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 通過理解分析古代選官制度演變原因以及影響,引導學生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2. 通過了解選官制度前后制度間的衍變,挖掘制度內細微的量變,并補充歷史地圖了解古代監察區域,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素養。3. 引導學生讀懂圖片、文獻材料,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分析科舉制,監察制度的影響,說明問題,形成理解歷史問題的思維過程,培養歷史解釋與史料實證素養。4. 了解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啟發式影響,樹立文化自信,并培養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進步為使命的家國情懷。二學習重難點1.重點:了解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官員選拔方式的變化,以及官員考核、監察的方法2.難點:掌握官員選拔方式演進的內在規律以及不同時期選官制的利弊三課前預習1.秦漢至魏晉時期:考核制度:秦漢官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是什么?考核結果有何用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考核情況如何?秦漢官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是________制。每年歲末,各縣、侯國將一年來的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等情況匯集到郡國,再由郡國匯總,制成________,上報中央,稱為“上計”。________參與審核,防止造假。考核結果是官員________的依據;魏晉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但也制定了相應的考核法規2.元明清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官員的管理(1)考核明朝 考滿 對官員____的考核。考核結果是決定官員正常升遷或降、調的依據考察 包括外地官員三年一次的____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處官員的貪、酷和不作為清朝 考課 包括三年一次的____和大計,分別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2)監察①元朝:中央設御史臺,地方設____、肅政廉訪司②明朝:都察院監察御史負責糾察內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給事中負責皇帝制敕與大臣奏疏的____,稽查六部百司之事③清朝:將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監察職能沒有改變3.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員選拔“選賢任能”在選官和任用的環節主要特色是不拘一格地發現和使用人才。從先秦到秦漢再到魏晉南北朝、中國古代選賢任能的官制一步步走向成熟。時期 制度秦朝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漢代 ________魏晉南北朝 ________官員管理考核辦法 秦漢時期主要是________。但魏晉南北朝時期考核大都流于形式監察制度 秦漢建立起以________為首的中央監察體系。漢武帝時建立________制度4.隋唐至兩宋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官員的管理(1)考核①隋唐:歸屬____。唐朝考核官員,以品德和才能為標準,根據考核結果確定官員升降②宋朝:制定了嚴格的標準考核官員(2)監察①隋唐:____為最高監察機構,長官為御史大夫。唐太宗將全國分為____監察區,委派監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監察②宋朝:承唐制設御史臺,地方劃分路作為監察區。宋朝監察制度的重要變化是____5.經濟重心南移背景 唐朝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表現 宋朝 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滅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元朝 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為將南方財賦順利北運,重新開通了大運河,改變了隋唐時迂回曲折的路線,縮短了航程創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主要運輸江南的糧食影響 文化重心南移 北宋時,采取____制度,各自分配名額,分別錄取人才分布南移 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四自我檢測1.宋朝社會出現“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現象,下列屬于這一現象產生原因的是( )A.科舉制的完善 B.九品中正制的確立C.察舉制的發展 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2.唐朝科舉考生在“省試及第”后,須參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考核的項目是“身(體貌豐偉)言(言詞辯證)書(楷法道美)判(文理優長)”。這一舉措( )A.促進了官員素質的提升 B.實現了人才選拔的公正C.推動了書法藝術的臻美 D.掀起了民眾健身的熱潮3.分析如表,關于秦漢時期“御史”的敘述最準確的是( )出處 記載內容《漢書·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漢書·高帝紀》 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以職相監臨《漢書·朱博傳》 御史大夫昌(周昌)下相國,相國綁侯何(蕭何)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A.成為獨立的監察機構長官 B.尚未設處理公務的固定場所C.機構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 D.監察權和行政權有一定交叉4.清末舉人劉大鵬在《退想齋日記》中寫道:“昨日在縣,同人皆言科考一廢,吾輩生路已絕,欲圖他業以謀生,則又無業可托,將如之何 ”由此可以看出( )A.廢除科舉制度帶來新的社會問題 B.新式教育遭到傳統勢力抵制C.選官制度的變革切斷了學子仕途 D.維新變法遭到守舊勢力反對5.高一(1)班同學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為主題,制作如下示意圖。圖中選官制度的標準依次是( )A.軍功、品行門第、才能 B.血緣、品行門第、軍功C.軍功、血緣、才能門第 D.品行、軍功、才能、血緣6.明朝嘉靖年間,禮部尚書溫仁和主持會試時有舞弊行為,都察院御史張欽奏劾之。萬歷三十八年會試,翰林院右庶子湯賓尹為同考官,其鄉人韓敬試卷不佳,湯賓尹將其試卷從別房抽出,列人高第,結果“御史孫居相劾賓尹私韓敬”。御史的上述舉措A.利于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 B.導致官員與士人之間的關系緊張C.推動了官員考核制度日趨完善 D.保證了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7.如表為古代中國不同時期對官員選拔與管理的規定。它反映了這三個時期( )時期 概況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義、中、和)與“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為選拔官吏的標準。秦朝 秦律中規定了考課原則——“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唐朝 唐玄宗時制定的監察法規——《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惡”。A.細化考察標準,凸顯以德為先 B.選拔官員唯德取人,任人唯賢C.儒家倫理觀始終居于支配地位 D.重視官員道德品行,知刑懂法8.東漢士大夫所重之名,以美德高行為主,如表列舉了當時的幾種主要美德。這體現了當時的選官制是( )久喪 對父母守喪三年或加倍;對舉主、故將行孝三年讓爵 父有高面長子應襲,逃避不受,以讓其弟避聘 避聘不就或讓親屬報仇 家有仇怨,奮身圖報報恩 故吏對舉主,弟子對業師等A.科舉制 B.宗法制 C.察舉制 D.郡縣制9.晉室南遷,衣冠南渡,為了仰仗隨司馬氏東遷的中原士族,司馬皇族極力拉攏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與馬共天下”,上層土族通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掌控朝政,占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于下位,這一時期成為門閥政治的代表時期。這反映出當時( )A.封建君主專制得到強化 B.豪強大族政治影響力大C.選官重視家族經濟基礎 D.考試選官制度已經確立10.唐肅宗《令諫官言事制》云:“所設諫曹,欲聞諷議,允副從繩之望,須成削稿之書。其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這樣的規定( )A.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B.保障了監察機制的獨立C.有利于減少國家決策的失誤 D.消除了官吏的貪腐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上計 計簿 御史 賞罰2. 任職期滿 朝覲考察 京察 行御史臺 封還駁正3. 察舉制 九品中正制 上計制 御史大夫 刺史4. 尚書省吏部 御史臺 十道 臺諫合一5.南北分卷四自我檢測1.A2.A3.D4.A5.A6.A7.A8.C9.B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