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代的中國外交成就,培養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的素養。通過分析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外交成就培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通過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以及全方位的外交成就,培養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素養。通過中共十八大以來外交理論和外交實踐創新,幫助學生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培養家國情懷的素養。二學習重難點重點:1.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針。2.改革開放后全方位的外交成就。3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難點:1.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外交新理論。2.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三課前預習1.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成就(1)中國首先與________建交,接著與________、朝鮮、________等10個人民民主國家建交。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中蘇兩國簽署了《________》。(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于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與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塔、瑞典、丹麥、瑞士、芬蘭等國建交(成立一周年,中國已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候,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6月(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再次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補充:背景:同鄰近國家和新型的民族獨立國家友好交往的過程中提出來的意義: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逐漸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3)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________國際會議【主題:印度支那問題】(4)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參加亞非國際會議/萬隆會議,提出“________”方針,為進一步開展與亞非國家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取得新的進展。(5)1956年,中國與挪威、________、阿富汗、尼泊爾、________、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________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2.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1)背景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的外交政策朝著為改革開放和_____的方向進行重大調整。②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2)成就: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89年,中蘇兩國實現國家關系正常化。在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十九大前①政策:拓寬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和新舉措;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加強與____之間的團結合作。②成就: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____的外交布局。(2)十九大后①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____。積極推進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②成就:就世界和平發展的諸多議題提出____,維護了世界和平,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4.新中國成立初期 ①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②與蘇聯建交,與朝鮮等10個人民民主國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建交③ 年6月,中國倡導以 原則作為國際關系準則④ 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提出“ ”方針,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⑤1956年,中國與挪威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中國對外關系史上出現了以與 國家建交為基本特點的建交高潮②1964年,中國與 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20世紀70年代 ①1970年起,中國先后同意大利、聯邦德國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英、中荷關系也升格為大使級。②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 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④中日正式建交⑤中國迎來建交高潮。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1)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提出 是當代世界的主題(2)1979年, 正式建立外交關系(3)1989年, 兩國實現國家關系正常化世紀之交 政策:中國把鞏固與發展 作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務。成就:(1)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的邊界問題全部解決(2)1997年12月,中國與 非正式會晤,即“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3)中國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韓國、越南、蒙古等鄰國關系也取得新進展21世紀初 政策:1.中國積極致力于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2.中國把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部分表現:1.2000年正式成立 2. 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3.中國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a.發起成立 、博鰲亞洲論壇推動二十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治理主要平臺。b.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起創立了“ ”合作機制4.中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的多邊外交活動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背景:形成習近平新時期外交思想外交成就:構建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出 ,積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巴黎協定》生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5.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過程①首次提出:_______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_______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印度方面贊同,并寫入兩國的協定。②聯合確認:1954年6月,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緬甸。中印、中緬雙方總理在聯合聲明中,正式倡議將_______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2)內容:互相尊重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四自我檢測1.張歷歷在《當代中國外交簡史》中說“朝鮮戰爭結束以后,中國要回到它的主要戰略目標上來……就意味著對內穩定發展,對外尋求自己的國際地位。”為此,新中國( )A.召開一屆人大實施“大躍進”B.統一全國財經參加日內瓦會議C.實施一五計劃出席萬隆會議并提出“求同存異”方針D.完成三大改造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2.1956~1958年,中國藝術團曾經兩次訪問南美洲的智利、烏拉圭、巴西.阿根延等國,通過演出、座談、訪問等活動表達了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友好、和平相處的愿望。同時,中國也邀請拉美國家相關人士來中國訪問考察。中國此舉( )A.消除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 B.拓展了民間外交的新空間C.徹底打破了美國的封鎖和孤立 D.旨在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3.1957年創辦于廣州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在新中國外貿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來指出:“一年兩次的廣交會是在我們被封鎖的情況下不得已搞的,我們只好請人家進來看。”由此可知,廣交會的創辦( )A.擴展了與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突破了“蘇聯模式”束縛C.體現了“另起爐灶”的外交理念 D.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標志4.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來總理率團訪問了10個非洲國家,并提筆寫下了援非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其旨在( )A.支持非洲獨立運動 B.緩解新中國外交壓力C.徹底打破外交僵局 D.拓展對外貿易新局面5.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訪問亞洲和歐洲十一國。在此期間,他通過同十一國領導人會談、發表聯合聲明或公報、召開記者招待會等形式,表達了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和平友好往來的愿望,得到這些國家的廣泛響應。新中國此舉有助于A.改變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 B.推動新型區域合作的開展C.推動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沖擊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6.某學者認為,從當時中國對外關系的全局來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展活動、突破美國的外交孤立和遏制政策、擴大對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從長遠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包含了政治關系的原則,同時也包含了處理經濟關系的內容。該學者意在強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A.使外交領域政治與經濟訴求開始合一 B.否定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C.著眼于睦鄰友好關系的重塑以及升華 D.適應了新中國外交發展的需要7.21世紀初,上海合作組織通過年度聯合反恐演習等活動有效地震懾了本地區的“三股勢力”,上海合作組織還創造性地舉行了大型國際會議和開展了大型活動的聯合安保合作,先后建立了北京奧運會、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慶祝活動、阿拉木圖“亞冬會”等大型活動聯合安保合作機制。這可用來說明( )A.上海合作組織為地區安全做出貢獻 B.世界傳統安全隱患的日益加劇C.上海合作組織服務于全球國家安全 D.聯合國的全球治理能力的下降8.1963年,毛澤東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思想:“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經濟落后的國家, 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的控制,在東歐各國則發生反對蘇聯控制的問題,因此,爭取‘兩個中間地帶’成為中國外交工作的一場重要戰略任務。”這表明當時中國外交( )A.堅持“兩個陣營”的戰略判斷 B.突破了“一邊倒”的外交框架C.擺脫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 D.確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9.“雖然首次亮相難免緊張,‘開第一次會時,我(周恩來)心也在跳,面對杜勒斯(美國國務卿)到底是對他兇些還是緩和些都要考慮。’,但中國代表團積極的外交斡旋給國際留下了深刻印象。借此會議,新生政權提高了國際影響力,也確保了南部邊境地區的相對穩定,利于工業化建設。”該“會議”是( )A.中美建交會談 B.日內瓦會議 C.亞非國際會議 D.朝鮮停戰談判10.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在美蘇爭霸中為了削弱社會主義陣營從而遏制新中國,此時兩國關系緊張,中國抗美援朝就發生在這一時期。70年代,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而美國也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故與中國之關系出現緩和跡象,此時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此后中美亦敵亦友。這反映了( )A.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B.美國外交政策徹底改變C.中美關系受國際形勢影響 D.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實現三課前預習1. 蘇聯 保加利亞 越南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日內瓦 求同存異 南斯拉夫 埃及 荷蘭2.現代化建設服務3. 非洲國家 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方案4.1954年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5 求同存異 亞非民族獨立國家 法國 1971 聯合國 和平與發展 中美 中蘇 周邊關系 東盟 中非合作論壇 上海合作組織 金磚國家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方案5. 1953 印度代表團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主權和領土完整四自我檢測1.C2.B3.A4.B5.D6.D7.A8.B9.B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