歐洲殖民者牟取了巨額的利潤,獲得了驚人的財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巨額的資本,排除D項。故選C項。
【單元能力提升】
選擇題
1.(2021·重慶永川區·九年級月考)13-14世紀,歐洲大多數貴族將其地產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富裕農民、騎士、鄉紳則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多村行政事務。這表明,當時歐洲
A.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B.新興市民階層的迅速發展
C.農村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 D.基層地方自治模式的出現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13-14世紀,歐洲大多數貴族將其地產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富裕農民、騎士、鄉紳則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多村行政事務”說明富裕農民、騎士、鄉紳實力在增強,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當時歐洲農村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C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雇傭關系,不能得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A排除;富裕農民、騎士和鄉紳不屬于市民階層,B排除;材料中僅反映了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不是基層地方自治模式。D排除;故選C。
2.(2021·陜西西安市·九年級期末)下面示意圖空白框中應填寫的內容是
A.西歐土地關系的變化 B.西歐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
C.西歐手工業的發展 D.西歐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答案】B
【詳解】依據表格內容?表現在莊園和分散的手工工場兩個方面。結合課本所學可知,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西歐莊園內出現了租地農場,雇用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這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發展。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歐洲農村土地關系的變化,租地農場的出現,還有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B正確;AC各表述了示意圖的一個方面,不全面。排除;圖示只能體現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還沒有確定資本主義制度。D排除;故選B。
3.(2020年湖北孝感)《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
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開始了文藝復興
C.完成了新航路開辟 D.壟斷了東西方貿易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在14世紀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16世紀,手工工場迅速發展,在西歐各國流行,英國成為手工工場最興盛的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選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文藝復興運動,故排除B項;16世紀完成了新航路開辟,時間不符,故排除C項;奧斯曼土耳其壟斷了東西方貿易,故排除D項。故選A。
4. (2022年江蘇蘇州)“英國詩歌之父”杰弗里·喬叟(1340一1400)青年時期曾在意大利會見彼特拉克.后者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尖銳地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對他的恰當評價是
A. 人文主義的宣揚者 B. 文學革命的旗手
C. 社會革命的宣傳家 D. 啟蒙運動的領袖
【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1340一1400”可知是14-15世紀,依據“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可知是文藝復興時期倡導人文主義,A項正確;文學革命是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排除B項;材料中宣揚的是人文主義,不是社會革命,排除C項;18世紀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中心,排除D項。故選A項。
5.(2022年湖北江漢、潛江)書簽中的句子寫于文藝復興時期。該詩體現的思想潮流與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
A.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
B.來世的得救高于現世生活
C.忠實的報答是上天堂,邪惡的懲罰是下地獄
D.順從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
【答案】A
【解析】文藝復興運動時期,資產階級提出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它強調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故題干“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主張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與價值。“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也體現了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與價值,A項正確;BCD項都與宗教相關,沒有體現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與價值,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排除BCD項。故選A項。
6.(2022年四川成都)圖是文藝復興“美術三杰”之一拉斐爾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畫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羅馬少婦。拉斐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她正溫柔地注視著心愛的小寶貝,便立即拾起一塊木炭,將這個動人的情景速寫下來,隨后就創作了這一“神來之作”。該作品
A.宣揚了神權神性,彌漫著宗教神秘色彩B.體現了女性之美,飽含著人文主義精神
C.充滿了生活氣息,洋溢著享樂主義情緒D.塑造了母親形象,彰顯著女權主義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畫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羅馬少婦。拉斐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她正溫柔地注視著心愛的小寶貝”結合所學可知拉斐爾的《椅中的圣母》雖然是宗教題材,沒有宣揚神權,而表達的是世俗的母子親情,是慈母濃濃的溫柔,強烈的表達了女性之美,飽含了人文主義思想,B項正確,排除A項;畫作沒有體現享樂主義和女權主義思想,排除CD項。故選B項。
7.(2021年廣西貴港中考真題)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但這場反封建運動卻采取了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發展還不充分 B.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存
C.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態度不夠堅決 D.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減小斗爭阻力
