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 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 通過學習,知道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2. 能夠運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術語對歷史上人們的生活或經濟活動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歷史上社會生活方面的變化與延續及其意義,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3. 運用有關史料,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經濟與社會生活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軌跡,繼續強化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4.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經濟與社會生活是一個逐步發展、不斷進步的過程,從宏觀與微觀的不同角度認識社會生活變遷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5.使學生通過學習世界各國各具特色的經濟活動與社會生活的歷史,進一步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二學習重難點重點:認識人工智能技術對改變人們勞作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意義。難點:理解人工智能技術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關系。三課前預習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 ____年,“埃尼阿克”的問世,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互聯網 1969年美國計算機局部互聯;后來演變為____,并于20世紀90年代實現商業化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涵蓋機器人制造、語音及____、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航空航天 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等國家在太空建立了嚴密的地球測控網海洋技術 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199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無攬水下深潛機器人成功下潛新材料技術 應用范圍廣泛,受到各國重視。包括高分子材料、納米技術、生態環境材料等2.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具體成就計算機技術 1946年,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網絡技術 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軍用網絡。后演化為互聯網,于20世紀90年代實現_____。 成為世界上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公共網絡,目前已遍布全球。人工智能技術 20世紀50年代機器模擬智能被美國科學家提上日程,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鼓勵各個領域的_____創新,是當今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 人工智能技術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航天技術 1957年____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等國家已研發出多種類型的_____,成功發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嚴密的地球測控網。 作為新興的尖端科技,航天技術對_____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海洋技術 世界: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行_____研究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_____海溝。中國:①199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無纜水下深潛機器人成功潛入水下6000米處進行科學試驗,這標志著中國海洋技術已躋身_____行列②2012年,中國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域進行試潛,成功突破7 000米深度,這是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_____下潛深度。新材料技術 新材料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新材料具有傳統材料不具備的特點。 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3.兩次工業革命過程及成果:(1)蒸汽時代,標志性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電氣時代,標志性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息時代,標志性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原因:第二次大戰后,_____的發展,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5.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____的巨大飛躍,促使勞作方式由粗放型轉化為_____型。四自我檢測1.對下圖信息的解讀,表述正確的是( )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數據來源: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11A.信息化普及貫穿全過程 B.勞動者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大C.科學發揮最重要的作用 D.科技發展帶來生產方式變化2.京東配送機器人從站點裝貨后,按照既定路線自動導航行駛,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戶收貨,并支持人臉識別、短信驗證碼等多種人機交互方式快捷取貨,為物流行業的“最后一公里”帶去全新的解決方案。這表明人工智能的應用( )A.刺激了消費者的需求 B.便利了人們的生產生活C.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D.提高了人們的勞動強度3.1959年,新加坡規定:凡投資新興工業(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可免繳40%的企業所得稅2~5年,還可享受進口設備免稅等優待。20世紀60年代,韓國規定:投資金額在百萬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資項目,可在10日內自動核定。據此可知,二國都( )A.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B.重視改善投資環境C.注重技術的更新換代 D.大力吸收外國資本4.二戰后航天技術有了飛速發展: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蘇聯第一艘載人飛船飛入太空,1969年美國航天員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71年蘇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這表明( )A.航天技術是現代科技的中心 B.中國航天科技水平遙遙領先C.航天技術領域國際競爭激烈 D.發達國家才能發展航天技術5.1913年普朗克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現代理論物理學給人這樣一種印象:昔日輝煌的(物理)大廈正在瓦解崩潰,它的組成部分一個接一個地被摧毀,而根基也岌岌可危,不再牢固。然而,再沒有比這個觀點更為謬誤的了。”由此可知,普朗克認為A.經典力學錯漏百出已經過時 B.現代物理學取得了長足進步C.量子論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D.科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連續性6.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工智能涵蓋了多個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A.促進物質生產模式轉向信息生產模式 B.將取代人類的生產活動C.完全實現模擬人的思維解決問題 D.加速經濟全球化的發展7.現代人類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如表為1995年和2014年部分國家和地區在全球互聯網人口的占比情況,據此能夠被認定的史實是( )年份 歐洲 美國 亞洲(中國除外) 中國 世界其他地區 全球互聯網人口1995年 22% 61% 12% 0% 5% 3 500萬(0.6%)2014年 19% 10% 28% 23% 20% 2 800百萬(39%)A.歐美地區起步早,發展慢 B.亞洲地區互聯網滲透率最高C.互聯網人口越多,經濟越發達 D.互聯網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8.20世紀60年代以后,科技帶動了傳媒的飛速發展,市場對此的反應是堅守各自的地盤。一種音樂的愛好者也許對其他種類的音樂毫無所知。戲迷也許不看電影,影迷從不去看戲。這說明了A.現代藝術流派日益畫地為牢 B.市場帶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對立C.音影文化催生自我封閉心理 D.科技使人們接觸文化既豐富又單一9.閱讀下表,分析這些國家重視科教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主要影響是美國 (1)1958年頒布了《國防教育法》,要通過這個法律大大完善美國的教高制度,使之能滿足國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2)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西歐國家 提出“尤里卡計劃”,號召成員國在諸如光電子學﹑大型電子計算機、高速微電子學﹑預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領域進行合作,建立一個“歐洲工藝技術共同體”日本 采納并使用“科學技術立國”的口號中國 1986年捏出《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1995年捏出實施“科教興國”戰暗A.促進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異 B.推動了第一、二產業的發展C.促使貧富分化加劇 D.使各國越來越注重可持續發展10.現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類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步伐。下列成就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埃尼阿克”計算機問世②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③“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升空④“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首次實驗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三課前預習1. 1946 互聯網 圖像識別2. 商業化 智能化 蘇聯 運載火箭 現代國防 深海 馬里亞納海溝 世界先進 最大3. 蒸汽機改良、汽輪、棉紡織業等輕工業發展等; 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電訊、化學等發展; 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等;4.尖端科技5. 生產力 集約四自我檢測1.D2.B3.B4.C5.D6.A7.D8.D9.D10.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