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運用時空定位,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民居建筑風格,分析民居差異及特征,認識自然環境和人口、經濟因素、文化風俗等因素對民居的影響。2、通過史料分析,了解村落、集鎮及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認識到經濟因素對人類居住環境的影響。3、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特點,進一步了解世界文明,認識到世界文明的獨特性及借鑒性。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民居建筑風格難點:了解村落、集鎮及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三課前預習1.世界各地主要的民居概況:(1)兩河流域:人們用磚頭建造房屋,棟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構成。(2)古埃及:大多數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動的場所。(3)古代中國:_______和穴居是最早的兩大類型。①巢居多在南方,后發展為干欄式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發展為地上建筑。②從漢代起,民居的設計遵循____________和禮儀制度。民居普遍采用木構抬梁結構。③明代____________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現存的明清民居有窯洞、四合院、干欄式樓居、福建土樓等。(4)古希臘羅馬:帶有列柱庭院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①古羅馬住宅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來混凝土逐漸得到普及。②混凝土、拱券和希臘柱式相結合,成為古羅馬建筑________________。③3世紀,古羅馬出現集體住宅。這種復合式公寓,對后世影響深遠。(5)北美:印第安人住在圓錐形的帳篷中,或者圓形的公共居所中。2.世界各地的民居:代表(1)兩河流域:用____建造房屋,用木材作____。房屋的結構都由____、前室、____構成。(2)古埃及:大多數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曬保溫功能,____是家庭活動的場所。(3)古代中國①遠古:巢居和____構成中國民居最早的兩大類型。②先秦以來:民居設計遵循嚴格的____和禮儀制度;住宅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構____。③明朝: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4)古希臘羅馬①____是民居的核心。②____、____和希臘柱式相結合,成為古羅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③3世紀,出現了由多層樓板____而成的集體住宅。④4世紀時,羅馬城中大部分是____,對后世影響深遠。(5)印第安人①北美大草原:過著游獵生活,住在圓錐形的帳篷中。②亞馬孫雨林:住在圓形的____中,屋內不分隔間,但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區域。3.古代的集鎮的形式:①北魏、隋唐、五代出于_______________而設置鎮;②北宋時期,出現了_________________集鎮③明清時期,集鎮進一步發展,出現______________。4.村落原因 ____出現以后,人們筑屋定居,形成村落表現 最早出現在____。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特點 村落建有____、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等影響 為人們的____、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5.城市的產生:西方古代古希臘 城市布局中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古羅馬 城市的道路系統和____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歐洲中古時期 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四自我檢測1.有學者提出,“大都無城墻”是漢代以前中國古代都城的主流形態。安陽殷墟、西周王都豐鎬、秦朝都城咸陽的考古遺跡中均未發現外郭城墻。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是當時( )A.城墻修筑技術相對落后 B.統治者實力強大的反映C.經濟水平落后無力修建 D.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2.唐宋時期,政治類城市一般以官僚地主,即地主階級執政人物及其候補人員為中心,包括他們的家屬、侍從、戍衛、服務者在內。在城市周遭,又環繞著嚴密的戶籍、坊廂、行鋪等網絡,構成一套穩固的坊郭體系。由此可見,這類城市的居民結構( )A.服務于封建統治的需要 B.有助于社會經濟的轉型C.推動了雇傭勞動的產生 D.促進了市坊體制的鞏固3.如表為遠古至夏商時期中國早期城市的區域分布簡表。這一分布反映出該時期( )地區 古城遺址 數量黃河中上游地區 鄭州西山、安陽后崗、輝縣孟莊、淮陽平涼臺等 9黃河下游及山東地區 滕州西康留、陽谷王家莊、五蓮丹土、章丘城子崖等 15長江中游地區 澧縣城頭山、澧縣雞叫城、天門石家河、荊州陰湘城等 9長江上游地區 新津寶敦、都江堰芒城、溫州魚鳧村、郫縣三道堰等 6長江下游地區 余杭莫角、良渚文化遺址、土筑金字塔 3內蒙古地區 老虎山、白玉山、板城、大廟坡、阿善、沙木佳等 17西藏地區(可考) 象雄、藏、羅昂、森波、吉、貢、娘、達、亞松 9A.城市集中在黃河流域 B.城市南北分布基本平衡C.滿天星斗的文明特征 D.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4.農村專業生產戶,如“茶園戶”、“桔園戶”、“花戶”、“漆戶”、“糖霜戶”,“鄉村酒戶”等在兩宋已發展成為一支獨立的經濟力量。盡管他們在宋代社會經濟中所占比重太小,但他們畢竟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材料可以用來研究兩宋( )A.經濟中心逐漸南移的概況 B.長途販運逐漸興起的事實C.紙幣成為交易媒介的背景 D.商品交換高度發達的原因5.東漢時,“從城市分布的地域空間結構看,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和陜西五省區),其城市數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2/5;其次為淮河流域(約占14%);而東南沿海分布最少。”這些城市網絡和腹地從較為原始的幾大經濟區經過發展大體上形成了“農、工、商、賈、畜長,固求富益貨也”的十大城市經濟區域。材料表明這時期( )A.城市體系等級序列逐步建立完善B.各具特色的城鄉區域經濟區興起C.商品農業發展促進城鄉結構重組D.草市的蓬勃發展以及市鎮的興起6.“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形容的是微派建筑的顯著特點。下列有關徽派建筑藝術的描述,正確的是( )A.宏村至今仍保存著明清村落基本面貌,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B.西遞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是徽派石雕藝術的代表作C.徽派民居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剪紙窗花,顯現典雅俊秀之氣,盡現獨特D.徽派建筑的木雕藝術成就巨大,樂敘堂的《唐肅宗宴官圖》就是其中的精品7.下圖為18世紀的《武昌漢口鳥瞰圖》,此圖可直接用于研究( )A.城市坊市分離制度的瓦解 B.長江流域商業巨鎮的繁盛C.“蘇湖熟,天下足”的盛況 D.大運河對區域經濟的影響8.春秋以前,平民經濟的基本單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貴族經濟的基本單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個體家庭。這反映出( )A.個體小農經濟占比較小 B.奴隸制經濟停滯不前C.宗法制對社會影響深刻 D.分封制缺乏堅實基礎9.共和國時期的古羅馬以庭院式住宅為主要形式,帝國時期則修建了很多獨棟公寓樓。這種獨棟公寓樓往往有五六層,每層被分割成數個獨立套間,便于出租,帝國各地紛紛效仿修建。這種變化( )A.適應了羅馬擴張的需要 B.影響了后世的城市住房設計C.是階層分化出現的原因 D.使羅馬形成統一的建筑規制10.據宋朝著作《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城街道上開設了許多店鋪,有些店鋪越開越大,侵占了街道,到宋徽宗時,官府要向這些店鋪征收“侵街房廊錢”。這反映出宋代( )A.城鎮商業走向繁榮 B.商業發展打破空間限制C.政府不再監管商業 D.重農抑商政策遭到拋棄三課前預習1. 巢居 等級觀念 磚木結構 最主要的特征2. 磚塊 棟梁 前庭 主室 庭院 穴居 等級觀念 抬梁結構 中庭 混凝土 拱券 疊加組合 復合式公寓 公共居所3. 軍事目的 工商業 專業分工4. 農業 兩河流域 住宅 定居5供水排水四自我檢測1.B2.A3.C4.D5.B6.B7.B8.C9.A10.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