【答案】A
【詳解】文藝復興興起的時間是14世紀中葉,那時資本主義發展還不充分,資產階級初登舞臺,力量比較弱小,未能形成完整和成熟的思想體系,需要借助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思想力量作為“外衣”與中世紀基督教神學進行斗爭。實質上文藝復興不僅僅是古典文化的復興,它所蘊含的是肯定人性,反對神性,反對禁欲,反對宗教束縛,繼而要求反封建剝削,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新文化。故A符合題意;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是文藝復興表面的方式,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存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是主要原因,排除C;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減小斗爭阻力,其主要原因還在于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排除D。故選A。
8.(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哥倫布曾說:“如果我能得到他們(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將把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黃金、香料……都奉送給他們。”材料表明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
A.傾銷歐洲商品 B.獲得巨額財富 C.發現美洲大陸 D.傳播宗教教義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尋找財富是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主要驅動力。題干的“如果我能得到他們(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將把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黃金、香料……都奉送給他們。”表明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得巨額財富,故B符合題意;傾銷歐洲商品、傳播宗教教義不是開辟新航路的目的,在題干材料中也不能體現,排除AD;發現美洲大陸是哥倫布的成就,排除C。故選B。
9.(2021年浙江嘉興中考真題)1620年11月中旬,“五月花”號的乘客終于登陸了英國人布雷德福在報道中寫道:“回顧身后,那里是他們曾經跨越的汪洋大海,現在它成了把他們與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隔開的主要障礙和鴻溝。”據此推斷,他們到達的地方是
A.印度 B.中國 C.非洲 D.北美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月花號并非從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但卻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一艘最為著名的船只。五月花號載重約180噸,長19.5米。以運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該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因此D正確,ABC排除。故選D。
10.(2021年浙江溫州中考真題)八里爾銀幣的流通可以說明“八里爾銀幣”,一種西班牙錢幣,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銀礦,于16世紀70年代首次鑄造后,在短短幾十年內就傳遍了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所建立起來的全球優勢一直持續到19世紀。
A.整個美洲變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B.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擴展
C.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基本特征 D.主要大洲間建立了直接商業聯系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各大洲建立了商業聯系,所以八里爾銀幣才可以在世界各地流通,故D正確;曾經美洲大部分地區是西班牙殖民地,但不是整個美洲,故A錯誤;資本主義制度強調的是政治,而題干信息銀幣的流通主要原因是商業經濟的互相往來,故B錯誤;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基本特征,故C錯誤。綜上故選D。
11.(2022年四川廣元)研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右圖是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示意圖。據圖可知,這位航海家是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麥哲倫 D.達·伽馬
【答案】A
【解析】結合地圖可以看到,航路從西班牙出發,到達美洲的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哥倫布,A項正確;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到達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B項;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出發,完成環球航行,排除C項;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到達印度西海岸,排除D項。故選A項。
12.(2022年湖北十堰)“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起了積極促進作用……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人文主義”與“海外冒險”分別體現的事件是
A.文藝復興和光榮革命 B.光榮革命和新航路開辟
C.啟蒙運動和三角貿易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人文主義”與“海外冒險”分別是指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識世界,它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的開辟,是“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將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D項正確;“光榮革命”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是一次政權的更迭;“三角貿易”是英國的殖民拓張,為英國獲得了巨額利潤;啟蒙運動是是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反對舊制度的思想文化運動;排除ABC項。故選D項。
13.(2021年四川瀘州中考真題)《哥倫布航海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1492年11月1日哥倫布船隊在古巴海岸登陸時曾向土著居民明確表示,“遠征軍司令來此目的乃尋找黃金”。這
A.意在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 B.開辟了直通東方的新航線
C.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D.有利于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答案】D
【詳解】1492年,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為以后殖民者到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殖民擴張有利于資本的原始積累。故D符合題意;材料中哥倫布遠航的目的是尋求黃金。不是傳播歐洲文明。排除A項;開辟了直通東方的新航線是達伽馬,排除B項;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是麥哲倫,排除C項。故選D。
14.(2021年江西中考歷史)“如果行程順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這段旅程中,炎熱、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貨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材料體現了
