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2023八上道法期中考試讀背提綱(含思維導圖)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第一框我與社會1、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感受社會生活?(P3)①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②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④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2、感受社會生活有哪些意義?(P4)①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②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③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3、★個人與社會的關系?(P4-P5)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4、主要的社會關系有哪幾種?(P5相關鏈接)①血緣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等)②地緣關系(如同鄉、鄰居等)③業緣關系(如同學、同事等)【特別說明】這一部分的相關鏈接選擇題有時會考查第二框在社會中成長1、什么是社會化?(P7相關鏈接)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2、如何理解“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P7)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3、★為什么說個人離不開社會?(P7)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③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4、親社會行為有哪些表現?(P8)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5、★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P8)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6、★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P8)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第二課網絡生活新空間第一框網絡改變世界1、★網絡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積極影響?(P10-P12)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②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2、★網絡對社會進步有哪些積極影響?(P12-P13)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3、★網絡問政的意義?(P13)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4、★網絡有哪些消極影響?(P15-P16)①在網絡時代,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5、網絡中存在哪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有何危害?(P15)①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誤導大眾;②有的人隨意宣泄情緒,謾罵、中傷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③有的人實施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④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特別說明】不能說我們要拒絕(遠離)網絡。第二框合理利用網絡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P17-P19)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如何辨別網絡謠言?(P18方法與技能)①注意信息出處。②關注官方信息。③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④辨識信息內容。⑤向他人求助。3、★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P19-P20)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特別說明】如果問“如何合理利用網絡”,就把第1個和第3個問題答案湊在一起答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第一框維護秩序1、社會秩序的含義及分類(P23)含義: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分類: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2、★社會秩序的作用?(P23)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每個社會成員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據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避免混亂、減少障礙、化解矛盾,從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降低社會管理成本。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有序、整潔、安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享有人身自由和財產安全,享有公平的發展機遇,從而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情。3、社會規則的含義及分類(P25)含義: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分類: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如道德、紀律、法律、習俗等。4、社會規則的作用(P25)答: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規則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安排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關系;如何作為社會一員享有權利,承擔責任,處理好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從而使大家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各得其所。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既有法律、紀律等規定的強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風俗等包含的非強制性手段。第二框遵守規則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是怎樣的?(P27-P28)①自由和規則不可分,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2、★我們應該如何自覺遵守規則?(P28-P29)①遵守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的約束;自律: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不良行為,自覺遵守規則)②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我們應該如何維護規則?(P30)①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4、為什么要積極改進規則?(P31)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③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5、我們應該如何改進規則?(P31)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6、如何對待規則?(P28-P31)①自覺遵守規則。②堅定維護規則。③積極改進規則。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一框尊重他人1、★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P34)①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②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③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2、★怎樣尊重他人?(P35-P36)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②平等對待他人。③學會換位思考。④學會欣賞他人。3、為什么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P33)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②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等。4、怎樣積極關注、重視他人?(P35)①給予他人應有的、適當的關注,而不冷落、忽視他人。②對他人的疑惑給予細致耐心的解答,對他人的請求給予熱情的幫助。5、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樣平等待人?(P35)(1)原因: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2)做法:①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②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6、怎樣換位思考?(P35)①我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②應該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7、怎樣欣賞他人?(P36)①善于發現他人的潛質和特長②真誠地欣賞和贊美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③給予他人積極的評價第二框以禮待人1、禮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P37)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2、★為什么要文明有禮?(P37-P39)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4、怎樣做到態度謙和,用語文明?(P39)①態度謙恭,說話和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③與人交談時,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3、★怎樣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P39-P40)①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②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③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第三框誠實守信1、誠信的地位?(P41)①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2、★為什么要講誠信?(P42-P43)①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③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3、★如何踐行誠信?(P43-P45)①樹立誠信意識。②運用誠信智慧。③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4、怎樣樹立誠信意識?(P43)①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②我們不要輕易許諾,許諾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說明理由。③如果我們的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就應不逃避、不推脫,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爭取他人的諒解。5、怎樣正確處理誠實與保護隱私的關系?(如何認識“善意的謊言”?)(P44)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違1、如何理解“法不可違”?(法律的重要性)(P46)①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②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什么是違法行為?(P48)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3、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可分為哪幾種?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違反的法律 承擔的責任 舉例民事違法行為 較輕 民事法律規范 (如《民法通則》) 民事責任(如停止侵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 欠債不還撿到東西不還行政違法行為 較輕 行政法律規范 (如《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 行政制裁: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拘留) 擾亂社會治安(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毆打他人)刑事違法行為 嚴重 刑事法律規范 (如《刑法》) 刑罰處罰 故意殺人4、身邊的違法行為有哪些?(P49-50)(1)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毆打他人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還有:闖紅燈、在旅游景區亂刻亂畫、偷馬路上的井蓋等)(2)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的義務,都是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我們的民事權利包括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等;人身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5、如何防范一般違法行為,做到遵章守法?(P51)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③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第二框預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和內容?(P52)(1)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內容: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的含義?(P53)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3、★犯罪的基本特征?(P53)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4、刑罰的含義?(P54)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5、★刑罰的種類?(P54相關鏈接)(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2)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特別說明】主刑只能獨立適用;附加刑既能獨立適用,也能附加使用。6、★青少年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P55-P56)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第三框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時,怎樣依法維權?(P58-P59)①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什么是訴訟?(P60)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或稱:打官司)3、★訴訟的作用(地位)?(P60)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4、訴訟的類型?(P60相關鏈接)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刑事訴訟6、如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P61-P62)①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②★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5、我們為什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P61)①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②見義勇為作為高尚的品質,歷來受到全社會的褒揚和敬佩。③但是,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