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以時間階段和空間區域為線索,梳理“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和“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基礎知識,使學生可以對較長時段和較大范圍的史事加以概括。2、通過史料分析,了解佛教能夠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發展的原因,使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3、通過分析當今社會中國元素促進世界文化的不斷發展,使學生理解中華文化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永恒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二學習重難點重點:認識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難點:對中華文化世界意義的認識和理解三課前預習1.____傳播對歐洲的影響(1)具體表現①造紙術:8世紀以后,中國的____逐漸傳入中亞、西亞及歐洲,促進歐洲教育、政治及商業等活動的發展。②火藥:13世紀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騎士階層日漸衰落。③指南針: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推動了____的到來。④印刷術:繼中國發明活字印刷術后,歐洲人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大大推動了____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2.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佛教傳入(1)歷程:時間 歷程____之際 從古印度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 同____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時期, ____宋明時期 由盛轉衰中華文化一部分(2)影響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風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3.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時間 內容 中華文化對亞洲的影響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 漢字 漢字已傳入____、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各國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本國文字3—5世紀 儒學 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____成為官學4世紀 佛教 大約在4世紀以后佛教經中國傳入____、日本等國,各國佛教得到發展,7世紀 制度 朝鮮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國7世紀日本實行____,所推行的中央集權制、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都以唐制為藍本越南的____主要移植于中國,科舉制度跟中國的基本一樣其他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在律令、習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響8世紀以后 造紙術 中國的造紙術逐漸傳入中亞、西亞及歐洲。紙的出現,對當時歐洲的教育、政治及商業等活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3世紀 火藥 火藥在經____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騎士階層日漸衰落指南針 促進了____,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印刷術 繼中國發明活字印刷術后,歐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大大推動了____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14—15世紀 琉球 中國先進的____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15世紀 鄭和 ____下西洋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國文化的影響16—18世紀 中國熱 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經典傳入歐洲,中國的史學、地理學以及科技、文學等成就也相繼傳入,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熱烈反響;中國的茶、絲綢、瓷器在歐洲社會深受喜愛,中國式園林和建筑成為風尚4.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西學東漸(1)明清:內容:①明末意大利人____等帶來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識②《____》《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相繼被譯介到中國。影響:①明末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張以開放的胸懷會通中西文化②17世紀,清政府任命來自歐洲的湯若望、南懷仁等人主持欽天監工作,并招攬數學、醫學、天文等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2)19世紀中后期原因:中國國門被迫打開,西學進一步傳入,中華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層次 派別和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 實踐活動器物 地主階級抵抗派 師夷長技以制夷 編譯書籍;仿制西方戰艦地主階級洋務派 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自強 洋務運動:①新式學堂:1862年,____在北京設立②留學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③譯書機構:1868年,創辦____制度 資產階級維新派 和平改良,君主立憲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思想 資產階級激進 民主與科學 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四自我檢測1.17、18世紀,一些西方傳教士將儒家經典如《大學》、《禮記》、《中庸》、《論語》、《孟子》、《周易》、《書經》、《孝經》、《詩經》、《春秋》、《禮記》等翻譯為西文出版。這些書籍的出版A.推動了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 B.促進了儒學在西方的傳播C.使18世紀的歐洲成為“中國之歐洲” D.催生了大批的啟蒙思想家2.《源氏物語》引用了數量相當可觀的中國詩詞,作者在152個重要的情節中融入了131處節選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詩句。書中僅引用的白居易的詩歌就多達90多處。而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長恨歌》幾乎貫穿于整個小說中。由此表明( )A.《源氏物語》是一部詩歌總集 B.《源氏物語》作者曾久居長安C.《源氏物語》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依據 D.《源氏物語》取材于中國故事3.《日本書紀》巻一四記載,日本應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開始采用中國漢字。4世紀時期的日本古墓出土了許多與中國同樣質地、造型、紋飾的銅鏡、瓷器、陶器、金飾。這說明A.隋唐時期中、日經濟往來頻繁 B.中國對外來文化傳播與吸收并舉C.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深刻影響 D.中國與東南亞各國聯系不斷加強4.1601年,來華傳教的意大利人利瑪竇一度自喻為“西僧”,之后又改稱為“西儒”,并研習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瑪竇此舉說明( )A.佛教在中國影響力不斷減小 B.文明間交流應遵循適應原則C.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中外聯系 D.明代儒學教化功能逐漸異化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增加了線性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遺產三種遺產項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延伸。我國有多項遺產列入,如下表,這一做法遺產種類 中國入選的典型代表線性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 昆曲、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記憶遺產 清代科舉大金榜、《本草綱目》、南京大屠殺檔案、甲骨文……A.體現了中國文化領先世界 B.維護了文化遺產的民族性與多樣性C.提升了文化遺產的真實性 D.展現了中國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性6.1811-1911年間,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士人合譯了大量“漢文西書”,內容涉及哲學、社會科學、物理學等,其中出現了圣經、行星、國會、文藝復興等術語。譯書活動( )A.源于西方列強的武力侵略 B.開啟中國天文學的近代化C.擴展了國人對西方的認知 D.旨在推動中國的社會轉型7.新羅真興王(540一576)曾提出“修己安百姓”的主張;文武王(661一681)也曾提出“民愛”思想并把它作為重要的社會政治思想。這說明當時新羅A.統治者認識到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B.民眾完全認同“仁”的思想C.將朱熹的倫理思想作為治國準則 D.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8.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不僅在中國傳教和介紹科技知識,而且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譯了"四書""五經"等著作,多位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也從儒家經書譯本中汲取思想因素。這一時期的"中學西漸"A.凸顯了傳統文化的巨大優勢 B.受益于政府開放的對外政策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會轉型 D.得到士大夫階層的普遍支持9.19世紀中葉,隨著國門被迫打開,西學進一步傳入中國。這一時期西學傳播的主要渠道不包括A.招攬傳教士來華傳播西學 B.設立京師同文館C.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D.引進和翻譯西方書籍10.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文明形成以后,經歷夏、商、西周三代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到秦漢時期形成大一統的格局,一個強大而穩固的文明中心確立并且不斷地向外輻射,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高潮。中國的稻谷、絲綢、茶葉、陶瓷、漆器、醫藥等源源不斷地輸往東南亞等地。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 )A.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 B.中國同東南亞等地交往以物質交流為主C.東南亞等地發展越來越依賴中國 D.中外貿易縮小了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四大發明 造紙術 大航海時代 文藝復興運動2. 兩漢 儒家文化 本土化3. 朝鮮半島 儒學 朝鮮 大化改新 教育體制 阿拉伯人 遠洋航行 文藝復興運動 生產技術 鄭和4. 利瑪竇 幾何原本 京師同文館 翻譯館四自我檢測1.B2.C3.C4.B5.B6.C7.D8.C9.A10.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