A.三角貿易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慘處境
C.鴉片貿易的罪惡 D.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答案】A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美洲”“這段旅程中,炎熱、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貨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并結合所學可知,16世紀開始的“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材料體現了非洲黑人奴隸的悲慘處境,描繪了三角貿易的血腥,故A正確,B錯誤;題干未顯示鴉片貿易,故C錯誤; 世界市場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之后最終形成的,故D錯誤。綜上故選A。
15. (2022年江蘇連云港)由于殖民統治和傳染病致使殖民地內的印第安人幾乎滅絕,西方國家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到美洲做奴隸。在販賣的過程中,千千萬萬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魚腹。這體現了
A.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B. 世界各地的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
C. 非洲黑人反抗斗爭的重大意義 D. 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性和血腥性
【答案】D
【解析】隨著新航路開辟,西方殖民者踏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材料中“傳染病”“販賣黑人到美洲做奴隸……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魚腹”體現出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性和血腥性,D項正確;材料中不是說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過程,排除A項;世界各地的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是新航路開辟影響,排除B項;材料沒有說明非洲黑人反抗斗爭,排除C項。故選D項。
材料題
16.(2021·湖南株洲市·九年級期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個喧鬧的城市社會,以繁榮的工業和西歐與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蘭帝國之間利潤豐厚的貿易為基礎。意大利是這一貿易的中間人,并由此繁榮起來……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們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和作家的贊助人,他們的需求、興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復興。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藝復興,從表面上來看,是歐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在他們心目中,古代希臘、羅馬是歐洲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因此他們懷著一種復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遺產,力圖恢復古典文化藝術,使之“再生”。這是“文藝復興”一詞的由來,但是,文藝復興并非對古典文化“亦步亦趨”地簡單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
材料四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對教會的態度,很難簡單刻畫。文藝復興不是民眾運動,是少數學者和藝術家的運動,還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們的贊助,假若當初沒有這些獎勵者,它取得的成功說不定會小得多。
——(英)羅素《西方哲學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列舉材料三多才多藝的巨人及其成就(任舉兩例)。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文藝復興的局限性和積極作用是什么?
【答案】(1)意大利的商業貿易繁榮(商品經濟發展),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控制城市的大商人家族贊助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作家。
(2)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3)人文主義;但丁著有《神曲》,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任舉兩例,每一例要求人物和成就全對)
(4)局限:不是民眾運動,是少數知識分子的運動;同封建勢力存在密切的聯系。
積極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詳解】
(1)根據材料一“一個喧鬧的城市社會,以繁榮的工業和西歐與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蘭帝國之間利潤豐厚的貿易為基礎。意大利是這一貿易的中間人,并由此繁榮起來…………”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是:意大利的商業貿易繁榮(商品經濟發展),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根據材料“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們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和作家的贊助人,……”可概括出原因:控制城市的大商人家族贊助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作家。
(2)根據材料二“……,文藝復興并非對古典文化“亦步亦趨”地簡單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可得出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3)根據所學知識,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時期多才多藝的巨人及其成就:但丁著有《神曲》,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4)根據材料四“文藝復興不是民眾運動,是少數學者和藝術家的運動,還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們的贊助,假若當初沒有這些獎勵者,它取得的成功說不定會小得多。”可得出文藝復興的局限性:不是民眾運動,是少數知識分子的運動;同封建勢力存在密切的聯系。根據所學知識,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17.(2021·湖南邵陽市·九年級期末)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個網友對麥哲倫做了如下評價:麥哲倫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摘編自百度知道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評價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
材料二 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殺以及歐洲傳染病的侵襲,種族幾乎滅絕。土著居民勞動力的銳減,又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時間長達三四百年。
——摘編自李其榮主編《世界通史》
(2)根據材料二,分析美洲當地勞動力銳減的主要原因。根據材料二圖片及所學知識指出,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什么?
