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電 阻[學習目標]1.能了解電阻與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的定量關系。2.通過了解電阻與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的定量關系,能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3.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的過程中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基礎梳理]一、導體電阻與相關因素的定量關系1.電阻: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2.電阻的測量——伏安法(1)原理:用電壓表測出導線兩端的電壓U,用電流表測出導線中通過的電流I,代入公式R=,求出導線的電阻。(2)電路圖如圖所示。3.探究影響導線電阻的因素如圖所示,我們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影響電阻的因素。(1)在材料相同、粗細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成正比。(2)在材料相同、長度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成反比。(3)在長度相同,粗細相同的情況下,材料不同的導體其電阻一般不相同,說明導體的電阻與材料有關。4.電阻定律(1)內容:導體的電阻R與其長度l成正比,與其橫截面積S成反比,還與導體的材料有關。(2)公式:R=ρ。式中ρ是比例系數。5.電阻率(1)R=ρ式中比例系數ρ是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稱為材料的電阻率,即ρ=。(2)電阻率與材料有關,還與溫度有關。金屬材料的電阻率一般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當溫度變化范圍不大時,金屬的電阻率與溫度之間近似地存在線性關系。但絕緣體和半導體的電阻率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變化是非線性(填“線性”或“非線性”)的。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6.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1)伏安特性曲線在實際應用中,常用橫坐標表示電壓U,用縱坐標表示電流I,這樣畫出的導體的I-U圖像,叫做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所示。(2)線性元件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為過原點的直線,即電流與電壓為成正比的線性關系,具有這樣特點的電學元件稱為線性元件,如金屬導體、電解質溶液等。(3)非線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線不是直線的,即電流與電壓不成正比的電學元件,稱為非線性元件,如氣態導體、二極管等。二、電阻的應用1.固定電阻:電阻阻值不變的電阻器。2.可調電阻:電阻值的大小可以人為調節的電阻,也叫可變電阻。3.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1)(2)(3)R=ρ是電阻的決定式,導體電阻的大小由l、S、ρ決定,某導體發生拉伸或壓縮形變后。導體的橫截面積、長度發生變化,電阻會變化,但電阻率是不變的,因為電阻率與材料、溫度有關,與導體的大小、形狀等無關。對于線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線的斜率等于電阻的倒數。對于非線性元件,可以用歐姆定律公式求某一電壓下的電阻。[能力拓展]一、對電阻定律的理解1.公式R=ρ是導體電阻的決定式,圖中所示為一塊長方體鐵塊,若通過電流I1,則R1=ρ;若通過電流I2,則R2=ρ。導體的電阻反映了導體阻礙電流的性質,是由導體本身性質決定的。2.適用條件:溫度一定,粗細均勻的金屬導體或濃度均勻的電解質溶液。3.導體變形后電阻的分析方法某一導體的形狀改變后,討論其電阻變化應抓住以下三點:(1)導體的電阻率不變。(2)導體的體積不變,由V=lS可知l與S成反比。(3)在ρ、l、S都確定之后,應用電阻定律R=ρ求解。二、電阻和電阻率的區別和聯系1.R=ρ與R=的比較R=ρ R=意義 電阻定律的表達式,也是電阻的決定式 電阻的定義式,R與U、I無關作用 提供了測定電阻率的一種方法:ρ=R 提供了測定電阻的一種方法:伏安法適用范圍 適用于粗細均勻的金屬導體或濃度均勻的電解液、等離子體 純電阻元件聯系 導體的電阻取決于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而不是U和I2.電阻與電阻率的比較電阻R 電阻率ρ描述對象 導體 材料物理意義 反映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R越大,阻礙作用越大 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好壞,ρ越大,導電性能越差決定因素 由材料、溫度和導體形狀決定 由材料、溫度決定,與導體形狀無關單位 歐姆(Ω) 歐姆·米(Ω·m)聯系 由R=ρ知,ρ大,R不一定大;R大,ρ不一定大【易錯提醒】 (1)電阻率越大,材料的導電性能越差,但用這種材料制成的電阻不一定大,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還與其長度和橫截面積有關。