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1 細胞是生命單位第二章細胞的結構是全書重要的基礎內容之一,因為細胞是新陳代謝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及生命的生理、行為特點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特殊結構基礎之上的。本節內容“細胞是生命單位”作為本章的第一節,既是學生所學的初中知識的延伸與深入,也是高中生物后續許多內容的學習的起始。本節教材通過細胞學研究史中有代表性的科學家研究成果的介紹,使學生在了解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簡史的同時,體會科學和技術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來認識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著重掌握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認同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及細胞學說的內容。進而讓學生充分認識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教學中注重比較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總結歸納以及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的能力,培養學生討論交流的合作意識。(1)簡述細胞學說的基本觀點,(2)舉例說出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3)高倍鏡的使用及比較分析不同細胞的異同點(1)歸納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2)真、原核細胞的結構和其功能相適應(3)會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4)認同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重點:(1)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2)比較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3)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2難點:(1)舉例說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2)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1、光學顯微鏡和永久裝片2、制作臨時裝片的材料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第一部分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導入新課激發學習動機 教師課件圖片展示引入:自然界的生物干差萬別,種類繁多,組成這些生物體的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特異,但又具有許多共同的特征特征。直到17世紀中葉,第一臺光學顯微鏡制成后科學家才發現細胞。細胞是如何構成生物體的 構成不同生物體的細胞有什么共同特征?現在請同學們把手臂放在眼前,然后,仔細觀察你們的手臂,找出單個細胞?主要原因:肉眼分辨力低(0.1mm)細胞非常微小,每平方厘米皮膚含有超過10萬個細胞有什么辦法可以看手臂上單個細胞呢 學生思考回顧之前所認識的細胞。看不到單個皮膚細胞顯微鏡 利用圖片展示細胞圖像和生物體圖像,讓學生直觀體驗細胞與生物體的關系并帶著問題去學習今天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 (播放第二張PPT)【提問】最早發現細胞的科學家是誰?他是怎樣發現的?【投影展示】其實,胡克發現的是死細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細胞。【提問】接下來,細胞的研究發展趨勢?【講述】兩位科學家的理論綜合成為:細胞學說的基礎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共同形成了細胞學說: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所有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所有細胞必定由別的細胞產生的。【提問】恩格斯把細胞學說、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達爾文進化論并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的地位和意義為什么如此重要?說說你的理解。因此生物學的研究就有了細胞學。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顯微鏡的使用,使細胞學的研究迅速發展,成為細胞生物學。 學生閱讀課本,總結回答:英國科學家胡克,通過自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看見許多小室,命名為細胞。學生回答:德國,施萊登研究植物,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次年,德國,施旺,提出:所有動物也是由細胞組成的。德國,菲爾肖提出:所有細胞都必定來自別的活細胞。學生回答:細胞學說的地位和意義之所以重要,理由如下: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 通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介紹,讓學生領悟科學發現具有以下特點:科學發現是很多科學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科學發現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科學發現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第二部分 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講授新課 【過渡講述】伴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展,在100多年的時間里,人們借助顯微鏡觀察了許多動、植物和單細胞的原生動物,人們注意到,自然界的細胞種類極其繁多,形態、體積、功能和生活環境的差異也是巨大的。【圖片展示】人體的多種細胞圖像、各種動植物細胞圖像、大腸桿菌、醋酸桿菌、藍藻等圖像1請分辨一共有幾種細胞?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你能從中舉一兩個例子,說說細胞的形態結構不同的地方。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我們可根據細胞是否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將細胞初步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如細菌、藍細菌等。真核生物可分為多細胞真核生物和單細胞真核生物,大多數的動植物細胞是典型的的真核生物。2、你能從中舉一兩個例子,說說它們相同的地方嗎?總結:盡管細胞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所有細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真核細胞還具有成形的細胞核;所有細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這些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和有物,構成細胞結構,參與細胞生命活動;所有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認真觀察圖片,找出細菌細胞和藍藻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小組討論分別回答問題。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歸納總結不同細胞所具有的共同結構。 培養學生對結構的觀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在對不同類型細胞的相同和不同的觀察,體驗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真、原核細胞的結構和其功能相適應類 別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大小較小較大細胞核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無核仁、無染色體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細胞質有核糖體有核糖體、線粒體等,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液泡等生物類群細菌、藍藻真菌、植物、動物生物分類第三部分 活動: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講授新課 1.展示顯微鏡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說出顯微鏡各種結構名稱,認識其功能。教師顯微鏡操作示范,并示范邊講解顯微鏡的操作過程2.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提示學生制作臨時裝片的注意事項。3.根據你的觀察,說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的異同 學生回顧初中知識,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并回憶其功能學生活動: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永久裝片,并學習制作臨時裝片,并能夠描述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 學會使用高倍顯微鏡,學會利用工具尋找證據第四部分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展示病毒、變形蟲 、反射弧【提問】病毒生活方式是什么?變形蟲生命活動所需的所有代謝活動發生的場所是什么?一條反射弧由什么構成,進而完成發射活動的 總結:每個細胞都具有相對獨立的代謝系統,機體各項生理功能的完善離不開單個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細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學生回顧初中知識回答問題 體會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從學生元認知出發來設計問題,問題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問題指向明確,知識的生成循循漸進。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充分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必要時,可作診斷性訓練,以做到心中有數;再根據學生實際,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保證教學效果。活動環節做了有充分的準備,也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又要達到課標的要求;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理念!形成性評價1.細胞學說闡明的是( )A.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 B. 細胞的基本結構C. 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D. 細胞種類的多樣性2.施萊登和施旺認為“新細胞從老細胞中產生”。對這一觀點的正確理解是( )A.從老細胞核中長出新細胞 B.在細胞質中像結晶那樣產生新細胞C.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D.細胞通過分化產生新細胞3.察洋蔥根尖裝片時,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目鏡和物鏡組合是( )A. 5×10 B. 10×10 C. 10×40 D. 20×404.顯微鏡使用的基本程序:取鏡——安放——對光——制片——觀察顯微鏡放大倍數是指物像_______的放大倍數。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_ _。總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使用高倍鏡觀察細胞的實驗操作過程:①先在____倍鏡下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②移動載玻片,將所要觀察的細胞(物像)移動到視野______;③轉動轉換器,讓____倍鏡頭正對通光孔;④調節____________,使物像清晰。板書設計2.1細胞是生命單位1、生物體由細胞構成1. 細胞學說的提出者2. 細胞學說的內容3. 細胞學說提出的意義2、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1、多樣性體現真核細胞(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原核生物)3、統一性體現3、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1、制作臨時裝片2、學會使用高背顯微鏡四、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