材料三 18世紀60年代,英國棉紡織業出現機器的發明和使用,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機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導致“蒸汽時代”的到來,工業革命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19世紀后期,英國有錢人以坐汽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河中有許多巨大的蒸汽輪船,正發出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
——摘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②》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第一次工業革命”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60~100字。)
【答案】(1)【答案一】判斷: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的局面,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答案二】判斷:不同意。理由:伴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歐洲國家擴大了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該船隊環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答案三】判斷:不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是一次劃時代的壯舉。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的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應歷史地、客觀地辯證地看待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2)原因:殖民者的屠殺以及歐洲傳染病的侵襲。被稱為:三角貿易(或黑奴貿易)。
(3)要求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引用1—2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論述完整、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詳解】
(1)本題為開放題,圍繞新航路開辟后帶來的利或弊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一】根據材料一中的“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結合所學可知是說明了新航路開辟后帶來的利: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打擊了天主教會,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人以文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傳播;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的局面,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據此可以同意材料一中的觀點;【二】結合所學知識也可知道新航路開辟后帶來的弊:歐洲國家擴大了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沖擊了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為此可說不同意材料一中的觀點;【三】我們也要學會歷史地、客觀地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評價歷史事件,結合新航路開辟后帶來的利和弊,中肯地分析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打擊了天主教會,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人以文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傳播;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的局面,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但歐洲國家擴大了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沖擊了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為此也可說不同意材料一中的觀點;
(2)根據材料二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殺以及歐洲傳染病的侵襲,種族幾乎滅絕”,分析可知美洲當地勞動力銳減的主要原因是殖民者的屠殺以及歐洲傳染病的侵襲。根據材料二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國家瘋狂地對亞非拉地區進行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美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導致美洲勞動力大量的缺乏。16世紀開始的,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史稱三角貿易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或黑奴貿易)。
(3)本題為開放題,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第一次工業革命”選擇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從工業革命的影響和后果的角度,談工業革命使英國社會、經濟、生產方式出現了質的飛躍,談給世界、歐洲、亞非拉地區各帶來了什么(民主政治、階級、思想、社會、對外);從工業革命的演進的過程的角度,談工業革命是此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積累的結果,談工業革命是此后一系列事件逐步產生的因。要求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引用1—2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論述完整、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單元 走向近代
世界近代史基本線索
一條主線: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鞏固。
兩大問題: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
三大時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格局趨勢: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趨勢: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
經濟趨勢: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
【階段特征】
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萌芽并逐步發展,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的變革。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城的反映,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陌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政治方面 富裕農民和城市市民階層逐漸成為新的政治力量,促使西歐社會結構發生改變。資產階級逐漸興起,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
經濟方面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等新的生產組織形式逐漸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條件。
思想文 化方面 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反映,其核心是人文主義。
【單元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3、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單元時空觀念】
【必備知識總結】
本部分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包括:經濟的發展、思想的進步、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等,世界歷史擺脫中世紀的封建束縛,步入近代,整個世界逐漸連成一體。
文藝復興運動:14--15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在文化領域的反映指的是什么事件?
文藝復興運動
2、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早期,是什么事物的出現,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
3、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狀態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新航路開辟(人類歷史步入近代)
4.單元線索:
一條主線 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鞏固。
兩大問題 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
三大時期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格局趨勢 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趨勢 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
經濟趨勢 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
知識點一、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租地 農場和手工工場 租地 農場 背景 (1)11世紀后,歐洲農村開展墾殖運動,墾殖者成為新開發地區的主人 (2)農奴開始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權、人身自由增強 (3)莊園制下的小塊土地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產生 一些富農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
特點 采用新的方式進行經營,雇傭農民;產品面向市場
意義 是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手工工場 背景 (1)農業發展促進城市商業發展 (2)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他們更多為市場而生產特點集中的手工工場
發展 早期農村出現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特點 商人提供原料和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在共同的地點集中勞動
意義 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能更好滿足社會對商品的需求
農業和手工業變化的共同特點 日益集中,都出現雇傭勞動關系,體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西歐 社會 的發展 富裕 農民 形成原因 貴族抵押或變賣土地,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