(2)導體的電阻越大,說明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導體的電阻率不一定越大。[隨堂演練]1.關于電阻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橫截面積一定時,導體越長,導體的電阻率越大B.長度一定時,導體橫截面積越大,導體的電阻率越大C.電阻率小的材料適合做導線D.金屬導體溫度升高后電阻率變小2.關于電阻和電阻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做導體的電阻,因此只有導體中有電流通過時才有電阻B.由可知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C.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D.將一根導線等分為二,則半根導線的電阻和電阻率都是原來的二分之一3.一只“220 V、100 W”的燈泡工作時的電阻為484Ω,測量它不工作時的電阻應( )A.等于484 ΩB.大于484 ΩC.小于484 ΩD.無法確定4.如圖所示為一測量電解液電阻率的長方體玻璃容器,P、Q為電極,設a=1m,b=0.2m,c=0.1m,當容器內注滿某電解液,通電后,電壓表U=10V,電流表I=5mA.則電解液的實際電阻率ρ( )A.略大于40Ω·m B.略小于40Ω·mC.略大于10Ω·m D.略小于10Ω·m5.砷化鈮是一種具有較高電導率的納米材料,據介紹,該材料的電導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電導率δ就是電阻ρ的倒數,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導率的單位是B.材料的電導率與材料、形狀有關C.材料的電導率越小,其導電性能越強D.電導率大小與溫度無關6.有一段長1m的電阻絲,電阻是5Ω,現把它均勻拉伸到長為4m,則電阻變為( ?。?br/>A.10Ω B.20Ω C.40Ω D.80Ω7.某同學在做“測定金屬電阻率”的實驗時,通過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分別測量一薄金屬圓片的直徑和厚度,讀出圖中的示數,游標卡尺所示的金屬圓片直徑的測量值為_____mm,螺旋測微器所示的金屬圓片厚度的測量值為____mm。8.某同學準備精確測量一定值電阻Rx的阻值(約為100),現有下列器材:A.電池組E(電動勢9V,內阻約0. 5);B.電壓表V(量程0~6V,內阻約50k);C.電流表A1(量程0~100mA,內阻約10);D.電流表A2(量程0~500mA,內阻約2);E. 滑動變阻R1(0~100,額定電流1A);F. 滑動變阻器R2(0~10k,額定電流0. 3A);G. 開關,導線若干。用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進行實驗。(1)實驗時電流表應選用___________,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_______; (均填器材前字母序號)(2)若某次實驗中,電壓表的示數是3. 9V,電流表的示數是40mA,則電阻的測量值為___________,測量值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真實值。參考答案1.C【詳解】AB.電阻率只與導體材料、溫度有關,AB錯誤;C.電阻率小的材料適合做導線,C正確;D.金屬導體溫度升高后電阻率變大,D錯誤。故選C。2.C【詳解】AB.電阻是導體的固有屬性,導體通不通電,兩端是否有電壓,電阻都存在,故AB錯誤;C.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選項C正確;D.導體的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溫度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故D錯誤;故選C。3.C【詳解】金屬導體的電阻率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不工作時溫度較低,所以電阻小于484 Ω。故選C。4.B【詳解】由歐姆定律可得由電阻定律可得代入數據可解得,但由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使電壓表的示數偏大,導致電阻測量值偏大,算出的電阻率偏大,故實際電阻率略小于40Ω·m,B正確。故選B。5.A【詳解】A.根據電阻定律解得電導率的單位是A正確;BD.電阻率與材料、形狀無關,與溫度有關,根據,電導率也與材料、形狀無關,與溫度有關,BD錯誤;C.根據,電導率越小,電阻率越大,導電性能越差,C錯誤。故選A。6.D【詳解】根據電阻定律解得故選D。7.10.5 4.700【詳解】[1]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10mm,游標尺上第10個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對齊,所以游標讀數為所以最終讀數為[2]螺旋測微器的固定刻度為4.5mm,可動刻度為所以最終讀數為8.C E 97.5 小于【詳解】(1)[1] 電壓表V量程0~6V,電阻Rx的阻值約為100,則允許的電流最大故電流表應選擇C;滑動變阻器應選擇額定電流較大的E。(2)[2] 若某次實驗中,電壓表的示數是3. 9V,電流表的示數是40mA,則電阻的測量值為[3]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測量值大于實際通過電阻的電流,所以測量值小于真實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