影響 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市民 階級 組成 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商人
享有權利 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特殊法律保護
政治影響 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概念 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性質 新興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進程 14世紀中葉,興起于意大利→15、 16世紀,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持續到17世紀
背景 經濟: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地工商業有了一定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并有雄厚的財力為文學藝術提供物質基礎 (2)思想: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和對人性的扼殺,對教會要求苦行禁欲、追求死后進入天堂的生活態度也漸生異議 (3)文化:意大利自身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多樣化的人才。東羅馬帝國滅亡前后,一大批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的流入
思想 主張 (1)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2)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自由、幸福、物質享受 (3)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核心 思想 人文主義(其實質是世俗精神、科學精神、理性精神的融合)
代表 人物 但丁 簡介:但丁 ,意大利著名詩人 地位:文藝復興的先驅 。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 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文藝復興“文學三杰” (3)名言:“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達·芬奇 (1)簡介: 達·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畫家,且多才多藝 (2)作品:他的畫作將藝術創作與科學探索結合起來,擅長刻畫人物內心世界。代表作《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3)地位:達·芬奇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并稱文藝復興“美術三杰”
莎士比亞 (1)簡介: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的文學家,代表了當時文學最高成就 (2)名言:“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
特點 借助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復興(繼承并發展)的方式,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
性質 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影響 文藝復興覆蓋了當時歐洲主要國家,內容涉及到文等眾多領域,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沖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錮和陳腐的宗教神學束縛,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知識點二、文藝復興運動
【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1.文藝復興
知識縱橫 縱向:①古希臘文明與文藝復興:古希臘文明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②雅典民主政治與西方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成為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源頭。
異同比較 文藝復興與百家爭鳴
項目 文藝復興 百家爭鳴
不同點 時間 14世紀中葉開始 戰國時期
地點 歐洲 中國
發展 階段 西歐處于封建社會瓦解、工場手工業興起時期 中國處于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初步形成的時代
代表階 級利益 代表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 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和小生產者的利益
相 同 點 (1)都發生在社會轉型時期,都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中產生巨大反響的產物 (2)都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如中國的封建生產方式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3)都屬于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生產發展和歷史進步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現實社會中“人”的巨大作用。中國以人為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傾向突出,西歐形成了“人文主義”的思想
2.《神曲》 莎士比亞的戲劇 《蒙娜麗莎》
《神曲》 作者 但丁
概況 構成: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 主題: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感情與理想
地位 《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莎士比亞的戲劇 代表作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 《麥克白》 《李爾王》 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 (3)其他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其著名戲劇
主題 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映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
《蒙娜麗莎》 作者 達·芬奇
概況 是少婦肖像油畫。人物形象神態自若,嘴角含著一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點悲傷,富有生命的活力,給人以無限遐想和強烈的現實感。充分體現人文主義思想
知識點三、探尋新航路
【2022】版課標·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1.探尋新航路的熱潮
歷史因素 經濟根源 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
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
社會根源 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行紀》中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描繪,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
商路因素 亞洲的商品要先匯聚到地中海地區,再轉運歐洲各地,中間要經過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層層轉手,商品到達歐洲后,價格已經漲了8—10倍
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客觀條件 地圓學說的流行 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有的學者還能大致勾畫出地球的自然輪廓。他們斷定,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一些人試圖環繞地球進行航行
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
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
同時,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載重量增加;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
2.探尋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及其活動
航海家 資助國家 時間 航行路線
迪亞士 葡萄牙 1487—1488年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好望角
達·伽馬 葡萄牙 1497—1498年 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
哥倫布 西班牙 1492—1493年 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古巴和海地等地(“發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 西班牙 1519—1522年 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哥倫布到達了美洲,但他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3.探尋新航路的意義:
影響 對世界 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現”)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世界貿易從此步入繁盛,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3)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煙草、可可等被帶到了世界各地)、衣食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習俗的變化 (4)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打擊了天主教會神學思想統治,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對歐洲 (1)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揭開了近代歐洲早期殖民掠奪、擴張的序幕,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
對亞、非、美地區 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密切 歐洲文化隨之傳入亞、非、拉,對當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亞、非、拉美開始淪為歐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步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亞、非、美洲人民的苦難由此開始
【名師點撥】
1.文藝復興是發現“人”的運動,新航路開辟是發現“世界”的活動。
2.我們要樹立堅持真理的信念和開拓創新的品質。
3.學習航海家敢于創新、不畏艱險、勇于拼搏的大無畏精神。
【易錯提醒】
1.文藝復興之所以首先興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
2.首次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首次發現通往東方航線的是達.伽馬;首次進行環球航行,并且證明地圓學說的是麥哲倫.
3.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開辟早了半個多世紀,發展了亞非友好關系;而新航路開辟加緊了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
【拓展延伸】
知識點四、早期殖民掠奪
【2022】版課標·通過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1.“三角貿易”
主要從 事國家 西班牙(最先進行)、英國(獲利最大)、葡萄牙、 法國
目的 補充和增加美洲的勞動力,獲取更大利潤 關鍵信息: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反映內容:16~19世紀中期的三角貿易 特點:貿易路線連接歐洲、美洲、非洲呈三角形 實質: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
英國經 營概況 (1)出程:從英國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類等工業品運往非洲傾銷 (2)中程: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賣給當地種植園主 (3)歸程:購進殖民地蔗糖、煙草等特產,滿載黃金白銀返回英國,用于國內擴大再生產
名稱 由來 航程大致呈三角形,故該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
影響 (1)對英國: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 (2)對歐洲:罪惡的奴隸貿易歷時數百年之久,是歐洲殖民國家 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其聚斂了巨額財富 (3)對美洲:促進了美洲的開發,改變了美洲的人口和社會階層結構,促進了美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4)對非洲:使非洲失去大量人口,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5)對世界:密切了各洲際的聯系,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2.資本原始積累
概念 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過程,資金、市場、勞動力、原料等的積累,有相當部分通過殖民掠奪、“三角貿易”來滿足,這個過程充滿了血腥
史實 葡萄牙 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 在亞、非、拉美建立殖民據點與商站,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要道,并在當地進行掠奪式的貿易,侵占中國澳門和南美巴西
西班牙 (1)16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國,并強占亞洲菲律賓 (2)強迫美洲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勞作
荷蘭 (1)荷蘭一度控制著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2)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奪取馬六甲海峽、錫蘭;中國臺灣、在非洲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法國 17世紀下半葉,法國加入殖民爭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
英國 (1)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 (2)英國殖民者在美洲建立大種植園,生產工業所需原材料,并從事奴隸貿易 (3)從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通過與荷蘭、法國的一系列戰爭,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
影響 (1)對殖民地:殖民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殖民者把歐洲文化帶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的社會發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2)對歐洲:歐洲殖民國家以掠奪殖民地財富、銷售工業產品等形式形成的原始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3)對世界:將產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作物帶到歐洲,同時向外銷售歐洲工業制品,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
認識 (1)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重要途徑 (2)歐洲原始資本原始積累以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為主要手段,帶有野蠻性和殘酷性
【易錯提醒】
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強調人的作用,增強了人們戰勝自然的勇氣,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精神動因;人文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又帶有個人主義,導致西歐社會私欲膨脹,成為殖民擴張的思想基礎。
【識圖學史】
但丁 《蒙娜麗莎》 達·芬奇 莎士比亞
新航路開辟 三角貿易
【單元考點過關】
高頻考點01 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西歐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的背景、西歐社會出現租地農場、手工工場、富裕農民、市民階層。(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例1】.(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14世紀前后,西歐社會萌發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A.莊園經濟自給自足 B.自由放任理論產生
C.城市自治司法獨立 D.雇工分工合作興起
【例2】.(2022年山東東營)如圖是某同學在預習《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的設計的部分知識結構圖,其中①處應是
A.手工業行會 B.租地農場 C.手工業者 D.工廠制度
高頻考點02 文藝復興運動及代表人物、作品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與傳播、核心思想、方式、實質及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例1】.(2022年江蘇鎮江)14世紀,佛羅倫薩的市民強烈地感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這段材料能夠體現文藝復興所提倡的( )
A.重商主義 B.人文主義 C.理性主義 D.封建主義
【例2】.(2022年湖南婁底)下圖是拉斐爾創作的圣母像,畫家不再呈現圣母頭上的光環,卻賦予她純樸善良、和藹可親的形象,充滿了人間的愛。該作品表現了
A.圣母的神圣威嚴 B.中世紀藝術風格
C.人們的物質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輝
【例3】.(2022年湖南張家界)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該詩作是
A.《天方夜譚》 B.《神曲》
C.《羅密歐與朱麗葉》 D.《戰爭與和平》
【例4】.(2021年甘肅定西中考真題)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這說明文藝復興實質上反映的是
A.新興無產階級的要求 B.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C.莊園領主們的要求 D.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
高頻考點03 新航路的開辟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條件、航海家的貢獻及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例1】.(2022年四川成都)1492年,一位探險家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519—1522年,另一位探險家的船隊從歐洲出發,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這兩位探險家分別是
A.哥倫布和迪亞士 B.達·伽馬和麥哲倫 C.哥倫布和麥哲倫 D.迪亞士和達·伽馬
【例2】.(2022年山東濰坊)右表中四位歷史人物分別到達了不同地域。對其認識正確的是( )
歷史人物 到達地域
迪亞士 到達好望角
達·伽馬 到達印度
哥倫布 發現美洲
麥哲倫 環球航行
A.掠奪非洲黑人奴隸 B.瘋狂傾銷工業產品 C.深受地圓學說影響 D.武力爭奪世界霸權
【例3】.(2022年山東聊城)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甘薯等傳入歐、亞、非等大洲;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如小麥、水稻等。促使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A.亞歷山大東征 B.鄭和下西洋 C.新航路開辟 D.阿拉伯帝國擴張
【例4】.(2022年江蘇宿遷)地理知識不再囿于一個地區或一個大陸,整個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實的世界地圖也制成了。這說明新航路開辟
A.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 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
C.加劇了殖民擴張與掠奪 D.使世界觀念逐步確立起來
高頻考點04 三角貿易
學法指導:常考的是最早進行殖民活動的國家、罪惡的“三角貿易”的內容及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例1】.(2022年廣西貴港)歷史事實是對歷史的真實描述,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結論。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歐洲殖民者從事黑奴貿易,賺取高額利潤
B.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
C.歐洲殖民擴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D.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種族滅絕政策
【例2】.(2022年四川自貢)據統計,新航路開辟后,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間就從美洲搜刮了1.6萬噸白銀和180噸黃金。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
A. 有助于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B. 促使西班牙成為“海上馬車夫”
C. 促進了全球物種的大交換 D. 推動美洲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例3】.(2022年江蘇蘇州)小明同學通過課外閱讀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億人死于瘟疫。他組織同學們進行歷史課程路學科主題學習,選用了下圖漫畫。他們的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是
A. 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 B. 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
C. 殖民爭霸開拓世界市場 D. 橫渡大西洋的蒸汽輪船
【例4】.(2022年遼寧盤錦)下圖所示歷史事件使非洲
A.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B.獲得了大量勞動力
C.喪失近1億的精壯人口 D.牟取了巨額的利潤
【單元能力提升】
選擇題
1.(2021·重慶永川區·九年級月考)13-14世紀,歐洲大多數貴族將其地產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富裕農民、騎士、鄉紳則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多村行政事務。這表明,當時歐洲
A.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B.新興市民階層的迅速發展
C.農村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 D.基層地方自治模式的出現
2.(2021·陜西西安市·九年級期末)下面示意圖空白框中應填寫的內容是
A.西歐土地關系的變化 B.西歐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
C.西歐手工業的發展 D.西歐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3.(2020年湖北孝感)《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
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開始了文藝復興
C.完成了新航路開辟 D.壟斷了東西方貿易
4. (2022年江蘇蘇州)“英國詩歌之父”杰弗里·喬叟(1340一1400)青年時期曾在意大利會見彼特拉克.后者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尖銳地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對他的恰當評價是
A. 人文主義的宣揚者 B. 文學革命的旗手
C. 社會革命的宣傳家 D. 啟蒙運動的領袖
5.(2022年湖北江漢、潛江)書簽中的句子寫于文藝復興時期。該詩體現的思想潮流與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
A.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
B.來世的得救高于現世生活
C.忠實的報答是上天堂,邪惡的懲罰是下地獄
D.順從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
6.(2022年四川成都)圖是文藝復興“美術三杰”之一拉斐爾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畫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羅馬少婦。拉斐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她正溫柔地注視著心愛的小寶貝,便立即拾起一塊木炭,將這個動人的情景速寫下來,隨后就創作了這一“神來之作”。該作品
A.宣揚了神權神性,彌漫著宗教神秘色彩B.體現了女性之美,飽含著人文主義精神
C.充滿了生活氣息,洋溢著享樂主義情緒D.塑造了母親形象,彰顯著女權主義思想
7.(2021年廣西貴港中考真題)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但這場反封建運動卻采取了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發展還不充分 B.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存
C.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態度不夠堅決 D.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減小斗爭阻力
8.(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哥倫布曾說:“如果我能得到他們(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將把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黃金、香料……都奉送給他們。”材料表明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
A.傾銷歐洲商品 B.獲得巨額財富 C.發現美洲大陸 D.傳播宗教教義
9.(2021年浙江嘉興中考真題)1620年11月中旬,“五月花”號的乘客終于登陸了英國人布雷德福在報道中寫道:“回顧身后,那里是他們曾經跨越的汪洋大海,現在它成了把他們與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隔開的主要障礙和鴻溝。”據此推斷,他們到達的地方是
A.印度 B.中國 C.非洲 D.北美
10.(2021年浙江溫州中考真題)八里爾銀幣的流通可以說明“八里爾銀幣”,一種西班牙錢幣,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銀礦,于16世紀70年代首次鑄造后,在短短幾十年內就傳遍了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所建立起來的全球優勢一直持續到19世紀。
A.整個美洲變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B.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擴展
C.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基本特征 D.主要大洲間建立了直接商業聯系
11.(2022年四川廣元)研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右圖是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示意圖。據圖可知,這位航海家是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麥哲倫 D.達·伽馬
12.(2022年湖北十堰)“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起了積極促進作用……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人文主義”與“海外冒險”分別體現的事件是
A.文藝復興和光榮革命 B.光榮革命和新航路開辟
C.啟蒙運動和三角貿易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13.(2021年四川瀘州中考真題)《哥倫布航海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1492年11月1日哥倫布船隊在古巴海岸登陸時曾向土著居民明確表示,“遠征軍司令來此目的乃尋找黃金”。這
A.意在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 B.開辟了直通東方的新航線
C.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D.有利于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14.(2021年江西中考歷史)“如果行程順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這段旅程中,炎熱、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貨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材料體現了
A.三角貿易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慘處境
C.鴉片貿易的罪惡 D.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15. (2022年江蘇連云港)由于殖民統治和傳染病致使殖民地內的印第安人幾乎滅絕,西方國家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到美洲做奴隸。在販賣的過程中,千千萬萬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魚腹。這體現了
A.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B. 世界各地的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
C. 非洲黑人反抗斗爭的重大意義 D. 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性和血腥性
材料題
16.(2021·湖南株洲市·九年級期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個喧鬧的城市社會,以繁榮的工業和西歐與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蘭帝國之間利潤豐厚的貿易為基礎。意大利是這一貿易的中間人,并由此繁榮起來……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們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和作家的贊助人,他們的需求、興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復興。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藝復興,從表面上來看,是歐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在他們心目中,古代希臘、羅馬是歐洲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因此他們懷著一種復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遺產,力圖恢復古典文化藝術,使之“再生”。這是“文藝復興”一詞的由來,但是,文藝復興并非對古典文化“亦步亦趨”地簡單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
材料四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對教會的態度,很難簡單刻畫。文藝復興不是民眾運動,是少數學者和藝術家的運動,還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們的贊助,假若當初沒有這些獎勵者,它取得的成功說不定會小得多。
——(英)羅素《西方哲學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列舉材料三多才多藝的巨人及其成就(任舉兩例)。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文藝復興的局限性和積極作用是什么?
17.(2021·湖南邵陽市·九年級期末)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個網友對麥哲倫做了如下評價:麥哲倫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摘編自百度知道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評價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
材料二 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殺以及歐洲傳染病的侵襲,種族幾乎滅絕。土著居民勞動力的銳減,又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時間長達三四百年。
——摘編自李其榮主編《世界通史》
(2)根據材料二,分析美洲當地勞動力銳減的主要原因。根據材料二圖片及所學知識指出,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什么?
材料三 18世紀60年代,英國棉紡織業出現機器的發明和使用,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機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導致“蒸汽時代”的到來,工業革命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19世紀后期,英國有錢人以坐汽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河中有許多巨大的蒸汽輪船,正發出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
——摘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②》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第一次工業革命”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60~100字。)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区。| 平凉市| 阿拉尔市| 罗山县| 明光市| 辉南县| 昌平区| 泸水县| 九江市| 环江| 监利县| 松桃| 栖霞市| 晋城| 无为县| 江都市| 苍山县| 重庆市| 广平县| 望奎县| 昌平区| 师宗县| 北海市| 兖州市| 陵川县| 泾川县| 昌邑市| 裕民县| 颍上县| 罗甸县| 扎赉特旗| 平昌县| 克拉玛依市| 祁连县| 泗阳县| 招远市| 克东县| 启东市| 科技|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